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4歲女孩患腦瘤將離世 父母希望捐獻器官

2021-01-14 荔枝網新聞

  2017年六月一日是屬於孩子們的,在親人老師朋友們的祝福聲中,孩子們一片歡歌笑語。而對於躺在病床上4歲的果果來說,她收到的祝福卻讓人痛得淚流滿面——安靜地,沒有痛楚地離開,然後將器官留在人間,造福他人。

  2017年6月1日,兒童節,南京454醫院。孩子的父親病床前的劉先生內心痛苦無比,卻忍著心痛,祝福女兒果果節日快樂。此刻的他多麼希望女兒此刻能像其他的孩子一樣,享受陽光,享受雨露風霜。然而,這一切對病床上的孩子來說,已經太奢侈了。劉先生說,果果今年4歲半了,一年多前,被確診為腦瘤。為了幫女兒治病,他們一家人來回奔波於南京和北京之間。可是經過手術,以及一年多的放化療,結果讓他們心碎——上周準備再去做治療的時候,治療之前複查,發現腫瘤轉移得太快,現在已經很難控制住了。這次果果的病情惡化的很快,甚至引起癲癇等併發症的嚴重發作。北京方面的專家也婉轉地建議劉先生一家放棄。面對這樣的結果,雖然有心理準備,但劉先生夫妻還是心如刀絞。結局已經難以改變,在這最後的日子裡,他們夫婦還有一個特殊的願望:「寶寶的眼睛那麼漂亮,我們就想等她長睡之後,把她一些有用的器官,捐獻出來,也幫助那些其他的小孩子,這樣我們心裡也覺得她還是在這個世界上」。劉先生說,產生這種想法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果果生病期間,得到了很多好心的人的幫助,等到孩子長睡之後,捐獻果果的器官,去幫助有需要的人,也是回饋社會的最好的方式,果果的生命,也會變得更有意義。然而,要實現這最後的願望,他們又遇到了一個難題——他們不想再給孩子進行開創性的搶救,只是想讓寶寶在最後的階段不再承受痛楚,快樂一點睡去。

  劉先生說,因為要捐獻器官,果果必須要留在醫院,因此他們希望給果果找一個能夠進行臨終關懷的醫院。而他跑了南京多家大型醫院卻發現,南京幾乎沒有醫院能夠提供臨終關懷。而經過多番聯繫,了解到南京454醫院可以做臨終關懷,隨後,立即將這一情況反饋給劉先生。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5月31號,果果終於轉院到南京454醫院。南京四五四醫院疼痛科主任周寧表示,孩子是一個顱內的水母細胞瘤,這個病發現了一年多,然後也在北京做過手術,但是手術後,現在復發了,復發後腫瘤長得也很大,外科醫生已經判定她沒有手術的機會,小孩的生命預期不是太長。六一兒童節當天,記者帶著禮物來到果果的病房。和以往相比,果果的精神狀態不錯,還能簡單的和大人們交流。但由於病情的原因,不一會兒果果就感覺累了,要睡覺。 醫生表示,腫瘤發展到晚期後,患者會感覺到劇烈的疼痛,飽受折磨。他們已經根據果果的病情,制定了一系列的醫護方案,讓果果在最後的日子裡過的快樂一點,沒有痛苦,有質量得過好每一天。

  就在454醫院全面提供醫療臨終關懷的同時,南京一家專門從事兒童臨終關懷的公益組織也走到了果果身邊,開始陪護果果,希望減輕果果以及她父母的悲痛。業內人士表示:臨終關懷包含醫療、心理等多方面的內容,我國臨終關懷行業起步晚,發展慢,目前南京除了少數幾家醫院和公益組織在做外,幾乎是一片空白。而像果果這樣需要臨終關懷的人卻越來越多。如果您有什麼方式,能讓這個孩子感受到幸福,那麼一起來關愛這個孩子吧,讓她感受到人間的溫暖。

相關焦點

  • 龍巖最小器官捐獻志願者病情突然惡化離世 未能捐獻器官
    (海西晨報特派龍巖記者 廖燕妮)年僅6個月大的小樂樂在一個多月前因感冒發燒患上了化膿性腦炎及多種併發症,父親鍾先生和家屬為小樂樂籤署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表》,他也成為龍巖市最小的器官捐獻志願者(詳見《龍巖:六月大嬰兒病重 父母捐獻其器官
  •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開通 志願捐器官 網上可報名
    4月2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正式開通,今後志願捐贈器官的公眾可上網報名登記。  長期以來,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死留全屍」等傳統觀念影響,人們有些忌諱器官捐贈。正是因為供體器官不足,不少患者醫治無效,失去生命。據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介紹,目前,我國面臨嚴重的器官短缺。
  • 浙江器官捐獻協調員,奔走在生死間的「擺渡...
    認識何炯,源於最近杭州本地論壇上一則討論器官捐獻的帖子。發帖的姑娘和父母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器官捐獻,對一方意味著死,對另一方又意味著生,抱歉、卑微、感激、幸運……人世間似乎沒有哪一個決定讓人如此糾結。8年時間,何炯和同事們勸說了四五百個家庭,成功的有一百多例。
  • 截至10月底 浙江已有8.5萬人報名器官捐獻志願登記
    看著他們帶著對新生的渴望離世,就忍不住想,如果有器官捐獻,就能挽救一個病人、一個家庭了。」和她有著相同想法的人,在不斷增加。從2010年第一批的只有5人,到如今已經擴大到了99人,最年輕的23歲。舉個例子,有捐獻意願的人,後來患上了嚴重的疾病,那就不適合捐獻了。」現在人們的接受程度在增加,有些人會選擇這種方式給自己一份『成人禮』。」得到父母支持,自然是最好的,曹燕芳也碰到過孩子想要登記,父母反對的:「各種情況我們都能理解,這也意味著,我們未來的路還很長。」
  • 8歲女孩洗澡一氧化碳中毒致腦死亡 父母捐獻器官
    國慶長假期間,廣安華鎣市發生一起悲劇,一名8歲小女孩獨自在家洗澡時,遭遇一氧化碳中毒,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後診斷為腦死亡。最終,小女孩的父母做出決定,將女兒的器官捐獻出來,讓她的生命在其他人身上得到延續。悲劇發生在10月1日晚上,廣安華鎣市某鎮,8歲的小婭嵐獨自一人待在家裡看電視、洗澡,她沒有隨父母到離家不遠的朋友家參加聚會。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離世 未能如願捐獻器官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離世 未能如願捐獻器官 原標題: 2018年1月4日,婁滔離世,因為器官不符合捐贈標準,她曾經的心願未能達成。  北大女博士患上漸凍症  2016年1月,來自湖北恩施的女孩婁滔被檢診斷患有運動神經元病。這個病,就是俗稱的漸凍症,屬於神經系統疾病,疾病逐漸侵蝕肌肉,患者最終會喪失自主活動能力與對身體的控制力。
  • 38歲退伍軍人突發腦出血離世 妻子忍痛捐獻丈夫器官
    給你精彩 等你關注 對吳練招而言,1月11日,註定是個悲傷難忘的日子,在簡單的告別儀式後,她克服心中的萬般不舍完成丈夫遺願,無償捐獻其器官,為更多有需要的人送去希望。
  • 眼角膜不算器官
    ,來自吉林通化的8歲男孩王皓達將在武警總醫院接受器官獲取手術,捐獻他的兩枚眼角膜、雙腎和肝臟幫助5名患者重獲健康。不幸患上腦膠質瘤 昨天中午,王...12歲少年張浪,突遇車禍腦死亡,家屬同意將他的肝臟、腎臟、眼角膜無償捐獻(本報7月19日曾報導)。
  • 廣州10日內現兩器官捐獻移植案例
    丹丹是廣東江門女孩,23歲正值花季,卻不幸因擴張性心肌病進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就診。兩周前,丹丹病情惡化,一度發生心臟驟停,只能依靠體外膜肺氧合(ECMO,即類似人工心臟的功能)進行血液循環支持,維持生命。眼看使用ECMO已進入超極限的第九天,若不及時進行心臟移植手術,這名花季少女隨時可能香消玉殞。
  • 器官捐獻:讓生命在大愛中傳遞
    2017年4月27日,16歲少年葉沙因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離世,在其父母同意器官捐獻後,葉沙的心、肺、肝、兩個腎、一對眼角膜,捐獻給了7個急需器官移植的病人,讓他們重獲新生。 2019年,五位重生的患者決定以「一個人的球隊」的形式上場比賽,為葉沙實現籃球夢。
  • 90後美女大學生申請捐獻器官 努力說服父母(圖)
    據統計,2010年至今,南充市已累計辦理遺體捐獻登記235人、器官捐獻登記218人、眼角膜捐獻登記343人。南充9縣(市、區)中,順慶登記捐獻的居民最多,為94人。截至目前,全市已實現遺體捐獻25例、器官捐獻7例、眼角膜捐獻27例,其中年齡最大的捐獻者為92歲,最小為4歲。  捐獻有相關程序。
  • 後續|殘疾人劉洋籤署器官捐獻登記表
    龍頭新聞訊(記者 李丹 文/攝)17日,龍頭新聞報導了哈爾濱市48歲的殘疾人劉洋的故事。命運多舛的劉洋,父母相繼離世後孑然一身,在得到生活報青年志願者團隊幫扶後,決定離世後捐贈遺體、器官,回報好心人的幫助,將溫暖傳遞下去。
  • 6歲男童病亡捐獻器官救3人 病重期曾收近20萬善款
    21日,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手術室內完成了3例特殊的器官移植手術。器官的捐獻者是一名年僅6歲的小男孩——黃熠濤(小名濤濤)。濤濤生前患有髓母細胞瘤,家人為了給他治病花光了積蓄。濤濤父親所在的部隊得知情況後,對其家庭展開了救助。
  • 山東莘縣24歲研究生不幸離世 捐獻五個器官
    10月9日,24歲的聊城莘縣人牛忠楠,在西安上學期間突發腦出血,不幸離世。淳樸善良的父母悲痛之餘,無私捐獻了牛忠楠的雙腎、肝臟及兩片眼角膜共5項器官。離開世界一周後,牛忠楠的雙腎、肝臟救了3位終末期器官衰竭患者。他們在世界上的某個角落,帶著牛忠楠身體的一部分,將開始嶄新的生活。
  • 中國器官捐獻日|中國捐獻量亞洲第一,但器官缺口仍巨大
    中國捐獻進步顯著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普外科護士長黃帥是一名人體器官獲取組織(OPO)協調員,她說在她的印象中,一個五歲的孩子捐獻器官的案例讓她記憶猶新。「當孩子的病情發生不可逆的時候,家屬第一時間的反應是悲痛和無助的,但最終因為孩子父母的善意,懷著讓小天使生命延續的大愛,我們的捐獻流程完成的很順利。
  • 推動130多起器官捐獻,用愛堅守生命「重生」,走進器官捐獻協調員的...
    見有人來,一位瘦瘦高高的小夥子站起來,「我叫米梓鑫,是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他貼心地解釋,「器官捐獻成功完成,經常要爭分奪秒,所以我們將器官捐獻辦公室設在急診搶救區,為的就是能第一時間發現潛在的器官捐獻者。」器官捐獻協調員,又被稱為生命的「接力人」。他們奔走在生死與悲歡離合間,為一些患者送去「新生」的希望。
  • 人體器官捐獻:因愛而生,為愛而捐
    20、1、7、4、27,5個數字醒目地印在5件深紅色球衣上,組成了「一個人的籃球隊」。  2017年4月27日,16歲少年葉沙因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去世。
  • 安徽一外賣小哥離世捐獻器官救治6人 當地文明辦為其申報「阜陽...
    8月23日,因突發腦溢血,38歲的安徽阜陽外賣小哥施勇(化名)經醫院全力搶救,仍不幸離世。在承受巨大悲痛的同時,家庭成員共同作出一個重大決定,捐獻器官挽救更多的人。最終,這位「80後」外賣小哥捐獻的器官救治了6位陌生人。
  • 中國器官捐獻量躍居世界第二的背後
    2012年11月9日,黃潔夫(左四)帶領醫護人員向「天使女孩」默哀。圖片來源:《羊城晚報》  在我國公民器官自願捐獻體系建立的過程中,「天使女孩」是一個標誌性事件。  一張照片記錄了2012年11月9日發生在廣州的一個肅穆的瞬間——身著手術服的醫護人員摘下口罩,向手術臺上的「天使女孩」致敬。
  • 宿州泗縣一男青年為一位16歲北京女孩兩次捐獻骨髓
    (圖片由泗縣縣委宣傳部提供)       泗縣男青年為陌生女孩兩次捐骨髓,受捐者感謝他給了兩次生命       「媽媽給了我第一次生命,那麼這位好心人已經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現在又給了我第三次生命,我要好好地活著。」這是北京一位16歲女孩對兩次捐獻骨髓給她的「好心人」的感謝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