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往事》第四章:三星客機(本文共1603字,閱讀完畢大約需要5分鐘)
上一章講到了波音公司生產的波音-707和波音-727客機與英國德·哈維蘭公司生產的「彗星」和「三叉戟」客機競爭中獲勝,最終確立了其在噴氣式幹線客機領域的霸主地位。除了這兩位「神仙打架」之外道格拉斯、洛克希德等也都曾研製過多款客機參與競爭,大名鼎鼎的軍工巨頭洛克希德公司在20世紀60年的也花費巨資研製了一款L-1011—「三星」客機,不過這款客機只生產了250架便停產了。
L-1011「三星客機」
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是噴氣式客機逐漸走向成熟的時期,經過約10年左右的技術積累噴氣式客機的可靠性已經大大提高並可以執行跨大西洋航線。於是洛克希德公司就在1966年開始設計了一款三發的L-1011「三星」客機。洛克希德公司早在1930年代就開始生產飛機,二戰前期是美國空軍主要的飛機製造商之一,生產出了包括P-38「閃電」、B-34「文圖拉」等在內的多款戰機,二戰後期還研製出了美國空軍第一款噴氣式戰機P-80「流星」戰鬥機。二戰結束後又為美國空軍研製出了U-2、SR-71「黑鳥」、F-117「夜鶯」、C-5「銀河」、C-141「運輸星」等諸多經典機型,洛克希德公司自身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民航客機市場真的不是誰想進來分一杯羹都可以。
L-1011「三星客機」
L-1011「三星」客機1970年首飛,1972年正式投入商業運營,一共擁有5種不同型號,載客量為250~300人,最大巡航速度1100公裡每小時,滿載飛行時航程可達7000公裡,其搭載的3臺發動機2臺位於機翼下方,1臺位於機身後部的機體之內。這樣的設計本是為了迎合當時跨大西洋航線的需求,而且為了提高客機可靠性洛克希德公司還將不少軍用技術融入了進去。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L-1011「三星客機」誕生的同時國際石油價格開始突飛猛進,擁有3臺發動機配置的客機在瞬間就不香了。相比之下體型更大載客量更多的波音-747和2臺發動機配置載客量卻一樣的空客A-300客機顯然是更好的選擇,L-1011「三星」客機項目陷入了剛起步就要失敗的境地。
DC-10客機
L-1011「三星」客機最終在1984年停產,製造總數為250架,洛克希德公司因這一項目虧損25億美元。而跟L-1011「三星」客機有同樣遭遇的還有道格拉斯公司生產的DC-10客機,DC-10客機同樣是3臺發動機配置,整體性能也跟L-1011「三星」客機不相上下。優勢是DC-10客機於1971年就投入了商業運營,而且維修成本要比L-1011「三星」客機更低廉,這也也讓DC-10客機銷量上要稍微好一些達到了446架,由於生產數量較多DC-10客機項目道格拉斯公司大概率沒有虧損。
DC-10客機
洛克希德公司作為一個軍工巨頭靠著生產軍機賺得盆滿缽滿,看到20世紀60年代民航市場火爆才瞄準機會進入了民航領域。這一時期波音已經成為了美國民航業的代表,其他公司想要再出頭已經很難,再加上商業戰略失誤和對手過於強悍讓其在民航市場一敗塗地,這一項目之後洛克希德公司就再也沒有考慮過涉足民航領域的事了,L-1011「三星」客機也因此成為了洛克希德公司唯一一款噴氣式客機,或許洛克希德公司L-1011「三星」客機的項目口號就是「重在參與」也說不定呢。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軍機和民機的巨大差別,軍機對成本要求不是很嚴格所以洛克希德公司能夠憑藉技術優勢取勝, 但民航市場對於成本實在是太敏感了,一旦運營成本下不來客戶就不會選擇這款客機。民航業的蛋糕雖大,但想分到蛋糕不是有實力就可以的!
本章關於洛克希德在民航領域重在參與的故事就講到這裡了,下一章給大家講講道格拉斯公司是如何被時代一步步淘汰的,敬請關注!
通俗易懂的武器知識科普小站,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武器小站(wuqixiaozhan),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