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器官,你夠膽要嗎?

2021-02-13 醫師在線

作者:全哥

 

3D印表機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近年來隨著其迅速發展,被運用到醫學上來,除了義肢、假牙、骨骼支架等沒有生命特徵的產品,近日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利用新開發的3D生物列印系統列印出的人造耳朵、骨頭和肌肉組織,移植到動物身上後都能保持活性。可是,為什麼我腦海裡浮現的畫面會是這樣的?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想買腎六plus了!


首先,儘管列印器官比列印玩具複雜多了,但是他們的基本原理還是相似的,不過,其中有幾個重點:

1.雖然我們知道器官長什麼樣子,但是它們的內部結構,還需要通過CT或者MRI技術對患者器官進行掃描,才能得到完整的器官藍圖。

2. 使用生物墨水建造模型,所謂生物墨水,就是組成人體器官的細胞,通過粘結劑把它們組合在一起,有時候也會使用幹細胞等物質,主要是為了確保植入後不會有排斥反應。

3.一旦器官被列印出來,需要立即放到生物孵化器中,這樣才能保持活性。

而今,將這些器官移植至動物身上後,它們能夠發揮正常的功能。那就意味著,這項技術未來發展成熟後,可能解決人造器官移植難題。

如果3D列印技術衝破重重難關,來到你的身邊,你敢接受它嗎?

研究人員表示能對「活著的」人體組織、器官進行列印。噢!用自己的器官當模型來列印一個功能更佳的器官,你就不介意了是嗎?

在」Three Tales of Wonder」中曾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也許是對器官移植涉及倫理學問題的最早描述:

國王Khufu召見巫師Dj,讓他當眾表演接頭術。Dj成功地用魔力將砍下了頭的鵝、長腿鳥、牛的頭接好、國王仍不甘心,差人將一名犯人押上大堂,準備再讓Dj表演時,Dj嚇得驚慌失色,高聲喊道:我的陛下,絕不能對人類做這樣的事情啊!

如果你不介意,你全家都不介意。但是,生物墨水製作要錢、術前準備要錢、手術要錢、器官保養要錢……


最重要的是,由於3D列印器官的新興,決定他不可能在短期內實現普及。

又因著其將帶來的影響力,決定了未來奔赴其上的人群將是巨大的。這就要求法律給予強大的制約力度,而3D列印活體器官作為一項新興技術,無疑面臨政策空檔。

隨著3D列印在醫學方面的快速發展,其在道德、種族和法律上的問題都會慢慢出現,未來在這條路上,不可避免的將紛爭不斷。

不過,我們也沒必要把3D器官列印一棍打死,畢竟科學發展的速度超乎你的想像,今天羈絆我們的問題到明天可能so easy。

所以,我們仍要對這一科學進步給予讚賞,同時對其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醫師在線全科微信討論群現已建立啦!有興趣的醫生大大們可加微信號:quankezhushou 或者長按下圖,按識別圖中二維碼進行報名進群哦!


點擊廣告圖片可放大觀看哦

相關焦點

  • 3D列印能解決移植器官短缺問題嗎?|3d列印|移植器官|血管|3d生物...
    加藤霍爾姆在18歲那年創立了自己的第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當時他認識到,如果這臺機器有潛力列印器官,就像他父親說的那樣,那它就有潛力徹底改變醫療行業。用於救命用移植的器官在全球各地都非常短缺。例如,在英國,現在要進行腎臟移植的話,通過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你平均要等待944天之久。肝臟、肺和其它的器官同樣供不應求。移植組織的缺乏,據估計是美國的頭號死亡原因。
  • 3D列印器官?!對,你沒有看錯
    以為3D列印只能列印文具、列印衣服、列印模具配件嗎?!NO,你OUT了!  3D列印器官,對,你沒有看錯!
  • 3d列印價格為何這麼高
    3d列印一直都是人們心中的願景,希望其能實現許多無法實現的東西,尤其是在外科手術中,如果能列印心臟、腎等器官該是多麼令人欣喜的事。但是3d列印的面世並沒有帶給人們預期的喜悅,引得人們好評如潮,反而引發了人們的吐槽,說我明明能花很少的錢到市面上去買一個東西,為什麼要花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錢去3d列印一個呢?
  • 3D列印人體器官 可以自主「存活」了
    所以人工製造的人體器官已被視為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列印出「自行跳動的心臟」  目前來看,實驗室裡已可以人工培育出具備所需功能的細胞、脈管系統。這些人工培育的人體器官被許多人視為能解決上述這種移植器官短缺問題的重要途徑,3D列印的進步大大地提高了這種活體組織構造人工培育水平。
  • 3D列印器官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3/345793.htm  試想一下,你身上的某個器官或者組織出現了狀況,你正擔心能否找到稀缺的捐獻器官。這時候,醫院用3D生物印表機列印出一個全新的器官移植到你體內,就像換掉一個機器上的老舊零件一樣簡單……藉助於科技的發展,這個以前只能出現在科幻小說和電影中的場景,已經不是天方夜譚。  記者近期採訪發現,近些年來3D生物列印技術在國內外獲得飛速發展,運用該技術列印出的手術模型已經開始在一些醫院廣泛運用。
  • 3D列印製造的「人體」器官,真的可以移植嗎?看完解開多年疑惑
    從3D列印誕生以來,很多人都關注到了這一行業的巨大潛力。甚至在航空登高精度製造行業,更是推陳出新。將一些先進的製造技術進修了進一步的擴大,當然很多領域的推出也讓更多人看到了這一領域更多的可能性。而近期3D列印製造人體器官的消息也是不脛而走,很多人看到這一運用。
  • 「生物3D列印」材料,要做人造器官的小夥伴了解一下
    近期"生物3D列印"這一概念十分火熱,生物製造相關國際雜誌《Biofabrication》的影響因子不斷升高,要評職稱的教授們都樂瘋了。《Biofabrication》影響因子那麼「生物3D列印」是什麼呢?科學家模擬體內器官的結構(心臟、肝臟、腎等)用生物材料和活體細胞,通過3D列印的方式將他們列印出來,未來有望成為器官移植、個性化治療的重要手段。
  • 我們距離3D列印活器官還有多遠?
    2020年3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 /——研究人員可以列印出構成人體組織的細胞和生物材料,但要使功能齊全的器官能夠正常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多年來,科學家們預測一直被用來做玩具、房屋、科學工具甚至一個塑料小兔子的3D列印在未來某一天可能被用於列印活的人體器官來減輕捐獻器官的短缺。
  • 3D列印再突破 器官移植指日可待?
    然而,組裝出的土豆內的細胞雖然有很好的活性,但這樣的土豆種到地裡卻很難直接發芽(列印出的器官與體內器官從功能上來說還有較大的差距),這種「形似而神不似」的問題正是當下生物3D列印面臨的瓶頸之一。 據記者了解,要想列印出既在外形結構上相似,結構內的細胞又具有協同功能的組織器官並非易事。這不僅需要開發合適的活性「生物墨水」,還需要一臺能夠精準操控的3D列印設備。
  • 3D列印顱骨、腦膜、血管……列印「器官」還有多遠?
    隨著技術的進步,甚至連軟性的腦膜、血管、整個的腫瘤,都能用生物材料3D列印出來,有的用於模擬疾病、培訓新醫生,有的用於術前規劃、術中導航,有的直接是可降解材料,可以被身體「吸收」,直接成為身體的一部分……那麼,什麼時候等候器官移植的患者,也可以受益於3D列印,不需要苦等供體呢?
  • 未來器官也可以用3D列印——3D生物列印技術
    3D列印鈦金屬骨科植入物是3D列印技術在醫療行業發展最快速、臨床轉化最多的領域之一。其中3D列印人工椎體於2016年獲批上市,為世界首例獲批上市的3D列印人工椎體。3D細胞列印能夠為再生醫學、組織工程、幹細胞和癌症等生命科學和基礎醫學研究領域提供新的研究工具;為構建和修復組織器官提供新的臨床醫學技術;推動外科修復整形,再生醫學和移植醫學的發展;應用於藥物篩選技術和藥物控釋技術,在藥物開發領域具有廣闊前景。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我們是否能夠改造出適合體內移植的功能組織和器官?3D列印是否可以幫助實現這一目標?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這些問題已經成為組織工程學(TE)領域研究的最前沿,這得益於有關傳統3D列印技術可以適應控制3D空間中高密度細胞群沉積的演示的推動。在不同的技術中,基於擠出的3D列印已被認為是實現TE視覺的最可能技術。
  • 3D列印器官,到底可以移植了嗎?這個問題終於有了答案
    這些突破使科學家不斷堅定研究方向,從3D列印出組織甚至到3D列印出器官,越來越多的相關研究話題成為行業內的熱點新聞。這些生物材料和細胞的生物學活性在列印的過程中需要更多的技術支持以保護其不被破壞,而且,3D生物印表機對列印條件的要求更為苛刻,如列印溫度不能過高,列印時間要儘量短等等。懂得點生物學知識的人都知道,細胞從小生長環境是一個系統協作環境、在各種因素刺激下長成了有功能的器官。3D直接列印出來的、一個缺點就是缺乏力學刺激、細胞韌性不夠、放入體內很難發揮其功能、長期使用。
  • 國外3D列印腎臟的最新進展!
    最近,Nova菌就遇到了許多男生吐槽自己的腎問題,想和小菌交流看看是否能夠來一次換腎,-_-||其實,利用生物3D列印技術進行腎臟器官的列印已經不是夢了。相較於國內,國外器官列印啟動時間早,經驗愈豐富,今天Nova菌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截止目前國外腎臟器官列印的最新進展。為什麼選擇3D列印器官?
  • 3D列印器官 萬億規模市場啟動
    有消息稱,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20日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卷》上發表報告稱,他們利用牛耳細胞在3D印表機中列印出人造耳朵,可以用於先天畸形兒童的器官移植。分析人士指出,3D列印將帶來工業的變革,改變傳統的製造方式,而人體器官列印更是能實現人類對健康的追求,甚至對人類社會有著深遠的影響。
  • 為什麼現在的3D列印不火了?是因為3D列印店少嗎?
    簡單的說就是將準備的材料利用設計圖列印成立體的實物,這也就是3D列印的基本運作原理。3D列印的應用範圍有哪些?在一段時間裡,一個新聞非常的火爆。一位醫生說利用3D列印技術很有可能製造出可以使用的仿人類心臟等重要器官,也就是這個新聞,導致了大眾對3D列印技術的運用範圍有了新的看法。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2020年7月27日,白令三維從外國媒體獲悉,受這種樂高玩具的啟發,科學家開發了一種類似樂高木製玩具的生物支持,能夠更好地修復骨折和修復受損的器官組織。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的研究人員擁有3d的微型樂高式「骨磚」,可以治癒骨折。 研究人員的微型空心磚只有跳蚤的大小,可以用作支架,硬和軟組織都可以再次生長。
  • 科學家創造了透明的人體器官 為3D列印器官打下基礎
    【CNMO新聞】一般來說,要想清楚地知道我們的器官裡發生了什麼,就需要進行深度切割,也就是切掉組織。然而現在,我們也許可以在不破壞組織的情況下就能觀察到人體器官的每一處細節。據外媒報導,赫爾姆霍茲研究所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研究所主任阿里·埃蒂爾克領導的研究人員進行了透明人體器官的3D列印,並創造出了透明人腦、眼睛和腎臟的圖像。透明眼睛創造透明的器官依賴於一種叫做「光學清除(optical clearing)」的過程。
  • 3D列印專利用於實體器官
    昨天,說起自己3D列印專利用於實體器官,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東部院區腹部微創外科醫生鄭四鳴這樣說。前幾天,來自北侖的68歲張大伯莫名出現皮膚黃染、腹痛不適、精神不振等症狀。當地醫院檢查發現,張大伯肝內有腫塊,且已破裂出血,家屬趕緊將他送往李惠利醫院東部院區治療。
  • 細數5個世界上最「恐怖」的遊泳池,你夠膽來嘗試嗎?
    細數5個世界上最「恐怖」的遊泳池,你夠膽來嘗試嗎?說起泳池,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在夏天的時候它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放鬆和降暑的休閒目的地。但是接下來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世界最恐怖的5個泳池,你夠膽來嘗試嗎?新加坡空中遊泳池新加坡空中遊泳池:它是新加坡濱海灣金沙酒店空中花園裡的一個特別泳池,仿佛浮在空中,沒有邊界,在裡面暢遊的人似乎一不留神,就會從200米高空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