提到「存在即合理」這個理論,大家腦海裡首先浮現的肯定是客觀唯心主義大師黑格爾,的確這個理論的創造者就是他,但是我們今天所要表述和闡釋的卻不是乾巴巴的哲學理論,而是通過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讓我們司空見慣的現象來闡述「存在即合理」這種理論所給人們帶來的困擾和思考。
從小到大,我們總是被教育到一定要遵守規則,一定不能做有悖道德、法律的事情,這些來自師長的教誨塑造了我們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在我們幼小的心靈中,我們厭惡一切的不守規則、僭越規則的行為,但是隨著我們漸漸長大,經歷變得豐富,知識變得龐雜,失敗如影隨形,這時我們才發現原來我們曾經堅守的東西並不像書本上那麼標準、刻板,原來這一切的標準都可以隨著人情的深淺、關係的親疏、金錢的多少、地位的高低而改變,當這些有悖你堅守的價值觀的事情衝擊你的腦海時,每每會有一句「存在即是合理」來給你解釋這一切為什麼和你一直堅守的規則不一樣,看慣了這種現象,你也漸漸默認這種理論的正確性。
生活中,為了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你會千辛萬苦的和學校老師攀上關係,讓老師在平時的上課學習中多多照顧自己的孩子;工作中,為了能夠獲得領導的青睞,你會費盡心機揣摩領導的心理,處處無原則地去討好領導,為的就是能夠在公司的內部提拔上搶佔一絲先機,這些做法在曾經的你看來,很是鄙夷,覺得這是在破壞規則,是不道德的競爭方式,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你又不得不無奈的去以迎合,其實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存在即合理,雖然很多人不喜歡這個現象,但不代表很多人不願意去做,在很多人眼中,這個理論既讓人愛又讓人很,愛它的萬能,恨他的無恥,但是事實就是事實,縱使你再不喜歡,但它還是被人趨之若鶩。
社會是帶有深刻的人文烙印,人也是有思想意識的高等生物,太過真理的東西永遠都不會存在,在這個社會中,你不喜歡的東西有很多很多,但是現實就是那麼無恥,你不喜歡它,但是你渴望擁有它,甚至為了擁有它,你無所不用其極,所以我們很多人最終變成了自己當初最討厭的那類人,其實你的做法無所謂對錯,錯的是這個氛圍、這個不斷改變的時代,你不改變自己,最終會被時代而同化。書本和傳統的教育理念是靜止的真理,他只教會你如何為人,卻教不會你如何生存,「存在即合理」看似荒謬,但你不可否認他的現實正確性,正是有了這個理論,讓多少人義憤填膺的心情歸於平靜,躁動不安的叛逆變得緩和,讓社會變得平和許多。
生活在這個如萬花筒一般的社會中,我們可以質疑、可以不妥協,但是你一定要學著接受社會的不完美,只要有人的社會就有競爭,只要有人的參與就有人情冷暖,在不破壞原則的情形下,我們可以無條件的接受「存在即合理」這個理論的合理性,但是在違背良知與原則下的「存在即合理」現象,我們一定要學會抵制、摒棄,不要最後實現了目的,卻丟掉了良知,我們要永遠記住:守住初心,不忘來時路,方能善始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