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崗質巖漿:成巖作用到成礦作用」學術研討會在武漢成功召開

2020-12-05 巖土在線

2018年11月13-15日,為推動花崗巖學科發展、解決花崗巖成巖成礦過程中的關鍵科學問題,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花崗巖成巖成礦地質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花崗巖中心」)在武漢組織召開了「花崗質巖漿:成巖作用到成礦作用」學術研討會。

2018年11月13-15日,為推動花崗巖學科發展、解決花崗巖成巖成礦過程中的關鍵科學問題,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花崗巖成巖成礦地質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花崗巖中心」)在武漢組織召開了「花崗質巖漿:成巖作用到成礦作用」學術研討會。中國工程院院士毛景文應邀出席了會議,來自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東華理工大學等相關單位的50餘名花崗巖研究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相關負責人對與會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並致辭。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年地質英才、武漢地調中心邱嘯飛副研究員匯報了花崗巖中心的定位、業務方向及近年來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一是在黃陵地區發現我國首例球狀花崗閃長巖,為了解揚子陸核前寒武紀構造過程提供新的素材;二是在贛南加裡東期花崗閃長巖中獲得>4.0 Ga鋯石核,為研究華南乃至全球早期地殼生長和構造演化歷史提供了重要信息;三是在南嶺成礦帶首次發現早侏羅世成礦事件,打破了該地區早侏羅世不成礦的傳統認識;四是首次在海南島發現加裡東期(-419.2Ma)花崗巖,對海南島乃至華南陸塊加裡東期構造屬性及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五是在南秦嶺東部首次發現與早古生代鹼性巖密切相關的大型鉭(鈮)礦,對保障國家戰略資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初步釐定了揚子陸核區早前寒武紀物質組成,釐定了揚子北緣新元古代多島洋構造格局,提出了揚子東南緣前寒武系構造演化模式,總結了南嶺錫礦、右江沉積型鋁土礦成礦模式,建立並完善了鉛鋅礦床同位素測年技術。

與會專家、學者緊扣會議主題,對我國花崗巖成巖與成礦重大地質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獻華研究員作了題為「華南新元古代若干重要地質問題」的主題報告,詳細介紹了華南新元古構造-巖漿作用及其對Rodinia超大陸重建的意義;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研究所曾令森研究員以喜馬拉雅淡色花崗巖為例,闡述了地殼深熔作用與淡色花崗巖成因的最新研究進展;中山大學王嶽軍教授針對華南加裡東期地質構造演化過程進行了深刻的闡述;中國科技大學楊曉勇教授詳細剖析了花崗巖與鉬鎢錫成礦的關係;地質所謝桂青研究員以長江中下遊鄂東南為例介紹了矽卡巖型銅鐵金礦床的成因;中山大學尹常青教授分享了華南板塊前寒武紀構造熱事件的初步研究進展;武漢地調中心王磊副研究員從硫化物結構、微區成分和年代學角度剖析了粵北大寶山多金屬礦床的成因。此外,來自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南京地質調查中心、西安地質調查中心和武漢地質調查中心的專家也分別作了精彩的報告。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本次會議聚焦花崗巖成巖與成礦作用研究領域,充分探討了花崗巖及其成礦作用研究成果及存在問題。武漢地調中心在花崗巖研究領域具有豐富的科學積累,在以後的工作中應密切關注和大力支持花崗巖中心與同位素地球化學實驗室的發展,並在人才培養、團隊建設等方面與相關單位開展卓有成效的合作。

學術研討會對我國花崗質巖漿的時空分布與巖漿過程、花崗質巖漿演化對成礦作用的制約等重大地質問題進行了詳細總結和深入探討,為推動花崗巖學科發展、解決花崗巖成巖成礦過程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花崗巖中心的下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此次學術研討會適逢中南地質科技創新中心揭牌成立,必將助力中南地質科技創新中心揚帆起航。

相關焦點

  • 特提斯造山帶斑巖成礦作用
    ,在高氧逸度和富水的環境下使富集水和金屬的物質進入最晚分異的長英質熔體引發成礦作用(圖3)。特提斯成礦域內以岡底斯帶為代表的巨型後碰撞斑巖成礦帶的發育,主要受控於富水高氧逸度的埃達克質巖漿的發育。岡底斯成礦巖漿的巖漿鋯飽和溫度普遍低於750°C,主要集中在700-600°C。如此低的結晶溫度說明成礦巖漿的產生主要是加水熔融的結果,需要引入外來水。
  • 新疆託里縣沙爾巴克特金礦地質特徵及成礦規律研究
    Bi、W、Ni、Cr 等元素離散程度高,空間上含量變化較 大,尤其是 W、Ni 二個元素變化係數均在 2 以上,離散程度 極高,可能會在局部地段富集成礦 ;其它元素離散程度相對較低,在空間總體處於均勻分布,地層中熱液元素背景偏高, 認為主要是與中酸性巖漿和斷裂構造作用有關,局部地段亦 可能富集成礦。
  • 中國大礦是如何形成的?快收藏這些成礦模式圖(高清)!
    前 言  礦產資源的整裝勘查是建立在對礦床常成群出現並形成礦集區的認識基礎上的,作為找礦突破的重要抓手,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含鈮鉭礦化鹼長花崗巖、細晶巖、偉晶巖;7-鈮鉭礦體;8-斷層破碎帶;9-巖漿侵位方向
  • 流體作用痕跡與成礦
    尤其平巷中斷面尺寸較大,詳細觀察或編錄工作可能會發現一些比較確定的與成礦緊密相關的現象。      近期在某礦山的地質工作中,筆者發現了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構造和流體作用現象。該礦區成礦地質背景為區域變質,礦區以北見成條帶狀的基性巖體成北東-南西向展布。在不同的平巷中均可以觀察到明顯的與構造作用和流體作用相關的一些現象,能夠給判斷區域構造和礦區構造、巖漿巖和流體作用提供直接的證據。
  • 巖石篇—沉積巖—角礫巖
    角礫巖能很好反映母巖成分和性質,它與母巖關係較礫巖更為密切。按成因,角礫巖可分為殘積的、層間的、泥石流的、崩塌的、成巖的、構造的和火山的。如石灰巖洞頂,由於溶解而崩塌,石灰質角礫被鈣質或紅土所膠結,可形成崩塌角礫巖(洞穴角礫巖)。在成巖階段,由於膠體脫水,體積收縮,巖石碎裂成角礫,再被膠結,則可產生成巖角礫巖(見礫巖)。
  • 火成巖:火成巖的構造(structure)
    構 造是 指 巖 石 中 不 同 礦 物 集 合 體 之 間 或 與 巖 石 其 它 組 成 部 分( 如 玻 璃 質) 之 間 的 排 列 方 式 及 充 填 方 式 所 表 現 出 來 的 特 點。
  • 廣州地化所在華夏地塊中生代巖漿底侵作用與下地殼重熔改造研究中...
    :(1)道縣下地殼存在鎂鐵質麻粒巖和長英質麻粒巖(圖1a),鎂鐵質麻粒巖其原巖來自於地幔源區的部分熔融,長英質麻粒巖原巖來源於地殼源區熔融;(2)鎂鐵質和長英質麻粒巖捕虜體均記錄了相似且連續的巖漿活動年齡(226–218 Ma)和變質作用年齡(218–193 Ma),指示了它們的成因聯繫,玄武質巖漿底侵作用形成鎂鐵質麻粒巖的同時導致先存下地殼的部分熔融並最終形成長英質麻粒巖;(3)麻粒巖捕虜體的繼承鋯石顯示了太古代
  • Nature:花崗巖較低的結晶溫度及其對地殼巖漿作用的影響
    傳統的巖漿形成模型需要高溫巖漿體,但新的數據表明火成巖大部分時間是在低溫下存在的;因為花崗巖是侵入巖,我們對花崗巖結晶溫度的較低的定義支持了對冷巖漿儲存的觀測。它還影響著火山、礦床和花崗巖之間的聯繫:礦體由其下方地殼單元中的花崗巖釋放的流體提供養分;因此,如果流體的溫度比以前認為的要低數百度,這將對斑巖礦床的研究產生影響。地殼熱結構和巖漿系統溫度的地球物理解釋也將受到影響。
  • 新疆阿爾金斷裂北帶礦產成礦規律
    不言而喻,中元古代時期的成礦作用與區內裂陷槽形成過程及晚期地質作用緊密相關,成礦時期集中在長城紀和薊縣紀,礦產的空間分布嚴格受中阿爾金中元古代裂陷槽的控制。受控於長城紀綠片巖相變質碎屑巖、碳酸鹽巖、中基性火山巖及細碧角斑巖建造的礦產,主要是與變質熱液有關,受局部斷裂構造控制的破碎蝕變巖型金礦,如祥雲金礦床,堯勒克薩依金礦化點等。
  • 成巖作用:主要成巖作用及作用特點-溶蝕,交代和重結晶作用
    溶蝕作用(Corrosion)沉積物、膠結物或其它礦物在成巖過程中,被水局部溶解稱為溶蝕,殘留下來的部分就具有溶蝕結構。溶蝕總是從顆粒表面、顆粒、基質內的裂縫等部位開始再逐漸擴展開來。溶蝕作用的結果形成了沉積巖中的次生孔隙。一些顆粒被溶蝕後留下的同形孔隙被物質充填形成鑄型(如鮞粒鑄型)。
  • 湖北省孤立子學術研討會在武漢東湖學院召開
    9月26日至27日,第一屆湖北省孤立子學術研討會在武漢東湖學院學術交流中心召開,全國16所高校孤立子研究領域的近30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研討會期間,中科院物理所魏志義研究員、中科院授時中心張曉斐研究員、北京郵電大學劉文軍教授、陝西科技大學董亮偉教授、浙江農林大學戴朝卿教授、太原理工大學郭睿教授、內江師範學院吳國成教授、內蒙古農業大學尹曉軍副教授、武漢理工大學王徵平教授、武漢大學周國全副教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鄭安壽副教授、湖北科技學院徐四六教授、湖北科技學院何俊榮副教授、武漢東湖學院周勤教授等14位專家分別作了主題報告
  • 成巖作用:主要成巖作用及作用特點-膠結作用(Cementation)
    彼此分立的顆粒被膠結物焊接在一起的作用稱為膠結作用。主要在成巖早期(同生和淺埋)進行。膠結物:指在成巖過程中,從粒間水溶液中沉澱出來、對分離顆粒起焊結作用的化學沉澱物。鬆散的碎屑沉積物通過膠結作用變成固結的巖石。
  • EPSL:巖漿熱液成礦過程中大氣降水侵入的水文過程對比
    在上地殼中,大氣降水對流對深成巖體的冷卻起著重要作用(Cathles, 1977, Hayba and Ingebritsen, 1997, Gerdes et al., 1998),因此影響上地殼巖漿儲層的壽命、物理組成和巖石學演化(Spera and Bohrson, 2001, Miller et al., 2007, Schaltegger et al., 2009)。
  • 論螢石礦床成礦特點及在VCT成像中的物性反映
    從目前在鎢礦、螢石礦、銅礦等巖脈型礦床的勘探試驗成果來看,礦脈呈現明顯高值異常,VCT探礦儀0.2米/層的縱向高解析度足以展現地下各層巖脈型礦床的分布及厚度。本文在借鑑前人總結出螢石礦床成礦特點的基礎上,針對不同類型螢石礦床在VCT成像剖面圖中的反映,總結螢石礦的物性測值區間及不同類型礦床的分布特點。
  • 巖漿-巖漿的形成和運移
    三種研究源巖特徵的途徑:1)尋找巖漿中的捕擄體2)通過火成巖的化學特徵反演源區狀態3)將不同類型的巖石作為源巖進行高溫高壓試驗研究2、巖漿的分凝巖漿分凝是指熔融的巖漿液滴從源區巖石的粒間分離集中的作用。
  • 火成巖:酸性巖類-花崗巖-流紋巖類
    、斑晶常見溶蝕結構,基質為隱晶質結構、球狀結構、微晶結構、顯微文象結構、玻璃質結構等。斜長石:絹雲母化、簾石化、碳酸鹽化黑雲母和角閃石:綠泥石化、綠簾石化二、主要巖石類型根據形成環境劃分:深成侵入巖:花崗巖淺成侵入巖:花崗斑巖、石英斑巖噴出火山熔巖:流紋巖、英安巖此外,還有與花崗巖成分相當的脈巖如:花崗偉晶巖、花崗細晶巖
  • 常見交代變質巖類型:矽卡巖,蛇紋巖,青磐巖,雲英巖
    (一)矽卡巖類矽卡巖主要是由中酸性侵入巖與鈣鎂質碳酸鹽類巖石(石灰巖或白雲質石灰巖)接觸時,由接觸交代作用所形成的一類巖石。中酸性巖漿富含化學性質活潑的揮發組份,碳酸鹽巖(特別是化學成分不純的碳酸鹽巖)對化學作用也敏感。由侵入體邊部的侵入巖變成的矽卡巖稱內矽卡巖,產於圍巖內的矽卡巖稱為外矽卡巖。
  • 我國16個脈石英成礦區帶,你知道幾個?
    6、小興安嶺-張廣才嶺造山帶脈石英成礦區帶 本區屬於濱太平洋成礦域(Ⅰ)吉黑成礦省(Ⅱ-6),位於黑龍江南部及吉林中東部地區。區內中生代侵入巖出露面積較廣,由老至新分別為中二疊世花崗閃長巖,晚三疊世花崗閃長巖、二長花崗巖,其次為少量輝長巖、閃長巖等。
  • 巖石建造與成礦系列主要類別及其找礦意義
    較詳細地可以劃分為巖漿建造、沉積建造、變質建造和與其有關的成礦建造。從上面所述的概念可以看出,它與前述成礦系列不同之處是強調了各種巖石組合與成礦系列在特點自然、地質環境之下形成的,而且,與地殼的發展有密切的聯繫。例如主要的巖漿建造及其成礦系列劃分的依據就是成因相同、時代和構造位置相近的各種巖漿巖體的組合。除此之外,一般還都強調了大地構造背景,同時包括了在相似條件下形成的具有共同特徵的許多雜巖體。
  • 一文講遍23種礦的找礦方法
    原生礦可分為早期巖漿礦床、晚期巖漿礦床及偉晶巖礦床。挪威南部霞石正長巖中產出有巨型鋯石礦床,但一般工業價值小,很少被開採。砂礦有海濱砂礦、湖濱砂礦、衝積砂礦和殘坡積砂礦,其中以海濱砂礦最有工業價值,是目前鋯礦的主要開採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