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野丨那些在「國際空間站」上生活的機器人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繼2010年全球首個機器人航天員「Robonaut 2」研發成功後,又對「Robonaut 2」研發出具備攀爬功能的「Robonaut 2」,新的「Robonaut 2」機器人具有雙腿,可以完成行走和攀爬的動作,這標誌著太空機器人又一個裡程碑。目前新型「Robonaut 2」在空間站軌道實驗室處於試驗階段,計劃明年年初進入「國際空間站」。
-
日本機器人「阿凡達」將前往國際空間站,屆時將能「直播地球」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5月20日消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發布消息稱,HTV-9貨運飛船20日升空,將一臺名為「阿凡達」的機器人送往國際空間站。搭載HTV-9貨運飛船的H-2B運載火箭將於莫斯科時間5月20日20點31分(北京時間21日1點31分)從種子島太空中心發射升空,5月25日15點15分(北京時間25日20點15分)國際空間站將使用機械手抓住飛船。消息指出,任何人都可以在地面遠程控制空間站內的「阿凡達」機器人。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與全日本航空ANA 2018年9月籤約聯合研製機器人。
-
印度要送機器人上太空:與俄機器人有「親緣關係」?
中新網1月19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18日報導,俄羅斯駐印度大使尼古拉庫達舍夫表示,印度打算送上太空的人形機器人,與此前俄羅斯「費奧多爾」有「親緣關係」。據《印度報》早前報導,印度打算在載人發射前進行兩次無人發射任務,讓人形機器人代替太空人升空。這兩次無人發射可能會分別在2020和2021年進行。庫達舍夫指出:「我知道,印度航天計劃的主要部分,是為準備落實『加岡揚』(Gaganyaan)任務進行的無人飛行。飛船將搭載某個人形機器人。」
-
Astrobee:NASA 為國際空間站設計的最新機器人
機器人的中心部分包含豐富的傳感器、控制系統、觸控屏幕,以及為後續增加硬體而預留的有效載荷託架,其中包括一個手臂用於抓取國際空間站的扶手。儘管這款機器人在設計上就是為了在國際空間站上自由的飛行,不過在地面進行測試的時候,Astrobee被安裝在一個雪橇的頂部,使用二氧化碳噴氣推進器創造低摩擦的空氣,從而讓機器人在非常平滑(同時非常巨大)的花崗巖石塊上移動。
-
一起來瞧瞧太空機器人
——俄羅斯的太空機器人F-850,它在本月22日已經乘坐聯盟號太空艙發射到國際空間站上啦。(Image: © Roscosmos)在本月22日,俄羅斯的聯盟號宇宙飛船從哈薩克斯坦發射至國際空間站,它載著一位孤單的,或者說有點奇怪的乘客——一個人形機器人,而且它會坐在指揮官的位置上。
-
為什麼有些人形機器人會嚇哭小孩子?這種詭異的背後原來暗藏玄機
人類心理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東西。從人類掌握製作機器人之初,我們就開始孜孜不倦地製造出人形機器人,這與普通的人形木雕或者石像不同,人形機器人的出現,竟促使我們大部分人產生恐懼的心理。這就是所謂的「恐怖谷」,而機器人的相似程度繼續上升時,人類對其好感度又會重新回歸正面,繼續上升。通俗的來說,也就是當人形機器人的「顏值」程度充分符合人類的大眾審美時,「恐怖谷」回歸正面情緒,不得不說,生而為機器人,仍然逃不過這個「看臉」的世界啊。那麼,話又說回來,為什麼我們大家都那麼執著要做人形機器人呢?
-
國際空間站應該被放棄嗎?
有研究者認為,不應該把公共資金花在國際空間站上,而是應該投入到機器人太空科學任務中。畢竟,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質子運載火箭上攜帶的「曙光號」(Zarya)功能貨艙是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組件。不過,儘管理察·胡裡漢盡了最大努力去描述,這場發射並沒有成為新聞頭條。
-
人工智慧及人形機器人企業優必選上中國AI50強榜單
打開APP 人工智慧及人形機器人企業優必選上中國AI50強榜單 工程師譚軍 發表於 2018-09-21 14:32:48
-
俄羅斯Skybot F-850機器人「太空人」,即將飛向太空
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將於今晚向國際空間站發射一臺人形機器人「Skybot F-850」,該機器人由「聯盟號」MS-14宇宙飛船進行運載,Skybot F-
-
俄羅斯將繼續研發「霸天虎」太空智慧機器人!
在《變形金剛》中的形形色色的智慧機器人太空中飛行,讓孩子們如痴如醉。現實中俄羅斯已經在此方面進行研究,用於空間站維護的智慧機器人。據俄羅斯衛星網27日報導,俄羅斯「智慧機器人技術」科學生產聯合公司(研發單位)執行經理葉夫根尼·杜多羅夫指出,去過太空的「費奧多爾」太空機器人,將被用於測試新機器人使用的技術工藝。這個項目計劃建造的人形機器人技術綜合系統,將在國際空間站表面工作,執行一整個系列的技術操作。
-
為什麼我們喜歡的都是人形機器人
來自世界各地的機器人專家不僅從人類結構上獲得啟發,更從無限的動物甚至植物結構中獲得靈感,最終應用在最新的機器人製作上,但人形機器人還是最受人們喜愛的,這是為什麼呢?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後漢森認為,建立人形機器人有諸多優點和考量,因為類似人類雙足或腿的機器人行駛在崎嶇地形或者不平整的地面時,比其他形式更能夠穩定的行走。
-
俄太空機器人費奧多爾成教練?新機器人或2024年升空
中新網7月27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27日報導,俄羅斯「智慧機器人技術」科學生產聯合公司(研發單位)執行經理葉夫根尼·杜多羅夫指出,去過太空的「費奧多爾」太空機器人,將被用於測試新機器人使用的技術工藝。而新機器人計劃於2024年前往太空。
-
中國人形機器人的突圍之路|中國科創力量
回到人形機器人「開始的開始」。1972年,世界上第一個全尺寸人形「智慧機器人」——WABOT-1誕生。近半個世紀過去,工業機器人已廣泛應用於生產線,人形機器人的商用卻仍在探索路上。2008年,優必選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周劍開始研發人形機器人,周圍很多人都無法理解。
-
俄羅斯將製造數個太空機器人,其中只有一個將被送往國際空間站
莫斯科(Sputnik)--總部位於莫斯科的安卓科技科學生產協會(Android Technologies Scientific Production Association)執行長杜多羅夫(Evgeny Dudorov)說,俄羅斯將製造數個專為在國際空間站表面運行而設計的太空機器人
-
人工智慧未必就是人形「機器人」
人工智慧畢竟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當我們討論它時,很容易具象到一個類似自然人的實在——人形「機器人」。只有把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的形象相聯繫時,討論人工智慧可否作為法律主體,是否享有法律權利,能否承擔法律責任,似乎才有現實意義。
-
NASA回顧2020年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的關鍵實驗
NASA回顧2020年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的關鍵實驗2021-01-05 11:12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在任何時候,國際空間站上都有幾十項實驗正在進行。隨著2020年的完結,美國航天局談到了其中的一些實驗。
-
揭陽學子設計人形機器人參賽,斬獲全國一等獎
大賽在山東日照國際博覽中心舉行,來自普寧二中的陳釗淇與小夥伴一起,參加了人形機器人任務挑戰賽,他們需要通過編寫程序,為機器人設計動作,完成比賽任務。學生 陳釗淇:我們先花90分鐘去調試機器人,然後需要把機器人放到裁判臺上。在比賽中,陳釗淇和小夥伴團結協作、沉著冷靜地調試程序,讓人形機器人流暢地完成了比賽任務,獲得該項目的一等獎。
-
「名家專欄」人工智慧與人形機器人
作者:DIGITIMES林育中機器人(robot)由於語言上可能的歧義,常常帶來多層次的誤解。最常見的誤解是與人工智慧的連結。人形機器人(android)出現於人類的想像中甚早,1939世博會西屋公司就展出人型機器人Elektro,科幻作家Isaac Asimov為人熟知的機器人三定律則成於1940年代。但是人形機器人開始初具人工智慧雛形,也是本世紀的事。人形機器人的研發,是機器人、腦神經與心理學協力發展的結果。
-
關於軍用機器人採用人形設計的弊端分析
文章指出,雖然軍用輪式、履帶式和飛行模式的機器人已經在戰場上大顯身手,但是軍用人形機器人的部署日期至今難以確定。作者認為,這一方面是開發人形機器人技術難度高,另一方面也與研發資金不足有很大的關係,現在谷歌公司開始介入這一行業,將有望加快軍用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步伐。
-
.| 三大先鋒機器人設計:從微米級的分子機器人到長肉的人形機器人
最新一期的《科學·機器人》刊登了三篇文章,介紹了機器人領域的幾項其它研究前沿,其中包括可以在人體內移動和進行手術的微型機器人、更小的利用納米生物工程打造的分子機器人以及在人形機器人上進行組織移植物生長方面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