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審美情趣 格物致知

2021-01-12 古玉文化圈

很多人談到古董的審美,審美這是一個抽象與百家齊鳴的概念詞,每個人都對審美有不同的解讀,這基於個人的文化水平不同,閱歷的不同,對於人生感悟與經歷不同,看待同一件事情的角度不同,那麼答案與結論也必然是不相同

格物致知 文人雅客

古董藝術品的最初印象還是運用於生活,從宋人文化開始,歷朝歷代對於古董藝術品收藏從未間斷過,而古董最高級的審美也是與生活息息相關,古雲有言:審美情趣,紮根到了生活中,就演變出了人們對於居室的營造,對文化的更深層次探究,對器物的致用,以求生活於夢想達到一個中庸的狀態,給靈魂建造一處歇息片刻淨土

格物致知

所有的藝術品,其目的都是培養人的審美細胞,讓藝術審美在靈魂深處生根發芽,快樂自己影響他人

小小器物,包含著一個人對金錢的駕馭,對歷史文化的理解,包含著你的學識你的閱歷和你與生活和解的態度、靈魂在心中、淨土也在心中、藝術品只是一枚道具、提升一個人內在審美升華與頓悟的道具,提高道德文化提升與家庭風氣的契子,如有所藏,望善待珍惜,它是你一生的貴人

相關焦點

  • 古董藝術品的最高審美 就是格物致知
    聖人云「心外無物,心外無理」所有的古董藝術品的認知皆發自於內心對於文化與歷史認知的深度,所有內心深度的喜悅皆來自於靈魂深處對於古物的理解程度,認知的高度決定了喜悅的深度首先,收藏古董藝術品要明白為什麼收藏,源祖來說,藝術品收藏盛行於宋,宋人喜歡古董藝術品的主要作用為用於居室的營造
  • 我們要在生活與藝術中發現美,切實增強審美情趣
    所以,我們既要熱愛生活,又要愛好藝術;我們要在生活中發現藝術,在藝術中享受生活,且在生活與藝術中增強審美情趣。今天,我就借平臺談談我們如何在生活與藝術中發現美,切實增強審美情趣。但願讀者朋友們喜歡。而美不是空談,是要我們在生活與藝術中去體驗、去感受、去欣賞,在享受生活美和藝術美的同時,提高和增強自己的審美價值與審美情趣。假如說欣賞自然之美需要睿智和一雙善於發現真諦的眼睛,那麼欣賞人間真情,則需要有細膩的情感。在高速發達的現代社會,人們大多因生計而疲於奔波,身邊的零散瑣碎的事情往往被忽略了,漸漸地把日子過得淡然無味,一頭霧水,甚至不知道生活到底為了什麼?
  • A12,四字書法欣賞:格物致知(共六幅)
    格物致知:探究事物原理,從而從中獲得智慧(或從中感悟到某種心得)。出自:《禮記大學》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論述的「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此段。
  • 高考作文主題:「審美教育」類作文怎麼寫?熱點素材帶你一起演練
    高頻作文主題:審美情趣主題速讀,對接高考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觀點,強調詩禮樂對人格培養的作用,也體現了對審美教育的重視。蔡元培先生也曾大聲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由此可見,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 香港好萊塢古董街:一輩子必走一趟的尋寶地
    原標題: 香港好萊塢古董街:一輩子必走一趟的尋寶地據《香港商報》報導,香港作為全球著名的古董集散地與交易中心,也是以中國文物為代表的亞洲藝術品國際交易中心之一。每年在香港舉行的古董拍賣會,都吸引著眾多的海內外遊客前來競標,所拍出的價格屢屢打破中國文物價格紀錄。香港古董街荷里活道是古玩愛好者必到之地。
  • 「焚書坑儒」造成知識斷層,《大學》中「格物致知」是什麼意思?
    其中最根本的是「格物致知」四個字,這一句,是解開儒家終極理想和目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鑰匙。那麼要怎樣去理解「格物致知」這四個字的意思呢?下面看一下這些教育名家們是怎樣來解讀的格物致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格物是推究事物的道理的意思。對於致知歷代儒家學者對此有不同解釋。漢鄭玄認為"致知"是使人"知善惡吉兇之所終始";宋朱熹認為"致﹐推極也;知﹐猶識也。
  • 葉朗:精神境界與審美人生
    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具有審美的意味,事業的層面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升華成為審美的層面。很多大科學家,他們在科學研究中感受到宇宙的崇高,從而得到一種審美的享受,這就是從事業的層面,升華到了審美的層面。反過來,審美活動可以拓寬人的胸襟,因此,也可以有助於一個人的事業成功,從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審美層面轉化成了事業的層面。  一個人的工作和事業最能反映胸襟和氣象。
  • 地厚天高,不知所畏:一個木作研習所裡的格物致知和鐵骨柔情!
    借用《禮記‧大學》這段話開頭,略說他們的地厚天高,不知所畏,也略說他們的格物致知和鐵骨柔情。所以,這無畏當然是建立在不斷進步之上,建立在格物致知之上。追根究底、知行合一以及自我完善。這兩年,我是看著京墨成長的。他說這個話,半點不矯情,事實上,他每天都在進步,不止木藝,他的攝影、視頻,還有養花,都已經非常專業了。
  • 色澤鮮豔奔放,富於生活情趣,齊白石8幅荷花繪畫作品欣賞
    齊白石筆下「紅花墨葉」的荷花,擁有 了不同於文人畫的平民氣質,即色澤鮮豔奔放,又富於生活情趣。他用飽滿的洋紅直接潑寫荷花,襯以濃墨渲 染的荷葉和用焦墨寫就的荷梗,在紅黑、濃淡、乾濕的 對比變化中形成鮮明奔放的視覺效果,表現出濃鬱的民間審美趣味,同時傳達出強烈的生命勃發之感。欣賞白石老人的墨荷,目光不自覺地就會投向畫中燦然綻放、紅豔欲滴的荷花。
  • 有情趣,不單身:狐貓APP年輕人的語音互動情趣社區
    2014年底,由狐貓網推出的情趣社交APP受到了多方關注,這是狐貓繼打造主題式情趣平臺後推出的又一重大升級。軟體首次登上App Store,安卓應用等各大應用平臺並取得了不錯的好評。要說狐貓APP最吸引眼球的是什麼,那當屬語音互動情趣社區。我們每天打開微信,微博,QQ,YY等社交軟體,傳統的交友互動功能的現狀,讓用戶習慣性的停留在與朋友互動,查閱朋友新動態的層面。在狐貓APP看來,在網際網路社交當中,很大一部分需求來源於陌生社交,而語音也是最好的表達方式,在產品使用層面上大概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情趣,兩性  語音。
  • 大四女生為寫論文賣"情趣用品" 被稱為"情趣姐"
    不要驚訝,在轟轟烈烈的畢業生求職大潮中,這個叫莎莎的姑娘算得上是個另類,在南師大讀社會學專業的她成績優異、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是一家知名英語培訓機構外語教師,就在最近,她又在南京湖南路的一家情趣用品店謀得新職位:情趣用品推銷員!
  • 臺北古董市場「一瞥」
    臺灣旅遊,自然惦記這一方的古董市場,然行色匆匆,無暇做深入考察,只能是「一瞥」而已。最先觸到臺灣「古董市場」的話題,是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與一位在陶瓷館工作的朋友聊起市場瓷器的價格,他搖頭輕嘆:「今天的臺灣市場,已經找不到像樣的東西,除了有熟人帶領到賣家看貨,價錢也高不可攀。」承他熱心指點,我先到了臺北「大路貨」集中的八德路。
  • 陽明格物致知實踐vs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
    陽明格竹王陽明在攜妻子回鄉途中,受理學大師婁涼教育,和朋友一起實踐格物致知。至今仍被人常常談論的陽明格竹的故事就流傳至今了。理學的格物致知方法沒有具體的實施方式,王陽明自然沒有成功。王陽明也因為此事認為格物是一個錯誤的方式,後來也創立了自己的獨特的心學思想體系,也就是他自己的成聖途徑。
  • 菲比·普萊斯一身聖誕老人裝 硬是穿出情趣裝的味道
    (但是不太符合東方審美)其最經典的影視作品是《迷失在過境》。但是到了今天,她已經有些過氣了。   菲比·普萊斯   在美國聖誕節相當於我國的春節,很多藝人紛紛開始為聖誕造勢,其中也包括菲比·普萊斯(PhoebePrice),近日菲比·普萊斯現身洛杉磯,一身聖誕裝硬是給她穿出了情趣裝的味道
  • 產於1890年的羅盤圓木頭古董木工刨
    在上海的一家私人工業設計博物館中靜靜的陳列著一件精美而罕見的金屬製造的木工工具,產於1890年的Stanley Co. 113號羅盤圓木頭古董木工刨。這件木工刨,是博物館的主人楊明潔在泰國曼谷的古董市場上發現的,生廠商是美國的Stanley Co. 公司。而來到曼谷前,它的所在地是法國巴黎。今天,它被收藏到了位於中國上海的博物館中。
  • 賣情趣用品的姑娘們
    大家從生理、心理、審美、社會等各個角度討論「性」,她之前的認識太狹隘了。「這種感覺,就像你的世界的窗戶一扇一扇被打開,充滿了激情和震撼。而且,我真的是進入到性的領域以後,才知道我們的性知識有多匱乏。」這次活動為吳麼西日後創業埋下了伏筆。大眾性知識匱乏,正是英國海歸研究生李熙墨入行的契機。2016年3月,她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如何達到性高潮」的熱門提問。
  • 高中閱讀課重在引導學生思考與審美
    巧妙點撥引導,培養學生初步的審美能力在語文教材中,每一篇文本都能夠體現美。不同題材的文體會有不同的語言美:古詩詞對仗工整,注重押韻之美;散文語言樸素,注重意境之美;小說描寫細膩,注重人物之美……羅丹曾說:「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就需要教師有一雙慧眼,去發現文本中的美,培育學生的審美情趣。
  • 【論文故事】雙盲實驗,小提琴家真的需要一把古董小提琴嗎?
    古董小提琴真的比當代小提琴更好嗎?兩年前,克勞迪亞·弗裡茨(Claudia Fritz)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指出在雙盲條件下,實驗者並不能區分新舊小提琴的差別。研究團隊正在通過儀器分析古董小提琴的聲學特徵。
  • 倡導對歷史人物進行審美人格分析
    歷史運動著,歷史人物充滿了激情,要完成偉大事業,沒有激情和個性意志絕無可能;歷史富有情趣,有的歷史人物趣味橫生,風流倜儻,甚至花絮不少,曲折而有戲劇味,供後人談笑不止,乃至仿效或引證。這多面體中有審美意味。儘管不是每個歷史人物都有審美意味,但是,在絕大多數的歷史人物那裡,審美意味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他們的人生有審美因素,他們為人類審美化進程立下了汗馬功勞,創立了不朽的業績,乃至為藝術史的發展提供了契機氛圍、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審美學家,你憑什麼「見利忘義」,只研究藝術家及其作品,不研究為藝術家及其作品提供若干條件的歷史人物呢?
  • 古董地圖與蘇格拉底悖論
    麻省理工學院博士清華大學文學學士、工學學士、管理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教授超量子量化私募基金創始人金融市場的量化密碼系列文章(2)之:古董地圖與蘇格拉底悖論「古董地圖 (威尼斯製圖師弗拉·毛羅Fra Mauro在1459年繪製」在現在還保留下來的這些印刷品中,有一類古董是現在的印刷品不可替代的,那就是古董地圖。那個時候印刷術的發展和人們對世界的探險是同時發展的。歐洲歷史上著名的大航海時代(也叫地理大發現 age of discovery)也是從15世紀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