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鳥類翅膀內3根趾骨的位置相當於人類的拇指、食指和中指,與被認為是鳥類祖先的獸腳類恐龍前肢具有相同形態。這一發現為「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學說提供了決定性證據。
長期以來,對於鳥類是否起源於恐龍,古生物學家和發育生物學家持有不同看法。從古生物學角度來看,由於獸腳類恐龍前肢的趾骨與鳥類翅膀的趾骨形態相近,並且近年來接連出土具有羽毛結構的恐龍化石,這些證據使得「鳥類起源於恐龍」學說顯得非常有說服力。
從發育生物學角度看,獸腳類恐龍前肢3根趾骨的位置相當於人類的拇指、食指和中指;而鳥類翅膀內3根趾骨的位置過去一直被認為相當於人類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獸腳類恐龍前肢和鳥類翅膀內3根趾骨位置的差異使得發育生物學家對鳥類起源持不同看法,有學者認為鳥類可能是由更古老的爬蟲類進化而來。
日本東北大學教授田村宏治領導的研究小組在2月11日的美國《科學》雜誌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利用雞的受精卵調查了從受精3天至3天半時間內開始的發育過程。結果發現,在發育初期,鳥類翅膀在相當於人類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位置分別有作為趾骨原型的細胞群存在,按照原有觀點,這些細胞群將發育成「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但研究小組發現,這些細胞群真正發育成趾骨的時候,卻相繼偏離最初位置,在與獸腳類恐龍的前肢3根趾骨相同的位置發育成了趾骨,這3個位置相當於人類的拇指、食指和中指。
研究小組認為,這一「偏離」現象的發現可以消除古生物學家和發育生物學家在鳥類起源問題上的不同看法,成為支持「鳥類起源於恐龍」的一個決定性證據。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主任研究員真鍋真指出:「這一發現從發育生物學角度闡明了利用化石無法弄清的進化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