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170倍!關注半導體設備國產化,這家刻蝕機龍頭公司要上科創板了

2021-01-17 OFweek維科網

科創板即將開市,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的發行價也敲定了,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科創板公司發行價顯得太瘋狂了,幾十倍、幾百倍市盈率的發行價比比皆是,發行價究竟高了還是低了,就讓市場來證明,這兒不再過多討論,我們要討論的是,科創板上市公司中是否有讓投資者眼前一亮的公司,這些公司能否承擔起推動中國相關領域技術進步的重任。今天我們就簡單聊聊國內半導體刻蝕機做的最好的公司中微公司以及與它對標的中小板上市公司北方華創。

中微公司—半導體刻蝕機龍頭

中微公司的發行價結果已經出來了,公司發行價29.01元,對應的市盈率為170倍。公司擬募集資金10億元,用於高端半導體設備擴產升級項目(4億元)、技術研發中心建設升級項目(4億元)及補充流動資金(2億元),倘若此次發行成功,則公司實際募集資金達到15.52億元,超募55%。

中微公司成立於2004年,創始人是曾在Intel供職、擁有35年半導體行業工作經驗的尹志堯博士,其主營業務是從事高端半導體設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成立以來公司相繼涉足IC製造、先進封裝、LED生產、MEMS製造及其他領域,公司主要產品是刻蝕機和薄膜沉積設備(MOCVD),刻蝕機主要有等離子體刻蝕設備、薄膜沉積設備等,這些設備是製造集成電路和LED晶片等器件的關鍵設備。到目前為止公司成功開發了甚高頻去耦合等離子體刻蝕設備(CCP)Primo D-RIE,包括雙反應臺Primo D-RIE、Primo-AD-RIE和單反應臺Primo SSC AD-RIE三代刻蝕設備,技術節點覆蓋65nm、45 nm、32 nm、28 nm、14 nm、7 nm和5 nm。此外2012年開發的電感性等離子體刻蝕設備(ICP)Primo nanova(單反應臺)主要用於14 nm、7 nm、5 nm節點的刻蝕應用,雙反應臺的ICP設備目前也在著手開發:

在CVD方面中微公司2010年以來開發的MOCVD已經到了第三代,主要用於藍綠光LED和功率器件等生產加工,最新的Prismo A7 MOCVD設備在MO源雙區輸入方面要優於國際同類設備水平。此外公司還有VOC設備,主要用於平板顯示生產線等工業用的空氣淨化:

中微公司的經營模式是以量定產,即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設備的設計、組裝等,以滿足客戶需求。產銷量方面,2018年中微公司刻蝕設備產量95臺,銷量71臺,MOCVD設備產量136臺,銷量106臺:

截止2018年末中微公司累計有1100多個反應臺服務於國內外集成電路製造企業的40多條生產線,下遊客戶中,刻蝕設備客戶有臺積電、中芯國際、聯華電子、海力士和格羅方德等國內外一線集成電路製造企業,MOCVD設備的用戶主要有三安光電、華燦光電等知名企業。

刻蝕設備目前是一個寡頭壟斷的領域,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刻蝕設備市場中,Lam Research、東京電子和應用材料的市場份額分別為55%、20%和19%,其他廠商份額僅有6%,此外在該領域國產化率很低,長城證券研報顯示刻蝕機國產化率僅有10%,而且主要的兩家企業就是中微公司和本文後面要討論的北方華創,在刻蝕設備國產化方面,中微公司也是為數不多的能拿得出手的公司了。

不過中微公司在刻蝕設備方面的進步有目共睹,公司設備也逐漸打破外企在國內市場的壟斷,逐漸被主流廠商接受,公司招股書顯示在兩家公司的刻蝕設備訂單中,中微公司份額佔到了六分之一:

在整個集成電路產業鏈中,每個環節需要很多設備,數據顯示晶圓製造設備市場規模佔到整個集成電路設備市場規模的80%。晶圓製造環節包括了光刻、刻蝕、薄膜沉積和檢測等很多步驟,在整個晶圓製造環節中,光刻設備、刻蝕設備和薄膜沉積設備是最主要的三類設備,佔到警員製造設備的23%、24%和18%,CMP、檢測設備和其他沉積設備佔到13%、13%和9%。SEMI數據顯示,近幾年刻蝕設備在整個晶圓生產線中的價值佔比不斷提升,而大眾所知的光刻設備價值佔比不斷下降:

中微公司在MOCVD領域成功打破了兩大巨頭維易科和愛思強的壟斷,在全球新增市場的份額從2017年一季度的不足20%提高到目前的超過60%。SEMI數據顯示2016-2017年間全球新建晶圓廠17座,其中大陸10座,2017-2020年間全球預計新建62條晶元生產線,其中大陸將新建26座,佔了近乎一半。近幾年全球主要在建的晶圓廠在中國,考慮到刻蝕設備在晶圓生產線中的價值佔比不斷提升和中微公司在新增市場份額中的佔比提升,可以說在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向中國轉移的這波浪潮中,中微公司及時的跑到了浪潮尖上,而且結合當前半導體行業技術的發展現狀,在刻蝕機領域以中微公司為代表的國內企業可能率先超車。

選中微還是選華創?

2016年8月原名北京七星華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北方華創以9.24億元的代價實現了對北京電子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七星華電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圓合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的收購,形成了現如今的北方華創。

北方華創目前形成了半導體裝備、真空裝備和鋰電設備三大業務模塊,上述設備廣泛應用於集成電路、半導體照明、功率器件、光伏材料及電池和鋰電池等領域,可以說集成電路和新能源車兩大風口都被公司趕上了。在客戶群體方面,北方華創在半導體領域的客戶有中芯國際、華力微電子和長江存儲等國內一流製造商,在光伏領域與隆基股份有密切合作。

特別說明的是,2018年以來北方華創的半導體設備應用領域拓展到集成電路、先進封裝、LED、新型顯示和光伏等領域,因此部分機構在研究北方華創時將公司業務分為光伏、LED、LCD和集成電路四類,當然本文遵循公司業務分類,按照三大類進行討論。

中微公司與北方華創在半導體設備領域都是國內的頂級玩家,而且都是半導體設備國產化中的佼佼者,但是倆公司在業務方面還是存在很大的差異,下面就簡單分析下。

相關焦點

  • IPO估值超百億,這家科創企業刻蝕設備打破國際壟斷,還是全球MOCVD...
    半導體產業亦如此:沒有能加工出人頭髮絲幾千分之一到上萬分之一尺度的微觀加工設備,就無法造出晶片。作為科創板首批上市公司之一,中微公司生產的是晶片製造中最關鍵設備之一——刻蝕機。從獨立研發的刻蝕設備打破國際企業在國內市場壟斷,到成為全球MOCVD龍頭,再到刻蝕設備應用於全球最先進的5納米生產線,十五年來中微公司砥礪前行,用不斷的技術創新詮釋中國製造。
  • 半導體設備刻蝕機走在國產替代前列
    半導體產業之風已至,政策環境利好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向大陸轉移的過程中,半導體設備國產化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刻蝕機是用來做什麼的刻蝕機,顧名思義,對應的是晶片製造中的「刻蝕」這一步。「光刻」就相當於用投影的方式把電路圖「畫」在晶圓上。注意,這個時候,電路圖其實不是真的被畫在了晶圓上,而是被畫在了晶圓表面的光刻膠上。光刻膠表層是光阻,一種光敏材料,被曝光後會消解。而「刻蝕」,才是真正沿著光刻膠表面顯影的圖案,將電路圖刻在晶圓上。晶片的雕刻刀!半導體設備刻蝕機走在國產替代前列在晶片製造中,有三個核心的環節,分別是薄膜沉積、光刻和刻蝕。
  • 中微半導體將為長江存儲製造 9 臺刻蝕機設備
    1月11日消息,近日,中微半導體宣布開年大單,公司獲得長江存儲9臺刻蝕設備的訂單。而在不久前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微才剛剛宣布獲得長江存儲的3臺設備訂單,截至目前共佔據長江存儲介質設備總採購量的1/3。公司接連的中標喜訊刺激著二級市場的股價。
  • ...清華大學教授一人創辦兩公司 都擬上科創板 還是半導體尖端技術
    清華大學教授一人創辦兩公司,都擬上科創板,還是半導體尖端技術 摘要 【人生贏家!清華大學教授一人創辦兩公司 都擬上科創板 還是半導體尖端技術】近日,由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長聘教授朱煜博士一人參與創辦的兩家公司都在申報科創板IPO。從成立背景來看,兩家公司都屬於清華大學的科研成果轉化項目。
  • 就這14隻績優晶片龍頭股名單,國內半導體設備無冕之王
    下周預測 下周市場,重點關注5日均線,今天滬指跌破5日均線,下周如果能夠站回,那說明市場階段性上升沒有改變,但如果說繼續出現陰跌況,比如跌破3350,可能還要向下調整。反之市場出現新熱點龍頭股繼續漲,指數重返5日線上方,則說明今天是上漲中的洗盤動作。總體市場較弱,先迴避為好。
  • 半導體設備龍頭北方華創
    從細分設備市場競爭格局來看,各類主要設備均由國外半導體設備龍頭公司所把持。以光刻和刻蝕設備為例,光刻設備主要由ASML(75%)、Nikon(11%)以及Canon(6%)佔據;刻蝕設備主要由LAM(45%)、TEL(21%)、AMAT(20%)供應。
  • 國產半導體設備的四個思考
    4、設備如何估值:影響半導體設備估值的四個因素:1、產業發展階段;2、行業成長天花板;3、產品稀缺度;4、業績增速。在不同的階段,公司亦對應不同估值方法。如只關注單一估值指標,從歷史來看,也呈現出較大的波動,出現階段性的估值失真。對於業務進入成熟階段,盈利趨於穩定的半導體設備類企業,PE或者EV/EBITDA是有較強參考價值的估值指標。
  • 國內最具優勢的半導體設備——刻蝕機的突圍
    前一段時間《每日財報》用系列文章對國內半導體行業的現狀做了介紹,在設備領域重點剖析了技術難度最大的光刻膠,今天就帶大家深入了解國內最具優勢的半導體設備——刻蝕機。在晶片的製造過程中,有三大關鍵工序,分別是光刻、刻蝕、沉積。這三大工序在生產的過程中,不斷的重複循環,最終製造成為晶片。而在這三大關鍵工序中,要用到三種關鍵設備,分別是光刻機、刻蝕機、薄膜沉積設備。
  • 安集科技:CMP拋光液龍頭 揚帆半導體材料國產化
    CMP化學機械拋光液:國產唯一供應商,將受益於半導體國產化趨勢和先進位程的拋光次數增加,未來三年年均複合增速24%。公司專研技術十五年,14納米拋光液全國領先。我們看好公司為中國半導體國產化趨勢下的拋光液材料首要受益者,此業務尚有5-10倍增長空間。
  • 半導體設備行業專題報告:刻蝕機走在國產替代前列
    1959 年,仙童公司和德州儀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分別在矽片和鍺片上完成了微縮電路的製造,集成電路就此誕生。自問世以來,單個晶片上集成的元件數量不斷增長。但是業界龍頭尼康不願意放棄前期在 157nm 波長研發上投入的巨額成本,拒絕了林本堅的方案,只有阿斯麥決定押注這個方向。2004 年,阿斯麥和臺積電共同研發的浸沒式光刻機誕生,由於是在成熟的 193nm 技術上改進的,設備穩定性和改造成本明顯優於尼康同時推出的 157nm 乾式刻蝕機。
  • 高通背書的中微半導體,風潮能夠讓他飄多遠?
    今天的主角是科創板的上海中微半導體,而提到以上兩點一方面是因為中微逃脫不了A股這個大環境的浸染,即便是科創板,它也是A股人士參與的科創板,另一方面在可以對標的企業中,北方華創作為業務產品相近的公司在其歷年的股價表現中呈現著鐘擺與「按時起床」的現象,這讓人不得不感嘆:我們投資獲得收益並非來自於我們對企業的深刻認識,而是市場的隨波逐流。
  • 巨·研究|國產半導體設備正在逆襲 刻蝕機有望率先實現國產替代
    國內先進水平距國外尚有一定距離,但在國家大基金的扶持下已逐漸形成自己的優勢,國產化佔有率逐漸提升。刻蝕設備由於技術原因全球形成多寡頭壟斷格局,國產替代走在半導體設備中前列,這也同時意味著機會,我們具體來看一下。
  • 陳大同:科創板帶來新氣象,助推半導體產業騰飛
    集微網消息(文/Jimmy),2020年6月28日,SEMICON CHINA 2020第二天,璞華資本/元禾璞華投委會主席陳大同在同期舉辦的科創板圓桌論壇上發表了《科創板助推半導體產業騰飛》演講。圖片來源: 集微網陳大同在演講中指出,矽谷長盛不衰的秘訣是以VC為核心的創新體系,而國內A股市場存在「腸梗阻」現象:兆易創新長達3年半的IPO排隊之旅,其中兩次停止IPO;2014年以來,中概股回歸半導體公司國內再上市變得相當艱難;2015年以來,海外收購半導體公司的重組耗時許久。
  • 150倍增長,300億估值,比亞迪半導體為什麼這麼金貴?
    從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4 月期間,比亞迪利用一系列的拆分與整合將其自有的新能源汽車核心供應鏈進行了大幅重構,其中就包括 5 家弗迪系公司以及一家專攻半導體技術的公司——「比亞迪半導體」。關於 5 大弗迪系公司,我們先按下不表,今天重點來聊聊新近拆分的「比亞迪半導體」。27 億元融資,1 年內估值翻 4 番,比亞迪半導體為什麼金貴?
  • 半導體設備是電子產品核心元件,佔市場的 83%
    未來,貿易衝突可能從加徵關稅升級為技術封鎖,面對日益嚴峻的外部環境,半導體國產化時不我待。 本文主要從半導體市場格局、中國半導體發展現狀、晶圓製備各流程及所需的半導體設備等方面進行介紹,展望半導體國產化的前景和產業鏈相關設備公司。
  • 玩光伏半導體設備概念股,不一定要買貴貨
    我們要如何應對呢?雖然有人說100倍是泡沫,200倍也是泡沫,可能還有1倍的空間,這個我不否認,但歷史一再證明其實沒幾個人能吃到泡沫的利潤,所以感覺兩條腿走路是比較靠譜的思路。反正以我的風格,還是堅持關注那些業績好,估值合理的品種。 今天就繼續遵循著績優,價格合理的思路挖掘。
  • 全局角度,半導體設備的市場空間與競爭格局何在?
    不同於集成電路領域,光伏行業矽料加工設備國產化程度已經非常高,國內多家企業具備全球競爭力。  單晶矽生長爐:全球供應商包括美國Kayex公司、日本Ferrotec公司、德國CGS公司等。海外供應商單晶爐產品在自動化、經濟性、可靠性等方面具備一定優勢,但國內廠家與之的差距正大幅減小。
  • 國內半導體龍頭公司有哪些
    國內半導體龍頭公司有哪些?以下十二個企業排名不分先後:   1、中微公司(688012):細分領域領軍者,公司正處於市場地位快速提升的高成長階段,同時其突出的技術及研發實力在本土企業中稀缺度很高。雖然估值存在較高溢價,但作為中國高端裝備的「核心資產」,其投資價值仍值得關注。
  • 主板IPO被否就上科創板,什麼公司這麼牛?| 捕獵獨角獸
    隨著上周五科創板首批申報名單正式亮相,正有源源不斷的科技型企業把科創板作為自己的上市目的地,其中不乏在輔導期中變更上市地點的公司。這其中,有一家頗為特別,兩年前,它的主板上市申請被證監會發審委否決,當時其90歲高齡的實控人更是成為市場「一大」亮點。而如今,第一代創業者已逝,這家公司又發起了向科創板衝擊的戰役。
  • 國產刻蝕機入選全球首條5納米晶片產線...
    而刻蝕機是半導體晶片製造的關鍵裝備之一,曾是一些發達國家的出口管制產品。受益於本土半導體產能投資擴張,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市場需求高漲。根據SEMI的數據,2017年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額達到566億美元,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銷售額達到82.2億美元,預計全球將於2020年前投產62座半導體晶圓廠,其中26座設於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