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牛頓:惠更斯的聲音與振動
是科學家惠更斯 克裡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1629年04月14日―1695年07月08日)荷蘭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他是介於伽利略與牛頓之間一位重要的物理學先驅,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他對力學的發展和光學的研究都有傑出的貢獻,在數學和天文學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是近代自然科學的一位重要開拓者。
-
惠更斯登陸土衛六(組圖)
「惠更斯」去年12月25日脫離環土星軌道的美國「卡西尼」號飛船,隻身飛往土衛六。在這段旅途中,「惠更斯」一直處於「睡眠」狀態。14日,「惠更斯」如期從「睡夢」中甦醒,向地球發出無線電信號,開始向土衛六降落。 北京時間17時30分,歐美的科學家們同時收到了「惠更斯」發出的「開始工作」的信號。
-
「惠更斯」成功登陸土衛六
兩個半小時驚險之旅 北京時間14日晚21時,歐洲和美國的科學家們在接到遙遠星際發來的第一個信號後宣布:「惠更斯號」探測器在木衛六上成功著陸。 北京時間1月14日17時左右,錐形的「惠更斯」探測器在「泰坦」引力的作用下,進入其濃密的大氣層。「惠更斯」先後打開了三個降落傘,並均勻地進行減速。
-
不確定的天堂:惠更斯的外星生命觀念
那時,惠更斯開始寫《宇宙宇宙》(Cosmotheoros),這本書是關於其他星球上生命的可能性的一本篇幅的推測,並且第一篇這樣的著作是基於最新的科學知識而不是哲學猜想或宗教論證的。這些恐懼的責難「那些無知或熱心實在是太大了,」惠更斯指示他的弟弟只有他的死亡,這是他在1698年最初用拉丁文寫的那樣之後刊登的,Cosmotheoros很快被翻譯成荷蘭語等多種語言。
-
15年前,惠更斯號著陸土衛六時,發生錯誤旋轉,現在終於揭開了!
NASA/ESA/ASI1997年發射卡西尼-惠更斯任務仍然是標誌性的,自從2004年底到達土星及其衛星土衛六以來,它對我們理解土星及其衛星土衛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土星軌道上運行了13年多,2005年1月14日,惠更斯號著陸器前往土星衛星泰坦探索物理特性和大氣。
-
牛頓都欽佩的物理學家惠更斯
惠更斯來自一個富裕而顯赫的中產階級家庭。他的父親康斯坦丁·惠更斯是一位外交家、拉丁家和詩人,也是當時許多傑出知識分子的朋友和通訊記者,其中包括科學家和哲學家勒奈·笛卡爾。從一個惠更斯早年就表現出明顯的機械愛好和繪畫及數學天賦。他早期在幾何學方面的一些努力給笛卡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惠更斯一家的臨時訪客。1645年,惠更斯進入萊頓大學學習數學和法律。
-
「惠更斯」登陸土衛六:見證40億年前的地球
「惠更斯號」重319公斤,直徑約2.7米。它攜帶有6臺測量儀器,對土衛六的壓力、溫度、風速、大氣成分等進行分析測量。 1997年10月15日,「卡西尼-惠更斯號」發射升空,這是一項由美國宇航局和歐洲宇航局合作的太空任務。其中子探測器「惠更斯號」由歐洲宇航局設計,其惟一使命就是在土衛六登陸,並分析其大氣和表面狀況。
-
第五十三期:與牛頓比肩的牛人——惠更斯
而在1652年,惠更斯將彈性碰撞的規律公式化,並開始幾何光學的學習。在1655年他讓自己與他哥哥一起,去磨製鏡片。他們製造了顯微鏡和望遠鏡。而惠更斯在1655-1656年的冬天,發現了土星的衛星並辨識出了土星光環。1656年惠更斯發明了擺鐘。
-
上海天文臺明年將追蹤「惠更斯」共探「土衛六」
上海天文臺明年將追蹤「惠更斯
-
「惠更斯號」探測器登陸「土衛六」10周年
原標題:「惠更斯號」探測器登陸「土衛六」10周年 中新網1月16日電 據外媒報導,2015年1月14日是「惠更斯號」探測器登陸「土衛六」10周年。「土衛六」是土星最大的一顆衛星。 2005年1月14日,「惠更斯號」探測器成功登陸土衛六,其降落過程歷時兩個多小時,其間打開了3個降落傘進行減速。這是人類第一個登陸土衛六的探測器。 「惠更斯號」在著陸後與環繞土星運行的「卡西尼」號探測器進行了近十分鐘的聯繫,最終因電池耗盡而結束了歷史使命。
-
卡西尼-惠更斯號探測器與土衛之間的那些事,必需了解!
2004年聖誕節那一天,卡西尼惠更斯號到達了土衛六的附近這一次惠更斯號會脫離獨自進入土衛六進行觀測,惠更斯號外觀就像是一個貝殼,如果加上一條尾巴的話,還會像流著藍色血液的海洋生物,它和卡西尼號分離開之後直到2005年的1月14日才抵達土衛六準備著陸。
-
歐洲惠更斯號探測器已經開始登陸土星衛星(組圖)
「卡西尼」所攜帶的子探測器—「惠更斯」號,於美國東部時間12月24日午夜(北京時間2004年12月25日中午)與「卡西尼」號成功分離,據NASA報導,分離過程十分順利,「惠更斯」開始獨自踏上登陸土衛六的歷程。2005年1月14日,「惠更斯」將以每小時2萬公裡的速度衝入土衛六大氣層,並最終在土衛六表面南緯10°,東經160°附近區域著陸。
-
1997年10月15日 「卡西尼-惠更斯號」發射升空
1997年10月15日 「卡西尼-惠更斯號」發射升空2017-10-15 00:00 來源: 科普中國 1997年10月15日1997年10月15日,「卡西尼-惠更斯號」發射升空。「卡西尼-惠更斯號」探測器的科學目標包括探測土星環和土星磁層的三維結構和動態性能;確定土衛六的表面成分以及地理學歷史,根據土星雲層的觀測,研究土星大氣動態性能;研究土衛六的雲層和陰霾隨著時間的變化;了解土衛八的表面黑暗物質的特性和起源。卡西尼軌道器為圓柱體,三軸穩定,質量為2125kg,直徑為4m,高為6.8米。採用了3個RTC供電,壽命初期功率為880W,末期功率為628W。
-
第1863回:卡西尼和惠更斯號,旗艦級空間探測器
卡西尼是第一個發現土星的四個衛星(土衛八、土衛五、土衛四、土衛三)的人。1690年,他在觀測木星的大氣層時發現木星赤道旋轉得比兩極快,因此發現了木星的較差自轉。1675年,他發現土星光環中間有條暗縫,這就是後來以他名字命名的著名的卡西尼環縫。他猜測,光環是由無數小顆粒構成。兩個多世紀後的分光觀測證實了他的猜測。
-
歐空局發布視頻 重溫惠更斯號登陸土衛六Titan的時刻
不過其實卡西尼號任務的全稱是卡西尼-惠更斯(Cassini-Huygens),是NASA、歐洲航天局和義大利航天局的一個合作項目,惠更斯號探測器是卡西尼號攜帶的一個子探測器。為了讓人們記住惠更斯號對人類做出的貢獻,歐空局周一發布了一個視頻,重溫惠更斯號探測器登陸土衛六Titan的時刻。
-
卡西尼號揭秘土星大家庭 星星背後的物理(十六)
實際上,荷蘭物理學家克裡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1629年-1695年),在天文觀察中有不少重要的發現,特別是他用自製望遠鏡對土星的觀測功勞不小:他發現了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以及繼伽利略發現土星有「耳朵」之後,第一次正確地用「圓盤形狀」來描述這個獨特而美麗的光環。
-
惠更斯號(Hygens)登陸泰坦15周年
美東時間2005年1月14日9時,惠更斯號泰坦(土衛六)著陸器進入其大氣層。土衛六是土星類似行星的衛星中的第六顆,也是最大的,其半徑略大於水星行星的半徑,但質量不到其一半。只有在2005年初從卡西尼-惠更斯號研究任務中沉積了探針後,研究人員才對土衛六的表面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
-
牛頓和惠更斯的千古論戰!
惠更斯牛頓的死對頭胡克也支持波動學說。這時候惠更斯也已經死了,沒有人能和牛頓唱對臺戲。由於牛頓的權威,微粒學說被普遍接受,畢竟,這個巨人在那麼多科學問題上都對了,這一個想必也不會錯吧?牛頓牛頓死後70多年,才有人試圖復興惠更斯的波動學說。英國物理學家託馬斯?楊、法國物理學家菲涅耳用幹涉實驗證明了光是一種波。不過,對牛頓微粒學說的致命一擊發生於1850年。
-
NASA視頻模擬「惠更斯號」著陸器下降及著陸到土衛六的過程
據外媒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近日發布了「惠更斯號」(Huygens)著陸器下降及著陸到土星最大衛星——土衛六(Titan)的模擬視頻
-
照片顯惠更斯號著陸點泥濘 證實土衛六存液態物
東方網1月19日消息:據美聯社報導,歐洲太空署18日公布了「惠更斯」號土星探測器在最後著陸階段的照片。照片顯示,著陸的「惠更斯」號正在土衛六泥濘的地表上打轉。 這批最新公布的照片驗證了此前的推斷,即「惠更斯」號探測器降落在一個海岸線上,該海岸線上似乎存在大量的液態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