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日本新研究佐證「鳥類起源於恐龍」學說

2020-11-26 科學網

 

日本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鳥類翅膀內3根趾骨的位置相當於人類的拇指、食指和中指,與被認為是鳥類祖先的獸腳類恐龍前肢具有相同形態。這一發現為「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學說提供了決定性證據。

 

長期以來,對於鳥類是否起源於恐龍,古生物學家和發育生物學家持有不同看法。從古生物學角度來看,由於獸腳類恐龍前肢的趾骨與鳥類翅膀的趾骨形態相近,並且近年來接連出土具有羽毛結構的恐龍化石,這些證據使得「鳥類起源於恐龍」學說顯得非常有說服力。

 

從發育生物學角度看,獸腳類恐龍前肢3根趾骨的位置相當於人類的拇指、食指和中指;而鳥類翅膀內3根趾骨的位置過去一直被認為相當於人類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獸腳類恐龍前肢和鳥類翅膀內3根趾骨位置的差異使得發育生物學家對鳥類起源持不同看法,有學者認為鳥類可能是由更古老的爬蟲類進化而來。

 

日本東北大學教授田村宏治領導的研究小組在2月11日的美國《科學》雜誌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利用雞的受精卵調查了從受精3天至3天半時間內開始的發育過程。結果發現,在發育初期,鳥類翅膀在相當於人類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位置分別有作為趾骨原型的細胞群存在,按照原有觀點,這些細胞群將發育成「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但研究小組發現,這些細胞群真正發育成趾骨的時候,卻相繼偏離最初位置,在與獸腳類恐龍的前肢3根趾骨相同的位置發育成了趾骨,這3個位置相當於人類的拇指、食指和中指。

 

研究小組認為,這一「偏離」現象的發現可以消除古生物學家和發育生物學家在鳥類起源問題上的不同看法,成為支持「鳥類起源於恐龍」的一個決定性證據。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主任研究員真鍋真指出:「這一發現從發育生物學角度闡明了利用化石無法弄清的進化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鳥類起源於恐龍有新證 恐龍時代可能色彩斑斕
    鳥類起源於恐龍有了新證據 恐龍時代可能色彩斑斕   記者齊芳今天(27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中國、英國和愛爾蘭三國科學家在熱河生物群的鳥類和帶毛恐龍中發現了兩種黑色素體。這不僅為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假說提供了新證據,更首次證明生活在1.25億年前的一些古鳥類和帶毛的恐龍均具有「色彩斑斕」的基礎。這一發現將刊登在最新出版的《自然》上。   專家解釋說,雖然很多科普圖畫中恐龍時代的生物和今天的動物一樣五顏六色,但這只是科學家和藝術家「將近論古」的推論,一直缺乏科學實證。
  • 鳥類起源於恐龍?科學家有新發現,白堊紀小恐龍竟然會「開屏」
    據報導,近日,在科學雜誌《白堊紀研究》上,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化石記錄,發現了一個全新的恐龍物種,這種恐龍生活在如今的巴西地區,它們的大小和雞差不多,兩足行走,主要的食物來源,是一些小型的脊椎動物和昆蟲。
  • "中國獵龍"為"鳥類起源於恐龍"理論添力證
    中、美、加三國學者日前在我國「恐龍之鄉」遼西發現的中國獵龍具有從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過渡特徵,這一發現是自1996年長羽毛恐龍化石出土以來「鳥類起源於恐龍」理論獲得的又一重大證據,中國科學家也由此突破了「鳥類起源」研究的最前沿。
  • 日本恐龍福地福井,驚現原始鳥類化石
    而就在幾天前,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的研究團隊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來自日本白堊紀早期的不尋常鳥類(獸腳類,鳥翼類)揭示基幹鳥類的複雜演化史(An unusual bird (Theropoda, Avialae)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Japan suggests complex
  • 鳥類的祖先是恐龍嗎?
    因為科學家們發現鳥類起源於一種能夠快速奔跑的小型肉食類恐龍。不過,你一定會覺得很奇怪。我們看到的恐龍的樣子,跟鱷魚、蜥蜴的樣子很接近,皮膚上有鱗片,光禿禿的。鳥類身上長滿了羽毛,看起來差別很大,怎麼可能是同一類動物呢?
  • 【展覽】「恐龍腦科學」展覽在日本福井恐龍博物館開展
    由浙江自然博物院協辦的「恐龍腦科學」展覽,經過籌備、展品準備、報批報關、布展等程序,於7月12日在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開幕, 該院副書記、恐龍學博士金幸生參加了開幕式。恐龍腦科學展覽分為五部分,首先是「脊椎動物的腦」,介紹了脊椎動物大腦的構造,不同脊椎動物大腦的區別。
  • 鳥類祖先:小型食肉恐龍(組圖)
    經過長期的爭論,科學家們逐漸認同鳥類和恐龍屬於同一個祖先,鳥類起源於一種能夠快速奔跑的小型肉食類恐龍。  以下是能證明鳥類從恐龍進化而來的證據:  1、始祖鳥具有典型的恐龍特徵  始祖鳥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鳥類祖先。19世紀中晚期,科學家在德國巴伐利亞的石灰巖層中首次發現生活在約1.5億年前的始祖鳥化石。
  • 日本人起源於哪裡?日本學者:中國有一個省是日本人的發源地
    日本人的起源研究,始於江戶時代的新井白石、木內石亭,用科學方法研究日本人起源則是幕府時期,而這一項科學研究則是由旅日的外國人率先發起的。這一學說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被稱之為「長谷部·鈴木說」。日本移民遷移路線圖1948年,日本學者江上波夫提出了「騎馬民族說」,這一學說給日本人的起源研究帶來了巨大衝擊
  • 日發現生命起源海底熱泉學說新證據
    日本長岡技術科學大學工學系研究人員最近在世界上首次研製出模擬海底熱泉的循環型實驗裝置,它可以不斷地合成與生命不可缺少的蛋白質相近的肽,從而為生命起源於海底熱泉的學說提供了新證據。所謂海底熱泉學說,是指最初的生命起源於原始地球的海底火山爆發後形成的熱泉周圍。這種學說被國際學術界廣泛接受。
  • 中外科學家首次證明古鳥類和帶毛恐龍可能「色彩斑斕」
    也許你對電影《侏羅紀公園》和各種科普書籍中五顏六色的恐龍記憶猶新,但是數億年前的動物是否真的就像現在一樣色彩斑斕?長期以來,這個「將今論古」的推測,卻鮮有化石的實證。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張福成、周忠和、徐星、汪筱林等來自中國、英國和愛爾蘭的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古鳥類和恐龍皮膚衍生物中存在黑素體,首次證明生活在1.25億年前的一些古鳥類和帶毛的恐龍均具有「色彩斑斕」的基礎。相關成果發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 恐龍是鳥類的祖先嗎?是什麼力量讓恐龍離開地面,奔向天空?
    不管是哪種看法,總沒有人會覺得生命起源於天空吧。於是天空中飛翔的鳥類就成了科學家眼中的謎團。這些鳥類從哪裡來?它們為什麼會進化出翅膀?誰又是它們的祖先呢?通過化石研究能夠發現更多各種已經滅絕的生物和現存生物的相似之處。也是目前最佳的研究方法。但這樣的研究方法用在鳥類身上顯然有些困難。目前現存的鳥類化石非常少,因為鳥類是在天空中飛翔,而且骨骼非常輕巧脆弱,能形成化石的機會很少。雖然現存鳥類化石很少,目前已經發現的5例鳥類化石距今已經有1.5億年之久。
  • 【科技日報】鳥類是由恐龍演化而來嗎?
    日前,全程參與「赫氏近鳥龍」課題組研究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教授在「首都科學講堂」舉辦了一場講座。他認為,「赫氏近鳥龍」化石的發現極大地支持了界內一直存在的鳥類恐龍起源說。一隻火雞引發的假說據徐星介紹,鳥類恐龍起源假說的提出有著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
  • 始祖鳥真的是鳥類祖先嗎?研究發現,它或許不會飛
    如果問大家哪種生物是鳥類的祖先?很多朋友都會想到「始祖鳥」,畢竟它在世界上可是鼎鼎大名,曾經一度被當做是鳥類的祖先。在這裡,請大家注意一個詞:「曾經」。這表明什麼?表面始祖鳥並不是鳥類的祖先,它的後代另有其它物種。
  • 鳥類起源於什麼?真的是由翼龍演化而來的?
    首先,鳥類真的始於翼龍嗎?為神魔小編會有這樣的猜想呢?詳細大家讀看過《侏羅紀公園》吧,這個電影當時盛極一時。那裡面則是講述了很多的恐龍,其中就有翼龍,當時我就在想,他會不會就是現在鳥類的祖先呢?畢竟他也是會飛的呀!但是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它是沒有羽毛的呀!
  • 「恐龍獵人」發現史上最小恐龍,刷新人類對鳥類進化的認知
    Nature News 和 Science News 也報導了該研究。研究團隊表示,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這一成果無疑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特別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 恐龍是鳥類的祖先?我國科學家找到證據:恐龍丟失一側卵巢變成鳥
    一直以來,鳥類起源於哪一類古生物是古生物學界頗具爭議的問題,目前主流觀點認為鳥類起源於恐龍,除了因為恐龍中有翼龍這樣擁有飛行能力的恐龍之外,還有其它因素。然而反對這種觀點的聲音也有很多,比如翼龍的體型比一個成年人要大好幾倍,它們又是如何從龐大演化到幼小呢?這些問題目前還沒有答案。
  • 古脊椎所徐星研究命名的「華麗羽王龍」化石模型成美國恐龍展...
    據了解,3月21日將在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開幕的「我們身邊的恐龍」特展,通過恐龍化石、模型、視頻等多種表現形式,向參觀者介紹「鳥類起源於恐龍」這一新的考古學界共識。古脊椎所徐星研究命名的「華麗羽王龍」化石模型成美國恐龍展「明星」展品。
  • 鳥類真的是恐龍的後裔嗎,科學家有全新發現,揭示鳥類為何是鳥類
    可是地球的歷史過於漫長,很多研究甚至牽涉到宇宙層面,因此科學家需要更多的時段來慢慢連接演化史拼圖,這需要一個相當久的過程。恐龍在地球的生命演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解開恐龍演化之謎,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重大突破。不過,時至今日恐龍研究,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人類沒有辦法得到科學的解答,特別是恐龍到底有沒有滅絕,這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因為科學家目前還沒有找到比較有說服力的證據。
  • 200多位科學家參與,日夜研究上萬種基因,只為找到鳥類「親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據報導,經過10多年來的科學研究,通過研究了上萬種鳥類基因組圖譜後,鳥類的演化史和現生鳥類中的根據報導,這項為期10年的研究,一共有200多位來自全球多個國家的科學家參與其中,過去的10年時間裡,這支龐大的科研團隊一共分析了10500種鳥類的物種基因,也陸續發表過多篇科學研究論文,在國際上引發了極大地關注。
  • 恐龍進化成鳥類有了實錘,科學家找到證據:它們丟了一側卵巢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鳥類的祖先是誰?有觀點認為,在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後,恐龍並沒有徹底滅絕,其中一部分小型恐龍,它們朝著鳥類的方向進化,最終變成了鳥類的祖先。雖然這個觀點只是一種假說,想要徹底證實還需要大量的證據,不過,在1998年,在我國遼西地區採集到的一塊恐龍化石,卻為這個觀點提供了一定的佐證。科學家們將這種來自於白堊紀早期的獸腳類恐龍稱作「中國鳥龍」,發現它的結構上,和鳥類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