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聽席的「不速之客」
上海:「推門聽庭+集中評議」倒逼司法能力提升
客座主持人 上海市檢察院 林中明
今年以來,上海市檢察院在全市檢察機關開展「推門聽庭,集中評議」活動,各級檢察院檢委會委員在事先不告訴辦案檢察官的情況下,直赴庭審現場旁聽庭審,直接、客觀、精準地了解檢察官庭審預備、主導庭審和臨場應變情況,隨即開展點評,以此進一步規範公訴人出庭,指導辦案實踐。目前,全市各級檢察院已有108名檢察委員會委員「推門聽庭」各類案件88件次,成為上海檢察系統的常態化工作機制。
鏡頭一 不打招呼推門而入
「原生態」考察
【寶山區檢察院】
一大早,寶山區檢察院檢察長董學華就帶領該院聽庭評議組成員準時來到法院。這天,他們將以普通群眾的身份旁聽一起詐騙案件的庭審。像這樣不打招呼的「推門聽庭」,是上海市檢察機關正在開展的一項常態化活動,旨在直擊一線,「原生態」考察檢察官庭審準備情況、主導庭審指控情況和臨場應變情況,倒逼檢察官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
當天庭審結束後,評議小組與出庭檢察官立即開展集中評議,圍繞查擺問題、檢視不足的要求,第一時間對檢察官的出庭情況進行講評,直指檢察官在庭審預判力、掌控力、應變力等方面的欠缺。「今天公訴人庭審表現總體可圈可點。文書略有瑕疵,要提高法律文書的規範性與嚴謹性,同時加強法庭訊問技巧錘鍊,增強訊問的針對性與實效性,提升檢察官庭審指控效果。」董學華這樣評價道。另外8名評議小組成員也對公訴人的庭審狀態與表現,起訴書、公訴意見等法律文書製作規範給予了近乎嚴苛的評議。
「完全沒想到今天會有這麼多人來旁聽這個庭,雖然壓力山大,但事後他們提出的意見十分中肯,我的確需要在訊問質證、釋法說理環節上多多加強。」當天的公訴人劉萍收穫滿滿地說。
「常態開展聽庭評議,通過不定時、隨機聽庭等方式,對公訴人的出庭質量進行動態監督,實現公訴檢察官接受聽庭評議、員額檢察官參加聽庭評議兩個全覆蓋,以聽促學、以評代訓、以議代賽,加強檢察官之間的學習交流,營造重業務、促質效的良好氛圍。」董學華說道。
通過組織由檢察長、副檢察長、檢委會專職委員、檢察官等參加的聽庭評議小組旁聽、評議公訴人日常出庭,該院進一步要求檢察官要聚焦核心能力提升,加強實戰實訓,強化庭審指控效果,嚴格把握辦案標準,以案件事實與證據為依據,秉持客觀公正立場,做到不偏不倚、不枉不縱,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樹立檢察機關良好形象。
遠程聽庭
【浦東新區檢察院】
一個普通的周四上午,浦東新區法院第一法庭內,浦東新區檢察院的公訴人陳紀軍和往常一樣,就被告人劉某盜竊案宣讀起訴書,旁聽席上坐著被告人家屬。
該案系一起再審刑事案件。該院此前向區法院發出再審檢察建議,認為原審判決未認定犯罪嫌疑人為未成年人,未對其從輕或減輕處罰,且原審判決將影響後次犯罪累犯的認定。區法院採納了檢察建議。
與此同時,在該區檢察院的遠程視聽室內,緊張而莊嚴的氣氛撲面而來,二十多雙眼睛齊刷刷地盯著直播大屏,陳紀軍鏗鏘有力的指控畫面同時出現在視聽室。
上海市檢察院副檢察長陶建平時而抬頭觀看屏幕中的陳紀軍,時而點點頭,在筆記本上作著記錄。坐在視聽室內的還有市檢察院研究室負責人、區檢察院檢委會委員及青年檢察官們。大家認真觀摩著公訴人的庭審表現,並在《評議庭評分表》內打上分數。開庭前十五分鐘,陳紀軍才接到該院第六檢察部發出的聽庭評議通知。
隨著法槌的一聲落下,結束庭審的陳紀軍在十五分鐘後,從直播大屏幕上「走」了下來。隨後,所有參與旁聽的檢察官圍繞陳紀軍在文書質量、出庭規範、庭審中的訊問、詢問、質證、法庭辯論、歸納分析以及整體出庭效果展開了充分點評和討論。
今年以來,該院結合本區地域廣等區位特點和定位,著重發揮信息技術在司法辦案中的輔助保障作用。
「這種通過遠程視頻開展的『推門聽庭』,不僅可以大大增加參與旁聽的檢察官人數,還能避免給被告人和家屬帶來不必要的猜測和誤會,減少被告人在庭審中的心理波動。」陳紀軍在接受聽庭評議後說,「聽庭後面對面評議,檢委會委員意見直接反饋給出庭公訴人,可以有效提升評議效果,幫助我在下一次的庭審中有更好的表現。」
第六檢察部青年幹警於樂樂是首次觀摩陳紀軍的庭審,「我一直想學習了解更多資深檢察官的開庭風採,積累更多的實戰感受,但去法院旁聽總是有交通、席位等不便因素。現在有了遠程聽庭、庭後評議,這些都讓我這個新手獲益匪淺。」
鏡頭二 問題導向即時講評
記憶猶新
【虹口區檢察院】
「開庭前,我會再回顧一下案情。那天開庭的是一個一人盜竊一人銷贓的案子,銷贓的人從來沒有供認,雖然捕訴一體之後,一個案子從捕到訴,再複雜的案子,案件事實也已經瞭然於心,爭議的焦點都早有準備,但完全沒有意識到後面還有如此的考驗。」說起第一次遭遇「推門聽庭」時的情景,檢察官黃春笑至今還歷歷在目。
「那天原本沒有旁聽人員,突然陸陸續續進來好幾個人,市院的專委、法院的院長、我們院的檢察長。這是什麼情況?仔細一想,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推門聽庭』?當時內心還是湧起了一絲緊張,我自己給自己鼓了鼓勁兒:沒事,好好開庭。」黃春笑說道。
隨著法槌聲響,法庭核實被告人身份、宣讀權利義務,「下面開始法庭調查,首先由公訴人宣讀起訴書」。黃春笑站起身,打開話筒,「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檢察院起訴書」……
「以前有老前輩動情地說過,不願意離開公訴部門,是因為開庭有一種神聖的使命感和榮譽感,如今的我深有體會,不管面對的是盜竊傷害一類的小案,還是被告人眾多的大案,每當站起身宣讀起訴書的那一刻,內心都會有湧動,這是我們的戰場,也是我們的舞臺。」檢齡十年的黃春笑作為公訴人開庭的時間並不長,但是說起開庭,已然感觸頗深。
訊問開始,從未交代的被告人意外地全部供認,開庭出奇的順利。「自從實行捕訴一體之後,這樣的情形越來越多,被告人看到一次次的訊問都是同一個檢察官,意識到再編故事也於事無補。剛剛實行捕訴一體的時候,我在審查起訴階段提審一個犯罪嫌疑人,他驚訝地看著我說『怎麼又是你?自從逮捕之後,我最怕的就是你,怎麼你們現在都是一個人辦案啊?』我告訴他,開庭還會是我,他捂著臉說『算了算了,我認了』。」對於庭審中的變化,黃春笑一點也不覺得意外。
由於被告人當庭認罪,質證階段也加快了速度。
庭審完,黃春笑走到旁聽席,旁聽席的領導面露微笑,但還是提出了意見:「這個被告人利用懷孕哺乳期逃避處罰,這類案件要梳理一下,看看怎麼解決。」
「領導的思路比較開闊,作為承辦人不能只局限於就案辦案,這類問題比較常見,後續還需要做一些延伸工作爭取堵上這個漏洞。」黃春笑一邊回答著,一邊心裡已經開始準備自己下一步的工作。
打分
【嘉定區檢察院】
「任何藐視法治的人終將被法所治,任何試圖挑戰法治權威的行為必將受到嚴懲,相信本案最終必將得到公正的審判。」聽到公訴人費曉華在法庭上發表公訴意見,被告人席上的王某早已不復前兩次庭審時的有恃無恐。而旁聽席中,庭審前突然推門而入的十餘位檢委會委員也在心中為公訴人的表現打起了分。
之後的集中評議環節,檢委會委員對費曉華的表現予以肯定,一致認為這次公訴人發問得當、質證緊扣重點、反駁有力敏捷。費曉華承辦的這起故意傷害案,已是法院第三次開庭審理。由於案件複雜,前兩次庭審,檢委會委員也均突擊聽庭。
2015年11月22日晚,被告人王某在其經營的KTV內,與前來消費的被害人朱某發生爭執,後糾集多人將朱某及其朋友控制住。王某手持包廂內玻璃酒杯等物砸擊朱某面部,導致其面部多處軟組織損傷及左眼眼球破裂傷。事發後,王某逃離現場。經鑑定,朱某左眼眼盲3級,構成重傷二級,但直至開庭,朱某從未得到任何民事賠償。
案發後,王某實施了找人頂包脫罪、收買KTV員工串供、作偽證等諸多幹擾司法辦案的行為。第一次開庭審理時,辯護人迴避案件事實,把焦點引向被害人的傷勢鑑定,並提出醫治中發生二次傷害的質疑。庭審結束後,檢委會委員對庭審效果和公訴人的表現進行了集中評議,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意見。據此,費曉華進一步核查了被害人的就診過程,在公安機關的協助下,幾經周折找到了關鍵證人,並對證據進行網格化梳理,圍繞爭議焦點完善質證提綱。
在之後的庭審中,費曉華調整了庭審策略和辯論風格。第二次庭審時,案件的鑑定人出庭。在費曉華發問環節,鑑定人根據提問,科學客觀地將傷情鑑定依據、方法、規定及結論逐一向法庭進行闡述,有力回擊了辯護人的「二次傷害說」,取得了很好的庭審效果。第三次庭審現場,兩份關鍵證人「受王某指使作偽證」的證詞更是一下子擊潰了王某的心理防線。最終,王某犯故意傷害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剝奪政治權利一年。
費曉華坦言,「推門聽庭」促使檢察官們對每一次庭審都全力以赴,而庭審之後的集中評議,又能讓他們更加快狠準地找到短板和不足,在辦案中予以彌補和改進。
該院近期上線了智能出庭排班系統,可以查閱包含出庭時間、公訴人、案件名稱等信息的一周出庭排期,此舉進一步方便檢委會成員及其他檢察官隨時「推門聽庭」。
鏡頭三 評議一案獲益一批
評學互長
【徐匯區檢察院】
「『推門聽庭』不僅是對公訴人臨場心理素質和業務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對檢委會委員專業性的一個檢驗。」近日,徐匯區檢察院全體檢委會委員以「推門聽庭」的方式旁聽了該院辦理的一起「套路貸」案件和一起故意傷害案件。他們全程認真旁聽庭審,在沒有事先得到案件起訴書的情況下,快速把控訴辯雙方爭議焦點,庭審結束之後,當即對公訴人的表現進行記錄、分析,並及時召開由全體檢委會委員、出庭檢察官和全體刑檢部門幹警參加的評議會,結合自身庭審實務經驗,圍繞檢察官在出庭中存在的問題,逐案、逐人、逐項集中評議。重點對起訴書與公訴意見書質量、出庭規範、訊問技巧、法庭辯論策略、釋法說理以及出庭整體效果進行評析,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
在「套路貸」案件中,法官在審判過程中出現遺漏程序的錯誤,有的委員指出公訴人應噹噹庭糾正;在故意傷害案件中,委員們指出案發時有現場監控視頻,公訴人應當善於運用多媒體示證的方式,通過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指導庭審,使案件辦理更加規範、高效,舉證更加直觀可信,實現更好的辦案效果。
案件評議會通過檢委會委員為出庭公訴人「傳道、授業、解惑」,促進了公訴業務水平以及整個刑檢業務能力的提升。同時,聽庭評議案件類型涉及廣泛,包括群體性案件、專業性案件、新型犯罪案件以及重大疑難複雜案件等,是檢委會立足實務開展學習的天然優質素材。在學習中評議、在評議中學習,更有助於提升檢委會委員的業務指導能力。
同時,該院還以「推門聽庭+集中評議」制度為圓心,深度輻射到檢察官助理的培養工作中。庭審評議學習會將範圍擴展至業務部門檢察官以及檢察官助理,為35周歲以下的檢察官助理提供業務學習平臺,通過庭審環節的復盤,及時傳輸實務經驗和實戰能力,拓展檢察官助理辦案視野,不斷提升他們的法理功底、論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輻射效應
【普陀區檢察院】
「叮!」上午8點15分,正在食堂吃早餐的王蕾看到部門微信群裡推送了一條信息:「今日9:00將在普陀區法院舉行『推門聽庭』活動,出庭人:張敏,有興趣的幹警可於8:45坐車前往。」作為新入額檢察官,王蕾和其他青年檢察官一樣,缺少出庭經驗。想到可以藉此機會一睹資深檢察官的庭審風採,王蕾有些驚喜。同樣驚喜的還有出庭公訴人張敏,只見他迅速吃完了手中的包子,急匆匆地離開了食堂。
8點35分,王蕾坐上了前往聽庭的麵包車,她驚奇地發現除了青年幹警,車上還有檢察長、副檢察長和所有的檢委會委員。路上,第六檢察部的幹警向她發放了案件的起訴書複印件、出庭預告表、聽庭評分表和聽庭評議表。
這是一起被告人不認罪的「套路貸」案件。庭審中,王蕾完全進入到公訴人張敏的角色裡,她發現庭審不僅要求出庭公訴人理順證據的邏輯關係,更要求通過訊問和舉證的呼應,將被告人的破綻呈現在法庭上,讓法庭「看見」被告人的罪行。
庭審後,檢委會委員對張敏的出庭表現進行集中評議,王蕾等青年幹警也參與了旁聽。檢委會委員除了肯定張敏的庭審駕馭能力外,也對其語速音量、用語規範等細節問題提出了改進建議,指出出庭細節對庭審效果的重要影響。第六檢察部的幹警將檢委會委員提出的問題一一記錄。這些記錄將用於歸納總結庭審高頻問題,為研究制定《公訴案件出庭規範》奠定基礎。
檢委會還建議將庭審錄像與評議記錄上傳內網「學習專欄」,鼓勵各部門在例會上播放學習。此前,檢委會委員曾多次觀摩網絡庭審直播及錄像,選取示範庭製成光碟下發,充分發揮了聽庭評議輻射效應。
前不久,該院審議通過《上海市普陀區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委員「推門聽庭」工作實施辦法》,對檢委會「推門聽庭」的形式、案件類型、聽庭次數等作出規定。如規定每位檢委會委員每年至少參與2次「推門聽庭」,每位檢察官每年至少被聽庭1次。該實施辦法的通過使該院「推門聽庭,集中評議」進入規範化、常態化的新階段。
不同視角
【青浦區檢察院】
「打鐵還需自身硬,不管有沒有領導聽庭,我都應該把每一個庭開成公訴示範庭。」近日,青浦區檢察院檢察官林麗娟正在區法院為一起3人尋釁滋事案做最後的開庭準備,一抬頭,發現該院副檢察長徐慶天和檢委會專職委員張金華悄悄出現在旁聽席上,她暗暗對自己說道。
林麗娟是該院第一個臨時被「推門聽庭」的檢察官。當天還有兩名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受邀參與聽庭。庭審中,林麗娟表現得從容有度。由於事先已對該案的事實和證據進行了全方位把握,對被告人在庭審時可能出現的辯解、翻供和對抗性行為,以及辯護人的辯論意見進行了預測分析,撰寫了充分的庭審預案、答辯提綱,整場庭審中,她用詞精準、邏輯縝密、應變靈活,充分展現了優秀的庭審駕馭能力,獲得了旁聽人員的一致認可。
庭審結束後,集中評議馬不停蹄地開始進行。徐慶天和張金華充分肯定了林麗娟的庭前準備、出庭規範和應變能力,對其在法庭訊問、示證質證、法庭辯論中的表現進行評議,指出了起訴意見書事實描述部分存在的不足。該院部分檢察官和檢察官助理參與旁聽學習並交流經驗。
「通過突擊摸底式的聽庭評議,我能從不同人的視角知道自己在庭審中的表現,這是以前沒有的。大家提出的意見讓我能夠從繁忙的業務工作中跳出來,重新審視思考自己在出庭公訴時的不足,今天的活動讓我收穫良多!」評議結束後,林麗娟感慨道。
該院為開展「推門聽庭、集中評議」工作,形成了一系列常態化機制。制定全年聽庭評議工作計劃,提前公開出庭排期表,推動實現檢委會委員對檢察官「推門聽庭」全覆蓋;對每一次「推門聽庭」記錄留檔,作為教育培訓的重要考核指標;及時改進評議時發現的不足,不斷提升檢察幹警的業務素質。
「推門聽庭和案後評議有利於促進檢察官業務能力和公訴水平的提高,是推進司法規範化建設的一種有效方式。我們還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聽庭,增加其對檢察工作的認識和了解,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該院檢察長鄭永生表示。
(本版文稿統籌:本報記者林中明 通訊員潘志凡 劉曉曦 劉瑩 黃春笑 童畫 肖芸 張熠 胡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