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最強數學藝術:54張圖讀懂2600年數學史,看完跪下了……

2021-01-07 騰訊網

「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曾說過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化工之巧

地球之變,生物之謎

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

回首往昔

數學始終伴隨我們左右

縱橫交錯的幾何、繁瑣複雜的運算

難以求解的方程、無從下手的猜想

......

儘管在數學道路上

有多麼的坎坷、崎嶇、變化莫測

但不變的是

數學之美

我們從一場落葉的飄落裡感知一段美妙的函數,

我們踮起腳尖與π跳一支雙人圓舞曲……

在2020年的這個冬天,

超級數學建模推出

《閃耀人類的54個數學家》

用人文解析數理之美,

用趣味解讀科學之美,

用感性點亮理性思想之光。

規則的六角蜂窩

完美的黃金分割

浪漫的心形函數

橢圓軌跡的哈雷彗星

......

數學和自然萬物休戚與共

是浩瀚宇宙的最終本源

而這一切的發現,都離不開漫長數學史中的那一群人。

他們是科學文明的先驅者,引領數學浪潮,勇攀科技之巔;用字符譜寫最動聽的數學之歌,傳唱於人類的歷史長河上。

跨越時空的數學家

而今天

2600多年的數學簡史,濃縮為54張卡牌

每張卡牌背後

都有一段珍貴的歷史

共同承載著人類的數學文明

都凝聚著世上數學家的文明結晶

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JOKER

宇宙的結構是最完善的

是最明智的上帝的創造

—歐拉

大王

純數學和應用數學每一個領域,都離不開歐拉的成就

小王

「數學王子」高斯的素數定理,用簡單的公式,即可描述雜亂無章的素數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 A 』

數支配著宇宙

—畢達哥拉斯

A

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

A

數是什麼?畢達哥拉斯會告訴你,數是眾神之母,萬物之源

A

「宋元數學四大家之一」秦九韶發明的正負開方術,比西方同樣的解法早了整整572年

A

「辯證法的發明人」芝諾,提出的一系列運動不可分性的哲學悖論,困擾世人2000多年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2

我預測天高,如今又量地深

上天賜予我靈魂,大地收容我的俗身

—克卜勒

2

「幾何之父」歐幾裡得,其著作《幾何原本》被公認為歷史上成功的教科書

2

「天空立法者」克卜勒,用行星運動三定律揭開宇宙面紗

2

「代數學之父」韋達,第一個使用字母來表示已知數、未知數及其乘冪

2

約翰 · 納皮爾,發明對數運算簡化計算,使天文學家的壽命增加一倍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3

我發現了一個美妙的證明

但由於空白太小而沒有寫下來

—費馬

3

以出入相補為原理的劉徽原理,雖是東漢時期的智慧,但至今仍閃爍著餘輝

3

費馬大定理,一個留在書旁空白處的斷言,一隻會下金蛋的鵝

3

「現代科學之父」伽利略 · 伽利雷,開創以實驗事實根據的近代科學,奠定經典力學的基礎

3

"伯努利定理"是大數定律的最早形式,為近代保險業鋪下了堅實的數理基礎

相關焦點

  • 精品|閃耀人類的54個數學家撲克牌禮盒:數學文化圈的藝術品
    54張圖讀懂2600年數學史  數學文化圈的藝術品  何謂數學?  數學和自然萬物休戚與共  是浩瀚宇宙的最終本源  而這一切的發現,都離不開漫長數學史中的那一群人。  他們是科學文明的先驅者,引領數學浪潮,勇攀科技之巔;用字符譜寫最動聽的數學之歌,傳唱於人類的歷史長河上。
  • 數學網課很無聊?那聊點有趣的數學史,第一次數學危機
    微博關於數學、網課的熱搜一個接一個。很多同學認為,上網課的效率不高,看著看著就想睡覺。那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有趣的數學史故事。後面我們會專門開一個數學史系列,一起遇見數學,撩上數學,愛上數學。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著名的數學家、哲學家。我們中學所學的勾股定理。也稱作為畢達哥拉斯定理。
  • 數學的深淵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量子學派,ID:quantumschool】,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23個人類最美公式:凝望數學的「深淵」警告!讀懂一半就沒有女朋友這些字符,我都認識。這是很多人對數學的認知。數學之艱,讓很多人極其敬畏。易理之美,又有很多人十分嚮往。現代數學深邃到何種程度,我們列出節點:1. 康託的「集合論」2. 柯西、魏爾斯特拉斯的「數學分析」3. 希爾伯特的「公理化體系」4. 高斯、黎曼的「非歐幾何」「微分幾何」5.
  • 三本書,讓你讀懂數學之美
    《數學簡史》作者: 蔡天新本書是由我國知名數學家蔡天新教授編寫,是中國人自己的「數學簡史」。在一般人眼中,數學意味著繁難的計算、無盡的邏輯推演,以及如天書般的公式和符號。這些讓數學看起來離我們的生活很遠,且與文化藝術這類精神生活毫不相干。
  • 諾特定理——20世紀、21世紀物理學的指路明燈
    是的,艾米·諾特於1935年去世,距今已經84年。如今,除了那些專業的物理學家,很少有人知道她,那是她個人的悲哀,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哀,因為在20世紀初,即使在西方,女性的社會地位也很低,而在充滿雄性荷爾蒙激素的科學界,給予女性的只有數不盡的障礙,即使是最偉大的思想,也往往很輕易地被忽視。下面先簡單介紹一下她的生平,這樣可以讓大家對她有更多的了解。
  • 數學史之希臘的數學
    希臘的數學 一、古典時期的希臘數學(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3世紀) 1、愛奧尼亞學派和演繹證明 (1)創立人:泰勒斯(希臘科學之父) (2)發現5個面題:圓被任一直徑二等分;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 數學原理的21張動圖,令人舒心卻又傷腦
    讓數學動起來——21張數學原理的動圖送給你,希望給你的數學學習帶來一些樂趣。
  • 著名數學家張奠宙在滬去世 著有中國現代數學史奠基之作
    華東師大供圖。  東方網記者劉曉晶12月20日報導:我國著名數學家、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張奠宙今天12時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逝世,享年85歲。  據了解,張奠宙出生於1933年5月,1956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數學係數學分析研究生班。1986年起任教授,是數學、數學史、數學教育的三棲學者。1999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 21世紀是全腦開發時代,掌握右腦記憶法,你就是下一個最強大腦
    做了簡單自我介紹後,為了讓大家對記憶法有初步認識,我詢問大家是否看過江蘇衛視《最強大腦》這檔節目,有的同學看過,有的同學聽說過,也有的同學沒看過。 我告訴大家,《最強大腦》裡絕大多數的選手都是普通人,少部分的都是天賦異稟的選手。節目經常出現很多奇葩有難度的項目,為什麼那麼多選手都能挑戰成功。
  • 精品原創:一篇文章帶你讀懂中國數學史
    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是一切科學研究的基礎工具,因此它在各個學科中起著基石的作用。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文明,而中國的數學史則開始於公元前4000年左右,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演進歷程吧。
  • 拉格朗日【數學史】
    這也反映了,分析是那個時代最熱門的數學分支。比如在他出版的圖書《分析力學》中,前言就這樣寫道:在這本書中你找不到一幅圖。也就是他的圖書中沒有任何數學圖像,純粹是數學分析和推理。就像我們學的拉格朗日中值定理那個樣子的,純粹是函數的導數和直線的變化率之間的關係。《分析力學》這本書是拉格朗日19歲時就構思好的,但是在他52歲時才出版。
  • 6月21日讓我們一起欣賞天文盛宴吧
    2020年6月21日(就是明天),月球將在太陽和地球之間完美對齊,使太陽僅外環可見,形成日環食,也稱為「火環」。
  • 曉星說數學:讓數學家折服的藝術大師埃舍爾
    他是20世紀當之無愧的藝術大師,卻至今無法被納入20世紀藝術的任何一個流派;他不但擁有無數的普通&34;,而且被眾多的科學家與哲學家視為知己,特別是數學界更把他視為橫跨數學與藝術兩個領域的&34;,尊其為&34;與&34;的開拓者。他的版畫曾被許多科學著作和雜誌用作封面,1954年&34; 破天荒在阿姆斯特丹專門為他舉辦了個人畫展,這在現代藝術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 ARTPRICE - The Museum Industry®:21 世紀的藝術展覽
    Artprice 執行長/創始人 thierry Ehrmann 回憶道:「在 2000 年 1 月 1 日至 2014 年 12 月 31 日這段時間內,全球新建博物館的數量比整個 19 世紀和 20 世紀所建造的博物館還要多。事實上,在全球五大洲,每年都有大約 700 家世界級博物館開業,每家博物館至少收藏了4500件藝術品。
  • 數學史的三次數學危機
    但是,畢氏學派大約在公元前400年發現:直線上存在不對應任何有理數的點。特別是,他們證明了:這條直線上存在點p不對應於有理數,這裡距離op等於邊長為單位長的正方形的對角線。於是就必須發明新的數對應這樣的點,並且因為這些數不可能是有理數,只好稱它們為無理數。無理數的發現,是畢氏學派的最偉大成就之一,也是數學史上的重要裡程碑。 無理數的發現,引起了第一次數學危機。
  • 21世紀七大數學難題
    只要一門科學分支能提出大量的問題,它就充滿生命力,而問題缺乏則預示著獨立發展的衰亡或中止。」他闡述了重大問題所具有的特點,好的問題應具有以下三個特徵: 21世紀七大數學難題美國麻州的克雷(Clay)數學研究所於2000年5月24日在巴黎法蘭西學院宣布了一件被媒體炒得火熱的大事:對七個「千僖年數學難題」的每一個懸賞一百萬美元。以下是這七個難題。
  • 大師講堂活動回顧|跟隨大師丘成桐漫步數學史
    沒有探討深奧的數學公式,沒有演示複雜的推理。丘成桐教授為港中大(深圳)學子帶來的第一課,為什麼偏偏是乍聽上去「枯燥無味」的數學史?其實,數學史並非簡單的史實羅列,通透地了解數學史,目的是了解知識流傳的價值,從而在知識探究的過程中更為真誠和嚴謹。丘成桐教授通過深入研究數學史,把學習數學史的目的歸納為三個:求因、明辨、評論。
  • 數學史淺述——用最粗淺的介紹幫你捋一遍數學的發展
    數學是很大的一門學科,內容也極其廣闊。本文只是挑選了一些很典型的例子和人物將數學史的內容粗敘了一遍。但因篇幅所限,不能顧及到更多的因素和細節,更多的歷史內容和人物是無法全部提及的。但是希望本文能給大家帶來一定的關於數學的認識。 高斯曾說過:「數學是科學中的皇后。」
  • 從效率值看21世紀NBA三大大前鋒 誰更有統治力
    蒂姆-鄧肯、德克-諾維茨基和凱文-加內特是21世紀以來NBA最好的三大大前鋒,作為NBA歷史上最好的大前鋒的鄧肯的地位無人能夠撼動,而加內特和諾維茨基兩人誰是21世紀以來的第二大前鋒則有些爭議。那麼,僅從效率值來看,21世紀以來的NBA三大大前鋒中誰更有統治力呢?
  • 【學術風暴】從黎曼猜想看數學難題的前生今世
    從黎曼猜想看數學難題的前生今世上一期學術君帶大家了解了世界級數學難題黎曼猜想以及阿蒂亞爵士證明黎曼猜想的事件始末。今天,繼續和學術君一起來透過黎曼猜想,看一看歷史上那些名聲斐然的數學猜想吧!1742年6月7日,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在寫給著名數學家歐拉的一封信中,提出了兩個大膽的猜想:一、任何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奇質數之和;二、任何不小於9的奇數,都是三個奇質數之和。這就是數學史上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歐拉在給哥德巴赫的回信中,明確表示他深信哥德巴赫的這兩個猜想都是正確的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