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即將開市,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的發行價也敲定了,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科創板公司發行價顯得太瘋狂了,幾十倍、幾百倍市盈率的發行價比比皆是,發行價究竟高了還是低了,就讓市場來證明,這兒不再過多討論,我們要討論的是,科創板上市公司中是否有讓投資者眼前一亮的公司,這些公司能否承擔起推動中國相關領域技術進步的重任。今天我們就簡單聊聊國內半導體刻蝕機做的最好的公司中微公司以及與它對標的中小板上市公司北方華創。
中微公司—半導體刻蝕機龍頭
中微公司的發行價結果已經出來了,公司發行價29.01元,對應的市盈率為170倍。公司擬募集資金10億元,用於高端半導體設備擴產升級項目(4億元)、技術研發中心建設升級項目(4億元)及補充流動資金(2億元),倘若此次發行成功,則公司實際募集資金達到15.52億元,超募55%。
中微公司成立於2004年,創始人是曾在Intel供職、擁有35年半導體行業工作經驗的尹志堯博士,其主營業務是從事高端半導體設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成立以來公司相繼涉足IC製造、先進封裝、LED生產、MEMS製造及其他領域,公司主要產品是刻蝕機和薄膜沉積設備(MOCVD),刻蝕機主要有等離子體刻蝕設備、薄膜沉積設備等,這些設備是製造集成電路和LED晶片等器件的關鍵設備。到目前為止公司成功開發了甚高頻去耦合等離子體刻蝕設備(CCP)Primo D-RIE,包括雙反應臺Primo D-RIE、Primo-AD-RIE和單反應臺Primo SSC AD-RIE三代刻蝕設備,技術節點覆蓋65nm、45 nm、32 nm、28 nm、14 nm、7 nm和5 nm。此外2012年開發的電感性等離子體刻蝕設備(ICP)Primo nanova(單反應臺)主要用於14 nm、7 nm、5 nm節點的刻蝕應用,雙反應臺的ICP設備目前也在著手開發:
在CVD方面中微公司2010年以來開發的MOCVD已經到了第三代,主要用於藍綠光LED和功率器件等生產加工,最新的Prismo A7 MOCVD設備在MO源雙區輸入方面要優於國際同類設備水平。此外公司還有VOC設備,主要用於平板顯示生產線等工業用的空氣淨化:
中微公司的經營模式是以量定產,即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設備的設計、組裝等,以滿足客戶需求。產銷量方面,2018年中微公司刻蝕設備產量95臺,銷量71臺,MOCVD設備產量136臺,銷量106臺:
截止2018年末中微公司累計有1100多個反應臺服務於國內外集成電路製造企業的40多條生產線,下遊客戶中,刻蝕設備客戶有臺積電、中芯國際、聯華電子、海力士和格羅方德等國內外一線集成電路製造企業,MOCVD設備的用戶主要有三安光電、華燦光電等知名企業。
刻蝕設備目前是一個寡頭壟斷的領域,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刻蝕設備市場中,Lam Research、東京電子和應用材料的市場份額分別為55%、20%和19%,其他廠商份額僅有6%,此外在該領域國產化率很低,長城證券研報顯示刻蝕機國產化率僅有10%,而且主要的兩家企業就是中微公司和本文後面要討論的北方華創,在刻蝕設備國產化方面,中微公司也是為數不多的能拿得出手的公司了。
不過中微公司在刻蝕設備方面的進步有目共睹,公司設備也逐漸打破外企在國內市場的壟斷,逐漸被主流廠商接受,公司招股書顯示在兩家公司的刻蝕設備訂單中,中微公司份額佔到了六分之一:
在整個集成電路產業鏈中,每個環節需要很多設備,數據顯示晶圓製造設備市場規模佔到整個集成電路設備市場規模的80%。晶圓製造環節包括了光刻、刻蝕、薄膜沉積和檢測等很多步驟,在整個晶圓製造環節中,光刻設備、刻蝕設備和薄膜沉積設備是最主要的三類設備,佔到警員製造設備的23%、24%和18%,CMP、檢測設備和其他沉積設備佔到13%、13%和9%。SEMI數據顯示,近幾年刻蝕設備在整個晶圓生產線中的價值佔比不斷提升,而大眾所知的光刻設備價值佔比不斷下降:
中微公司在MOCVD領域成功打破了兩大巨頭維易科和愛思強的壟斷,在全球新增市場的份額從2017年一季度的不足20%提高到目前的超過60%。SEMI數據顯示2016-2017年間全球新建晶圓廠17座,其中大陸10座,2017-2020年間全球預計新建62條晶元生產線,其中大陸將新建26座,佔了近乎一半。近幾年全球主要在建的晶圓廠在中國,考慮到刻蝕設備在晶圓生產線中的價值佔比不斷提升和中微公司在新增市場份額中的佔比提升,可以說在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向中國轉移的這波浪潮中,中微公司及時的跑到了浪潮尖上,而且結合當前半導體行業技術的發展現狀,在刻蝕機領域以中微公司為代表的國內企業可能率先超車。
選中微還是選華創?
2016年8月原名北京七星華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北方華創以9.24億元的代價實現了對北京電子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七星華電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圓合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的收購,形成了現如今的北方華創。
北方華創目前形成了半導體裝備、真空裝備和鋰電設備三大業務模塊,上述設備廣泛應用於集成電路、半導體照明、功率器件、光伏材料及電池和鋰電池等領域,可以說集成電路和新能源車兩大風口都被公司趕上了。在客戶群體方面,北方華創在半導體領域的客戶有中芯國際、華力微電子和長江存儲等國內一流製造商,在光伏領域與隆基股份有密切合作。
特別說明的是,2018年以來北方華創的半導體設備應用領域拓展到集成電路、先進封裝、LED、新型顯示和光伏等領域,因此部分機構在研究北方華創時將公司業務分為光伏、LED、LCD和集成電路四類,當然本文遵循公司業務分類,按照三大類進行討論。
中微公司與北方華創在半導體設備領域都是國內的頂級玩家,而且都是半導體設備國產化中的佼佼者,但是倆公司在業務方面還是存在很大的差異,下面就簡單分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