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問一號」首訪火星,能否發現外星生命?科學家這樣說

2020-07-26 星光視界20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就猜測,地球不是宇宙中唯一擁有生命體存在的星球,在浩瀚的宇宙中,一定還有其它智慧文明的存在,正如同地球一樣,孕育著某種形式的生命體。由於星際航行能力的局限性,人類對宇宙文明的探索一直都處於「沉寂」狀態,雖然一直沒有得到新的突破,但依舊無法泯滅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決心,科學家們仍然在努力尋找外星生命特徵的存在,為了驗證這一猜測,很多發達國家都在大力推動航空航天科技的發展。這裡最值得一提的就是2020年7月23日我國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它標誌著人類對外星生命的探測踏進一個新的裡程!到目前為止,火星還一直在安靜地等待著人類的到訪,興許火星就是曲徑通幽處的那一個桃花源,隱藏著一份驚喜等待著天問一號的來訪。

中國「天問一號」首訪火星,能否發現外星生命?科學家這樣說

科學家們曾經對現存的隕石做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在很多隕石中均發現存在有機物質。甚至有數據表明在隕石中發現了細菌微生物的殘留結晶。因此,科學家們堅信,外太空應該存在低等、或者遠高於人類文明的生命特徵。通過研究大量的近幾年人類發射的探測器傳回的數據,專家們得出的結論是,在地球以外,最可能存在的生命特徵的7個地方依次是:火星,隕石,木衛二,木衛四,土衛六,土衛二,系外行星。

中國「天問一號」首訪火星,能否發現外星生命?科學家這樣說

為什麼天問一號探測地是火星,而不是木衛二或者土衛二等其它星體呢?

我們都知道,火星一直都是宇宙生物探索的熱點,雖然火星表面的環境十分惡劣,大氣層稀薄,沒有臭氧層,磁場也不穩定,根本不適合生命體的生存。但是近年來,科學家研究發現,火星上居然有地下水的存在,這不得不讓科學家們進一步推測火星上存在「地下文明」的可能。在NASA的火星探測數據中發現,在火星地表的巖石中發現有機分子,這就證明了火星上存在大量甲烷的推測,這一數據結論,讓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遠遠高於原本更加熱衷的木衛二。

中國「天問一號」首訪火星,能否發現外星生命?科學家這樣說

那麼,此次天問一號要探訪的火星上究竟有沒有生命的存在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生命都有哪些形式以及我們該如何尋找到它。

雖然我們對生命的界定依然還不明確,但科研界普遍認為生命必須有兩個特點,一是可以自我複製,二是要有新陳代謝的過程。所以,我們尋找的地外生命不一定是外星人,而可能只是外星細菌而已。當然,或許在別的星球上就存在我們不了解的其他形式的生命,但目前在尋找地外生命時,人類還是最關注和地球生命相關的一些要素,重點是有機物和水。

中國「天問一號」首訪火星,能否發現外星生命?科學家這樣說

根據這些因素來看的話,火星上究竟有沒有生命存在呢?

自1960年蘇聯發射人類第1顆火星探測器火星1960a至今人類在60年間已經進行了近50次火星。其中對火星的探索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主要在尋找水

2003年發射的機遇號火星車就找到了通常在水中才能形成的灰晶赤鐵礦 硫酸鹽和黏土礦,為火星上曾經存在水提供了重要證據。同年,發射的火星快車號空間探測器的探測數據則顯示火星表面含有大量的含水礦物,並在南極區域發現了一個可能存在的地下湖泊。

中國「天問一號」首訪火星,能否發現外星生命?科學家這樣說

2007年發射的鳳凰號著陸器更是收穫滿滿。它先是在著陸點附近挖到了冰凍水,實錘了火星的表層以下確實存在水冰,不僅如此,他還探測到火星的土壤中存在高氯酸鹽。

第二階段人類開始尋找生命或生命遺蹟

2011年發射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發現了遠古的火星存在湖泊,並檢測到火星大氣中含有極微量的甲烷,且濃度隨著季節變化,更讓人興奮的是加熱火星表面的土壤,不僅探測到火星土壤中含有2%~3%的水分,還出現了複雜的有機物。此外在對火星隕石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了火星2億年前有地下液態水的證據,還發現了可能是生物來源的有機碳。

中國「天問一號」首訪火星,能否發現外星生命?科學家這樣說

以上這些證據能說明火星上存在或者曾經存在生命嗎?

嚴謹的來說,還不能。科學家們研究相關數據後表明,目前的證據只能說明火星可能存在適合生命繁衍的環境,但還不足以證明火星上真的有生命,火星上究竟是否存在生命,還需要更有力的證據。火星上究竟是否存在生命,人類在宇宙中是否孤獨,要想回答這些問題,還需要更有力的證據,或許此次的天問一號的探訪,將帶給我們更多生命存在的信息。

中國「天問一號」首訪火星,能否發現外星生命?科學家這樣說

火星生命的發現,對於地球生命起源乃至外太陽系的生命探索都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相信很多的科學家和關注外星文明的小夥伴們都很期待這次天問一號的出徵,天問一號集結了無數科學家日以夜繼的心血和汗水,是我們國家航天科研事業的突破性標誌,在這一次天問一號的出徵任務中,天問一號的燃料倉裡,沒有一毫克燃料是多餘的,每一次點火都是在燃燒著無數的夢想和希望。

中國「天問一號」首訪火星,能否發現外星生命?科學家這樣說

無論天問一號的探測結果如何,相信這一定會是中國在宇宙文明探索事業的一個裡程碑,甚至是全世界的裡程碑, 探測器的探測之路有終點,但人類的探索思想無止境,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好了,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喜歡的話,歡迎在文章下方點讚 評論和轉發,同時點擊關注,咱們下期再見。

小夥伴們對中國「天問一號」首訪火星有什麼期望呢?請在文章下方的評論區發表你的看法吧。

註: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中國天問一號首發,為什麼目的地是火星?專家:有4大重要原因
    站在科學發展的戰略角度來講,天問一號出徵火星,不僅是中國航天科技的重大進步,同時,這也是無數科學家在為人類的未來作出重要規劃。由於星際航行能力的局限性,人類對宇宙文明的探索一直都處於「沉寂」狀態,雖然一直沒有得到新的突破,但依舊無法泯滅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決心,科學家們仍然在努力尋找外星生命特徵或適宜生命誕生條件的證據,為此,很多發達國家都在大力推動航空航天科技的發展。
  • 火星發現3個地下湖泊,或有生命存在,中國天問一號可以驗證?
    金星大氣層發現磷化氫氣體,一些科學家已呼籲將探測外星生命的主戰場轉移到金星大氣層,因為目前已知的所有科學都表明,金星大氣層出現這些氣體,唯一的來源似乎應該是生物化學過程。科學家們認為,這些湖泊可能是遠古火星溫暖時期留下來的,和地球上南極地區發現的冰下湖泊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南極的冰下湖泊已發現生活著大量被封存的古代生命,如果火星溫暖時期真的演化出了生命的話,這些湖泊無疑會讓人們充滿希望和遐想。看來搜尋外星生命的重點轉向金星還是要慎重考慮才行。
  • 天問一號的使命,探測既愛又怕的外星生物,2021年將完成火星著陸
    今天我們迎來一次的新的挑戰,那就是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介紹「天問,取名於我國著名愛國詩人屈原的《天問》」,寓意著對真理的不斷追求,去探索太空那些人類還未去過的未知領域,而天問一號只是我們未來太空探索中的一部分。據了解,本次「天問一號」將由我們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進行發射。
  • 火星南極冰底下發現複雜水體系統,天問一號能否在火星上發現生命
    科學家一直認為火星表面下可能會積水兩年前,行星科學家報告說,在火星南極的冰底下發現了一個大型鹹水湖,這一發現引起了人們的興奮和懷疑如果得到證實,它將是紅色星球上有史以來第一個發現的液態水,並且可能是生命的棲息地。當然這需要收集更多的數據和更多的證據來支持這一說法。羅馬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埃琳娜·佩蒂內裡說:「我們確定了相同的水體,但在主要水體附近還發現了另外三個水體。」 「這是一個複雜的系統。」
  • 探測火星的歷史原來是這樣!中國的「天問一號」能不能續寫篇章?
    1984年,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了1600萬年前從火星掉落到地球的隕石,裡面包含微生物化石。2020年,阿聯「希望號」,中國「天問一號」,美國「毅力號」將同臺競技,飛向火星。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2016年,中國的「長徵五號」一飛沖天!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大運載火箭,火星任務重啟!經歷了四年的精心設計和研製,2020年「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橫空出世!「天問一號」一經發布,便震驚了全世界。
  • 火星探測之中國「天問一號」:人類外星移民,也許並非遙不可及
    還有沒有人類這樣的生命體存在呢?如果人類一直閉門自居,會不會有一天遭受高等文明或者外星生命的大舉侵犯呢?加上之前在火星上發現河流的印跡、在巨大的地坑中能偵測到甲烷等(甲烷的存在可能意味著火星上可能存在著微生物)。也許以前的火星,和地球一樣生機勃勃。因此存在生命的可能性非常大、發現生命後的移民距離也是非常合適的。
  • 「天問一號」啟程火星,它真的是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嗎?並非如此
    2020年7月,可以說是全球航天愛好者的福音——每26個月才出現一次的火星探測窗口期如期到來,阿聯、中國、美國紛紛摩拳擦掌,準備進行火星探測器的發射。7 月 20 日,阿聯先行一步,藉助日本H2A運載火箭,從日本鹿兒島將阿拉伯世界的首個火星探測器送上太空。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注意:若威鋒 App 端無法直接點開連結,請嘗試長按)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位於海南島東北部的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了歷史性時刻,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將執行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預計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 7 個月後抵達火星附近。
  • 中國為何探索火星?「天問一號」即將登陸,會有何發現呢?
    科技不斷發展,人類不斷成長,生命不息,文明不斷;太空的探索才剛剛起步,月球告一段落,美國和中國相繼將視線轉移到火星上,那中國為什麼要探索火星呢?「天問一號」即將登陸,會有何發現呢?  2012年8月,美國「好奇號」火星探測車已經成功登陸火星,它是世界上第一輛使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剛剛,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開啟了我國對火星的首次探測之旅,中國的深空探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箭飛行約 2167 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 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 綜述: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新華社記者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這引起海外科學界及媒體廣泛關注與熱議,一大焦點是此次探索火星任務計劃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如果發現火星生命,或將顛覆我們的認知
    相信在這段時間大家都一直在等待這一個好消息的到來,我們國家的首個行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啟程了,一枚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騰空而起,將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火星,我們來了!按照計劃,我們火星探測器將會在2021年2月到達火星,並釋放著陸器將火星車送上火星表面,火星車將會在火星表面巡視,與火星實現0距離接觸,而軌道探測器則在軌道上空對火星進行探索。
  • 6個月後,中國天問一號抵達火星!是發現生命還是能帶去生命?
    8月2日7時0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N發動機工作20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天問一號在飛行6個月後,將抵達火星軌道,開展著陸火星的準備和科學探測等工作。就像歷史上其他火星探測器一樣,天問一號探測器也會進一步探索火星是否存在或滿足生命的生存代謝條件和需求,不過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天問一號探測器直接給火星帶去「地球生命」。
  • 綜述: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綜述: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新華社記者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這引起海外科學界及媒體廣泛關注與熱議,一大焦點是此次探索火星任務計劃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
  • 美國「毅力號」成功發射,史上最強探測器能否發現火星生命?
    7月30日19時51分,伴隨著宇宙神5號運載火箭點火起飛,美國火星探測器「毅力號」成功發射,這是2020年繼阿聯「希望號」、中國「天問一號」之後的第3個成功發射的火星探測器,也是2020年火星探測競賽的壓軸表演。
  • 「火星叔叔」鄭永春回答「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帶來的8個「天問」
    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這是國內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香江學者聯誼會創會理事長、未來論壇青年理事、深圳宇航科普協會理事長。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基礎科學專委會副秘書長,曾擔任探月工程月球應用首席科學家學術秘書、澳門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夥伴實驗室學術秘書、國家天文臺青促會首任組長、中國天文學會青年天文論壇發起人、國際行星學會會員等。
  • 天問一號剛傳回地月合影,美國科學家:火星生命或許就在2米以下
    相信大家已經知道,我們國家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開啟火星之旅,正在朝著火星飛去。在飛往火星的旅途中,天問一號回眸看了一下我們的地球家園,在距離我們地球大約120萬公裡外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拍攝到了地月合影,並將畫面傳回了地球。從分享出來的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地球與月球的景象。
  • 外媒熱議:「天問一號」奔向火星吸引全球目光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引發外媒熱議。據《俄羅斯報》網站7月24日報導,中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組成的「天問一號」,預計將圍繞火星進行軌道飛行並利用安裝太陽能板的火星車研究火星表面。該探測器預計將在2021年2月11日至24日進入火星軌道。
  • 「天問一號」將這樣「跳」上火星
    荔枝科技專稿 記者/王晟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整裝待發。它即將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開展中國首次「探火」之旅。將在本次任務中實施「繞、落、巡」的「天問一號」,又會採用哪種方式,安全降落在火星上呢?
  • 「天問一號」將這樣「跳」上火星
    荔枝科技專稿 記者/王晟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整裝待發。它即將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開展中國首次「探火」之旅。由於地球和火星距離遙遠,信號往返的要數十分鐘,所以難度極大的火星著陸,需要設計精妙的著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