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什麼?不管是外國的亞當夏娃創造人類,還是中國的女媧伏羲造人的神話故事,都有一個不變的話題:人類就是愛情的結晶體。有了人類就有了各種情感,有了文字,也有了文學,而文學的種類繁多,愛情是其永恆的主題。
「一切詩人之所以稱其為詩人,都是由於收到愛神的啟發。一個人不管對詩多麼外行,只要被愛神掌握住了,就馬上成為詩人。」——柏拉圖
「文學來源於生活,生活創造了主題,愛情則是永恆的主題,它給詩人以豐富的想像力和無限的創作靈感。」——朱光潛
唐代作為一個繁榮鼎盛的時期,不管是政治還是文學都有一個新高度,讓我們一起推開歷史的大門,領略唐詩中的愛情文化吧。
比翼連理帝妃戀
古代帝王嬪妃眾多,素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之說,但宮女嬪妃只是帝王們娛樂的對象,談不上有愛情,就普通的情感也是微薄如紙。所以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就顯得格外的難能可貴。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白居易《長恨歌》
楊玉環是當時皇宮的第一美人,有許多人都為之感嘆,也有許多詩人為她作詩。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寫道「春寒賜玉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寫出了楊玉環出浴時的那種嬌弱無力、嬌豔動人的樣子,她美麗動人和千嬌百媚的樣子在詩句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反襯出楊玉環傾國傾城的美貌。
沉迷于美人美色的李隆基怎麼也沒想到會與楊玉環有生離死別的一天,馬嵬坡事變之時,他不得不忍痛賜死楊玉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此時的李隆基五內俱焚、心如死灰,卻又無可奈何。
回到長安後,李隆基更是對楊玉環思念有加,「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池苑依舊,楊柳依依,卻只有物是人非!纏綿悱惻的相思之情,讓李覺得芙蓉就像是貴妃的面容,柳葉就像是貴妃的眉毛,叫人如何能忘記?
詩人在《長恨歌》中以孤燈、鐘鼓、星河、霜華等意象,營造出了一種孤寂、落寞、悽涼、傷感的境界,表現了唐玄宗內心的痛苦和對楊貴妃的深深思念之情,讀起來動人心魄,讓人不覺為他們的愛情感嘆和惋惜。
除了白居易的《長恨歌》以外,還有許多詩人為唐玄宗和楊貴妃的絕美愛情作詩讚頌。比如蘇軾的《荔枝嘆》:
「十裡一置飛塵灰,五裡一堠兵火催。顛坑僕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龍眼來。飛車跨山鶻橫海,風枝露葉如新採。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永元荔枝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至今欲食林甫肉,無人舉觴酹伯遊。我願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雨順風調百穀登,民不饑寒為上瑞。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寵加。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鬥品充官茶。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口體何陋耶?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
「飛車」四句,寫出唐玄宗為博得楊貴妃一笑,從遠處進獻荔枝來,派人快馬加鞭送去長安,到達時還像剛採摘下來時一樣新鮮。其實詩中描寫的是唐玄宗博妃子笑,實際上是批判了唐玄宗的荒淫無度,不顧天下百姓的生死。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還有洪昇的《長生殿》、白樸的《梧桐雨》、李商隱的《馬嵬》和杜牧的《過華清宮》等都寫了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故事,有興趣可以去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