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2014重慶真題A卷第26題
26.(12分)(2014年重慶市)已知:如圖①,在矩形ABCD中,AB=5,AD=20/3,AE⊥BD,垂足是E.點F是點E關於AB的對稱點,連接AF、BF.
(1)求AE和BE的長;
(2)若將△ABF沿著射線BD方向平移,設平移的距離為m(平移距離指點B沿BD方向所經過的線段長度).當點F分別平移到線段AB、AD上時,直接寫出相應的m的值.
(3)如圖②,將△ABF繞點B順時針旋轉一個角α(0°<α<180°),記旋轉中的△ABF為△A′BF′,在旋轉過程中,設A′F′所在的直線與直線AD交於點P,與直線BD交於點Q.是否存在這樣的P、Q兩點,使△DPQ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時DQ的長;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問(1)在Rt△ABE中,AB=5,AE=4,BE=3,BD=25/3。這裡的直角三角形很多,且相似。邊長比是3:4:5.
問(2)
根據題意作圖,FG=12/5,當F在AB上時,計算BB1=3,即m=3;
當F在AD上時,注意通過計算B2D,用BD-B2D,求m。
B2G』=BG=9/5,B2D=3,m=25/3-3=16/3.
問(3)是幾何變換的綜合題,要善於抓住變量與不變量,計算時利用好等腰△的邊角性質。入手時一般可以從題目提供的圖(本例圖②)上手。將△ABF繞點B順時針旋轉一個角α(0°<α<180°),則要弄清始末位置,在始末位置間的旋轉過程中要能理解,長直角邊A』F』可以成任意角度,這樣我們可以先去構造等腰三角形,再去補充圖形。同時,腦海中要有一個意識,點P在AD上,點Q在BD上,點D是定點。
解出第一種情況以後,再結合定點D,P、Q在直線AD和BD,以及F』A』可以任意角度的特點,先做出可能的等腰三角形草圖。
然後配合Rt△A』F』B的邊長、角度特徵、旋轉趨勢,做出如下圖,並解答
到這一步以後,再觀察一下圖形,細心的同學會發現,以∠PDQ為頂角的等腰三角形還有一種情況。
幾何變換壓軸題,涉及旋轉與平移變換、矩形、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等知識點.第(3)問難度較大,從給定圖形著手,畫出各種情況是關鍵,要充分理解各種變量與不變量,分步嘗試畫圖,同時充分考慮形成等腰三角形的各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