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之前,中國只有一個國際會議之都,那就是北京,所有的國際會議都在北京開,但30年之後不一樣了,中國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城市都提出來打造國際會議之都。許多在八九十年代在中國舉辦過的國際會議,再次到中國舉辦時,他們往往會提出要到北京以外的城市舉辦,那麼在這十幾座城市中,到底在哪個城市更合適呢?」在昨日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會議目的地城市發展峰會上,中國國際科技會議中心總監助理武少源表示,作為一個專業的會展人,這10個月他專程5次來成都進行專題研究,最後的結論是,成都具有打造我國西部國際會議之都的重要優勢,成都也一定能打造成為我國西部的國際會議之都。
成都具備六大優勢
「首先我想說明的是,我所說的國際會議是國際組織的國際會議,就像奧運會、亞運會一樣,而不是我們自己開個國內會,請那麼幾個境外代表而已。那麼,對舉辦這樣的國際會議來說,成都有哪些優勢呢?」
優勢一
航線通25個國外城市
武少源說,第一就是城市要國際化,交通要便利。從這點看,北京上海還是最好的,下面是廣州、成都、昆明。但廣州的國際航班主要是東亞和南亞,成都就相對要好一點,成都的國際航線可通往25個國外城市,涵蓋了北美、歐洲等地區,「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國際會議絕大多數的境外代表來自這些地區,這為國外代表到成都參加國際會議提供了可能。」
優勢二
城市具有巨大吸引力
第二是成都有巨大的城市吸引力,「熊貓的家」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稱號,可能對於歷史、文化,很多外國人不太了解,但是隨著彼此的接觸加深,像川劇變臉、飲食的麻辣等都是很有吸引力的,「至少我們可以說國際會議在成都開,幾百個代表不會感到沒得去,沒得看。」武少源說。
優勢三
配備多個高質量會址
第三是配備了多個高質量的會址,「這一點我覺得比北京也差不了太多。」武少源說。
優勢四
配套的會議服務體系
「第四,我覺得這是成都最主要的,連北京都比不了,就是形成了一個配套的會議服務體系。」武少源說,成都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展會政務服務機制,這種聯合了工商、公安、消防、交通、衛生等方方面面市級職能部門的一站式政務服務機制受到了國內外組展商的廣泛認同,對會議組織者勢必有巨大的吸引力。
優勢五
豐富的科技人力資源
第五是成都具有豐富的科技人力資源,「事實上,在國際會議中,醫藥科技的會議是最多的,所以,要打造國際會議之都,首先要發展科技會議,那麼就必須要有科技資源。」成都的科技人員有153萬,排名全國第七,兩院院士將近60位,「有這樣的基礎,應該是有很大發展潛力的。」武少源說。
優勢六
相關的產業良性互動
最後一點就是通過發展國際會議之都,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彼此之間能形成良性的互動。所以,既有國際航班、會議中心這樣的硬體保障,政府支持這樣的軟體匹配,又有充足的人力資源來做活這個產業,成都打造國際會議之都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武少源同時表示,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條件下,行業發展前景普遍不明朗,但對成都來說卻有望成為機遇。建議政府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科技資源的開發,比如借鑑上海聘請科技領域知名人士為會議大使,成功請會辦會的做法,培育專業會展機構,吸引國內大型會議,一方面發揮國內大型會議對全球影響力增大,對舉辦城市經濟拉動作用日益突出的效應,一方面也為未來舉辦同類型的國際會議進行預演。
首屆中國國際會議目的地城市發展峰會在蓉舉行
王忠林出席並致辭
本報訊(記者尹婷婷)昨日,由亞洲財富論壇、成都市人民政府、亞太會議媒體聯盟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國際會議目的地城市發展峰會在我市舉行。來自國內外頂級會議組織和服務機構、城市會議旅遊主管部門及專業會議組織者就中國國際會議目的地城市建設產業鏈發展過程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並為中國國際會議目的地城市建設尤其是成都如何打造國際會議目的地城市積極諫言獻策。副市長王忠林出席峰會並致辭。
王忠林首先代表市政府和1300多萬成都市民向峰會舉行表示祝賀,並向來自國內外的嘉賓表示歡迎。他說,成都是中國重要的會展城市之一,去年舉辦會展節慶活動多達280多個,全年展覽總面積達到150萬平方米,拉動了全市經濟增長達200多億元,按照服務西部、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現代服務業基地的要求,全市將大力推進會展、旅遊、商貿、文化的聯動發展,促進會展產業品牌化、國際化、專業化,全力把成都打造成為以中國國際會議目的地的城市會展總部集聚區、中國節慶活動中心為核心的會展之都。
首屆中國國際會議目的地發展峰會既是國內外會議業界的盛會,也是成都加強交流合作、大力發展會展產業,打造中國國際會議目的地城市的一次重要機遇,必將加快我市打造最佳會展環境、建設中國會展名城的建設步伐,真誠邀請大家到成都辦會,觀光旅遊、投資創業,共同感受這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的魅力。
聲音
讓國際客商更多了解成都的活力和機會
——Kenes Asia董事局主席Dan Rivlin
隨著物流的發展,會展的時間大大縮減,因為有更好的交通方式,人們更容易從這個地方旅行到另外一個地方,大家也不需要一開會就跑到北京、上海去,可以到成都來,可以到中國西部的各個城市,通過網際網路、電子郵件、即時通話設備,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會展當中來,因此我覺得成都要吸引更多的國際客商來這裡參會,而不是單純的旅遊,那麼關鍵是要讓他們知道成都比那些他們已經很熟悉的大城市更有活力,更有機會。
政府不僅是必不可少的門戶更是推手
——國家會議中國總經理劉海瑩
從目前各地會展業的快速發展上可以看出來政府的政策支持是相當必要的。在這方面,成都市的會展業發展速度令人印象深刻,如今成都又能夠率先提出打造國際會議目的地這個目標和口號,充分體現了其智慧和眼光。
事實上,政府的作用不僅僅是補貼獎勵這樣的資金政策支持,在國際會議的選址過程中,政府充當了一個很重要的門戶角色,國際會議什麼時候來,首先經過政府的相關部門比如會展辦來了解這個城市,才能對這個城市擁有信心。不但如此,國際會議選擇目的地的時候還會看重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水平、一個城市可進入性、價格因素、會議設施、當地會議服務商的水準、知名度和聲望等。其中無論是可進入性,還是會議中心、會務公司、旅行公司的專業服務,實際上都取決於政府如何作為,如何引導企業發展,因此建設國際會議目的地,政府是必不可少的門戶角色,也是一個重要推手。
那麼,要如何充分發揮政府優勢呢?第一是發揮政府的前瞻優勢和戰略優勢,制定會議業長遠規劃和戰略;二是發揮政府的資源優勢,針對國際國內兩大市場的宣傳推廣要持之以恆,統籌兼顧,因此國際會議的特點是預定提前量很大,至少提前兩年預定,有的會議提前三年、四年、五年都有;三是政府的整合優勢,要幫助提高會議中心、酒店、會務公司、旅行社等服務商的專業服務水準,提高會議目的地的綜合服務競爭力。
本報記者 尹婷婷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