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專欄丨免疫螢光細胞化學染色方法,你會做嗎?

2021-01-19 中洪博元醫學實驗幫

節後一上班,中洪君發現後臺堆積了許多留言,但是由於微信公眾平臺規定互動超過48小時,便不能進行回復,導致許多人沒有收到相關資料,大家可以將圖片再發送一遍或者直接回復相關關鍵詞,凡在後臺節假日期間有過截圖發送記錄的,中洪君都會手動一一回復,給大家造成困擾十分抱歉。


一、標本製作  可製作塗片、印片、細胞單層培養物、組織切片,經適當固定或不固定,作免疫螢光染色用。  

二、螢光抗體染色方法

➤ 直接法  

1.染色 切片經固定後,滴加經稀釋至染色效價如1:8或1:16的螢光抗體(如兔抗人γ-球蛋白螢光抗體或兔抗人IgG或IgA螢光抗體等),在室溫或37℃染色30min,切片置入能保持潮溼的染色盒內,防止乾燥。  

2.洗片  傾去存留的螢光抗體,將切片浸入pH7.4或pH7.2PBS中洗兩次,攪拌,每次5min,再用蒸餾水洗1min,除去鹽結晶。

3.用50%緩衝(0.5mol/L碳酸鹽緩衝液pH9.0~9.5)甘油封固、鏡檢

4.對照染色  

①正常免螢光血清染色,如上法處理切片,結果應為陰性。

②染色抑制試驗(一步法):將螢光抗體和未標記的抗體球蛋白或血清(相同)等量混合,如上法處理切片。結果應為陰性。為證明此種染色抑制不是由於螢光抗體被稀釋所致,可用鹽水代替未標記抗血清,染色結果應為陽性。此法結果較二步法穩定。

③類屬抗原染色試驗,前面已作敘述。  直接法比較簡單,適合做細菌、螺旋體、原蟲、真菌及濃度較高的蛋白質抗原如腎、皮膚的檢查和研究。此法每種螢光抗體只能檢查一種相應的抗原,特異性高而敏感性較低。

➤ 間接法

(1)切片固定後用毛細滴管吸取經適當稀釋的免疫血清滴加在其上,置於染色盒中保持一定的溼度,37℃作用30min。然後用0.01mol/l pH7.2PBS洗兩次,10min,用吸水吸去或吹乾餘留的液體。  (2)再滴加間接螢光抗體(如兔抗人γ-球蛋白螢光抗體等),同上步驟,染色30min,37℃,緩衝鹽水洗兩次10min,攪拌,緩衝甘油封固,鏡檢。

對照染色:

①抗體對照:用正常兔血清或人血清代替免疫血清,再用上法進行染色,結果應為陰性。

②抗原對照:即類屬抗原染色,亦應為陰性。

③陽性對照。 間接法中上述方法稱雙層法(Double Layer Method)。

另一種稱夾心法,即用未標記的特異性抗原加在切片上先與組織中之相應抗體結合,再用該抗原之螢光抗體重疊結合其上,而間接地顯示出組織和細胞中抗體的存在,方法步驟如下:

①切片或塗片固定後,置於染色溼盒內。  

②滴加未標記的特異性抗原作用切片於37℃,30min。

③緩衝鹽水洗2次,每次5min,吹乾。  

④滴加特異性螢光抗體再用切片於37℃,30min。

⑤如③水洗。  

⑥緩衝甘油封固,鏡檢。  間接法只需製備一種螢光抗體可以檢出多種抗原,敏感性較高,操作方法較易掌握,而且能解決一些不易製備動物免疫血清的病原體(如麻疹)等的研究和檢查,所以已被廣泛應用於自身抗體和感染病人血清的試驗。

➤ 補體法

1.材料

(1)免疫血清60℃滅活20min,用Kolmers 鹽水作2倍稀釋成1:2,1:4,1:8……。補體用1:10稀釋的新鮮豚鼠血清,抗補體螢光抗體等,按下述的補體法染色。免疫血清補體結合的效價,如為1:32則免疫血清應作1:8稀釋。

(2)補體用新鮮豚鼠血清一般作1:10稀釋或按補體結合反應試管法所測定的結果,按2單位的比例,用Kolmers鹽水稀釋備用。Kolmers鹽水配法:即在pH7.4、0.1mol/L的磷酸緩衝鹽水中,溶解MgSO4的含量為0.01%濃度。

(3)抗補體螢光抗體:在免疫血清效價為1:4,補體為2單位的條件下,用補體染色法測定免疫豚鼠球蛋白螢光抗體的染色效價,然後按染色效價1:4的濃度用Kolmers鹽水稀釋備用。

2.方法步驟  

(1)塗片或切片固定。  

(2)吸取經適當稀釋之免疫血清及補體之等量混合液(此時免疫血清及補體又都稀釋一倍)滴於切片上,37℃作用30min,置於保持一定溼度的染色盒內。

(3)用緩衝鹽水洗2次,攪拌,每次5min,吸乾標本周圍水液。 (4)滴加經過適當稀釋之抗補體螢光抗體30min,37℃,水洗同(3)。

(5)蒸餾水洗1min,緩衝甘油封固。

3.對照染色

(1)抗原對照。  

(2)抗血清對照:用正常兔血清代替免疫血清。  

(3)滅活補體對照:將補體經56℃30min處理後,按補體同樣比例稀釋,與免疫血清等量混合後,進行補體法染色。

相關焦點

  • 第三節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染色方法
    第三節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染色方法   一、標本製作   可製作塗片、印片、細胞單層培養物、組織切片,經適當固定或不固定,作免疫螢光染色用。②染色抑制試驗(一步法):將螢光抗體和未標記的抗體球蛋白或血清(相同)等量混合,如上法處理切片。結果應為陰性。為證明此種染色抑制不是由於螢光抗體被稀釋所致,可用鹽水代替未標記抗血清,染色結果應為陽性。此法結果較二步法穩定。③類屬抗原染色試驗,前面已作敘述。   直接法比較簡單,適合做細菌、螺旋體、原蟲、真菌及濃度較高的蛋白質抗原如腎、皮膚的檢查和研究。
  • 實驗專欄丨三種操作步驟,讓你的免疫螢光染色少走彎路!
    科研工具| 作圖| 實驗 | SCI |統計分析免疫螢光染色的主要是利用抗原抗體之間的特異性結合來顯示目的蛋白,主要包括蛋白和一抗結合,其次是帶有螢光基團的二抗識別並結合一抗,螢光顯微鏡下即可觀察到螢光
  • 貼壁細胞免疫螢光染色
    免疫螢光染色實驗是細胞生物學中檢測蛋白表達的常見方法,如何做好免疫螢光染色實驗尤為重要。1. 細胞爬片免疫螢光實驗用到的原理是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因此為了便於操作,通常將細胞接種在蓋玻片上。免疫染色細胞在進行免疫螢光染色前需要對細胞進行多聚甲醛固定以及細胞膜通透化處理,這裡主要是用Triton X-100破膜劑。細胞進行通透化處理後,還要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閉20分鐘。然後就可以進行一抗孵育了,一般一抗孵育不需要避光,室溫下孵育2小時或者4度冰箱孵育過夜。
  • 實驗專欄丨石蠟切片和冰凍切片——傻傻分不清楚
    有些做實驗的小夥伴們,對於石蠟切片和冰凍切片處於傻傻分不清楚,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兩者的實驗步驟和不同點。組織學常規製片技術中最為廣泛應用的方法。石蠟切片不僅用於觀察正常細胞組織的形態結構,也是病理學和法醫學等學科用以研究、觀察及判斷細胞組織的形態變化的主要方法,而且也已相當廣泛地用於其他許多學科領域的研究中。
  • 第一節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的原理
    第一節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的原理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是根據抗原抗體反應的原理,先將已知的抗原或抗體標記上螢光素製成螢光標記物,再用這種螢光抗體(或抗原)作為分子探針檢查細胞或組織內的相應抗原(或抗體)。
  • 手把手教你做組織免疫螢光染色
    小師妹最近在學做小鼠腦組織免疫螢光,圖片一塌糊塗,不是背景過強就是染不上螢光,越做越沮喪
  • 四點建議,讓你的免疫螢光染色少走彎路
    操作方案要優化免疫螢光染色的操作方案通常包括:固定和透化、封閉、一抗孵育、洗滌、二抗孵育、再次洗滌以及測定讀數。Clark解釋說:「大多數研究人員的染色方案都是一成不變的,因此我們建議在使用珍貴的樣本材料時,花點時間優化操作方案的每一步。」Mohan指出:「就一抗孵育而言,你必須考慮抗體的建議稀釋度,以實現高的信背比。
  • 普通螢光染色和免疫螢光染色簡單攻略
    螢光染色是分子生物學中常用的一種實驗技術。今天,我們來淺談螢光染色的一些基本實驗步驟。這裡以細胞實驗中普通螢光染色為主,展開對實驗步驟的介紹。對螢光信號的檢測常用的儀器主要有普通螢光顯微鏡和雷射共聚焦顯微鏡。因此,一般需要準備爬片或者是雷射共聚焦培養皿。
  • 新手細胞免疫螢光實驗常見問題解答
    一提到蛋白實驗,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Western blot,其實除了WB,免疫螢光技術也是一項很好的檢測蛋白定位和表達的輔助試驗。今天,小六兒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做免疫螢光試驗的一些經驗。
  • 排雷攻略:一文教會你免疫組化、免疫螢光如何製片看片
    2、這兩種實驗該在什麼情況下選擇?3、組織是不是只能做免疫組化,細胞是不是只能做免疫螢光?4、免疫螢光為什麼要做DAPI染色?我聽完之後笑了,這種思考的態度是好的,但其實,師妹問的這幾個問題就是一個問題。歸根結底,涉及到「免疫」二字總是離不開抗原抗體反應的,二者都屬於免疫檢測技術手段,而免疫組化和免疫螢光兩項技術都可以應用在組織和細胞方面,前者採用的是化學發光的方法,後者是螢光。
  • Genome Biology丨瞿昆組開發單細胞染色質可及性實驗和分析新技術
    它能夠在單個細胞層次,揭示細胞間在基因結構、基因表達,表觀遺傳狀態等多方面的異質性,在免疫學、神經科學、腫瘤學、發育生物學、微生物學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與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相比,單細胞染色質可及性測序技術無論在實驗方法上,還是數據分析上,均存在巨大挑戰。
  • 免疫螢光染色技術您知多少?
    一、直接免疫螢光染色基本原理:已知抗體+螢光素=特異性螢光抗體。染色時:螢光抗體與載玻片上組織中的抗原結合,在螢光顯微鏡下即可觀察到目標抗原。基本原理:特異性的一抗與細胞表面的抗原結合後,再用螢光二抗,與已形成的抗原抗體複合物結合。
  • 多重免疫螢光染色,發4-10分論文的利器!
    一般來說,多重免疫螢光染色實驗中二抗的選擇條件比較多:1,要使用間接標記的螢光抗體1)應用範圍廣;2)直接標記的一抗經過純化後標記,擁有乾淨的背景,適用於多染,但在IF多染實驗的實際應用中很有限,且身披不菲的價格,對個人的實驗條件有一定限制
  • 細胞免疫螢光技術原理入門分享
    師姐:小白,明天我帶你做個免疫螢光實驗吧!小白:好的,師姐。小白的內心獨白:免疫螢光是什麼?咱也不敢問,咱也不敢說,還是先上網查查吧 本文將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三部分進行講解。一、是什麼?免疫螢光(immunofluorescence,IF)技術是免疫學、生物化學和顯微鏡技術相結合而建立起來的一項新型生物技術。根據抗原抗體反應的原理,先將已知的抗原或抗體標記上螢光基團,再用這種螢光抗體(或抗原)作為探針檢查細胞或組織內的相應抗原(或抗體)。
  • 免疫螢光染色技術
    (四)染色染色分直接染色法與間接染色法。1.甘油有減少非特異性螢光的作用。螢光強度的表示方法如下:因此給標本的保存帶來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標本進行螢光染色之後應立即觀察。保存的方法可採取以下幾種:①固定標本片以後低溫保存,隨用隨染;②染色片採取優質封固劑,如特別的螢光封固劑(
  • 免疫螢光(Immunofluorescence, IF)實驗方法、原理、具體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
    一、免疫螢光原理簡介免疫螢光實驗的主要步驟包括細胞片製備、固定及通透(或稱為透化)、封閉、抗體孵育及螢光檢測等。細胞片製備(通俗的說法是細胞爬片)是免疫螢光實驗的第一步,細胞片的質量對實驗的成敗至關重要,原因很簡單,如果發生細胞掉片,一切都無從談起。
  • 免疫螢光可以避開的「坑」
    總是會看到人家提取的細胞,拍的漂漂亮亮的圖片,在面前晃,然而,輪到自己,發現並不是準備細胞—固定細胞—細胞通透—封閉—上一抗—上二抗-染核-鏡檢這麼簡單,後來發現,不要50個字都可以形容出來的實驗步鄹,卻這麼難。。。 五點建議讓你避開免疫螢光的坑,美美的show一把自己的成果,也對的起因為實驗掉的大把的頭髮了。
  • 免疫組化技術——典型實驗案例學習
    做出來那一次我是孵育8min,後來也是8-10min,我單獨做了一次實驗來排除該因素。結果孵育2、5min時先出現背景,而特異性染色較淺,故這不符合常理,一般先出現特異性染色,然後隨著時間的延長,會出現非特異性背景著色。3、最後,血清封閉的問題?以前我一般孵育15-30min,所以我單獨做了一次實驗用血清封閉室溫1h,其它條件同做出來的那一次,結果也一樣背景著色很深。
  • 冰凍切片神經纖維免疫螢光染色試劑盒用途及注意事項
    冰凍切片神經纖維免疫螢光染色(PGP9.5)試劑是一種旨在使用PGP9.5 單克隆抗體免疫螢光染色技術,分析存檔中的冰凍組織切片中神經纖維的形態、分布(innervation)和密度(intensity)狀況的權威而經典的技術方法。該技術經過精心研製、成功實驗證明的。
  • 第六節 免疫膠體金銀細胞化學染色的固定劑選擇
    第六節 免疫膠體金銀細胞化學染色的固定劑選擇   免疫膠體金銀染色和其它免疫細胞化學方法一樣,要想得到好的染色效果,關鍵取決於標本處理是否合適,只有使抗原性及組織結構保存的好,才能使以後的染色成功成為可能,其次要用高特異性和高效價的一抗,選擇合適的稀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