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訪談:神舟飛船將在神舟八號時基本定型

2020-12-04 搜狐網

  新華網北京10月13日電(記者孫彥新)神舟一號到六號一直在改進,每一艘船都有許多新的技術亮點。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透露,神舟飛船將在八號基本完成定型,那時神舟飛船不僅是中國人往返太空的工具,還可能用來把其他國家的航天員和貨物送上太空。

  張柏楠說,神舟飛船有著非常好的基礎。首先,這個產品設計分析十分到位,設計有缺陷的產品反覆進行較大改進是個大忌。與俄羅斯的聯盟號相比,神舟飛船起步晚但是起點高,從一開始就避免了聯盟號的一些硬傷,所用的技術也比聯盟號先進。其次,從神舟一號到六號,做了大量的地面試驗,飛船上的每個細節都經過了充分的試驗,為飛船的定型打下了良好基礎。

  定型以後飛船將有哪些基本特徵?張柏楠介紹說,「飛船一旦定型後,其外形、內部結構,到控制服務系統和數據傳輸等基本要素都將保持不變。將從一個試驗產品變成成熟產品。但是,也並不是每艘船都完全一樣,還要根據不同的任務需求做些小的改動。」

  張柏楠認為,工業部門的質量控制辦法已經十分成熟,值得航天業借鑑。他說,「汽車、電視機等工業產品,生產一萬臺每臺都要保證沒有任何質量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太空飛行器的製造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當然,衛星和飛船一次生產幾十個都是不可想像的,但隨著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和人類探索太空腳步的不斷加快,可以預見,神舟飛船的飛行次數和頻率都將有一個極大的飛躍,這就要求在飛船的生產製造環節中借鑑工業領域的質量控制辦法。

相關焦點

  •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相距約52公裡時將收到信號
    這張拼版照片顯示了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升空過程。如果把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看成是一對熱戀情侶的盟約,那將是這個季節裡最浪漫的事情。秋末,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八號飛船從這裡出發,他,和天宮有個約會。等待:相約在32天後天宮一號像個羞澀的少女,早早來到約會地點,一圈一圈地踱著步,等待著心中的「戀人」。
  • 神舟八號飛船
    神舟八號為改進型飛船,全長9米,最大直徑2.8米,起飛質量8082公斤。神舟八號飛船進行了較大的技術改進,它發射升空後,與天宮一號對接,成為一個小型空間站。     於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10秒由改進型「長徵二號」F遙八火箭順利發射升空。
  • 神舟八號飛船簡介(圖)
    >神舟八號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個。中國工程院院士、原「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透露,在中國的載人航天「三步走」計劃中,中國最終要建設的是一個基本型空間站,它的規模不會超過現有的「和平號」或國際空間站。戚發軔院士介紹,基本型空間站大致包括一個核心艙、一架貨運飛船、一架載人飛船和兩個用於實驗等功能的其他艙,總重量在100噸以下。其中的核心艙需長期有人駐守,能與各種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對接。
  • 神舟飛船,中國人的航天夢
    入軌後,地面的各測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測量船對飛船進行了跟蹤測控,同時,還對飛船內的生命保障系統、姿態控制系統等進行了測試。神舟二號第二艘無人實驗飛船神舟二號飛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二艘無人實驗飛船,飛船於2001年1月10日1時0分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承擔發射任務的是新型長徵二號F捆綁式火箭。
  • 2020年中國將開建空間站 神舟八號飛船正在總裝
    我國將進行首次空間飛行器對接試驗  天宮一號完成總裝明年升空  2020年我國開建空間站 首批航天員2女1男將進入  本報訊(記者劉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昨天表示在完成一系列電性能、力學性能和熱性能測試後,「天宮一號」將於2011年發射進入預定軌道,之後,發射神舟八號飛船與之交會對接。  去年底以來,執行交會對接任務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改進型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和改進型神舟載人飛船等主要飛行產品陸續完成了初樣階段的各項研製、試驗工作,全面轉入正樣研製階段。  目前,交會對接任務各項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 解讀神舟八號發射任務四個關鍵詞 揭開神秘面紗
    目前,我國已經掌握了載人飛船的基本技術和空間出艙技術,一旦掌握了交會對接技術,就具備了建設空間站的基本技術和能力,為開展更大規模的航天活動提供了可能性。這是我國首次太空飛行器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公眾對其關注度之高,可想而知。記者今天就為讀者解讀關於神舟八號的關鍵詞,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 神舟五號實現中國人第一次登上太空,揭秘神舟系列飛船承載的歷史使命...
    神舟五號發射的時候,航天科技集團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白明生正在在塔架上指揮操作工作,當時還有一個航天員進艙前裡面狀態準備,回想當時的那一刻確實特別激動,等於是親手把楊利偉送到我們神舟五號飛船裡面。「神舟五號發射21個小時,我們是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大家一晚上都沒有睡覺,都在通過電話聯繫,關注到天上的數據,關注楊利偉的情況。
  • 中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明日將發射
    【TechWeb報導】根據今天早上的報導,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宣布,10月17日也就是明天的7點30分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
  • 追隨神舟飛船軌跡:神舟十一號邁入第四階段
    寫在前面  10月17日7時30分,一聲驚雷響徹戈壁,長徵二號F型火箭運載著神舟十一號飛船,掙脫大地的束縛,直衝天際。自此,神舟家族又多了一名新成員。  神舟二號  發射時間:2001年1月10日1時整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運載火箭:長徵二號F  任務:神舟二號飛船在軌飛行近7天後返回地面。在此次飛行試驗中,我國首次在自己研製並發射的飛船上開展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微重力科學等一系列空間科學試驗。
  • 「飛向天宮之路」——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全程實錄
    飛向天宮之路——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全程實錄    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  1日5時58分07秒,神舟八號飛船在長徵二號F遙八運載火箭的託舉下,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開始飛向天宮之旅。    1日零時,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已經進入發射前6小時準備程序,北京飛控中心和飛船試驗隊完成神舟八號發射窗口和發射諸元的計算與覆核。    2時,北京飛控中心全體參試人員進行任務前最後的狀態檢查和確認。經檢查,天宮一號飛行正常,測控通信系統全區工作正常,已具備執行神舟八號發射和後續交會對接任務的條件。
  • 專家詳解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二次交會對接關節點
    專家詳解二次交會對接三大關節點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田兆運、趙薇、謝波)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的二次交會對接有哪些關節點?將面臨怎樣的考驗?    關節點:倒飛    事件:為順利進行二次交會對接,天宮/神八組合體於13日22時37分在距地面高度約343公裡的近圓軌道上偏航180度,建立倒飛姿態。    解讀(北京飛控中心副主任麻永平):此時,組合體運行以天宮一號控制為主,神舟八號處於停靠狀態,組合體的姿態調整由天宮一號來控制進行。
  • 飛船在太空都幹啥 盤點神舟飛船上的空間實驗
    藉助這些生物實驗設備,一對動物細胞——B淋巴細胞和骨髓瘤細胞、一對植物細胞——黃花菸草原生質體和革新一號菸草原生質體,在飛船上「喜結連理」。專家介紹,在微重力條件下,細胞在融合液中的重力沉降現象將消失,更有利於細胞間進行配對、融合等「親熱舉動」,此項研究將為空間製藥探索新方法。  有趣的是,神舟三號的「船長」也跟隨神舟四號再度出徵。
  • 神舟12號換腦歸來!造價10億飛船批產,世界頭把交椅加速易位
    自神舟十二號開始,我國載人飛船將進入真正的批量化生產與常態運營階段。,例如,在神舟七號以前軌道艙都有一對電池翼,目的是在返回艙離軌後軌道艙仍能保持半年在軌運行,執行空間實驗任務,神舟七號軌道艙也被變型為「氣閘艙」,服務航天員出艙任務,直到神舟八號軌道艙加裝對接口之後,飛船才算是真正定型。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中國航天飛船都在這裡
    中國航天將進入空間站時代,這些年伴隨中國航天的發展,除了無數航天人的砥礪前行,精心專研,還有這些飛船。北京時間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時41分,神舟一號飛船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的著陸場。飛船在太空中共飛行了21個小時。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與回收,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 大盤點|你看過幾艘神舟飛船發射?
    10月中下旬,2名航天員將乘坐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進行交會對接。神舟二號是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技術狀態與實際使用的載人飛船基本一致。神舟二號飛船還開展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是中國首次在自己研製並發射的飛船上進行多學科、前沿性的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載人飛船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搭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過去,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時,軌道高度是343公裡。而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對接時的軌道高度是393公裡,比過去高了50公裡。這與未來空間站的軌道高度基本相同,飛行也更加接近未來空間站要求。飛得更高對飛船的要求也更多,這意味著交會對接時飛船的控制與神舟十號不一樣,還需要連續變軌。
  • 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神舟飛船終成運輸工具
    周建平:從神舟一號到七號,我們實現了把人送入軌道並返回地面,但當時的神舟飛船還算不上是一種天地往返的運輸工具。從神舟八號起,飛船可以與在軌運行的太空飛行器交會對接,可以稱為運輸工具了。神舟九號將進一步驗證飛船作為天地往返運輸工具的功能,能夠通過不同的交會對接方式把人送進空間站或空間實驗室並返回地面。
  • 講述: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1994年因衛星爆炸險喪生
    作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國寶級人物、「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飛船的總設計師,他在陸地勤勤懇懇工作了半個世紀,不僅把航天員送上了天,也把中國人的夢想送到了天上。  作為中國航天領域的技術專家,戚發軔自1957年從北航畢業進入航天領域,不僅參加了我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研製工作,而且主持過東方紅二號、風雲二號、東方紅三號等6種衛星的研製,還親自組織了十餘次衛星發射任務。
  •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飛船首次太空分離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飛船首次太空分離 (7/11)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當地時間11月14日晚,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在陽光下成功實現第一次太空分離。
  • 中國神舟宇宙飛船:先後把11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我國的「神舟」飛船採用較先進的3艙式構型,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組成,其中軌道艙用於航天員工作、吃飯、方便、睡覺;返回艙是航天員乘飛船進行天地往返時的座艙,也是飛船的控制中心;推進艙提供動力、電源和燃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