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俚語有云:「茶壺裡的風暴」,意思是「大驚小怪,小題大做」。最近選擇「脫歐」的英國倒是也鬧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暴,只不過它是在醬瓶中。
馬麥醬(Marmite), 相當於英國人生活中的「王致和」。馬麥醬由酵母菌發酵製成,富含維他命B,被稱為「世界上最有營養的醬」。把醬和黃油一道抹在烤熱的麵包上,是不少英國人每天早餐必備。因此,馬麥醬也是英國各個超市必備的產品。
100多年來,人們對這種粘稠的黑棕色醬又愛又恨,吃慣了的人說它味道鮮美,吃不慣的人說它一股怪味。
英國選擇「脫歐」後,巨大的不確定性籠罩英倫三島,英鎊一路下挫,至今兌美元已下跌近20%,一度跌至30年來最低點。而聯合利華旗下的馬麥醬則成了英國通脹壓力下眾多尋求漲價的商品之一。
一夜之間,售價2.35鎊的馬麥醬從英國最大的超市連鎖店樂購(Tesco)的網站上下架,理由是超市與生產商就醬的價格談不攏。英鎊貶值帶來進口成本增加,馬麥醬雖然是英國本土生產,但其中原料部分是進口的,而且聯合利華旗下其他商品有的來自國外廠商,為了平攤成本,聯合利華於是通知樂購要把包括馬麥醬在內的一系列產品提價10%。一向以商品價格低而著稱的樂購不幹了,隨即停止了網店上馬麥醬的銷售。
這一事件在英國一石激起千層浪,一瓶醬背後是英國的供應商和零售商之間的價格衝突,也折射出英國在選擇「脫歐」後的經濟大勢。從早餐開始,英國人切身感受到了「脫歐」帶來的影響。有人說,英國人今後的教科書中,將提到「馬麥醬下架的那個月」。
雖然在「脫歐」公投後,英國的經濟增速和就業率並沒有明顯變化,但英鎊貶值帶來的通脹壓力卻有目共睹。媒體報導,除了馬麥醬,包括戴爾、惠普等在內的科技企業也都在「脫歐」公投、英鎊下跌後調高了英國區的產品價格,及時止損。
業內人士預計,未來兩年英國通脹可能遠高於英國央行設定的2%的目標。一項針對英國家庭的最新調查結果也顯示,對通脹上升的擔憂已開始打擊英國消費者信心。
而英鎊疲軟也讓全球的奢侈品愛好者蠢蠢欲動,不少人開始來英國掃貨。據英國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英國珠寶和手錶7月銷量同比去年大幅增長,倫敦希斯羅機場的奢侈品銷量也在英國公投「脫歐」後激增。搞不好,下一批漲價的就是英國的奢侈品。
雖然目前聯合利華與樂購均宣布,在共同努力下,包括馬麥醬在內的產品又重新回到了超市的網店,且價格不變,但長期來看,商品漲價的壓力仍然存在。可以說,英國在2019年「脫歐」前,英國經濟將註定坐上「過山車」,前景難測。
對了,你一定和我一樣,特別想知道馬麥醬的口感到底如何。我特意買來一瓶,使勁擓一勺,送進嘴裡。剛入口有些醇香,似乎有點牛肉味,後來鹹味突然襲來,嘴裡像含了一口鹽。我那條吃了三十年中國飯的舌頭不愛馬麥醬。(桂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