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聯歡
圖:來自網絡
我的故鄉地處微山湖畔,這裡氣候溼潤,草木旺盛,夏天尤其適合鳥類生活。
在我的記憶裡,這片偏僻的鄉野過去也是鳥的故鄉,那時鳥可是真多!夏季的清晨和傍晚,鳥群在天幕畫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留下一串串悅耳的鳥鳴,鳥類繁多,形體各異,鳥影綽綽,鳥語陣陣。鋪天蓋地的是黑壓壓的鳥群,天地間成了鳥的世界。
最近,我給發小聊天,談起童年捉鳥玩鳥的趣事,他痛苦而憂傷地告訴我:鳥比過去少多了,好多美麗的鳥都不見了,尤其是一些奇特的怪鳥都失蹤了。我不禁感喟:那些陪伴了我們的童年和青春的怪鳥都去了哪兒?
童年的天空飛翔著許許多多的怪鳥,給我們懵懂的歲月留下了刻骨銘心的烙印。有的叫聲和生活習性怪異,有的飛行和捕食方式怪異,有的體美和行為方式怪異。多少年過去了,那些怪鳥一直飛翔在我的夢中。
叫聲和生活習性怪異的鳥。這一類的鳥常常讓人害怕。童年的記憶中,最讓我們恐怖的怪鳥當數「夜貓子」。它的學名是「鴟」,又名貓頭鷹。故鄉人喜歡用方言把它叫做「夜貓子」。這是一種長相怪異,令人驚恐的鳥,頭像貓,尤其是小小的鳥頭,長著一雙不相稱的酷似貓眼的大眼睛,暗夜裡發出幽藍的光,讓人心生恐懼。
這種鳥的生活習性是晝伏夜出,發出一種不同於鳥類的怪叫,聲音悽厲,在夜間讓人聽了毛骨悚然。借著夜色它們像幽靈一樣飄忽不定的飛翔,常常是一道黑影從眼前閃過,更增加了它的詭異色彩。
夜貓子是一種不討人喜歡的鳥,相貌嚇人,行動詭異,叫聲瘮人。故鄉流傳著:「夜貓子上林,不定死誰」「不怕夜貓子叫,就怕夜貓子笑」的話語。夜貓子的叫給死人聯繫在了一起,它們進村在樹上怪異的叫聲似乎在幸災樂禍地笑,無怪人們厭惡這類鳥。
據鳥類科學家研究發現:貓頭鷹視覺和嗅覺都出奇的靈敏。它可以聞到人體死亡之前發出的味道。人體含有一種特殊的電解質,在人體接近死亡的時候,這種電解質就會加速分解,導致了人體新陳代謝的速度高於合成的速度,相應地會產生腐肉的味道。
但是,這種味道人類聞不到,只有貓頭鷹可以聞到,而且對其是一種誘惑,所以,它會在最短的時間內飛到氣源地發出興奮的叫聲,類似人類幸災樂禍的笑。由此可知:它的叫真與人的死有關聯。
貓頭鷹因為機緣巧合無奈地背了黑鍋,其實,人的死是病因所致,與貓頭鷹又有什麼相關呢?從貓頭鷹的食物鏈考察,貓頭鷹卻是一種益鳥。它們飛翔速度極快,兩個不平衡的耳朵,加上非常靈敏的聽力、嗅覺和極好的夜視能力,便能準確定位獵物。它們捕鼠能力很強,一隻貓頭鷹每年可以吃掉1000多隻老鼠。
過去,鄉村的貓頭鷹很多,所以,老鼠很少。貓頭鷹吃那些糟蹋糧食傳播疾病的老鼠,應該是人類的朋友。難道是人們厭惡它們,誤解了它們,便遠離村莊,不知道去了哪裡?
飛行和捕食方式怪異的鳥。在故鄉,這一類的鳥的代表是啄木鳥。宋代詩人王禹偁在《啄木歌》中寫道:「淮南啄木大如鴉,頂似仙鶴堆丹砂。嘴長數寸勁如鐵,丁丁亂鑿乾枯杈……」詩歌描寫了雄性啄木鳥的特徵。
其實,啄木鳥雌鳥頭頂是黑色的,雄鳥的頭頂才是紅色的。啄木鳥被譽為「森林醫生」,長相或丹頂或黑頂,花翅膀,適中的尾巴,還是蠻漂亮的,因此,人們是不討厭啄木鳥的。尤其是青少年知道這種鳥保護樹木大多非常喜歡它。
啄木鳥的飛行很奇怪,也許是它飛行中常常關注樹木的健康,也許是它的翅膀與身體不協調,總感覺它的翅膀偏小,給人的感覺,啄木鳥飛不遠,在林木間飛飛停停,轉來轉去。啄木鳥的捕食方式應該是所有鳥類最特別的,也是最費力的。
青春年少的歲月裡,上學下學的路上,總能聽到林木間的梆梆聲,那是啄木鳥在艱辛地尋覓食物。看了啄木鳥的覓食真的欽佩王禹偁的生動摹寫「嘴長數寸勁如鐵」,只見啄木鳥的頭不斷抬起、放下,猶如一把小錘子不停地在樹身上敲打,隨著梆梆的聲響,木屑四濺,洞穴次第開大,時不時從樹體內扯出一兩條白色的蟲子。付出就有收穫,啄木鳥便搖頭晃腦地大快朵頤。
啄木鳥貼在樹身上享受美食的場景,常常讓我們這些小夥伴看得目瞪口呆。怎麼也想不明白:那麼小的頭,離樹身又這麼近的距離,沒有太多的重量和慣性,啄木鳥是靠什麼一下下砸進樹木的?那鳥嘴是什麼材料構成的?竟然如此犀利?平時,我們用刀砍樹費了很大的力氣,才砍出一道小口子,難道啄木鳥的嘴比刀還鋒利?想來想去,總是想不明白,只好感嘆:啄木鳥,真是一種怪異的鳥!
體美和行為方式怪異的鳥。那時村裡村外鳥很多,我認為在故鄉最漂亮的是「臭咕咕」,我不知道故鄉人為什麼給這種形體漂亮的鳥起了這麼一個醜陋的名字?是這種鳥會放臭屁?還是它「咕咕」的叫聲令人厭煩?
可是,它們在孩子們的心中卻是美麗得讓人心動的鳥。長大後讀了沈從文先生的《雲南的歌會》,才知道這種鳥的學名是「戴勝鳥」,學名也好古怪,為什麼「戴勝」呢?
戴勝鳥又名「花蒲扇」,它的美和奇特在於長著像一把扇子似的羽冠,飄飄搖搖,流光溢彩,微風拂過,美不勝收。它通體呈棕色,泛著暗紅的光澤,兩翅和尾巴慄黑色,並伴有棕白色橫斑狀的花紋。鳥體五彩斑斕,螢光繽紛。最讓人驚訝的是這麼美麗的鳥竟然長著一個宛若一枚釘子樣的細細長長尖尖的嘴,給它的美拉了不少的色。
戴勝鳥的行為方式是怪異的,它們總喜歡在泥土裡掏窩,在醭土裡打歪歪,在一個個圓圓的凹窩裡逡巡打轉。其不知這是它們獨特怪異的覓食方式。這類鳥經常把長長的尖尖嘴插入泥土中石頭罅隙裡挖食蠕蟲、蜘蛛、螻蛄等昆蟲。「沒有金剛鑽不能攬瓷器活」,原來那長長尖尖細細的嘴,具有刨食地下害蟲的特異功能,實在令人見怪不怪啊!
回眸過往,那些鳥群曾經飛翔在我青春的藍天上,那些怪異的鳥曾經伴隨著我們匆匆的腳步。現在,發小說,鳥很少了,那些怪異的鳥根本就不見了,哦,它們去了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