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景山:光電催化合成燃料和化學品助力碳中和

2021-01-13 電子發燒友
打開APP
羅景山:光電催化合成燃料和化學品助力碳中和

DeepTech深科技 發表於 2021-01-12 10:45:51

 

2020 年 12 月 10 日 - 11 日,由浙江省委人才辦、紹興市委市政府、《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主辦的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頒獎典禮在紹興上虞舉行。「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2020 年中國榜單正式發布。

會上,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羅景山發表了以《光電催化合成燃料和化學品助力碳中和》為主題的演講,以下為經過整理後的演講實錄:

圖|羅景山教授

2015 年,在巴黎召開的第二十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通過了《巴黎協定》,為控制全球氣溫而努力。

2020 年 9 月份,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爭取在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羅景山在演講中說:「碳中和能源技術是世界科技研究的前沿,對標的是經濟主戰場,同時也是我們國家的重大需求。」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碳中和對於改善環境,實現綠色發展至關重要。「碳中和,顧名思義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和減少的二氧化碳總量相當。」 羅景山解釋道,「實現碳中和的方式有很多,最直接的是從利用化石能源過渡到使用清潔可再生能源。」

據國際能源署統計,2016 年煤炭在我國發電能源中佔比接近 60%。「如果要在 2060 年實現碳中合,我們必須削減煤炭的用量,預計在 2040 年實現把煤炭的用量減少到 30%。但到 2040 年,我們消耗的能量會更多,這時候我們需要開發更多的清潔可再生能源來補足這部分能量的需求。」 羅景山說。

「太陽照射地球一個小時,產生的能量足夠我們全人類用一整年。」 羅景山的研究主要與太陽能轉換相關。在過去幾年,他的團隊重點開發高效光電材料和器件。他介紹說:「我們現在用的光伏電池本身沒有存儲功能,如果想大規模利用光伏,需要解決存儲問題。存儲太陽能的手段有很多,綠色植物可以吸收太陽光,把水和二氧化碳轉變成葡萄糖,以燃料的形式存儲起來。我們可以模擬這一過程,進行人工光合作用,利用太陽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轉變成我們所需要的清潔燃料和化學品。」

太陽能轉換主要分為光解水制氫和二氧化碳還原兩種,羅景山的研究聚焦於這兩個方面。他在演講中介紹了他的工作:「首先我們做出高效、低成本的光電極材料,其次開發高效低成本的電催化劑材料,最後把兩者高效耦合,構築成高效的器件。」

在光解水制氫方面,他的團隊開發了兩種半導體材料,一種是光陽極,另外一種是光陰極。當用導線把這兩種材料連接一起置於水中,在光的照射下,水就可以自動的分解成氫氣和氧氣;此外,他的團隊用光伏電池和電催化劑耦合的方式實現了高效太陽能光解水制氫。「目前這個效率可以做到接近 20%,但是由於成本以及穩定性等原因還需要進一步開發才能進行商業化應用。」

儘管如此,團隊開發的光解水制氫材料和器件仍有極其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國家在大力推行氫燃料電池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具有獨特優勢,首先它可以在三分鐘之內實現氫氣的加注,而鋰電池汽車需要充電 30 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對於工業運輸用的卡車來說,氫燃料電池汽車更具優勢。」 羅景山補充道,「氫的能量密度遠高於鋰離子電池,一公斤的氫氣可以驅動汽車行駛大概 120 公裡左右。」

太陽能轉換另一個重要方向是二氧化碳還原。他介紹說:「除了進行光解水制氫之外,我們也可以利用太陽能把二氧化碳還原,去合成我們所需要的燃料和化學品,比如說甲烷、甲醇、乙烯、乙醇等。」 羅景山團隊開發了一種由氧化錫、氧化銅組成的廉價催化劑,可以將二氧化碳高效、高選擇性還原合成一氧化碳,選擇性高達 90%。他們還研發了一個太陽能驅動的二氧化碳還原全器件,可以直接使用太陽能實現二氧化碳到一氧化碳的高效轉化。「除了還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以外,我們還可以生成乙醇、乙烯等化學品。我們用銅銀複合催化劑,可以把二氧化碳高效還原合成乙烯,選擇性高達 60%。」 他補充說。

儘管團隊實現了較高的選擇性,但離實際應用仍有一定距離。「我們在進一步研究,希望將來可以接近 90%,甚至 100% 的選擇性,並進一步提升能量轉換效率,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我們所需要的燃料和化學品。」 羅景山說。

羅景山對團隊的研究前景充滿信心。在演講的最後,他展望道:「將來如果太陽燃料研究成功,我們可以利用太陽能,把水、二氧化碳轉變成我們需要的燃料和化學品,去替代現在所用的化石燃料。」

-End-

 

原文標題:南開大學羅景山:光電催化合成燃料和化學品助力碳中和,實現綠色發展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DeepTech深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羅景山:規模化利用太陽燃料,走向人類能源和環境的未來之路
    本科畢業後,羅景山先後進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從事博士後研究。沒能手執長劍站在「華山之巔」的羅景山,就這樣一步一步地,憑藉著他在光解水制氫和二氧化碳還原等領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站上了新能源、新材料的學術高峰。我們都知道,氫氣和氧氣燃燒會生成水,而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燃料燃燒的主要產物,則是二氧化碳。
  • 微生物陽極氧化廢水助力光電催化還原CO2自發產生合成氣
    利用可再生能源將CO2轉化為可儲存、運輸的含碳液體燃料或高價值化學品,不僅有利於收集間歇性可再生能量(如光能),而且可減少CO2排放,實現碳中和,代表了當今可持續能源發展的最新研究方向。然而,由於CO2分子的熱力學穩定性和動力學惰性(ΔfG=−394.38 kJ∙mol−1),如何高效地實現CO2還原(CO2RR)一直是研究的難點。
  • 「液態陽光」讓「碳中和」更近一步
    太陽能轉化利用促進碳中和  不久前,中國提出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二氧化碳排放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對於我國而言,「零排放之路」道阻且長。
  • 最新綜述:CO2還原製備燃料化學品總結和展望
    CO2循環回收能夠作為一種構建高附加值燃料、化學品的碳能源,並且有可能提供一種有效改善氣候問題和解決化石燃料問題的方案。在目前的各種CO2回收循環方法中,CO2催化氫化制氫反應是一種可能性較高的方法。取決於催化劑的改變,CO2氫化反應能夠通過多種反應路徑生成高附加值碳氫化合物。通過一系列研究,目前開發了多種高活性催化劑,同時反應的機理、反應路徑等受到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
  • 「液態陽光」讓「碳中和」更近一步|專家探討綠色能源未來
    太陽能轉化利用促進碳中和 不久前,中國提出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二氧化碳排放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對於我國而言,「零排放之路」道阻且長。
  • 「液態陽光」讓「碳中和」更近一步|專家探討綠色能源未來
    太陽能轉化利用促進碳中和不久前,中國提出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二氧化碳排放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對於我國而言,「零排放之路」道阻且長。英國石油公司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佔全球29%,已成為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減排任務十分艱巨。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高效生物產氫體系的...
    11月17日,由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張立雲特聘研究員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高效生物產氫體系的設計組裝」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天津科技工作者之家召開。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生命科學與前沿技術處處長王德平、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院士出席並致辭。
  • 「碳中和」是什麼意思?為何很多車企紛紛邁向碳中和?
    一時間,「碳中和」便成為各大車企爭相追捧的目標,前有大眾「2050年完全實現碳中和計劃」、保時捷祖文豪森工廠在製造純電動跑車Taycan的過程中實現碳中和,後有奔馳發布「雄心2039」計劃實現「碳中和」。那麼「碳中和」到底是什麼意思?要實現「碳中和」就意味著什麼?為什麼奔馳、大眾等所有的車企都爭相邁向「碳中和」呢?
  • 保時捷與西門子打造首座合成燃料工廠 可滿足碳...
    [導讀]保時捷和西門子能源公司投資數千萬美元合作研發新燃料,並計劃合作打造全球首座工業規模合成燃料工廠。合成燃料將使用風能及電解技術轉化為合成汽油,達到碳中和標準。這對人們熟知和喜愛的燃油車型車構成了威脅。世界各國政府遲早會宣布不再使用汽油,屆時保時捷911和捷豹E-Types等車型要麼就改用純電動推進,要麼就得「退休」了。但保時捷已經有了一些雄心勃勃的電氣化計劃,與此同時它並沒有放棄過去的經典內燃車型。保時捷剛剛宣布了一項計劃,將與西門子能源合作,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工業規模的合成燃料工廠。
  • 日本《綠色增長戰略》提出2050碳中和發展路線圖
    5、汽車和蓄電池產業發展目標:到21世紀30年代中期時,實現新車銷量全部轉變為純電動汽車(EV)和混合動力汽車(HV)的目標,實現汽車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目標;到2050年將替代燃料的經濟性降到比傳統燃油車價格還低的水平。
  • 碳點用於光催化分解水制氫!中國石油大學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與材料學院清華大學化學系王雅君課題組在碳點用於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碳點因為具有獨特的上轉換性能、可見光響應以及帶隙可調的性質且水溶性好、無生物毒性、光致發光性能優異,在光催化產氫領域的應用引起了極大關注。
  •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燦:太陽燃料合成是未來減排的根本途徑之一
    利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很多是間接減排——比如光伏發電和風電發電,如果發得多,那麼煤電就可以少一點,因為燒煤少了,二氧化碳排放也就少一點。因為許多化工過程仍然會排放二氧化碳。而太陽燃料的合成過程,是等二氧化碳排放出來,把它捕捉回來再轉化成有用的化學品,等於直接減排二氧化碳。
  • (轉)Chem年度十大熱點文章:催化、能源、有機合成、碳材料等
    Cell出版社旗下的Chem期刊公布了其2019年的十大最激動人心的化學研究,包括能源研究、有機合成、碳基材料、廢物儲存、催化等領域。接下來,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具體的研究論文。香港中文大學繆謙教授報告了前所未有的扶椅碳納米帶和第一個手性碳納米帶的合成,它們分別代表扶椅和手性CNT的側壁部分,分別是(12,12)CNT和(18,12)CNT。這些碳納米帶合成自2,5-di(benzyloxy)-1,4-benzoquinone,它由六步π擴展聚芳基化碳納米環得到。STM顯示這些納米帶是大小均一的納米顆粒。
  • 生物能源助力我國實現「碳中和」
    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要達到碳中和,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通過特殊的方式去除溫室氣體,例如碳補償。二是使用可再生能源,減少碳排放。
  • 碳中和專題報告:生物基行業,潛力巨大的新藍海
    碳中和戰略下減排重要手段,政府力推產業升級各國力推生物基產業轉型升級並制定遠期碳中和戰略目標。生物基產品製造和使用過程中均能大幅削減碳排放,隨著生物基 產品佔比逐步提高,減排優勢將更加顯著。歐美引領的「碳中和旗幟」下,我國能源轉型迫在眉睫。據碳交易產業聯盟資訊,2020 年 9 月,歐盟承諾到 2030 年減排從 40%提高至 55%,而目前拜登上任後首要任務就是使美國回 歸《巴黎協定》。
  • 四院士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這是繼9月22日,習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做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後,對氣候變化做出的第二次重大表態。內容更加具體,指標更加明確,任務更加艱巨。12月16-1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布置了2021重點任務,就明確提出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來支持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 利用氫能攻克「難以減排領域」,助力實現「碳中和」
    中國已做出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和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為實現這些目標,除了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以外,還需要創新手段來應對碳排放巨大的「難以減排領域」(主要包括工業原料、高品位熱源、重卡、船舶等領域)。近幾年,氫能對於「難以減排領域」的深度脫碳作用被越來越多的研究和實踐所證明。
  •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中國海油在行動
    編者按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紀念峰會和氣候雄心峰會上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為我國能源行業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生物質的化學品和生物製品
    這個可持續生物精煉廠的概念為農業廢棄物管理和增值化學品生產提供了雙贏的解決方案。2,3-BDO是一種大宗化學原料,可生產汽油、柴油和燃料。本文研究了在多物種細菌合成2,3-BDO的生物途徑,其中包括編碼乙酸合成酶、乙酸二甲酸脫氧乙醯酶和丁二醇脫氫酶的三種基因。本研究進行了生物信息學分析,以查明提高2,3-BDO產量的潛在瓶頸。
  • 碳中和目標將帶來更經濟和更安全的能源結構 券商...
    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確立 全球碳中和大行動開啟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指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不僅中國對國際社會的承諾,也是對國內的動員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