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鄉村裡,那些曾經的怪鳥都去了哪兒?

2020-12-05 愚伯的自留地

文:鄧聯歡

圖:來自網絡

我的故鄉地處微山湖畔,這裡氣候溼潤,草木旺盛,夏天尤其適合鳥類生活。

在我的記憶裡,這片偏僻的鄉野過去也是鳥的故鄉,那時鳥可是真多!夏季的清晨和傍晚,鳥群在天幕畫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留下一串串悅耳的鳥鳴,鳥類繁多,形體各異,鳥影綽綽,鳥語陣陣。鋪天蓋地的是黑壓壓的鳥群,天地間成了鳥的世界。

最近,我給發小聊天,談起童年捉鳥玩鳥的趣事,他痛苦而憂傷地告訴我:鳥比過去少多了,好多美麗的鳥都不見了,尤其是一些奇特的怪鳥都失蹤了。我不禁感喟:那些陪伴了我們的童年和青春的怪鳥都去了哪兒?

童年的天空飛翔著許許多多的怪鳥,給我們懵懂的歲月留下了刻骨銘心的烙印。有的叫聲和生活習性怪異,有的飛行和捕食方式怪異,有的體美和行為方式怪異。多少年過去了,那些怪鳥一直飛翔在我的夢中。

叫聲和生活習性怪異的鳥。這一類的鳥常常讓人害怕。童年的記憶中,最讓我們恐怖的怪鳥當數「夜貓子」。它的學名是「鴟」,又名貓頭鷹。故鄉人喜歡用方言把它叫做「夜貓子」。這是一種長相怪異,令人驚恐的鳥,頭像貓,尤其是小小的鳥頭,長著一雙不相稱的酷似貓眼的大眼睛,暗夜裡發出幽藍的光,讓人心生恐懼。

這種鳥的生活習性是晝伏夜出,發出一種不同於鳥類的怪叫,聲音悽厲,在夜間讓人聽了毛骨悚然。借著夜色它們像幽靈一樣飄忽不定的飛翔,常常是一道黑影從眼前閃過,更增加了它的詭異色彩。

夜貓子是一種不討人喜歡的鳥,相貌嚇人,行動詭異,叫聲瘮人。故鄉流傳著:「夜貓子上林,不定死誰」「不怕夜貓子叫,就怕夜貓子笑」的話語。夜貓子的叫給死人聯繫在了一起,它們進村在樹上怪異的叫聲似乎在幸災樂禍地笑,無怪人們厭惡這類鳥。

據鳥類科學家研究發現:貓頭鷹視覺和嗅覺都出奇的靈敏。它可以聞到人體死亡之前發出的味道。人體含有一種特殊的電解質,在人體接近死亡的時候,這種電解質就會加速分解,導致了人體新陳代謝的速度高於合成的速度,相應地會產生腐肉的味道。

但是,這種味道人類聞不到,只有貓頭鷹可以聞到,而且對其是一種誘惑,所以,它會在最短的時間內飛到氣源地發出興奮的叫聲,類似人類幸災樂禍的笑。由此可知:它的叫真與人的死有關聯。

貓頭鷹因為機緣巧合無奈地背了黑鍋,其實,人的死是病因所致,與貓頭鷹又有什麼相關呢?從貓頭鷹的食物鏈考察,貓頭鷹卻是一種益鳥。它們飛翔速度極快,兩個不平衡的耳朵,加上非常靈敏的聽力、嗅覺和極好的夜視能力,便能準確定位獵物。它們捕鼠能力很強,一隻貓頭鷹每年可以吃掉1000多隻老鼠。

過去,鄉村的貓頭鷹很多,所以,老鼠很少。貓頭鷹吃那些糟蹋糧食傳播疾病的老鼠,應該是人類的朋友。難道是人們厭惡它們,誤解了它們,便遠離村莊,不知道去了哪裡?

飛行和捕食方式怪異的鳥。在故鄉,這一類的鳥的代表是啄木鳥。宋代詩人王禹偁在《啄木歌》中寫道:「淮南啄木大如鴉,頂似仙鶴堆丹砂。嘴長數寸勁如鐵,丁丁亂鑿乾枯杈……」詩歌描寫了雄性啄木鳥的特徵。

其實,啄木鳥雌鳥頭頂是黑色的,雄鳥的頭頂才是紅色的。啄木鳥被譽為「森林醫生」,長相或丹頂或黑頂,花翅膀,適中的尾巴,還是蠻漂亮的,因此,人們是不討厭啄木鳥的。尤其是青少年知道這種鳥保護樹木大多非常喜歡它。

啄木鳥的飛行很奇怪,也許是它飛行中常常關注樹木的健康,也許是它的翅膀與身體不協調,總感覺它的翅膀偏小,給人的感覺,啄木鳥飛不遠,在林木間飛飛停停,轉來轉去。啄木鳥的捕食方式應該是所有鳥類最特別的,也是最費力的。

青春年少的歲月裡,上學下學的路上,總能聽到林木間的梆梆聲,那是啄木鳥在艱辛地尋覓食物。看了啄木鳥的覓食真的欽佩王禹偁的生動摹寫「嘴長數寸勁如鐵」,只見啄木鳥的頭不斷抬起、放下,猶如一把小錘子不停地在樹身上敲打,隨著梆梆的聲響,木屑四濺,洞穴次第開大,時不時從樹體內扯出一兩條白色的蟲子。付出就有收穫,啄木鳥便搖頭晃腦地大快朵頤。

啄木鳥貼在樹身上享受美食的場景,常常讓我們這些小夥伴看得目瞪口呆。怎麼也想不明白:那麼小的頭,離樹身又這麼近的距離,沒有太多的重量和慣性,啄木鳥是靠什麼一下下砸進樹木的?那鳥嘴是什麼材料構成的?竟然如此犀利?平時,我們用刀砍樹費了很大的力氣,才砍出一道小口子,難道啄木鳥的嘴比刀還鋒利?想來想去,總是想不明白,只好感嘆:啄木鳥,真是一種怪異的鳥!

體美和行為方式怪異的鳥。那時村裡村外鳥很多,我認為在故鄉最漂亮的是「臭咕咕」,我不知道故鄉人為什麼給這種形體漂亮的鳥起了這麼一個醜陋的名字?是這種鳥會放臭屁?還是它「咕咕」的叫聲令人厭煩?

可是,它們在孩子們的心中卻是美麗得讓人心動的鳥。長大後讀了沈從文先生的《雲南的歌會》,才知道這種鳥的學名是「戴勝鳥」,學名也好古怪,為什麼「戴勝」呢?

戴勝鳥又名「花蒲扇」,它的美和奇特在於長著像一把扇子似的羽冠,飄飄搖搖,流光溢彩,微風拂過,美不勝收。它通體呈棕色,泛著暗紅的光澤,兩翅和尾巴慄黑色,並伴有棕白色橫斑狀的花紋。鳥體五彩斑斕,螢光繽紛。最讓人驚訝的是這麼美麗的鳥竟然長著一個宛若一枚釘子樣的細細長長尖尖的嘴,給它的美拉了不少的色。

戴勝鳥的行為方式是怪異的,它們總喜歡在泥土裡掏窩,在醭土裡打歪歪,在一個個圓圓的凹窩裡逡巡打轉。其不知這是它們獨特怪異的覓食方式。這類鳥經常把長長的尖尖嘴插入泥土中石頭罅隙裡挖食蠕蟲、蜘蛛、螻蛄等昆蟲。「沒有金剛鑽不能攬瓷器活」,原來那長長尖尖細細的嘴,具有刨食地下害蟲的特異功能,實在令人見怪不怪啊!

回眸過往,那些鳥群曾經飛翔在我青春的藍天上,那些怪異的鳥曾經伴隨著我們匆匆的腳步。現在,發小說,鳥很少了,那些怪異的鳥根本就不見了,哦,它們去了哪兒?

相關焦點

  • 豐縣老家裡的「小小蟲」
    我也忍不住停下腳步,看看公園裡的種種。突然,兩隻灰色的小小身影在面前跳過,老婆驚喜地說,看,是麻雀。我說,哦,是啊,小小蟲。對,是小小蟲。它們看起來比老家的好像更加瘦小,它們是本來就有的,還是它們的祖先飛越重洋從中國來的呢。 在我們豐縣老家,小小蟲不是蟲,是鳥。
  • 豐縣老家裡的麻雀(小小蟲)
    它們看起來比老家的好像更加瘦小,它們是本來就有的,還是它們的祖先飛越重洋從中國來的呢。 在我們豐縣老家,小小蟲不是蟲,是鳥。我們童年時候永遠都能看到,每個孩子的童年裡都有的玩伴。 小孩子還不會跑的時候,坐在院子裡,周圍就有小小蟲跳來跳去的,撿地上的的飯渣,雞狗食盆附近的麥糠玉米粒。
  • 那些曾經在鄉村常見的鳥兒,你的家鄉現在還有嗎?
    鄙人從小在鄉間長大,對於農村的各種常見的鳥兒算是比較熟悉的了,下面我們一起來說說那些鳥兒,不知道你們的家鄉現在還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不?麻雀,這是最普通最常見的鳥兒,不分南北,不分城鄉,可以說基本上是人人都見過、人人都認識的鳥兒。
  • 第019期:時間都去哪兒了
    春晚一曲《時間都去哪兒了》,驚動了無數人的心弦, 隨著歌曲走紅的,還有那組「大萌子和爸爸30年合影」,看著大萌子從襁褓中的女嬰長成了端莊穩重的女人,時間留下的,不僅僅是她青春美麗的容顏,也帶走了父母曾經清秀的臉龐……時間都去哪兒了?看看父母臉上的皺紋,看看孩子一天天長大,看看自己走過的春夏秋冬,時間都凝刻在裡面吧。
  • 鄉村裡,那些漸漸逝去的燕子窩……
    文:馬西良圖:來自網絡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在鄉村,當溫柔的春風將小草吹綠的時候,到南方過冬的紫燕穿著一身剪裁得體的禮服燕子在農家人眼裡是一種吉祥的鳥。農村的老家還沒有翻蓋時,屋內的頂棚上有個碩大的燕子窩。父親怕燕窩不牢穩,還找來了木板在燕窩底下用鐵絲擰上,生怕掉下來。家裡人外出幹活,總是將窗戶打開,方便燕子進出。
  • 鄉村黃昏蚊子群裡「豪橫」的蜻蜓去哪兒啦?荷花前空留少年身影
    看來南宋詩人楊萬裡《小池》裡的這兩句膾炙人口的詩句流傳800多年之久,早已成為經典,深入人心。女兒盯著水中剛剛露出水面的荷尖和荷包,反問道:怎麼沒看到蜻蜓立在上頭呢?蜻蜓去哪兒了?是啊,蜻蜓呢?我們曾經多麼熟悉的場景到哪兒去了呢?當我們再讓孩子們背誦這首傳誦了800多年古詩的時候,又怎麼告訴孩子們蜻蜓哪裡去了呢?
  • 非人哉:主角們老家都在哪兒?九月疑似襄陽妹子,小玉是外星人?
    《非人哉》的故事發生在北京,主人公九月是一隻才200多歲的年輕小狐妖,畢業之後就去北京打工,順利進入大士的公司。而公司裡的其他人,諸如烈烈、小玉、哮天等人,也都並非北京本地人,而是外地去北京的「北漂」。他們的老家都在哪裡?
  • 多腳怪鳥、耶穌之鳥、鳥中惡魔?這都是什麼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我封面的那隻長著很多隻腳的怪鳥呢?也許很多人可能會以為這是PS合成照片或者是畸形的物種之類的,不過真實的答案絕對令你難以置信。這張有如長了機械腳的鳥類照片,絕對是真實存在的鳥類,而且還不是這單一種類的鳥所獨有。但它這麼詭異,到底是什麼鳥呢?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這恐怖多腳怪鳥的真相。一開始咱們也不賣關子,直接來看看這個多腳怪鳥的真面目吧。
  • 徐州鄉下的童年,那些有鳥相伴的歲月
    那些沉澱在歲月深處的蟬鳴鳥唱的記憶,猶如一面久置不用的鏡子,拭去一層層斑駁的灰塵,便綻放出原汁原味的光亮,一切過往清晰如昨,淋漓盡致。童年和青春的鄉村宛若一副印象派畫卷,那些翩飛的鳥兒成了它無序的線條,構成了七彩的迷離。那些精緻而美麗的飛鳥,像一個個生動傳神的詞語,在童年和青春的書頁中遊動,慢慢地連綴成如詩如畫的歲月。
  • 蜻蜓都去哪兒啦
    我認為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都能讓人信服。    在我的兒童時代,沒有手機和遊戲機,也沒有電視機,捕蜻蜓就是我們男孩們在夏天最熱衷的遊樂活動之一。那時用竹竿和紗布製成的「蜻蜓網」,往成群結隊的蜻蜓群裡一按,每次都要捕捉幾隻蜻蜓,然後再放回大自然。就這樣,來來回回,主要是為了好玩。
  • 老房子破破爛爛,為什麼要回老家過年?看哭了……
    而今天是臘月十七我們也迎來了以學生、探親流為主的節前第一個春運高峰日年復一年,每當年底孩子們放寒假之時春節也已悄然臨近這時的你是不是經常被人問:過年去哪兒?有人說,每年不回老家瞧一瞧,總覺得缺少點什麼……有人說,過年,回老家,沒什麼特別矯情的原因,就是骨子裡認為故鄉在哪兒,家就在哪兒,靈魂就在哪兒。
  • 【點讚】那些發生在長清鄉村裡的新鮮事兒
    你還以為,如今的鄉村裡,田間地頭往來勞作的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你還以為,居住在美麗鄉村裡的還是那些原有村民?
  • 《時間都去哪兒了》歌詞樸實細膩、深情震撼,觸動著觀眾的心
    《時間都去哪兒了》由陳曦作詞、董冬冬作曲,王錚亮演唱的一首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時間都去哪兒了》由音樂人董冬冬與陳曦夫婦共同創作 。而在陳曦作好詞後,董冬冬第一時間進行了譜曲2014年王錚亮首度受邀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自彈自唱《時間都去哪兒了》,歌詞樸實細膩、深情震撼,觸動著觀眾的心。
  • 那些網盤裡的字幕組,後來去哪兒了|百家故事
    直至2017年,B站對大量日劇與日本番組動畫進行正版引進,隨後下架包括《非自然死亡》在內,所有字幕組上傳的日劇中字視頻,騰訊、愛奇藝等平臺的許多視頻都以「平臺版權原因」下架。2019年,胖鳥電影網關閉,被喻為版權時代徹底統治的標誌事件。此後,字幕組不再染指院線電影和熱門的、已經被引進的影視劇字幕製作,從大眾視野中悄然離場,變成小眾圈子。
  • 兩隻鳥飛到哪兒都是家,一隻鳥飛到哪兒都是樹!
    兩隻鳥飛到哪兒都是家,即使環境大不如前,即使會有很多的困難急需處理,即使未來渺茫,只要一起飛,到哪裡都無懼困境!他們不忍讓軍人再獨自在異鄉漂泊,一個人到哪裡都是流浪,一隻鳥飛到哪兒都只是樹!相伴相隨是最美不過的事情!無論大家小家,一起相守才是家!
  • 山西大爺發現「怪鳥」,悉心餵養4年,專家:這是山海經裡的鳳凰
    因為自小在農村長大,又常常在山林裡出入,郭存鎖對於鳥類可謂是十分熟悉了,但是雖然眼前這隻鳥漂亮到讓人心動,他卻認不出來這究竟是什麼品種的鳥。 有了第一次的邂逅,郭存鎖的心裡就一直對這隻美麗的"怪鳥"念念不忘,為了"再續前緣",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帶著兜裡的一小包穀物上了山。 也許真是緣分的神奇力量,郭存鎖竟然如願以償地在昨天那個位置看到了那隻美麗的怪鳥。本著試一試心態,郭存鎖將兜裡的穀物掏出了一些放在手掌裡,等待著怪鳥的覓食。
  • 「AI回答」浪費的那些食物都去哪兒了?
    本期話題:浪費的那些食物都去哪兒了?大河網訊 在過去,我們飯桌上浪費的食物可以用來餵豬、當飼料,進行了二次利用,但是2015年修正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第四十三條明確規定,禁止使用未經高溫處理的餐館、食堂的泔水飼養家畜。
  • 當年強勢入侵中國的水葫蘆,曾經鋪滿河道,現如今都去了哪兒
    當年強勢入侵中國的水葫蘆,曾經鋪滿河道,現如今都去了哪兒說起入侵物種,大家都不陌生,比如說小龍蝦。入侵物種很多,除了小龍蝦之外,還有水葫蘆,前些年關於水葫蘆的新聞比較多,然而近些年來卻很少了,這些水葫蘆都去哪兒了呢?
  • 宜賓長寧縣「怪鳥」有個怪名字:冠魚狗
    《誰能認出這隻漂亮「怪鳥」叫啥》追蹤  (華西都市報記者 田富友 羅暄)昨日本報報導了宜賓長寧縣居民汪秀奎在蜀南竹海淯江邊發現一隻「怪鳥」、當地許多人都認不出該鳥名字的消息後,引起了各地熱心讀者的關注,從昨日起,在許多讀者的指點下,最後當地林業野保部門確認,該「怪鳥」是一種珍稀翠鳥,名叫冠魚狗
  • 威海一工人撿到飛行不便長嘴怪鳥 經辨認是珍禽丘鷸
    昨天下午1時許,市民馬先生撥打本報熱線電話稱,他們撿到一隻飛行不便的長嘴怪鳥,疑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丘鷸。隨後記者聯繫到市野生動物保護站工作人員,一起前往現場。  在高區科技路附近一家廠房內,記者見到了馬先生所說的這隻怪鳥:細長的嘴,頭頂和頸部有斑紋,右眼部位有損傷,被羽毛覆蓋住,已經看不見眼球。此時,它蹲坐在一個草筐裡,身邊有米粒、饅頭碎屑和一小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