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火星》丨龍飛船59秒燒光1億 馬斯克:有錢可以為所欲為

2020-09-25 讀書抽絲劉無趣


馬雲、馬斯克、馬化騰

有三個馬老師曾改變了世界,一個叫馬雲,改變了人們的支付方式,一個叫馬化騰,改變了人們的社交方式,另一個叫馬斯克,改變了人們的社會發展方式——人類不能永遠地被困在地球上,而應該實現星際穿越,遨遊宇宙,成為跨行星物種。

在不久前的5月30日,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發射的「龍飛船」,載著2名NASA太空人,從甘迺迪航天中心成功發射升空,歷時19個小時後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標誌著SpaceX太空人運輸系統取得最終成功,開創了私營公司提供載人航天服務的新紀元。

對接時刻 來源:美國國家地理

發射火箭絕非投機,也不是紙上談兵。需要一群懷抱熱忱的「瘋子」,他們有野心,有頭腦,有能力,有頑強的毅力、實幹的精神,和樂觀的心態,當然,也得有錢,才有那麼一丟丟可能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讓火箭成功發射並返航,就像《下一站,火星:馬斯克、貝佐斯和太空爭奪戰》(後文簡稱《下一站:火星》)中貝佐斯創立太空起源公司時發布的招聘啟事裡寫的那樣:

你要對太空事業有純粹的熱情。若沒有熱情,你會發現我們的工作過於艱難。市面上有更輕鬆的工作。

你必須有在小型公司工作的意願。如果你在大型航空公司工作得很好,那你可能不適合這裡。

毫無疑問,我們的招聘標準很極端。我們在保持小規模團隊方面有所堅持(幾十人),這意味著職位上的每個人在他/她的領域中都應該是出類拔萃的。

我們要建造的是真正的硬體——不是PPT。你應該為此感到興奮,你必須是一個建造者。

——來源:《下一站:火星》 作者:克裡斯蒂安·達文波特

左:藍色起源CEO貝佐斯 右:太空探索技術公司CEO馬斯克

《下一站:火星》是《華盛頓郵報》首席科技記者克裡斯蒂安·達文波特通過對埃隆·馬斯克、傑夫·貝佐斯、理察·布蘭森、保羅·艾倫等太空競賽「先驅者們」的大量訪談集結而成的一部紀實故事。書中詳細講述了阿姆斯特朗登月後,一批雄心勃勃的頂尖富豪逐夢「太空圈」的經歷,期間有喜悅與激動,也滿是了辛酸與痛苦,無數人志得意滿,無數人黯然離場,特別是埃隆·馬斯克和傑夫·貝佐斯,以截然不同的兩種方式展開競爭,最終都打造出了可回收的低成本火箭,為人類走出地球,向著星辰大海的徵途進發提供了可能。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會永遠被束縛在搖籃裡,開始他們將小心翼翼地走出大氣層,然後去徵服太陽系。

——宇宙航行之父 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

太空爭奪戰:有錢人的遊戲

1957年,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進入行星軌道的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揭開了各國太空爭奪戰的序幕。但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月後的近40年來,人類航天事業就止步不前,甚至不斷退步。

美國和俄羅斯在21世紀初發射的火箭和「阿波羅「時代用的差別不大,40年幾乎沒有進步。

——來源:《下一站:火星》 作者:克裡斯蒂安·達文波特

火箭造價太高,且一次發射後就棄置不用,一年飛幾次就要幾十億美元,即使土豪如NASA,也無以為繼,因此長久以來,航空航天一直是有錢人的遊戲。

人類的一大步

安迪·比爾是數學天才、賭博高手,曾在拉斯維加斯大殺四方,對費馬大定理也有所建樹,白手起家,二十幾歲成為百萬富翁,1997年創立比爾航天,出手闊綽地投資了2億美金,僱傭了當時最出色的工程師,卻僅過了3年就宣告破產。

和比爾蓋茨聯合創辦了微軟的保羅·艾倫,投資了巨額財富,他的「太空船1號」經歷多次危險邊緣的試探後,放棄了太空夢。

維珍航空創始人理察·布蘭森,繼承了「太空船1號」的衣缽,加入太空競賽,他坦言「上去一趟是1000萬美元,下來一趟又是另1000萬。」

埃隆·馬斯克創立的SpaceX航空公司,耗費1億美元,歷時四年打造的「獵鷹1號」火箭第一次試飛,只飛了59秒就墜入大海。

傑夫·貝佐斯藍色起源航空公司的「戈達德」飛行器,壽命只有39秒,貝佐斯自嘲說:他在發射期間唯一的工作就是打開一瓶香檳的軟木塞。

航天領域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在太空領域,變成百萬富翁最快的方法是什麼?從億萬富翁開始做起。

除了金錢的巨額投入,當然還有流血和犧牲。

太空梭需要架設在火箭上才能發射,稍有不慎就會機毀人亡,比如「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就輕而易舉地奪走了14位太空人的生命。

火箭發展的歷史就是火箭的花式爆炸史,有在發射臺上炸的,有剛離開發射臺就爆炸的,有偏離航向然後爆炸的,也有像洩了氣的氣球一樣旋轉然後撞地爆炸的。

——來源:《下一站:火星》 作者:克裡斯蒂安·達文波特

2016年9月1日,獵鷹9號試飛前在發射臺爆炸

作者說,「太空行業吸引了各式各樣的夢想家,他們璀璨的夢想最終也都於此化為塵埃。但是,他們的太空競賽不是為了戰爭或政治;相反,是由金錢、自我意識和冒險精神所驅動,是為了有機會將人類文明更好地延伸到太空中去。」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經常因為感動和激動而流眼淚,這些先驅者們就像普羅米修斯,一路披荊斬棘,為人類帶來延續的火種,能夠與這樣的人處在同一個時代,能夠見證這樣的歷史,我感到無比榮幸。

在逐夢「太空圈」的無數先驅者中,埃隆·馬斯克傑夫·貝佐斯是兩顆最閃耀的明星,他們走的路截然相反,卻殊途同歸,他們相互競爭,相互鞭策,共同開啟了「低成本太空旅行」的新紀元。

龜兔賽跑:馬斯克和貝佐斯的航天之路

馬斯克和貝佐斯都是家喻戶曉的大人物。埃隆·馬斯克不僅是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和特斯拉公司的CEO、太陽城公司的董事會主席,還曾經創辦了支付寶的鼻祖——Paypal。而傑夫·貝佐斯,除了創立了藍色起源商業太空公司,還是著名電商公司亞馬遜的董事會主席兼CEO。

某種程度上,馬斯克和貝佐斯是相似的,面對單次飛行需要上億美金的火箭,這兩個富可敵國的土豪,發出了同樣的疑問:

為什麼火箭使用過後要墜入深海,任其浪費,而不是循環利用?

造價昂貴的一次性火箭

循環利用的火箭一直是太空領域的夢想,美國政府試過,但失敗了,即使如此,馬斯克和貝佐斯依然偏執地要嘗試。

雖然目的相同,但他們實現夢想的方式卻截然不同。《下一站:火星》將貝佐斯和馬斯克比作「龜兔賽跑」:馬斯克是兔子,有衝勁有激情,但是魯莽張揚;貝佐斯是烏龜,慢吞吞,卻一步一個腳印,穩健紮實。

像所有天才一樣,馬斯克的簡歷「牛X閃閃」:

  • 10歲學會編程;
  • 12歲設計出一個叫「Blastar」的遊戲,賣出賺得500美元;
  • 獲得經濟學和物理學雙學位從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
  • 24歲進入史丹福大學讀材料科學和應用物理學的博士課程,並在開學2天後退學,創立了「ZIP2」,4年後以3億美元賣出;
  • 1999年成立「Paypal」,2002年上市,以15億美元賣出;
  • 同年3月,馬斯克成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

年輕時的埃隆·馬斯克

成立之初,無數人說他瘋了,對他潑冷水,但馬斯克「無視所有壞消息,毫無畏懼地走出會議室,宣布要推進」。

最讓我興奮的是,我認為這是我可以想像的最偉大的冒險。這是最令人興奮的事情,我想不出有什麼比未來的火星更令人興奮,更有趣,更鼓舞人心的事情了。

——來源:《下一站:火星》 作者:克裡斯蒂安·達文波特

馬斯克和他的SpaceX一路突飛猛進,創立一年便造出「獵鷹1號」火箭,為此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舉行盛大派對,「趾高氣昂地宣傳」;同年,馬斯克帶著「獵鷹1號」沿著華盛頓獨立大道來了一場遊行。

除了高調的行事方式,馬斯克一直勇敢地跟美國政府硬碰硬,為了打破政府的壟斷,打了無數官司,義正言辭地爭取自己的權利。

馬斯克被稱作「矽谷鋼鐵俠」

與高調張揚的馬斯克不同,貝佐斯低調謙遜,他常說:慢就是順,順就是快。

對於創立藍色起源公司以及公司的日常運作,貝佐斯很少對外提及,2000年公司就已經成立,而2006年第一次正式試飛之前,在媒體眼裡,藍色起源一直是個迷。

藍色起源成立後,貝佐斯沒有立刻嘗試新思路,而是先把前人走過的路重走了一遍,即使是已經被證實行不通的法子,謹慎的烏龜也要親自試試看,經過3年的實驗,貝佐斯團隊終於承認:化學火箭仍然是最優的解決方案。

貝佐斯很有耐心,他有長遠打算,願意慢慢來,他推崇「局部擇優的爬山算法」

要穩步攀登,要做龜兔賽跑裡的烏龜,要將支出保持在可持續水平,不要無緣無故就覺得前路會越來越好走。

在馬斯克銳意進取,斬獲累累碩果時,烏龜仍然隱藏在它的殼中,安靜地耕耘。

在過去的一年裡,藍色起源連續五次試飛了同樣的「新謝潑德」助推器,在兩次飛行之間進行了最小程度的翻新,每次都精確著陸,這證明重複使用是可能的。每次飛行之後,公司都會在助推器上畫一隻烏龜,提示自己要緩慢而謹慎。公司有一個新的座右銘:「發射。著陸。再來一次。」

傑夫·貝佐斯

無論是大膽冒進的馬斯克,還是謹小慎微的貝佐斯,失敗都在所難免。2006年,萬眾矚目的「獵鷹1號」試飛,馬斯克自信滿滿,結果飛了59秒就墜入大海,同年,貝佐斯藍色起源第一次正式試飛只堅持了39秒;之後的兩年裡,馬斯克每年都試射一次,均以失敗告終。

即使經歷了不計其數的失敗和爆炸,馬斯克和貝佐斯也從來沒有一絲退卻。在一次爆炸後的公開聲明中,貝佐斯寫下:不斷前進,永不言退。

就我而言,我永遠都不會放棄,我的意思是永遠不會。

——埃隆·馬斯克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在馬斯克和貝佐斯的頑強拼搏下,終於實現了夢想,造出了可循環利用的低成本載人航天飛船:

  • 2009年,「獵鷹1號」第四次試飛成功,為馬斯克贏得NASA一份價值16億美元的合同;
  • 2012年,馬斯克的「龍飛船」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運送了455公斤貨物;
  • 2015年11月,藍色起源首次實現了火箭發射並回收,12月,SpaceX的「獵鷹9號」也實現了這一壯舉;
  • 2018年4月,貝佐斯的「新謝潑德」飛行器飛到了35.1萬英尺並成功回收,7月宣布未來5年內實施登月計劃。
  • 2020年5月,「龍飛船」將2名NASA太空人送上國際空間站,商業載人航天領域的首次載人試航發射成功。

「龍飛船」成功對接後,馬斯克興奮地張開雙臂

時至今日,龜兔賽跑仍在繼續,有時兔子遙遙領先,有時烏龜更勝一籌,我們無法評判馬斯克和貝佐斯誰更高明,畢竟,人類探索宇宙的漫漫長路才剛剛開始。

全民航天:下一站,火星

超人扮演者克里斯多福·裡夫曾說:

「偉大的夢想最初看起來都是不可能實現的,然後變成不大可能,然後是大獲成功。」

在航天領域倒退40年,曾經的登月已經如此遙不可及的今天,馬斯克和貝佐斯,以及眾多先驅者們,不停地伸出手,觸摸更高的天空,拓展著地球文明觸角延伸的邊界,讓太空旅行成為可能,更多人可能有機會去遙遠的太空看看。

在一次題為《讓人類成為多維星球物種》的演講中,馬斯克提出「徵服火星計劃」,打算建造一個直達火星的運輸系統,預計在2025年讓第一批人類登上火星。

這聽起來就像痴人說夢般不靠譜,但正如作者所言:你只需要相信自己,不囿於迷惑懷疑的茂密叢林中,堅持自己一個「不大可能」的問題:如果馬斯克所說的都實現了呢?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僱人去收集木頭,也不要給他們分配任何任務,而是去激發他們對海洋的渴望。

——來源:《小王子》 作者: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

影視劇《星際迷航》中的太空船

今年是不容易的一年,疫情、蝗災、洪澇、地震、大火、石油洩露......有人感嘆:2020年別無他求,只希望能好好活著。也許越是在這個被恐懼支配、對生活逐漸失去信心,看不到前路的時候,越需要「疲憊生活的英雄夢想」。

《下一站:火星》這本書的意義就在於,讓人們通過了解馬斯克和貝佐斯等人的英雄事跡,重新點燃鬥志,更加堅定初心,鬥志昂揚地去面對每一個困難,去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

就像馬斯克在微博上說的那樣:

Open your eyes, look up to the skies.(睜開雙眼,仰望星空。)


作者簡介:劉無趣,資深宅男、摸魚達人、微信表情包收藏專家、退堂鼓表演藝術家。

相關焦點

  • 全球首富馬斯克:最有錢的窮光蛋,賣光房子也想葬在火星
    隨著特斯拉股價站上800美元關口,刷新歷史新高,象徵無限財富的寶座也再次易主,埃隆·馬斯克超越貝佐斯榮登世界首富,身價躍升至18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萬億元。兩個指標還被劃分為8個等級,每一階段的獎勵,馬斯克都有權以每股350.02美元的價格,購買最多168萬8670股特斯拉股票,第一部分的股票期權獎勵馬斯克已經成功拿到,總價值接近14億美元,理論上他可獲利7.75億美元。
  • 人類史上最稱讚的火星計劃,馬斯克SpaceX的龍飛船
    北京時間 5 月 31 日凌晨 3:23 ,SpaceX 最新的載人龍飛船在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 39A 發射臺成功發射,在全球觀眾的注視下,載著兩名太空人還有一隻恐龍玩偶前往國際空間站。馬斯克曾在Twitter上這樣寫道,&34;他不只是想把幾個勇敢者送上火星,還想把火星完全變成人類的殖民地。
  • 剛剛SpaceX載人龍飛船啟程返回地球!「送100萬人上火星」 馬斯克的...
    原標題:剛剛,SpaceX載人龍飛船啟程返回地球!「送100萬人上火星」,馬斯克的SpaceX比特斯拉還值錢?   中新社消息,美東時間8月1日晚,美國宇航局(NASA)商業載人航空計劃(CPP)的首次載人試航開始最後一階段任務——返回地球。
  • 我,馬斯克:地球首富卻要葬在火星
    【新智元導讀】1月8日,據彭博億萬富豪榜數據顯示,49歲的馬斯克以1950億美元身價超越貝索斯成為新首富。但馬斯克卻表示「很奇怪」、「還是回去工作吧」,著實凡爾賽了一把!回顧馬斯克精彩紛呈的生活,這個新首富讓我們看到,富,不只在資產,更是思維、格局、情懷與永無止境的探索精神。你有沒有想過,你努力賺錢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 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私人企業家馬斯克載人航天被封神
    載人龍飛船就是由這家公司研製的,5月30日載人龍飛船發射的成功,讓SpaceX成為了世界首個載人航天的私企。美國為什麼要用私人企業SpaceX的「龍飛船」呢?他們國家也研製不出來?是的,美國研製不出來。美國最後一架太空梭「亞特蘭蒂斯」號是在2011年就已宣告退役,此後一直依賴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才能將太空人和貨物送往太空站。
  • 讓我們移民火星!馬斯克提出的火星移民計劃,現在也許不再是夢想
    2002年6月,埃隆·馬斯克投資1億美元創辦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出任執行長兼首席技術官。2004年,埃隆·馬斯克向特斯拉汽車公司投資630萬美元,出任該公司董事長。2012年5月31日,馬斯克旗下公司SpaceX的"龍"太空艙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後返回地球,開啟了太空運載的私人運營時代。
  • 馬斯克再創歷史,SpaceX龍飛船成功送太空人返回地球
    (Reuters)龍飛船牛在哪裡?5月30日,美國太空總署(NASA)兩名太空人,赫利(Doug Hurley)及本肯(Bob Behnken)搭乘SpaceX公司的奮進號「龍飛船」前往國際太空站。5月31日,兩人抵達國際太空站,並逗留了2個月。7月31日,兩人搭乘龍飛船,返回地球。
  • 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馬斯克的一大步,人類的……?
    當尼爾·阿姆斯特朗1969年成為第一個登月者時,他留下一句名言:「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然而迄今為止,人類的下一步始終沒有踏出,反而縮了回去——1972年後,再也沒有人類踏足過月球。
  • 馬斯克的星辰大海,並非一片祥和:火星是繼承者還是背叛者?
    本文將從移民火星的理由、可行性和潛在的問題出發,探討以下幾個問題:一、人類為什麼需要移民火星二、火星是否是唯一選擇三、馬斯克的火星移民計劃及可行性四、火星文明是地球文明的延續還是終結(特別提示:文末附7分鐘完整版2020年12月9日最新的SpaceX「星舟」原型機SN8發射/回收視頻。
  • SpaceX龍飛船首飛,馬斯克卻疑中度感染,曾「想火星退休」
    馬斯克(Elon Musk)近期熱度再起,除了15號19時SpaceX載人龍飛船獵鷹9號正式發射升空、實現首次商業載人飛行外;近日其疑似感染消息同樣引起很大關注,前兩日其於社交媒體最新透露,自己在一天內接受了4次核酸檢測,結果2陰2陽,很有可能出現中度感染。
  • 龍飛船的這一飛,讓真的馬斯克超越一國了嗎?
    時任總統歐巴馬提出美國要將太空探索從低地球軌道轉向更深層次的火星,專為低地球軌道任務設計的太空梭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另外太空梭的老化速度遠遠超過預期,維護成本巨大,造成14名太空人遇難的太空梭,其安全係數相較於土星5號更是低了一個級別,太空梭在當時的情境下最終被迫退出了歷史舞臺。
  • 「狂人」馬斯克:火星殖民不是痴人說夢
    龍飛船成功發射,揭開了人類歷史上商業載人航天的序幕。馬斯克瘋狂的「火星殖民」夢想,也朝著實現的方向邁進一大步。後太空梭時代2011年,「亞特蘭蒂斯」號執行了美國太空總署的最後一次太空梭任務。「DM-1」任務實現了對接國際空間站並返回,為真正執行載人任務打下堅實基礎。假如「DM-2」任務也取得成功,龍飛船將被認證為載人飛船,並最快在一個月內執行首次操作任務「Crew-1」。
  • SpaceX載人龍飛船再創歷史!馬斯克的財富遠超你的想像?
    北京時間8月3日凌晨2:48分,SpaceX載人龍飛船在完成了首次載人飛行後成功濺落海面,商業載人項目的試驗階段正式宣告成功。在空間站停留了63天之後,龍飛船載著兩名太空人於8月1日與國際空間站脫離,開始重返地球。大約飛行19小時後,龍飛船開始執行脫軌程序,進行約11分鐘的點火減速,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
  • 太空狂人馬斯克的「火星自由夢」,真能實現嗎?
    1、移民火星三部曲2015年2月,馬斯克提出了「火星移民計劃」,這讓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議。按照他的計劃,準備將全球最優秀的10萬精英送到火星,並在火星表面或者地下建立永久社區,單人次成本控制在200萬美金以內。
  • 馬斯克「火星殖民」野心又進一步!太空船票或將於明年開售
    「龍飛船」早在2010年就已成功試飛,它首次載貨發射是在2012年5月22日,搭載「獵鷹9號」火箭,成功將453.6噸物資運送到了國際空間站,與空間站順利完成了對接。並且在31日下午13時依靠大型降落傘安穩地降落在太平洋。這次發射的成功讓SpaceX公司與NASA籤下了16億美元的合同,馬斯克也為此信心大增。
  • 馬斯克當上世界首富後發聲:用一半財富幫助人類移民火星
    特斯拉的老闆馬斯克(Elon Musk)又喜提熱搜了,這次是因為他當上了世界首富。美國時間1月7日,馬斯克以坐擁逾1850億美元(約人民幣12000億元)的身家,取代亞馬遜老闆貝佐斯(Jeff Bezos),成為全球首富。12000億!
  • 馬斯克全球免費WIFI計劃比載人航天虎多了
    今天,馬斯克的龍飛船刷屏了。不過便宜的火箭也不是幾個億能搞定的,所以馬斯克2004年投資了特斯拉,並擔任董事長,這家公司為馬斯克帶來大量的現金流,讓馬斯克繼續實現航天計劃。、20萬美元單程票、40年建立火星城市,這次載人的龍飛船,就是火星移民計劃的一部分。
  • 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返航!太空船票或明年開售
    馬斯克:當太空旅行變得和飛行一樣普遍時,文明的未來將得到保證北京時間 5 月 31 日,在全球矚目下,龍飛船在美國佛羅裡達卡納維拉爾角成功發射升空,發射行動代號 Demo-2。兩個月以來,Bob Behnken 和 Doug Hurley 共繞地球環行了 2700 萬英裡。
  • 馬斯克如何成為宇宙網紅?一文看懂SpaceX產品譜系,要賺錢也要佔領火星
    △ SpaceX獵鷹9號帶著載人龍飛船升空 圖源:NASA一天後,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完成對接,這次載人發射任務宣告成功。作為SpaceX最早研發的火箭,獵鷹1號的主要任務是驗證近地軌道運載技術。2006年3月24日獵鷹1號第一次試飛,發射25秒後引擎上方失火爆炸。
  • PPT|馬斯克39頁火星計劃
    北京時間 5 月 31 日凌晨 3:23 ,SpaceX 最新的載人龍飛船在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 39A 發射臺成功發射,在全球觀眾的注視下,載著兩名太空人還有一隻恐龍玩偶前往國際空間站。馬斯克曾在Twitter上這樣寫道,「每年建造100艘星際飛船,10年內就達到1000艘,也就意味著每年的運力達到1億噸。或者說每當地球和火星軌道同步時可以運載大約10萬人。」 他不只是想把幾個勇敢者送上火星,還想把火星完全變成人類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