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補液,這3點你不容忽略

2020-12-01 39健康網

  臨床上,補液是非常重要的治療手段,但這個「技術活」,需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問題。補液怎麼補?補液的給藥途徑有哪些?補液順序和速率又該怎麼選擇?這篇補液精華,帶你熟知補液一二三,只需幾分鐘,補液知識全帶走。

  1 一個概念

  補液治療是指液體(如葡萄糖水、生理鹽水、電解質、膠體、血液、酸性或鹼性液體等)通過輸液器具或口服進入人體內環境的治療方法。其目的是糾正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和補充能量,以恢復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廣義上也包括靜脈營養、膠體液的輸入、輸血或腹膜透析等。常用液體大致分為兩種:

  非電解質液。如靜脈輸入5%~10%葡萄糖注射液。可補充由呼吸 、皮膚蒸發所失水分及排尿丟失的液體;糾正體液高滲狀態 ;補充機體能量。但不能補充體液丟失。

  電解質溶液。如生理鹽水、林格氏液、複方乳酸鈉注射液、2:1溶液(2份生理鹽水 ,1份1.4%碳酸氫鈉或1/6摩爾乳酸鈉溶液)等。

  主要功能是:補充體液損失、糾正體液低滲狀態及酸鹼平衡紊亂。需要提醒的是,0.9%氯化鈉注射液為等滲等張液,可以較好地維持血管的血容量。5%葡萄糖注射液為等滲低張液,葡萄糖進入體內很快被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不能起到維持滲透壓的作用,主要用於補充水分及供能。但是在糖代謝障礙(如高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應謹慎使用。

  也有將補充液體分為晶體和膠體,晶體液常用:葡萄糖水、等滲鹽水、糖鹽水、平衡鹽液等;膠體液常用:全血、血漿 、右旋糖酐、羥乙基澱粉等。

  2 兩個給藥途徑

  補液治療的給液途徑有兩種方法:

  胃腸道外補液,靜脈輸液最常用。

  胃腸道補液。採用口服補液。在患者口服或吸收液體發生困難時,臨床上也可採用胃管點滴輸液。

  譬如用於治療和預防急性腹瀉造成脫水的療法為口服補液療法,2006年WHO公布新配方(口服補液鹽III)每袋含:氯化鈉2.6g、氯化鉀1.5g、枸櫞酸鈉2.9g、無水葡萄糖13.5g。使用時將一袋量溶解於250ml溫開水中,隨時口服,使用更加方便。本品用於體液補充和調節鉀、鈉等電解質、水及酸鹼平衡;治療和預防不太重的急、慢性腹瀉造成的脫水;靜脈補液後的維持治療。

  注意下列情況不宜採用口服補液:

  1)少尿或無尿;

  2)嚴重脫水、有休克徵象時須靜脈補液;

  3)嚴重腹瀉(糞便量超過每小時30ml/kg);

  4)葡萄糖吸收障礙;

  5)由於嚴重嘔吐等原因不能口服者;

  6)腸梗阻、腸麻痺和腸穿孔;

  7)酸鹼平衡紊亂,伴有代謝性鹼中毒時。

  3 三個補液原則

  ▎因人而異、因病而異。

  一般情況下補液可採用口服(如腎小管酸中毒、慢性腎衰等),插胃管鼻飼(如昏迷患者)。

  而對重度失水,危重患者須採用靜脈輸液。原則上是缺什麼補什麼。

  補液量:生理需要量+額外丟失量+繼續丟失量。

  生理需要量每日1500~2500ml。

  額外丟失量包括:嘔吐、腹瀉、胃腸鹼壓、腸瘻等喪失的液體量、高熱皮膚散熱出汗量等。

  繼續丟失量包括:脫水利尿劑使用後尿量、插胃管等體液引流量、抽取胸腹水量等。

  除了丟失水分還伴有電解質、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丟失。因此,補液不但要補充水分、電解質,還要注意補充丟失或消耗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

  補液前,應詳細詢問患者進食情況、大小便情況、嘔吐、腹瀉次數、體溫高低、汗的多少,觀察患者神志精神、皮膚溼潤度及彈性、脈搏、血壓、心率呼吸頻率和幅度,結合水電解質、血氣分析、血漿滲透壓等檢查結果來判斷患者的失水種類、失水程度、酸鹼紊亂的性質和程度。再結合患者年齡、健康情況做出補液成分、補液量和補液速度的補液計劃。補液過程中,應量出而入。

  嚴格記錄24h出入水量、血壓變化、心肺呼吸改變及電解質血氣改變,必要時作中心靜脈壓測量來判斷輸液量是否充足或過量,判斷速度是否過快,並及時調整。一般情況下輸入量=輸出量。但對於心衰、腎衰、呼衰、腦衰、肝衰等患者的輸入量應少於出水量。補液總量可在24~48h內補完。而對重度失水患者可在前6~8h補所需補液量的1/2。對於年輕心肺功能正常者輸液量可大,補液速度可快,有時甚至1000ml/h。而對老年人,心肺腎功能差的患者,輸液量宜小,速度宜慢。

  ▎補液順序和速率

  補液的順序:先擴容,後調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補液先鹽後糖,見尿補鉀。擴容時,先用晶體後用肢體;體液丟失的主要是胃腸液、血漿或血,這些液體都是等滲的。為了恢復血容量,需要用等滲的液體來補充。

  這裡著重提一下,平衡鹽注射液(如林格氏液、乳酸鈉林格氏液)主要是由無機鹽、葡萄糖組成,其電解質含量和血漿內含量相仿,有維持細胞滲透壓平衡、保持pH穩定及提供基礎營養的作用。用於治療等滲性缺水比較理想。先鹽後糖是由於葡萄糖液體進入機體後很快代謝為水和二氧化碳,達不到恢復血容量的目的。

  關於補液時的補鉀問題,脫水的患者鉀的總量是不足的,但在缺水的情況下,血液濃縮,患者的血鉀不一定低,再額外補鉀就可能使血鉀升高,導致高鉀血症。只有尿量達到每小時40ml以上時(1000ml/天),鉀的補充才是安全的。酸鹼的調整:除幽門梗阻以外,幾乎所有的脫水都伴有程度不等的酸中毒,常用5%碳酸氫鈉來糾正。中度以上的脫水通常採用每輸入800ml生理鹽水,輸入5%碳酸氫鈉100ml。

  補液速率遵循先快後慢的原則。特別是治療重度脫水的患者,先快後慢尤其重要。即先快速輸入鹽水使血壓回升至正常,而再根據情況減慢輸液速度。通常 60滴/分,相當於 250ml/h。需注意的是,心、腦、腎功能障礙者補液應慢,補鉀時速度應慢;搶救休克時速度應快。可以通過補液監護來判斷:

  中心靜脈壓 (CVP,正常為 5~10cm 水柱):做補液試驗 10分鐘內靜脈注入生理鹽水 250ml,若血壓升高,CVP 不變,為血容量不足;若血壓不變,而 CVP 升高,為心功能不全;CVP 和血壓同時降低,表示血容量不足,應加快補液。

  脈搏:補液後脈搏逐漸恢復正常,表示補液適當;若變快、變弱,預示病情加重或發生心功能不全。

  尿量:尿量正常(每小時 50ml 以上)表示補液適當。

  其他:觀察脫水狀態有無緩解,有無肺水腫發生,有無心功能不全表現等。

  儘管臨床上疾病的類別千變萬化,患者的個體狀況各異,但補液時採取的基本原則及補液治療目的在任何時候,都是一致的。補液過程中抓住主要矛盾,分清主次和輕重緩急,全面兼顧,恰當而及時地處理。就能獲得補液治療的預期效果。

以上內容僅授權39健康網獨家使用,未經版權方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臨床補液總結,簡明扼要!
    補液,臨床上每天都會遇到的一件事兒,但卻是一件技術活兒,一份簡明扼要的總結,一定是醫生藥師和護士都想要的。   來源 | 醫學之聲   補液的量和質   對於標準50 kg病人,除外其他所有因素,一般禁食情況下,每天生理需要水量為2500~3000 ml。
  • 補液時換算液體張力和濃度總頭疼?這 2 點補液技巧請收好!
    眾所周知,兒科補液向來精細,不同濃度和低張的液體是應用主體。那麼,天天都在開液體的你,知道如何快速換算液體的張力和濃度嗎? 丁香公開課《兒科必備:臨床補液全解析》中,總結出以下 2 個技巧: 一、如何搞定張力計算? 臨床溶液的張力,是指溶液溶質的微粒對水的吸引力,溶液的濃度越大,對水的吸引力越大。
  • 2020山東醫療招聘考試臨床學資料:燒傷補液知識點的總結
    2020山東醫療招聘考試臨床學資料:燒傷補液知識點的總結 2020山東醫療衛生招聘已火熱開啟,現山東中公衛生人才網為大家整理了醫療招聘臨床學資料,跟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 哪些患者要補液?燒傷、重症怎麼補?這份補液攻略請收好!
    為了避免「一問三不知」,界小藥參考文獻,總結這篇較為全面的補液攻略,供臨床補液參考。 3、危重患者的搶救治療。 4、外科患者術中及術後。常用的平衡鹽溶液有乳酸鈉和複方氯化鈉溶液(1/6M乳酸鈉溶液1/3+複方氯化鈉溶液2/3)、碳酸氫鈉和等滲鹽水溶液(1.25%碳酸氫鈉溶液1/3和等滲鹽水2/3)。 二.補液的液體有哪些?
  • 臨床補液常用的 11 種液體,你真的了解嗎?
    若用於補液治療勿超出代償極限,建議控制其每日總量不超過 1000 mL,長期使用時注意監測血液中的氯離子和酸鹼平衡。 2.林格氏液(複方氯化鈉林格液) 在生理鹽水中加入氯化鉀及氯化鈣,其比例組成為氯化鈉 0.85%、氯化鉀 0.03%、氯化鈣 0.033% 這增加了一定的生理功能,成為第一代平衡液。 林格氏液可代替生理鹽水使用,以調節體液、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其不足之處與生理鹽水基本相同。
  • 多了水腫 少了衰竭:心衰患者如何補液?
    然而,急性心衰多以急性肺水腫、心源性休克為主要臨床表現,對補液的要求就更加苛刻:因為,過度補液會加重肺水腫,補液量不足則引起組織氧合障礙,進而引起腎血管收縮(保障重要臟器灌注)從而導致腎功能損傷。那麼,心衰患者補液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 這份補液攻略請收好
    補液攻略,建議收藏!  低鈉血症、低鉀血症是臨床常遇到水鹽失衡類型,是臨床上最容易忽視的問題之一。其中,補鈉公式在臨床上廣泛地被應用,但由於大家對它的看法不同而算法各異。  臨床如何補鉀  相較於低鈉血症,低鉀血症的處理就簡單多了。低鉀血症是指血清鉀<3.5 mmol/L的一種病理生理狀態,低血鉀導致許多心血管臨床事件,臨床中常有無法經消化道進食,但能正常排尿、排便的患者需要經胃腸外營養補鉀。
  • 兒童急性感染性腹瀉病的補液治療,最新診療規範這樣說!
    關於兒童急性感染性腹瀉病的補液治療,該規範主要涉及以下內容。 1 口服補液 口服補液與靜脈補液同樣有效,是預防和治療輕度、中度脫水的首選方法。目前推薦選擇低滲口服補液鹽(ORSⅢ)。
  • 寶寶腹瀉之後,補液鹽怎麼用?最靠譜的攻略和評測來啦!
    雖然適用年齡沒做標註,但3個月以上寶寶也是可以使用的,3個月以下的寶寶腹瀉要就診。2、口服補液鹽Ⅱ產品介紹:這種口服補液鹽使用的還是舊的配方,不符合目前低滲透壓的標準。3、日本和光堂兒童口服補液鹽產品介紹:日本進口的這款口服補液鹽,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的低滲透壓標準。包裝:10支/盒服用方法:每支加入50ml溫開水衝調。適用年齡:3個月以上口袋育兒提示:這種包裝的產品避免了一次衝調過多的存放問題,相對來說還是很方便的。
  • 2020山東醫療衛生招聘臨床醫學基礎:休克的治療
    2020山東醫療衛生招聘臨床醫學基礎:休克的治療 休克是外科學習中的一個重點內容,同時也是考試中的常考點。關於休克的各個方面都會進行考察,其中臨床表現,治療尤為重要。中公教育的醫考專家就休克的治療進行總結,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進行複習。
  • 這5個治療方法你一定要知道
    具體方案為諾氟沙星(400mg po 2次/日)3~5日;或左氧氟沙星(500mg po 1次/日)3-5日。複方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磺胺甲基異嗯唑160mg/800mg,每日分2次口服。阿奇黴素(250mg或500mg 1次/日)3~5日。利福昔明(200mg po 3次/日)3日。
  • 實用臨床手冊:水和電解質補充量的計算
    3. 燒傷病人補液量的計算   Ⅱ°、Ⅲ° 燒傷的補液量的計算      (2)第 1 個 24 h 用全量,其中膠體溶液與晶體溶液的半量最好在燒傷後 8 h 以內輸完,水分每 8 h 輸人 1/3。   (3)第 2 個 24 h,膠體溶液和電解質溶液均為第 1 個 24 h 的半量,基本水分用量不變。   (4)第 3 個 24 h,補液量根據病情而定。一般燒傷總面積 < 50% 的,不必再進行液體治療。
  • 補鉀補鈉簡易換算公式,補液高手必備
    補液、糾正電解質紊亂是每個兒科醫生的必備基本功。 記住下面這些常見的數值及公式計算,可以讓我們在計算液體量的時候,事半功倍。 換算為10%KClml 數為 (3~4)×體重 kg×0.75=(2.55~3)/kg.d 故低鉀血症時,每天可補充的 10%KCl(ml)是: 體重 kg ×(2.55 ml~3 ml)。
  • 又有50多個孩子中招,正確應對看這!
    這是諾如病毒感染最常見的主訴(chief complaint)。 ■發熱:諾如病毒感染可以無發熱,這點區別於許多病毒感染,容易讓醫生誤以為是非感染性疾病(如急腹症)。即便有發熱,多表現為中低熱,如果是高熱,也多數為一過性。總之,發熱症狀並不突出,而且使用退熱藥容易退熱。
  • 2020寧夏醫療事業單位考試每日一練:臨床專業知識(2.19)
    【導讀】華圖寧夏醫療衛生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醫療事業單位考試每日一練:臨床專業知識(2.19),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法洛四聯症最早出現的臨床表現是:   A.活動耐力下降   B.蹲踞現象   C.陣發性呼吸困難   D.青紫   E.杵狀指(趾)   3.
  • 2015年臨床醫師筆試高頻考點2000點
    通過這2000考點的強化記憶,至少可以使你在執業醫師中取得400分以上的成績,根據歷年的考試重點來講,足夠你通過執業醫師考試的了。總之,這是一份2015年執業醫師考試最後複習階段必須要看的最後一份資料!【高頻考點2000點】1.心肌收縮力的減弱最常見的病因是:冠心病。
  • 這「3點」方法幫你提升白細胞數量
    所以在臨床上,化療後通常給予白細胞的監測,一旦下降,給予積極對症支持治療,減少感染機會。化療後白細胞為何下降?化療後白細胞下降怎麼辦?這都是絕大多數患者想要知道答案的問題。通常情況下化療後白細胞降低有以下幾個原因:化療後白細胞降低有2個原因:第1個原因:骨髓造血受到抑制,白細胞的生成減少化療後由於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白細胞新增數量減少,臨床檢查就會出現白細胞值偏低情況。第2個原因:化療藥物的「殺死」由於化療藥物在人體內識別能力比較弱,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也會殺傷患者正常細胞。
  • HEP-2細胞螢光模式分類與臨床相關性(3)--著絲點型
    核型臨床相關性AC-3
  • Bruce Booth:設計臨床試驗要注意這4點
    對醫療健康行業的創新和臨床開發現狀進行了詳盡的分析。藥明康德的微信團隊也與讀者分享了這篇報告的精彩內容。近日,知名投資人,Atlas Venture公司合伙人Bruce Booth博士在其博客LifeSciVC上,發表了他對這一報告中關於臨床試驗部分數據的進一步分析。生物醫藥領域的臨床試驗活動在過去幾年增長了35%,在2018年有4700多個臨床試驗啟動。
  • 2020年除了臨床醫學是熱門專業之外,這3個也值得報,你選對了嗎?
    今年「臨床醫學」再次成為熱門專業臨床醫學專業一直以來都是報考的熱門專業,今年也不例外,尤其是受今年外界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同學開始注重醫學行業的重要性,畢竟這也是一份受人尊敬的職業,相對來說發展比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