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熱逐細胞外囊泡學科藍海市場 中國源頭創新領跑全球

2020-11-18 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張敏

11月16日,從剛閉幕的2020年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大會)獲悉,三項基於細胞外囊泡的科研成果陸續「亮相」,涉足細胞外囊泡針對協同治療、抗腫瘤藥物和抗腫瘤醫療新技術,公布中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進展,其中,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研究所黃波團隊在這一領域的源頭創新技術的研究和臨床轉化已領先全球。

諸多學者的研究和臨床轉化「加持」,讓包括微顆粒和外泌體在內的細胞外囊泡(EVs)學科進入全新裡程碑。

癌症作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其導致的患者死亡例數和發病例數逐年上升。據世界衛生組織(WHO)預測,未來20年,全球癌症患者病例數可能會增加60%。

為解決癌症問題,中國出臺系列政策鼓勵創新技術的研發和儘快進入臨床。

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15日,超過4200項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其中,約1400項聚焦腫瘤治療,生物藥臨床試驗數量達600餘項,佔所有抗腫瘤藥物臨床試驗約30%,遠超其他治療領域,涵蓋多種腫瘤治療方法。科學家和臨床專家加速通過各類全球創新的學術成果的臨床轉化,向攻克癌症目標進軍。

在創新局面的推動下,全新的EVs逐步被納入科學家的視野。

從細胞外囊泡所處賽道來看,腫瘤細胞的持續生長、入侵和轉移依賴於腫瘤細胞與複雜組織環境中細胞與細胞間的雙向交流。這種交流主要涉及腫瘤微環境中癌症細胞和/或基質細胞內可溶性因子的分泌,這種交流也可以通過細胞外囊泡(EVs)來實現。

EVs在癌症發展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包括對轉移性前腫瘤微環境的形成和腫瘤轉移。相比於正常細胞,腫瘤細胞被發現分泌更多的EVs,這些EVs可以將腫瘤相關物質與體液分離,因此,相比血液或尿液作為癌症生物標記,EVs具有強大的潛力,來進行癌症的預測和監測。探究EVs的作用機理,在腫瘤治療方面將會產生很大的改變。

早在2009年,由中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就已率先研發成功,並開展臨床轉化。

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是一項以大小介於100—1000納米之間的細胞外囊泡為基礎的全新腫瘤治療技術,它通過靶向殺死腫瘤幹細胞,逆轉腫瘤細胞耐藥,同時通過趨化中性粒細胞發揮免疫功能,針對分化增殖腫瘤細胞進行精準殺傷,這是全球癌症治療的全新解決方案,更是一項中國科學家率先發明和應用,擁有源頭創新特色的腫瘤治療技術。

當前,全球細胞外囊泡的臨床轉化,大多數進展至臨床前或臨床1期階段。但中國源頭創新的「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已完成在中國市場的臨床轉化,陸續在湖北、湖南、河北、山東、安徽、深圳、天津7省市獲批上市使用,成為當前全球細胞外囊泡研究和臨床轉化最靠前的全新腫瘤治療技術。

在全球範圍內,包括騰訊、IIIumina等國內外知名機構已布局細胞外囊泡領域,被視為當前生物治療領域投資的藍海市場。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免疫學會副理事長黃波教授介紹:「當下做細胞外囊泡成了全世界研究的一個熱點。國際成立了細胞外囊泡國際學會,此外,美國還又專門成立細胞外囊泡的學術組織,並專門辦了細胞外囊泡學術雜誌—journalofextracellularvesicles這個雜誌一出來影響因子就達十幾分,這也說明這個領域特別熱。」

(編輯 孫倩)

相關焦點

  • 細胞外囊泡成疾病治療新熱點,能否開啟抗癌新紀元?
    在疾病治療領域,一個全新的學科——細胞外囊泡(EVs)正在引發關注:在剛閉幕的2020年腫瘤學大會(CCO大會)上,多位科學家做了EVs的專項匯報;僅2020年,全球範圍內就已產出超6000篇研究論文。其意義何在?癌症問題被視為中國卡脖子技術方面的重點和難點,長期以來,中國更是處於跟隨歐美的局面,缺乏全新源頭創新產品。
  • 細胞外囊泡成疾病治療新熱點!廣東已有多家醫院在做臨床試驗
    記者從近日在廣州召開的2020年腫瘤學大會獲悉,除了常規的疾病治療方法、藥物和手段的研究外,一項被稱為細胞外囊泡(下稱EVS)的學科,正在引起多位科學家關注。據悉,作為當下全球研究的熱點,EVS在海外已有研究文章超過6000篇的數量,與此同時,各類資本也已布局這一領域。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在這一領域處於領跑地位。
  • 細胞的「快遞員」——囊泡--中國數字科技館
    血液就像人體內的長途運輸公司,可把細胞產生的一些物質運輸到全身各處。然而,這些物質不能直接從細胞內到達血液中,它們得靠囊泡這個「快遞員」來幫忙運送。這些小小的囊泡十分機動靈活,可以隨意地和細胞膜融合或分離。因此,也可以說囊泡是某些物質進出細胞的「鑰匙」。
  • 把細胞外囊泡當抗原 或可治療多發性硬化症
    原標題:把細胞外囊泡當抗原 或可治療多發性硬化症主持人:本報記者 陸成寬多發性硬化症(MS)是一種以神經炎症和脫髓鞘為特徵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少突細胞來源的細胞外囊泡可作為抗原美國託馬斯傑斐遜大學的賈科莫·卡塞拉等研究人員發現,少突膠質細胞源性胞外囊泡(Ol-EVs)含有多種髓鞘相關抗原。為測試其潛在的治療效果,他們構建了多個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EAE)的齧齒動物模型,給予胞外囊泡後可恢復免疫耐受並降低疾病的病理症狀。研究提示,胞外囊泡可能是一種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有效方法。
  • 中國生物技術三領域尋求全球「領跑」力量
    生物學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稱,該成果標誌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實現了我國在非人靈長類研究領域由國際「並跑」到「領跑」的轉變。   1月18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官網刊文《Biotech booms in China》表示,以基因科技為代表的新型生物技術獲得空前的發展機遇。
  • 三駕馬車,助力中國「石墨烯+」領跑全球
    原標題:三駕馬車,助力中國「石墨烯+」領跑全球   「網際網路+、大健康+、+商業模式創新,是助力中國『石墨烯+』領跑全球的三駕馬車」。10月29日,參加2015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的國內著名商業模式創新專家、上海大唐國際品牌管理諮詢集團董事長趙猛博士,在創新大會新產品發布會上發表演講。
  • 資本熱逐加政策利好,國內轉基因作物能否再進一步?
    今年中國官方批准種植的轉基因作物種類能否成功「擴圍」?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大背景下,這成為包括資本市場在內多方的關注熱點。 據第一財經記者採訪,一些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尚未看到明顯的擴圍苗頭,儘管今年年初有頒發包括轉基因玉米在內的安全證書,但距離真正的商業化種植還面臨著諸多考量。
  • 2020中國-阿聯創新投資大會:國內生物製藥業瞄準中東藍海市場
    這是從「2020中國-阿聯創新投資大會圓桌對話」上傳來的消息。本次2020中國-阿聯創新投資大會一個重要議題就是「引進來,走出去」,即將阿拉伯國家的資金吸引到國內,同時幫助國內企業拓展中東等海外市場。
  • 香港城市大學史家海:細胞外囊泡將顛覆遞送系統的傳統認知丨專訪
    外囊泡(EVs)是新一代藥物載體,近期大熱的外泌體是外囊泡的一個亞型。然而,由於 EVs 的生產仍然受限,基於 EVs 的藥物輸送方法因此受到阻礙。目前的純化方法,如蔗糖密度梯度超速離心或尺寸排阻色譜法,它們耗時長且難以大規模操作。此外,外囊泡產量非常低,要獲得足夠用於載藥研發的 EVs,需要耗費數十億個細胞,這一過程很難實現。
  • 上市公司暢遊細胞治療「藍海」
    隨著A股上市公司紛紛轉戰細胞治療的「新藍海」,我國幹細胞生物產業的成熟度正在快速提升。  昨日,開能環保公告,擬投資1億投建免疫細胞存儲項目,將通過技術合作、投資等方式與國際、國內的研究機構和專家開展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的研究與產品開發,在腫瘤治療、腫瘤免疫、抗衰老、保健及提升免疫力等領域展開應用方面的技術轉化合作。
  • 「媒體聚焦」 細胞外囊泡成2020年中國腫瘤學大會關注新焦點
    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腫瘤囊泡--新型腫瘤免疫之路》媒體報導集錦EVs已成為當下全球研究的熱點,在癌症發展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包括對轉移性前腫瘤微環境的形成和腫瘤轉移在剛剛結束的CCO大會上,三項細胞外囊泡技術被搬上大會講臺,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研究所副所長黃波教授所演講的課題《腫瘤囊泡—新型腫瘤免疫之路》備受關注,以下是媒體報導集錦節選:
  • 外囊與SNARE囊泡運輸體系的相互作用助力植物的生長
    Features EditorLarson et al.近期在The Plant Cell發表題為Synergy Among Exocyst and SNARE Interactions Identifies a Functional Hierarchy in Secretion during Vegetative Growth論文,研究外囊亞基與
  • 上海交通大學團隊在細胞外小囊泡介導的肺癌轉移機制方面取得重要...
    近年來細胞外囊泡作為一種重要生物信息載體備受關注,它可以選擇性地攜帶細胞的信息外排分泌到細胞外環境中並被其它細胞吸收,主要執行信息和物質的傳遞功能。研究發現,在癌症的發生、發展及侵襲過程中,癌症細胞分泌的細胞外囊泡可以作為癌細胞的「信使」,攜帶癌細胞的特異性「信息」向遠端傳播並改變微環境和受體細胞,從而促進癌症轉移和惡化。
  • 多發性骨髓瘤市場未來或達300億:小病種,大市場,中國藍海
    2017年多發性骨髓瘤全球市場份額:CAR-T免疫療法「治療效果卓著」:CAR-T細胞療法對血液腫瘤有超高的響應率。以已上市的Kymriah為例,治療復發/難治的急性B細胞型淋巴細胞白血病晚期病人,客觀緩解率高達83%,為晚期血液腫瘤病人帶來了新的治癒希望。
  • 中國細胞治療領域藍海乍現 距全球領先還有哪些路要走
    眼看著這兩款藥物譜寫了誘人的市場應用前景,漸漸的,中國諸多藥企紛紛入場進行CAR-T療法布局。在全球範圍內,我國細胞免疫治療企業從事多種細胞療法研發。細胞免疫治療融資Top10的企業中,有半數都開展了兩種及其以上的細胞免疫療法。其中,CAR-T、TCR-T與NK細胞療法是二門的研發方向。
  • 孫承操/李得加/譚功軍合作發表細胞外囊泡和腫瘤免疫綜述論文
    近日,國際著名腫瘤學期刊Molecular Cancer(《分子腫瘤》IF=15.302)發表了武漢大學健康學院孫承操副教授、李得加教授和暨南大學譚功軍副教授課題組,在細胞外囊泡和腫瘤免疫方面的綜述論文。
  • 大角鹿超耐磨技術領跑全球,打響中國瓷磚品牌振興第一槍!
    摘要:大角鹿獨創超耐磨鑽石釉國家專利技術,超耐磨技術與產品性能領跑全球。  在瓷磚行業,中國品牌出口的產品一直被冠以廉價、粗糙、仿造等標籤,在國際市場上勢微力弱。近幾年來,國產瓷磚品牌逐漸意識到技術創新實力的重要性,隨著中國創造理念的崛起,國內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瓷磚實力品牌。他們不斷創造革新,以強勁的科研創新實力和優質的產品站上了世界舞臺。
  • T細胞活化過程中通過細胞外囊泡選擇性釋放抑制活化的tRNA片段| Cell Reports
    概要: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最新在Cell Reports發表文章,報導了T細胞釋放富含tRNA片段的細胞外囊泡。
  • 細胞外囊泡和顆粒生物標誌物可定義多種人類癌症
    細胞外囊泡和顆粒生物標誌物可定義多種人類癌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6 22:05:18 美國康奈爾醫學院David Lyden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細胞外囊泡和顆粒生物標誌物可定義多種人類癌症。
  • ...B肝全球創新藥;全球細胞療法達1483種 中國研發試驗緊追美國
    來源:藥聞社1、B肝全球創新藥!臨床試驗首例受試者成功入組福建廣生堂藥業公布:公司的B肝治療全球創新藥GST-HG141 臨床試驗首例受試者於 2020 年 5 月 28 日成功入組給藥。2、和黃醫藥沃利替新藥上市申請已獲受理29日,和黃醫藥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受理沃利替尼(savolitinib)用於治療間充質上皮轉化因子(「MET」)外顯子14跳變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新藥上市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