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An MOF-derived C@NiO@Ni electrocatalyst for N2 conversion to NH3 in alkaline electrolytes
寧夏大學李曉曼博士、羅民教授在期刊Sustainable Energy Fuels上發表文章。
此次松迪設計的圖像被選為期刊封面,讓我們走進今天的封面故事。
摘要:
如今,工業氨的合成主要依靠Haber-Bosch工藝,這會導致大量能源消耗和巨大的CO2排放。電化學的N2還原反應(NRR)被認為是生產氨的更可持續且對環境無害的替代方法,但它需要一種有效的催化劑來克服N2活化的困難。
在本研究中,我們報導了MOF衍生的C@NiO@Ni微管在0.1 M KOH電解質中表現為高效電催化劑。與可逆氫電極相比,該電催化劑在-0.7 V時可實現43.15μgh-1 mgcat.-1的高NH3收率和10.9%的法拉第效率。
實驗結果表明,其優異的NRR性能源自NiO中的氧空位。此外,豐富的NiO / Ni界面有利於質子吸附並進一步提高了NRR性能。
「催化劑」既是一種在化學反應中即為重要的物質,它作為一個詞彙,也常常被賦予種種奇妙的文學意義。最熟知的寓意便是荷爾蒙催化人與人,發生情和愛。
在本次封面中,設計師巧妙利用了中國民間愛情故事,將其中引人矚目的戲劇衝突用來展現實驗中的「化學反應」與「催化」。
《梁祝》自東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1700多年,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設計師選取了這一家喻戶曉、流傳深遠的題材,並且做了全新的呈現。
我們可以看到,青山垂柳,山澗淙汩之間橫立著一座石板橋,橋上有對璧人相會。身著男裝的女子含羞低眉,而男子深情注視,他們的雙手緊緊牽在一起。微風吹拂,女子的衣帶如楊柳一般朝著男子揚起,似乎洩露了主人的心事一般。
在這幅美麗畫卷當中,設計師將梁山伯比作電催化劑,將祝英臺比作氮氣;他們相遇相知相愛,終會產生一段絕美的愛情佳話,化成漫天的蝴蝶。不難看出,圍繞他們周身翩然飛舞的靈蝶就代表著實驗結果中生成的氨。
這幅封面借用了著名的民間愛情故事,既寓意深遠,又瑰麗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