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技術開發出用於可穿戴顯示器的超薄透明氧化物薄膜電晶體

2020-11-25 OFweek維科網

  隨著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時代的到來,對可穿戴透明顯示器的強勁需求一直在增長,其可以應用到各種領域,如增強現實(AR)和類似皮膚的柔性薄器件。然而,以前的柔性透明顯示器具有一些真正的挑戰需要克服,透明度差和低劣的電學性能就是其中的兩個挑戰。為了提高透明度和性能,過去的研究工作嘗試了使用以無機物為基礎的電子產品,但塑料襯底的基本的熱不穩定性限制了高溫工藝的進行,而高溫工藝是製造高性能電子設備所必需的一個重要步驟。

此圖像顯示了採用無機雷射剝離工藝生產的超薄、柔性和透明的氧化物薄膜電晶體。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韓國科學技術學院(KAIST)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Keon Jae Lee和Sang-Hee Ko Park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採用無機雷射剝離法開發了用於柔性顯示器有源矩陣背板的超薄透明氧化物薄膜電晶體(TFT)。Lee教授的研究小組先前在能量收集器件(《Advanced Materials》,2014年2月12日)和柔性內存器件(《Advanced Materials》,2014年9月8日)上證明了無機雷射剝離(ILLO)技術。

  該研究小組在具有雷射活性的犧牲性襯底上製作了一個高性能的氧化物TFT陣列。在從襯底背面用雷射進行照射之後,由於雷射和雷射活性層之間的作用,只有氧化物TFT陣列從犧牲性襯底上分離出來,並隨後被轉移到超薄(4μm厚)塑料上。最後,這個轉移之後的用於柔性顯示器的超薄氧化物驅動電路被緊貼著連接到人體皮膚表面來展示用於可穿戴應用的可能性。這個粘附的氧化物TFT即使經過幾個周期的嚴重彎曲試驗之後,仍然顯示了83%的高光學透明度和40cm^2/(V*s)的電子遷移率。

  Lee教授說,「通過使用我們的無機雷射剝離工藝,去掉了昂貴的聚醯亞胺襯底,高性能透明柔性顯示器的技術障礙被以較低的成本克服了。此外,這個高品質的氧化物半導體可以很容易地轉移到類似皮膚或任何用於可穿戴式應用的柔性基板上。」

相關焦點

  • 納米科學:透明銀,用於柔性顯示器,觸控螢幕的防變色薄膜!
    納米科學:透明銀,用於柔性顯示器,觸控螢幕的防變色薄膜!密西根大學已經制定了最薄,最光滑的銀層,可以在空氣中暴露出來,它可以改變觸控螢幕和平面或柔性顯示器的製作方式。該團隊表明,銀塗層可以將光引導約10倍於其他金屬波導 - 這一特性可以使其更快地用於計算。他們將銀膜分層為超材料超透鏡,可用於製作密集圖案,其特徵尺寸是普通紫外線方法的一小部分,例如在矽晶片上。所有條紋的屏幕都需要透明電極來控制哪些像素被點亮,但觸控螢幕特別依賴於它們。
  • Adv.Mater.綜述:雷射輻照金屬氧化物薄膜和納米結構
    關於雷射輔助加工金屬氧化物陶瓷的的最新研究進展也做了介紹。圖2 金屬氧化物薄膜和納米結構中的雷射誘導現象及其在各種功能器件中的應用金屬氧化物呈現出獨特的且廣泛的物理和化學性能,從而在科學和技術發展上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和興趣。
  • 日本東京工業大學開發出新氧化物半導體提高OLED顯示器穩定度
    東京工業大學(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開發出新穎的透明氧化物半導體材料,當設計於OLED顯示器的電子注入層和傳輸層時,能夠提高電子遷移率。研究人員專注於銦鎵鋅氧-薄膜電晶體(IGZO-TFT)如何應用在OLED顯示器上,因而成功地利用透明非晶氧化物開發用於電子注入層和電子傳輸層的新材料。新開發的透明氧化物半導體——鋁酸鈣電極(a-C12A7:e)和矽酸鋅(a-ZSO),據稱能夠在將IGZO-TFT應用於OLED顯示器時提高其穩定性,同時降低製造成本。
  • 氧化物薄膜電晶體(TFT)技術的超清柔性屏(AMOLED)突破壟斷 讓
    氧化物薄膜電晶體(TFT)技術的超清柔性屏(AMOLED)突破壟斷 讓 作者:51Touch時間:2018-04-10 來源:南方網
  • 透明手機再進一步,研究團隊成功開發高性能透明顯示
    CINNO Research 產業資訊,韓國浦項工業大學(Postech)與成均館大學研究團隊共同研發了可提高透明顯示器和電視性能的高性能半導體技術,引起產學業界的關注。電影阿凡達中透明顯示器(圖片來源:網際網路)對此,浦項工大化學工程系盧勇英教授團隊與成均館大學材料工學部金明吉教授共同開發了一種利用銅碘可以大大提高 P 型電晶體性能透明 P 型半導體。
  • GaN透明電晶體
    越來越多的努力投入到開發隱形電路及其光電器件中。這個領域被稱作透明電子或者薄膜透明電子器件領域,有望產生許多新產品和新商機。僅舉幾個例子,比如它可能會引導汽車智能防風罩、智能建築窗戶、透明平板顯示器和透明太陽能電池板產品的出現。在許多透明電子系統中,電晶體都是至關重要的部件。如今,這種器件通常是薄膜電晶體形式,由In2O3、ZnO2、SnO2等透明導電氧化物材料製成。
  • 新型透明導電納米薄膜:能在皮膚上播放音樂!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個如同紙張般薄的柔性可穿戴設備,它不僅可從人體運動中吸取能量,還能做成柔性的揚聲器或者麥克風,甚至可以將揚聲器和麥克風合二為一。,科研團隊開發出了超薄、透明、導電的雜化納米薄膜,它具有納米級的厚度,並由嵌入到聚合物基體中的正交的銀納米線陣列組成。
  • 新型超薄柔性雷射膜問世,可用於安全驗證
    (點圖了解)像「超人」一樣從眼睛裡發射出雷射?
  • 「前沿技術」用於電子設備的高塑性氧化物非晶薄膜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受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資助,芬蘭坦佩雷大學和法國裡昂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研製出緻密的氧化鋁非晶薄膜,發現其在室溫、高應變速率下會發生永久變形但不會破裂
  •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開發出大型可拉伸透明電極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宣布開發出一種製造大面積波浪形納米銀線網絡電極的新技術,該電極不僅具有可拉伸結構,還具有較高的導電性與透明性。透明電極對基於太陽能電池和觸控螢幕的顯示設備至關重要。當前,基於氧化銦錫(ITO)的透明電極已經得到了商業化應用,但製造過程中用到的金屬氧化物薄層使其可拉伸性變得極差且非常脆弱不適用於柔性和可穿戴設備。因此,開發具有可拉伸性的透明電極對於柔性和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極為重要。通常,銀納米線的直徑只有幾十納米,且體積小、可彎曲、導電性能優異。因此,銀納米線隨機組成的納米線網絡可以用來製造高透明度的柔性電極。
  • 透明導電薄膜研究及應用 | 你想聽的報告都在這裡了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透明導電薄膜是ITO薄膜,但是由於ITO是氧化物,具有脆性,且銦是稀有金屬,儲量少,價格昂貴目前研究較多,因此開發可代替ITO的,具有柔性可摺疊性質的透明導電薄膜越來越迫切!陳曉鋒博士在研發、生產設計、工藝開發、項目管理、及新產品新技術產品質量管理等方面有超過十年的豐富經驗。他還是卷對卷塗布技術方面的專家,非常熟悉包括slot die、gravure、comma、spray等多種塗布技術。到目前為止,陳博士共發表了8篇學術論文及2篇美國技術專利。陳博士目前在C3Nano公司擔任運營副總,負責公司透明導電油墨及薄膜產品的生產、工藝開發及品質管理。
  • miniLED、microLED和OLED顯示器:現狀和未來展望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顯示技術已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其廣泛應用涵蓋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桌面顯示器、電視、數據投影儀和增強現實/虛擬實境設備。當前,液晶顯示器(LCD)和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是兩種主要的平板顯示技術。
  • 薄膜電晶體-晶圓面積製備透明鋅摻雜CuI的高性能p型器件
    近幾年,研究人員專注於尋找新型的透明無機p型半導體用於高性能電晶體的製備。在眾多候選材料中,碘化銅(CuI)無疑是最有前景的應用材料。然而,由於其較低的銅空位(空穴源)形成能,CuI始終展現導體特性,因此,如何調節其高導電性但同時保持高透明度和穩定性成為該領域的難點和熱點。在前期CuI電晶體技術基礎上(Adv.
  • 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技術
    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技術 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由顯示屏、背光源及驅動電路三大核心部件組成。TFT-LCD顯示屏,包括數組玻璃基板、彩色濾光膜以及液晶材料。
  • 科學家研發出大型可拉伸透明電極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宣布,由KIST光電混合研究中心的Sang-Soo Lee博士和Jeong Gon Son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可以製造大面積(比A4紙大)波浪形納米銀線網絡電極的技術,在結構上可拉伸,具有高度的導電性和透明度,可用於可拉伸顯示器。
  • 應用於下一代液晶顯示器的納米晶體薄膜電晶體(上)
    如果你是在液晶顯示器上閱讀這篇短文,那應該感謝薄膜電晶體。
  • 納米結構的柵極電介質:有助提升有機薄膜電晶體穩定性!
    導讀近日,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納米結構的柵極電介質。它為有機半導體拓展應用於薄膜電晶體,掃清了最主要的障礙。它不僅可以保護有機半導體,還可以使得電晶體達到前所未有的穩定性。只有當電壓施加於柵極時,源極和漏極才會有電流通過,從而創造出「開」的狀態。柵極通過一層薄電介質與有機半導體材料分離。喬治亞理工學院開發的架構獨特性在於,這種電介質使用了兩種元件:含氟聚合物和金屬氧化物層。
  • 透明導電膜也可以是二維的?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已經製造出了第一批高度透明,具有觸覺響應性和導電性的超柔性銦錫氧化物(ITO)薄膜。ITO片採用新型液態金屬印刷技術製成,厚度僅為1.5 nm,可以沉積在各種基材上,然後可以像管一樣捲起來。它們可能被用來製造未來的觸控螢幕,並且可以像報紙一樣通過卷對卷(R2R)處理來製造。
  • 可穿戴技術重大突破:有機納米材料製成柔性存儲器
    有機納米材料,作為一項常規技術突破,已廣泛應用於柔性電子領域,例如製成柔性邏輯電路或者顯示器。但是,目前的可穿戴電子設備中,有機納米材料並沒有得到更廣泛應用,主要是因為它們無法產生柔性、非易失、具有實用的讀寫速度的存儲器。最近,一組國際研究人員團隊的突破性研究,解決了這一問題。
  • 拉伸2倍仍可保持大部分導電性的薄膜電晶體來了
    一支由跨國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式的薄膜電晶體(TFT),能夠拉伸2倍的長度而仍然保持其大部份的導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