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馬斯克、馬化騰
有三個馬老師曾改變了世界,一個叫馬雲,改變了人們的支付方式,一個叫馬化騰,改變了人們的社交方式,另一個叫馬斯克,改變了人們的社會發展方式——人類不能永遠地被困在地球上,而應該實現星際穿越,遨遊宇宙,成為跨行星物種。
在不久前的5月30日,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發射的「龍飛船」,載著2名NASA太空人,從甘迺迪航天中心成功發射升空,歷時19個小時後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標誌著SpaceX太空人運輸系統取得最終成功,開創了私營公司提供載人航天服務的新紀元。
對接時刻 來源:美國國家地理
發射火箭絕非投機,也不是紙上談兵。需要一群懷抱熱忱的「瘋子」,他們有野心,有頭腦,有能力,有頑強的毅力、實幹的精神,和樂觀的心態,當然,也得有錢,才有那麼一丟丟可能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讓火箭成功發射並返航,就像《下一站,火星:馬斯克、貝佐斯和太空爭奪戰》(後文簡稱《下一站:火星》)中貝佐斯創立太空起源公司時發布的招聘啟事裡寫的那樣:
你要對太空事業有純粹的熱情。若沒有熱情,你會發現我們的工作過於艱難。市面上有更輕鬆的工作。
你必須有在小型公司工作的意願。如果你在大型航空公司工作得很好,那你可能不適合這裡。
毫無疑問,我們的招聘標準很極端。我們在保持小規模團隊方面有所堅持(幾十人),這意味著職位上的每個人在他/她的領域中都應該是出類拔萃的。
我們要建造的是真正的硬體——不是PPT。你應該為此感到興奮,你必須是一個建造者。
——來源:《下一站:火星》 作者:克裡斯蒂安·達文波特
左:藍色起源CEO貝佐斯 右:太空探索技術公司CEO馬斯克
《下一站:火星》是《華盛頓郵報》首席科技記者克裡斯蒂安·達文波特通過對埃隆·馬斯克、傑夫·貝佐斯、理察·布蘭森、保羅·艾倫等太空競賽「先驅者們」的大量訪談集結而成的一部紀實故事。書中詳細講述了阿姆斯特朗登月後,一批雄心勃勃的頂尖富豪逐夢「太空圈」的經歷,期間有喜悅與激動,也滿是了辛酸與痛苦,無數人志得意滿,無數人黯然離場,特別是埃隆·馬斯克和傑夫·貝佐斯,以截然不同的兩種方式展開競爭,最終都打造出了可回收的低成本火箭,為人類走出地球,向著星辰大海的徵途進發提供了可能。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會永遠被束縛在搖籃裡,開始他們將小心翼翼地走出大氣層,然後去徵服太陽系。
——宇宙航行之父 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
1957年,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進入行星軌道的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揭開了各國太空爭奪戰的序幕。但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月後的近40年來,人類航天事業就止步不前,甚至不斷退步。
美國和俄羅斯在21世紀初發射的火箭和「阿波羅「時代用的差別不大,40年幾乎沒有進步。
——來源:《下一站:火星》 作者:克裡斯蒂安·達文波特
火箭造價太高,且一次發射後就棄置不用,一年飛幾次就要幾十億美元,即使土豪如NASA,也無以為繼,因此長久以來,航空航天一直是有錢人的遊戲。
人類的一大步
安迪·比爾是數學天才、賭博高手,曾在拉斯維加斯大殺四方,對費馬大定理也有所建樹,白手起家,二十幾歲成為百萬富翁,1997年創立比爾航天,出手闊綽地投資了2億美金,僱傭了當時最出色的工程師,卻僅過了3年就宣告破產。
和比爾蓋茨聯合創辦了微軟的保羅·艾倫,投資了巨額財富,他的「太空船1號」經歷多次危險邊緣的試探後,放棄了太空夢。
維珍航空創始人理察·布蘭森,繼承了「太空船1號」的衣缽,加入太空競賽,他坦言「上去一趟是1000萬美元,下來一趟又是另1000萬。」
埃隆·馬斯克創立的SpaceX航空公司,耗費1億美元,歷時四年打造的「獵鷹1號」火箭第一次試飛,只飛了59秒就墜入大海。
而傑夫·貝佐斯藍色起源航空公司的「戈達德」飛行器,壽命只有39秒,貝佐斯自嘲說:他在發射期間唯一的工作就是打開一瓶香檳的軟木塞。
航天領域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在太空領域,變成百萬富翁最快的方法是什麼?從億萬富翁開始做起。
除了金錢的巨額投入,當然還有流血和犧牲。
太空梭需要架設在火箭上才能發射,稍有不慎就會機毀人亡,比如「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就輕而易舉地奪走了14位太空人的生命。
火箭發展的歷史就是火箭的花式爆炸史,有在發射臺上炸的,有剛離開發射臺就爆炸的,有偏離航向然後爆炸的,也有像洩了氣的氣球一樣旋轉然後撞地爆炸的。
——來源:《下一站:火星》 作者:克裡斯蒂安·達文波特
2016年9月1日,獵鷹9號試飛前在發射臺爆炸
作者說,「太空行業吸引了各式各樣的夢想家,他們璀璨的夢想最終也都於此化為塵埃。但是,他們的太空競賽不是為了戰爭或政治;相反,是由金錢、自我意識和冒險精神所驅動,是為了有機會將人類文明更好地延伸到太空中去。」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經常因為感動和激動而流眼淚,這些先驅者們就像普羅米修斯,一路披荊斬棘,為人類帶來延續的火種,能夠與這樣的人處在同一個時代,能夠見證這樣的歷史,我感到無比榮幸。
在逐夢「太空圈」的無數先驅者中,埃隆·馬斯克和傑夫·貝佐斯是兩顆最閃耀的明星,他們走的路截然相反,卻殊途同歸,他們相互競爭,相互鞭策,共同開啟了「低成本太空旅行」的新紀元。
馬斯克和貝佐斯都是家喻戶曉的大人物。埃隆·馬斯克不僅是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和特斯拉公司的CEO、太陽城公司的董事會主席,還曾經創辦了支付寶的鼻祖——Paypal。而傑夫·貝佐斯,除了創立了藍色起源商業太空公司,還是著名電商公司亞馬遜的董事會主席兼CEO。
某種程度上,馬斯克和貝佐斯是相似的,面對單次飛行需要上億美金的火箭,這兩個富可敵國的土豪,發出了同樣的疑問:
為什麼火箭使用過後要墜入深海,任其浪費,而不是循環利用?
造價昂貴的一次性火箭
循環利用的火箭一直是太空領域的夢想,美國政府試過,但失敗了,即使如此,馬斯克和貝佐斯依然偏執地要嘗試。
雖然目的相同,但他們實現夢想的方式卻截然不同。《下一站:火星》將貝佐斯和馬斯克比作「龜兔賽跑」:馬斯克是兔子,有衝勁有激情,但是魯莽張揚;貝佐斯是烏龜,慢吞吞,卻一步一個腳印,穩健紮實。
像所有天才一樣,馬斯克的簡歷「牛X閃閃」:
年輕時的埃隆·馬斯克
成立之初,無數人說他瘋了,對他潑冷水,但馬斯克「無視所有壞消息,毫無畏懼地走出會議室,宣布要推進」。
最讓我興奮的是,我認為這是我可以想像的最偉大的冒險。這是最令人興奮的事情,我想不出有什麼比未來的火星更令人興奮,更有趣,更鼓舞人心的事情了。
——來源:《下一站:火星》 作者:克裡斯蒂安·達文波特
馬斯克和他的SpaceX一路突飛猛進,創立一年便造出「獵鷹1號」火箭,為此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舉行盛大派對,「趾高氣昂地宣傳」;同年,馬斯克帶著「獵鷹1號」沿著華盛頓獨立大道來了一場遊行。
除了高調的行事方式,馬斯克一直勇敢地跟美國政府硬碰硬,為了打破政府的壟斷,打了無數官司,義正言辭地爭取自己的權利。
馬斯克被稱作「矽谷鋼鐵俠」
與高調張揚的馬斯克不同,貝佐斯低調謙遜,他常說:慢就是順,順就是快。
對於創立藍色起源公司以及公司的日常運作,貝佐斯很少對外提及,2000年公司就已經成立,而2006年第一次正式試飛之前,在媒體眼裡,藍色起源一直是個迷。
藍色起源成立後,貝佐斯沒有立刻嘗試新思路,而是先把前人走過的路重走了一遍,即使是已經被證實行不通的法子,謹慎的烏龜也要親自試試看,經過3年的實驗,貝佐斯團隊終於承認:化學火箭仍然是最優的解決方案。
貝佐斯很有耐心,他有長遠打算,願意慢慢來,他推崇「局部擇優的爬山算法」:
要穩步攀登,要做龜兔賽跑裡的烏龜,要將支出保持在可持續水平,不要無緣無故就覺得前路會越來越好走。
在馬斯克銳意進取,斬獲累累碩果時,烏龜仍然隱藏在它的殼中,安靜地耕耘。
在過去的一年裡,藍色起源連續五次試飛了同樣的「新謝潑德」助推器,在兩次飛行之間進行了最小程度的翻新,每次都精確著陸,這證明重複使用是可能的。每次飛行之後,公司都會在助推器上畫一隻烏龜,提示自己要緩慢而謹慎。公司有一個新的座右銘:「發射。著陸。再來一次。」
傑夫·貝佐斯
無論是大膽冒進的馬斯克,還是謹小慎微的貝佐斯,失敗都在所難免。2006年,萬眾矚目的「獵鷹1號」試飛,馬斯克自信滿滿,結果飛了59秒就墜入大海,同年,貝佐斯藍色起源第一次正式試飛只堅持了39秒;之後的兩年裡,馬斯克每年都試射一次,均以失敗告終。
即使經歷了不計其數的失敗和爆炸,馬斯克和貝佐斯也從來沒有一絲退卻。在一次爆炸後的公開聲明中,貝佐斯寫下:不斷前進,永不言退。
就我而言,我永遠都不會放棄,我的意思是永遠不會。
——埃隆·馬斯克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在馬斯克和貝佐斯的頑強拼搏下,終於實現了夢想,造出了可循環利用的低成本載人航天飛船:
「龍飛船」成功對接後,馬斯克興奮地張開雙臂
時至今日,龜兔賽跑仍在繼續,有時兔子遙遙領先,有時烏龜更勝一籌,我們無法評判馬斯克和貝佐斯誰更高明,畢竟,人類探索宇宙的漫漫長路才剛剛開始。
超人扮演者克里斯多福·裡夫曾說:
「偉大的夢想最初看起來都是不可能實現的,然後變成不大可能,然後是大獲成功。」
在航天領域倒退40年,曾經的登月已經如此遙不可及的今天,馬斯克和貝佐斯,以及眾多先驅者們,不停地伸出手,觸摸更高的天空,拓展著地球文明觸角延伸的邊界,讓太空旅行成為可能,更多人可能有機會去遙遠的太空看看。
在一次題為《讓人類成為多維星球物種》的演講中,馬斯克提出「徵服火星計劃」,打算建造一個直達火星的運輸系統,預計在2025年讓第一批人類登上火星。
這聽起來就像痴人說夢般不靠譜,但正如作者所言:你只需要相信自己,不囿於迷惑懷疑的茂密叢林中,堅持自己一個「不大可能」的問題:如果馬斯克所說的都實現了呢?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僱人去收集木頭,也不要給他們分配任何任務,而是去激發他們對海洋的渴望。
——來源:《小王子》 作者: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
影視劇《星際迷航》中的太空船
今年是不容易的一年,疫情、蝗災、洪澇、地震、大火、石油洩露......有人感嘆:2020年別無他求,只希望能好好活著。也許越是在這個被恐懼支配、對生活逐漸失去信心,看不到前路的時候,越需要「疲憊生活的英雄夢想」。
《下一站:火星》這本書的意義就在於,讓人們通過了解馬斯克和貝佐斯等人的英雄事跡,重新點燃鬥志,更加堅定初心,鬥志昂揚地去面對每一個困難,去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
就像馬斯克在微博上說的那樣:
Open your eyes, look up to the skies.(睜開雙眼,仰望星空。)
作者簡介:劉無趣,資深宅男、摸魚達人、微信表情包收藏專家、退堂鼓表演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