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電晶體-晶圓面積製備透明鋅摻雜CuI的高性能p型器件

2021-02-13 WEST可穿戴電子

N型半導體氧化物憑藉其寬禁帶、高電子遷移率和穩定性、大面積均一等優點,在下一代柔性透明電子中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然而,其對應的P型半導體材料由於自身缺陷,始終展現低劣的電學性能。這也極大地限制了補償電子器件(CMOS)的發展。近幾年,研究人員專注於尋找新型的透明無機p型半導體用於高性能電晶體的製備。在眾多候選材料中,碘化銅(CuI)無疑是最有前景的應用材料。然而,由於其較低的銅空位(空穴源)形成能,CuI始終展現導體特性,因此,如何調節其高導電性但同時保持高透明度和穩定性成為該領域的難點和熱點。

在前期CuI電晶體技術基礎上(Adv. Mater. 30, 1802379,2018),韓國浦項科技大學Yong-YoungNoh課題組(劉奧,朱慧慧為共同一作)聯合韓國成均館大學Myung-Gil Kim,韓國科學技術院Se-Jun Kim,Hyungjun Kim博士和加拿大滑鐵盧大學Won-Tae Park博士通過理論和實驗結合的方式篩選出一種有效的空穴抑制元素。通過在前驅體溶液中引入適量的Zn2+,極大地抑制了空穴濃度並提升了載流子調控能力。製備的電晶體器件可以同時展現高遷移率(5cm2/Vs)和電流開關比(107)。通過進一步地採用光譜學、結構學手段,發現Zn2+的摻入不僅能夠改善薄膜形貌、結晶,同時削弱了晶胞的陷阱生成。該工作也是首次實現了高性能、透明無機p型半導體電晶體,同時可兼容綠色、低廉溶液加工工藝。

圖1:理論計算Zn2+摻入對於CuI能帶結構的影響。結果表明Zn2+的摻入不會對CuI主體能帶結構造成明顯的影響。同時,Zn2+的引入可以有效抬升費米能級遠離價帶頂,這表明CuI的高導電性得到了有效地抑制,成為可用於電晶體製備的p型半導體材料。


圖2:(a)不同陽離子摻雜的CuI薄膜電晶體轉移特性曲線;(b)CuZnI電晶體轉移特性曲線隨著Zn2+的摻入量的變化趨勢,(c)對應的閾值電壓變化。從薄膜電晶體的性能中可以明顯地發現Zn2+是最好的空穴抑制劑。通過控制Zn2+摻入量,電晶體的電學性能得到有效的調控和提升。



圖3:(a-c)大面積器件陣列均勻性結果,(d-f)CMOS反向器性能。在4英寸基底製備器件陣列,測試結果表明該材料具有良好的大面積均勻性。憑藉其較高的p型電學特性,與n型InGaZnO電晶體集成的CMOS反向器展現出極佳的電壓反轉特性和gain值。

該工作拓展了透明無機p型半導體的研究,通過實驗和理論結合,篩選出適用於CuI的有效空穴抑制劑。同時,該研究工作首次驗證了CuI基半導體材料可以替代傳統氧化物並用於高性能電晶體的集成。這對實現具備高穩定性的溶液法製備的半導體器件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期望作者今後可以進一步優化器件,提高其空氣穩定性,與n型無機氧化物半導體並駕齊驅。


【參考文獻】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8006-6

【相關閱讀】

薄膜電晶體-氧化銦鎵中氫摻雜的實驗和理論

新型器件-無電壓滯後的鈣鈦礦電晶體

.

該平臺免費提供相關領域的論文宣傳和招生招聘,有興趣請關注訂閱號給小編留言或者郵件聯繫 E-mail:wonger.west@gmail.com


相關焦點

  • 透明手機再進一步,研究團隊成功開發高性能透明顯示
    CINNO Research 產業資訊,韓國浦項工業大學(Postech)與成均館大學研究團隊共同研發了可提高透明顯示器和電視性能的高性能半導體技術,引起產學業界的關注。電影阿凡達中透明顯示器(圖片來源:網際網路)對此,浦項工大化學工程系盧勇英教授團隊與成均館大學材料工學部金明吉教授共同開發了一種利用銅碘可以大大提高 P 型電晶體性能透明 P 型半導體。
  • 中科院研製大面積柔性透明電子器件,未來隱形眼鏡可內嵌顯示屏
    實驗利用外延生長得到的四英寸高質量、高定向單層二硫化鉬薄膜,結合傳統的微加工工藝,通過優化絕緣層與接觸電阻,製備出了大面積柔性透明的二硫化鉬場效應電晶體及各種邏輯器件。目前,在半導體器件發展微型化和柔性化的驅動下,以二硫化鉬等為代表的二維半導體材料表現出了獨特的優勢,其不僅具有優異的光、電、機械性能,且具有超薄透明的物理特性,最薄可以做到只有一個原子層厚度,非常適用於製備更輕、更薄、更快、更靈敏的電子學器件。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方志來團隊在p型氧化鎵深紫外日盲探測器研究中...
    近日,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方志來研究團隊在高質量p型β-氧化鎵薄膜與高性能MSM型深紫外日盲光電探測器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超寬禁帶半導體氧化鎵在紫外透明電極、高溫氣敏傳感、深紫外探測以及高壓功率器件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潛力,其材料生長與器件製備技術備受關注。目前,氧化鎵的p型摻雜仍面臨巨大挑戰。然而,這是高性能的氧化鎵光電器件和電子器件應用必須面對和解決的核心科學問題。
  • GaN透明電晶體
    越來越多的努力投入到開發隱形電路及其光電器件中。這個領域被稱作透明電子或者薄膜透明電子器件領域,有望產生許多新產品和新商機。僅舉幾個例子,比如它可能會引導汽車智能防風罩、智能建築窗戶、透明平板顯示器和透明太陽能電池板產品的出現。在許多透明電子系統中,電晶體都是至關重要的部件。如今,這種器件通常是薄膜電晶體形式,由In2O3、ZnO2、SnO2等透明導電氧化物材料製成。
  • 寧波材料所氧化物雙極性電晶體和反相器研究獲新進展
    迄今已報導的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都表現為單類型電荷傳導,即電子傳導(n型)或空穴傳導(p型),而可同時、可控傳導電子和空穴(即雙極性電荷傳導,見圖1a,電子和空穴類似於陰陽八卦系統的陰陽兩面)的薄膜電晶體的研發也十分重要。
  • 一種溼法加工的高性能光電電晶體-基於鈣鈦礦/摻雜石墨烯複合材料
    在眾多二維材料中,石墨烯無疑是引入注目的,其具有超高載流子遷移率和廣泛的吸收範圍,而且鈣鈦礦/石墨烯雜化光電電晶體性能上有較大突破,但其製備成本較高、製備方法複雜,這嚴重阻礙了其的應用,因此找到簡單低成本的方法製備高性能光電二級管是厄待解決的問題。另外氧化石墨烯和還原氧化石墨烯在光電探測領域有重要應用。
  • 高性能仿貝殼雲母薄膜讓電子器件「柔軟透明」
    記者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化學與化工學院陸楊教授研究組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研究團隊合作,創新性地採用「解組裝—仿生組裝」的兩步策略,以廉價天然雲母粉為原料,成功實現高質量雲母納米片的大量製備,並組裝成高性能透明柔性仿貝殼結構雲母複合膜。
  • Small:使用雷射輻照p型摻雜方法製備出同質二維MoTe2 CMOS反向器和p-n結
    單原子層二維材料的出現為如今的集成電路延續摩爾定律提供了新的可能,所以基於二維材料邏輯器件的研究方興未艾。反相器是集成電路中最基本的邏輯器件,反相器的製備工藝相對於其他基本邏輯器件如:與非門,或非門,異或門等的製備工藝是最簡單的,所以基於二維材料反相器的研究是最普遍的。
  • 我國科學家製備高性能柔性儲能器件
    近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邸江濤等與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Ching-ping Wong合作,設計並製備出鋅摻雜氧化銅納米線(Zn-CuO)三維陣列結構,為電化學活性物質MnO2提供導電支架,獲得高負載的MnO2納米片材料。
  • 高性能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研究取得進展
    透明導電薄膜是觸控屏、平板顯示器、光伏電池、有機發光二極體等電子和光電子器件的重要組成部件。一方面,由於SWCNT之間的接觸面積小且存在肖特基勢壘,載流子在搭接處的隧穿效應較弱,使得管間接觸電阻遠高於SWCNT的自身電阻;另一方面,雖然SWCNT的直徑一般僅為1~2nm,但由於範德華力的作用,其通常聚集成直徑幾十、上百納米的管束以降低表面能;管束內部的SWCNT會吸光而降低薄膜的透光率,但對薄膜的電導幾乎沒有貢獻。
  • AOM:「金屬透明導電薄膜」綜述——材料製備、光學設計和應用場景
    近些年,隨著可穿戴設備和曲屏手機等柔性光電子器件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透明導電薄膜的機械柔韌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應用最廣泛的透明導電薄膜是氧化銦錫(ITO)。ITO具備良好的可見光透過率和較低的電阻率,但其機械強度和柔韌性較差,不適用於柔性光電子器件。為解決該問題,科研人員探索了多種ITO-free的透明導電薄膜,包括金屬薄膜、金屬網格或納米線、二維材料、導電聚合物等。
  • 科研進展 | 二維半導體材料製備工藝新突破,加速柔性電子器件應用
    然而,現階段以器件應用為背景的單層二硫化鉬研究仍然存在以下兩個關鍵的科學問題:(1)材料製備,如何獲得高質量大尺度的二硫化鉬晶圓;(2) 器件工藝,如何實現高密度、高性能、大面積均一的器件加工。這是新型半導體材料從實驗室走向市場要經歷的共性問題,如能解決其高質量規模化製備和集成器件性能調控的關鍵科學障礙,必將有力推動二維半導體材料的應用發展進程,給柔性電子產業注入新的發展動力。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張廣宇副主任帶領的二維材料團隊,在過去十多年一直致力於高質量二維材料的外延、能帶調控、複雜結構疊層、功能電子器件和光電器件的研究。
  • 科學家首次製備出矽-石墨烯-鍺高速電晶體
    科研人員首次製備出以肖特基結作為發射結的垂直結構的矽-石墨烯-鍺電晶體,成功將石墨烯基區電晶體的延遲時間縮短了1000倍以上,可將其截止頻率由兆赫茲(MHz)提升至吉赫茲(GHz)領域,並在未來有望實現工作於太赫茲(THz)領域的高速器件。1947年,第一個雙極結型電晶體(BJT)誕生于貝爾實驗室,標誌著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技術的新時代。
  • 合肥研究院在透明導電氧化物薄膜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p型即空穴導電型。固體所研究人員基於溶液法製備出了鈣鈦礦BaSnO3薄膜,經La元素摻雜及薄膜位錯密度調控,獲得了具有與真空法製備的BaSnOp型材料的性能和應用遠落後於n型材料體系。理論設計已表明在銅鐵礦體系中可獲得透明和p型導電共存。
  • 雷射脈衝退火提高先進器件的性能
    採用LSA可以製造出更高性能的器件,具有更高的驅動電流,更低的漏電流,這樣設計工程師就有更多的產品提升機會。目前,LSA工藝已被大多數高性能邏輯器件製造商所採用。相對於傳統的退火工藝,LSA可以實現更佳的晶片內溫度分布以及應力均勻性,從而獲得更佳的參數良率。
  • 北大在碳納米管薄膜電晶體數字電路應用的探索中取得重要進展
    半導體碳納米管被認為是構建納米電晶體的理想溝道材料,有望推動未來電子學的發展。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間,基於碳管的器件和電路得到廣泛研究,並在器件物理、性能研究探索、電路製備等領域取得了巨大進展。碳基電子學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碳基集成電路的實用化推進,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大面積製備、高半導體純度的高質量碳納米管材料。
  • 兼具高空氣穩定性和強摻雜能力的N-雜環卡賓基熱活化n型摻雜劑
    高性能的n型摻雜劑是實現有效n型摻雜的必要條件,然而具有強摻雜能力且空氣穩定的n型摻雜劑十分匱乏,成為目前制約n型摻雜發展的主要因素。為獲得強的摻雜能力,多採用具有強還原能力的物質,如活潑金屬鈉、強有機電子給體W2(hpp)4等,但這類化合物對水、氧敏感,不易製備和存儲。
  • :大規模,MoS2構建柔性透明電子器件!
    發展了一種改性的CVD製備工藝2.實現了高性能柔性透明電晶體陣列的可規模化製造光電器件學術QQ群:474948391二維材料學術QQ群:1049353403原子級超薄二硫化鉬(MoS2)具有優異的力學、光學和電學性能,在集成柔性半導體電子材料器件領域備受關注。然而,製造具有高器件密度和高性能的大規模MoS2基柔性集成電路仍然是一個挑戰。
  • OLED頂發射器件的透明電極分析
    最初的OLED都是底發射型器件, 器件的結構從上至下依次是: 不透明的金屬陰極/有機功能層/透明陽極, 光線從陽極出射, 因而稱為底發射, 如圖1(a)所示. 如果光線是從器件上方出射,那麼基板的線路設計就不會影響器件的出光面積, 相同亮度下OLED的工作電壓更低, 可以獲得更長的使用壽命. 因此, 頂發射器件是小屏如手機等主動顯示的首選. 頂發射型器件的結構是: 透明或者半透明的陰極/有機功能層/反射陽極[5], 如圖1(b)所示. 在頂發射器件中, 透明電極的選擇最為重要, 合適的透明電極將大幅度提高器件的性能。
  • 雷射技術開發出用於可穿戴顯示器的超薄透明氧化物薄膜電晶體
    隨著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時代的到來,對可穿戴透明顯示器的強勁需求一直在增長,其可以應用到各種領域,如增強現實(AR)和類似皮膚的柔性薄器件。然而,以前的柔性透明顯示器具有一些真正的挑戰需要克服,透明度差和低劣的電學性能就是其中的兩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