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點建議,讓你的免疫螢光染色少走彎路

2021-02-12 生物通

近年來隨著儀器和試劑的不斷發展,幾乎所有的免疫檢測應用都可以獲得螢光讀數。不過,儘管免疫螢光技術能夠提供靈敏而準確的結果,並適合多重檢測,但優化還是必不可少的。

在此,MilliporeSigma 的培訓經理Chandra Mohan博士和抗體驗證科學家Robin Clark博士分享了他們在免疫螢光染色方面的成功經驗。

操作方案要優化

免疫螢光染色的操作方案通常包括:固定和透化、封閉、一抗孵育、洗滌、二抗孵育、再次洗滌以及測定讀數。Clark解釋說:「大多數研究人員的染色方案都是一成不變的,因此我們建議在使用珍貴的樣本材料時,花點時間優化操作方案的每一步。」

Mohan指出:「就一抗孵育而言,你必須考慮抗體的建議稀釋度,以實現高的信背比。若抗體濃度過低,則螢光信號較弱,可能難以與背景區分開,但抗體濃度過高,則會導致較高的背景染色。」

Clark還提醒,千萬不要低估各步驟之間徹底洗滌的重要性。「利用生理溶液來洗滌,可去除未結合的螢光試劑,或那些只是粘在目標上而非特異性結合的螢光試劑,從而提高信背比。」

螢光試劑要放好

儘管許多螢光基團具有相對的光穩定性,但在保存和染色過程中若未能避光,則可能導致螢光基團-抗體結合物降解,引起假陰性結果。Clark強調,螢光物質必須在建議溫度下小心保存,並始終注意避光,以保護其光譜完整性。他特別指出,串聯的螢光基團對頻繁操作引起的不穩定性特別敏感。

Mohan也補充說:「儘管免疫螢光技術提供了準確的結果,但也存在一些缺點,包括自發螢光、螢光信號的淬滅,以及標本存儲過程中的信號褪色。按照建議的實驗方案來操作,研究人員可以避免一些技術上的缺陷。」

選擇螢光要謹慎

免疫螢光技術的一個主要優勢在於它為多重檢測提供了機會,如今流式細胞儀能檢測每個細胞中20多個離散參數。在設計多重實驗時,應考慮每種螢光基團的獨特性質,如最大吸收波長和最大發射波長,消光係數和斯託克斯位移等因素。

Mohan表示:「人們通常要檢測組織或細胞樣本中的多個抗原,必須選擇光譜不重疊的螢光基團。即使是最好的檢測系統,也無法克服儀器和試劑之間的不匹配。」

合適對照不可少

任何實驗數據的分析都依賴於相關的對照,免疫螢光染色也不例外。「不加一抗,則能說明觀察到的信號是否來源於二抗與組織或細胞樣本的非特異性結合,」Clark解釋說。「此外,我們建議使用不表達目標的細胞或組織作為陰性對照。同時,為了確保所有組分都正常發揮作用,那些已知表達目標的陽性對照也少不了。在螢光Western blot或ELISA技術中,含有目標抗原的蛋白或肽段適合作為陽性對照。」

總之,免疫螢光染色是一種流行且強大的檢測方法。通過精心選擇螢光基團,並開發可靠的染色方案,你可以生成豐富的數據。

相關焦點

  • 實驗專欄丨三種操作步驟,讓你的免疫螢光染色少走彎路!
    科研工具| 作圖| 實驗 | SCI |統計分析免疫螢光染色的主要是利用抗原抗體之間的特異性結合來顯示目的蛋白,主要包括蛋白和一抗結合,其次是帶有螢光基團的二抗識別並結合一抗,螢光顯微鏡下即可觀察到螢光
  • 免疫螢光染色技術您知多少?
    一、直接免疫螢光染色基本原理:已知抗體+螢光素=特異性螢光抗體。染色時:螢光抗體與載玻片上組織中的抗原結合,在螢光顯微鏡下即可觀察到目標抗原。二、間接免疫螢光染色此處,值得注意的是:1)二抗的結合位點是一抗;2)2-3個二抗能同時接合在同一個一抗分子上;3)同上,在螢光顯微鏡下可準確識別到目標抗原。
  • 貼壁細胞免疫螢光染色
    免疫螢光染色實驗是細胞生物學中檢測蛋白表達的常見方法,如何做好免疫螢光染色實驗尤為重要。1. 細胞爬片免疫螢光實驗用到的原理是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因此為了便於操作,通常將細胞接種在蓋玻片上。進行細胞接種前,要算好要接種細胞的量,一般對於觀察單個細胞的蛋白表達,細胞數要少,以保證在高倍鏡下沒有其他細胞幹擾。細胞接種在後進行相應染色前細胞預處理。2.
  • 免疫螢光染色技術
    (四)染色染色分直接染色法與間接染色法。1.甘油有減少非特異性螢光的作用。:①取固定標本,加已知的免疫血清,37℃孵育30min;②以,主要以兩個指標判斷結果,一個是形態學特徵;另一個是螢光的亮度,在結果的判定中,必須將二者結合起來,綜合判定。
  • 免疫螢光可以避開的「坑」
    五點建議讓你避開免疫螢光的坑,美美的show一把自己的成果,也對的起因為實驗掉的大把的頭髮了。1.考慮抗體的建議稀釋度,以實現高的信背比。若抗體濃度過低,則螢光信號較弱,可能難以與背景區分開,但抗體濃度過高,則會導致較高的背景染色。」
  • 第三節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染色方法
    第三節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染色方法   一、標本製作   可製作塗片、印片、細胞單層培養物、組織切片,經適當固定或不固定,作免疫螢光染色用。   (3)抗補體螢光抗體:在免疫血清效價為1:4,補體為2單位的條件下,用補體染色法測定免疫豚鼠球蛋白螢光抗體的染色效價,然後按染色效價1:4的濃度用Kolmers鹽水稀釋備用。   2.方法步驟   (1)塗片或切片固定。
  • 普通螢光染色和免疫螢光染色簡單攻略
    螢光染色是分子生物學中常用的一種實驗技術。今天,我們來淺談螢光染色的一些基本實驗步驟。這裡以細胞實驗中普通螢光染色為主,展開對實驗步驟的介紹。對螢光信號的檢測常用的儀器主要有普通螢光顯微鏡和雷射共聚焦顯微鏡。因此,一般需要準備爬片或者是雷射共聚焦培養皿。
  • 手把手教你做組織免疫螢光染色
    小師妹最近在學做小鼠腦組織免疫螢光,圖片一塌糊塗,不是背景過強就是染不上螢光,越做越沮喪
  • 多重免疫螢光染色,發4-10分論文的利器!
    在當今很多廣泛應用的染色技術中,有的功能單一,特異性好,卻因試劑需求過偏,實用性大打折扣;也有的既實用又高效,卻也難於在本身上衍生出新的技術突破;然而還有著這樣一些在操作上看似平常無奇,而在功能上卻又出類拔萃的染色技術,其中就不乏免疫螢光多重染色(以下簡稱IF多染)。
  • 實驗專欄丨免疫螢光細胞化學染色方法,你會做嗎?
    一、標本製作  可製作塗片、印片、細胞單層培養物、組織切片,經適當固定或不固定,作免疫螢光染色用。  二、螢光抗體染色方法 ➤ 直接法  1.染色 切片經固定後,滴加經稀釋至染色效價如1:8或1:16的螢光抗體(如兔抗人γ-球蛋白螢光抗體或兔抗人IgG或IgA螢光抗體等),在室溫或37℃染色30min,切片置入能保持潮溼的染色盒內,防止乾燥。
  • 冰凍切片神經纖維免疫螢光染色試劑盒用途及注意事項
    冰凍切片神經纖維免疫螢光染色(PGP9.5)試劑是一種旨在使用PGP9.5 單克隆抗體免疫螢光染色技術,分析存檔中的冰凍組織切片中神經纖維的形態、分布(innervation)和密度(intensity)狀況的權威而經典的技術方法。該技術經過精心研製、成功實驗證明的。
  • 【小南話科普】讓真菌無處可藏——真菌快速免疫螢光染色
    【小南話科普】讓真菌無處可藏——真菌快速免疫螢光染色 2020-06-20 05: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排雷攻略:一文教會你免疫組化、免疫螢光如何製片看片
    、免疫組化和免疫螢光的區別?3、組織是不是只能做免疫組化,細胞是不是只能做免疫螢光?4、免疫螢光為什麼要做DAPI染色?我聽完之後笑了,這種思考的態度是好的,但其實,師妹問的這幾個問題就是一個問題。歸根結底,涉及到「免疫」二字總是離不開抗原抗體反應的,二者都屬於免疫檢測技術手段,而免疫組化和免疫螢光兩項技術都可以應用在組織和細胞方面,前者採用的是化學發光的方法,後者是螢光。
  • 就是這麼拽——染色質免疫共沉澱!
    目前檢測方法主要有3種:  第1種是比較沉澱的模版與陰性和陽性對照信號強度的相對精確的定量PCR方法。有關這個方法,跟其他兩種相比,老談只想送給愛學習愛動手的小夥伴四個字:成本較低!  ChIP和DNA微陣列晶片技術的結合是一種高通量分析DNA和蛋白質結合或者翻譯後染色質/組蛋白修飾的方法。具體方法是:將經過染色質免疫共沉澱的DNA 樣品純化後進行PCR 擴增,然後用螢光素標記(如Cy3)。
  • 免疫螢光(IF)不再是難題!正常驢血清解決方案
    經常有小夥伴對於免疫螢光(IF)的諸多問題不知所措,下面是一些免疫螢光(IF)的常見問題及優化方案詳細解答,給受困於免疫螢光(IF)的同胞們謀個福利~常見問題一:信號弱或無信號,染色細胞過少可能原因:1.目標蛋白在細胞中沒有表達2.表達目標蛋白的細胞過少3.細胞通透性差4.染色前的固定步驟破壞了抗原表位5.通透使抗原丟失6.抗體不識別7.一抗稀釋度過大
  • 想要多重螢光免疫組化發出七色光?CST已經幫你實現
    在科研界,想要實現多重螢光免疫組化(mIHC),除了優質的抗體,還需要優化的實驗方案和抗體配比,而來自CST及CST中國(賽信通)的科學研究人員目前已經將已有方案優化到了7色,即實現了螢光染色染出七色光。
  • 新手細胞免疫螢光實驗常見問題解答
    一提到蛋白實驗,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Western blot,其實除了WB,免疫螢光技術也是一項很好的檢測蛋白定位和表達的輔助試驗。今天,小六兒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做免疫螢光試驗的一些經驗。
  • 免疫螢光技術運用,多肽合成中的螢光標記染料
    此外,藉助螢光染料,螢光顯微鏡技術不只局限於蛋白質,它還可以對核酸、聚糖等其他結構進行染色,即便鈣離子等非生物物質也可以檢測出來。螢光素可以直接和多肽的N端直接相連(異硫氰酸螢光素的連接,通常在多肽的N端和異硫氰酸螢光素直接插入氨基乙酸或者β-丙氨酸。或者在C端與啦氨酸的側鏈相連等。)
  • 第一節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的原理
    第一節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的原理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是根據抗原抗體反應的原理,先將已知的抗原或抗體標記上螢光素製成螢光標記物,再用這種螢光抗體(或抗原)作為分子探針檢查細胞或組織內的相應抗原(或抗體)。
  • 【染色質免疫共沉澱】ChIP 抗體如何選擇?
    隨著時間的推移,表觀遺傳學的研究工具已經從PCR到qPCR,並演變出在全基因組範圍內進行研究和分析的染色質免疫沉澱技術,也就是目前火熱的ChIP技術。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技術(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也稱結合位點分析法,是研究體內蛋白質與DNA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通常用於轉錄因子結合位點或組蛋白特異性修飾位點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