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尺寸與表面結構高度單分散的硒化鎘量子點及其合成方法

2020-11-24 科學網

一種尺寸與表面結構高度單分散的硒化鎘量子點及其合成方法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8 13:15:23

浙江大學化學系彭笑剛教授課題組近日報導了一種尺寸與表面結構高度單分散的硒化鎘(CdSe)量子點及其合成方法,相關論文發表在2020年11月13日出版的《美國化學會志》上。

在該研究中,課題組人員在非配位溶劑中合成了被六個相同的(100)面包裹的、具有閃鋅礦型結構的硒化鎘量子點。這些量子點高度單分散的尺寸、獨特的晶面結構和單一晶型使其表現出硒化鎘量子點中最窄帶寬的整體光致發光(半峰全寬52 meV)。

研究人員發現,在成核階段,可以通過降低作為唯一配體來源的羧酸鎘(Cd(RCOO)2)的濃度,選擇性地形成適用於生長立方體形狀量子點的小尺寸(≤3 nm)硒化鎘晶種。另一方面,以可溶性的CdClx(RCOO)1-x(x = 0.1~0.2)形式引入的含氯離子配體雖然會導致成核過程難以受控,但卻可在從熱力學上穩定鎘末端的(100)晶面的同時,從動力學上加速硒離子在(100)面上沉積。

結果表明,通過配體控制成核和生長,合成在尺寸和表面結構上都高度單分散的量子點是完全可行的。

附:英文原文

Title: Monodisperse CdSe Quantum Dots Encased in Six (100) Facets via Ligand-Controlled Nucleation and Growth

Author: Liulin Lv, Jiongzhao Li, Yonghong Wang, Yufei Shu, Xiaogang Peng

Issue&Volume: November 13, 2020

Abstract: Zinc-blende CdSe quantum dots (QDs) encased in six equal (100) facets are synthesized in a noncoordinating solvent. Their monodispersed size, unique facet structure, and single crystallinity render the narrowest ensemble photoluminescence for CdSe QDs (full width at half-maximum being 52 meV). The nucleation stage can selectively form small-size CdSe QDs (≤3 nm) as seeds suited for the growth of cube-shaped QDs by reduc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cadmium carboxylates (Cd(RCOO)2) as the sole source of ligands. While resulting in poorly controlled nucleation, chloride-ion ligands introduced in the form of soluble CdClx(RCOO)1–x (x = 0.1~0.2) would thermodynamically stabilize the cadmium-terminated (100) facets yet kinetically accelerate the deposition of selenium ions onto the (100) facets. Results suggest that it is fully feasible to synthesize QDs simultaneously with monodisperse size and surface structure through ligand-controlled nucleation and growth.

DOI: 10.1021/jacs.0c06914

Source: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06914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量子點?科學家開發量子點合成新方法!
    化學溶液生長法1993年,麻省理工學院Bawendi教授領導的科研小組第一次在有機溶液中合成出了大小均一的量子點。他們將三種氧族元素(硫、硒、碲)溶解在三正辛基氧膦中,而後在200到300攝氏度的有機溶液中與二甲基鎘反應,生成相應的量子點材料(硫化鎘,硒化鎘,碲化鎘)。
  • 一文縱覽:QLED量子點顯示
    1.1概念量子點(quantum dot)是把激子在三個空間方向上束縛住的半導體納米結構。量子點是一種重要的低維半導體材料,其三個維度上的尺寸都不大於其對應的半導體材料的激子玻爾半徑(1-10nm)的兩倍。量子點一般為球形或類球形,其直徑常在2-20 nm之間,而我們頭髮的直徑約有100000nm(100μm)。
  • 一步合成發光碳量子點方法建立
    中科院理化技術所分散體系化學與材料研究組建立了在高溫溶劑中一步合成發光碳量子點方法,通過選擇性使用溶劑和表面包覆劑,獲得尺寸
  • 量子點材料的研究現狀及在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領域的應用
    膠體量子點  膠體量子點通常指的是在溶液中進行合成和處理的納米尺寸的晶體,其能均勻地分散在溶液中,量子點的表面覆蓋一層有機配體,配體通過配位鍵連接到量子點表面。如硒化鎘量子點,當合成粒徑從2nm增加到8nm時,在紫外光照射下,其色彩可以從藍色過渡到紅色的變化。目前,鎘基的量子點已經證明具有極好的性能,由鎘、鋅、硒、硫等元素組成的量子點已經進入了應用階段。同時,無鎘量子點如InP也在研究進展過程中;鈣鈦礦量子點也是當前一個熱門的研究體系,但鈣鈦礦量子點的穩定性仍然是一個問題。本綜述主要針對膠體半導體量子點進行總結。
  • 少即是多:量子點的的發展歷程——從定義到應用
    1993年MIT的Bawendi課題組[4]將有機金屬化合物注射到高溫溶劑中,化合物在溶液中受熱分解並進行成核生長,從而得到了分散性良好的硒化鎘(CdSe)等金屬硫族化合物納米晶。這些高質量半導體納米晶的直徑尺寸分布在1nm-12nm左右的範圍內,擁有一致的晶體結構,並且呈現出尺寸相關的光發射和吸收特性。這是半導體納米晶研究快速發展時期系統研究量子點的早期經典之作。
  • 進展|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單層二硒化釩的「一維圖案化」及其功能化
    同時,由於表層硫族原子易於脫離的特性,可以通過加熱退火等多種手段誘導出缺陷,為調控過渡金屬二硫族化合物的結構並進一步實現其圖案化提供了可行方法。二硒化釩(VSe2)作為過渡金屬二硫族化合物中的一員,其單層被預言具有二維磁性、高導電性、電催化等諸多獨特性質,是備受關注的一種新型二維材料。對這種材料的圖案化與功能化無疑能進一步豐富其物理特性,從而拓展其應用前景。
  • 鎘系量子點細胞毒性研究獲進展
    然而,如何解決量子點,特別是發光效率最高的鎘系量子點的生物相容性問題,成為其臨床應用的瓶頸,相關研究受到學者們的廣泛關注。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黃慶與樊春海課題組近日應邀在生物材料領域的著名雜誌《生物材料》發表論文,系統討論了鎘系量子點的細胞毒性及其作用機制,並對該領域的相關研究工作進行了總結與展望。
  • 研究系統討論鎘系量子點細胞毒性
    然而,如何解決量子點,特別是發光效率最高的鎘系量子點的生物相容性問題,成為其臨床應用的瓶頸,相關研究受到學者們的廣泛關注。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黃慶與樊春海課題組近日應邀在生物材料領域的著名雜誌《生物材料》發表論文,系統討論了鎘系量子點的細胞毒性及其作用機制,並對該領域的相關研究工作進行了總結與展望。
  • :高效硒化鉛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基於鈣鈦礦納米晶體的...
    :高效硒化鉛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基於鈣鈦礦納米晶體的離子交換鈍化法 【引言】膠體量子點擁有帶寬可調節、造價低廉等優勢,被認為是一種應用前景廣闊的太陽能電池材料,其中硒化鉛(PbSe)量子點以多重激子效應和高效載流子遷移為著稱。
  • 華中科大張建兵團隊:兼具強電學耦合和高效表面鈍化的量子點紅外太陽能電池
    最終,在未引入光學結構的情況下實現了高達1.24%的Si過濾後的紅外效率,這是首次實現PbSe QD基太陽能電池效率高於PbS QD基器件,展示出PbSe/PbS QDs在紅外光電器件中巨大的應用潛力。PbSe/PbS QDs由改進的陽離子交換方法可控合成。
  • 生物技術首次應用於量子點生產: 一種簡潔環保的新方法
    使用生物技術合成結構材料,利用自然的方法製備功能無機材料,可為人類提供更環保的經濟發展空間。   過去的幾年,多家屏幕製造商為一種叫做量子點的微小晶體而著迷,他們相信量子點電視或手機能提供色彩更清晰明亮的圖像。有傳言稱蘋果公司(Apple)原本打算在去年發布量子點屏幕的iMac。但隨後該公司改稱,因量子點的現有生產過程導致的環境毒性太大而放棄製造。
  • 基於電子結構精準調控策略構築氮碳包覆的核殼結構硒化物電催化劑
    成分可控的合成氮摻雜的碳包覆的不同種類的硒化鎳精確的調控了相應納米材料的電子結構,這對於HER電催化活性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理論計算結果表明NiSe@NC主要通過範德瓦爾斯作用力來調控碳外殼的電子結構,從而賦予了它優異的全pH產氫電催化活性。這部分工作不僅提供了一種簡單有效地精確調控納米材料電子結構的方法,而且為未來氮摻雜的碳包覆的硒化物複合材料的可控合成提供了一定的實驗依據和理論指導。
  • 量子點材料:現狀、機遇和挑戰
    溶液納米晶具有晶體和溶液的雙重性質,量子點是其中馬上具有突破性工業應用的材料。        與其他納米晶材料不同,量子點是以半導體晶體為基礎的。尺寸在1~100納米之間,每一個粒子都是單晶。量子點的名字,來源於半導體納米晶的量子限域效應,或者量子尺寸效應。
  • 量子點,點亮美好生活
    三、我們只是讓顏色更自然更純真四、量子點不是點量子點,其實是一種納米級別的半導體,通過對這種納米半導體材料施加一定的電場或光壓,他們便會發出特定頻率的光,而發出的光的頻率會隨著這種半導體的尺寸的改變而變化
  • 突破性的量子點電晶體創造了無毒的柔性集成電路
    突破性的量子點電晶體創造了無毒的柔性集成電路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利用稱為量子點的微小結構創建了基本的電子構建塊,並將其用於組裝功能邏輯電路。用化學方法在不太嚴格的環境中製成的膠體半導體納米顆粒就是這樣一種新興技術。由於它們的小尺寸和直接受量子力學控制的獨特屬性,這些粒子被稱為量子點。膠體量子點由覆蓋有有機分子的半導體核組成。由於具有這種混合特性,它們將易於理解的傳統半導體的優勢與分子系統的化學多功能性相結合。這些特性對於實現新型的柔性電子電路具有吸引力,該電路可以印刷到幾乎任何表面上,包括塑料,紙張甚至人體皮膚。
  • 天生我材| 後起之秀-量子點
    圖片來源:sigmaaldrich從組成上看,量子點就是半導體材料,如磷化銦,氮化鎵,硒化鎘,硫化鉛等;從尺寸上看,量子點是把體相半導體做小,小到其激子的波爾半徑(幾個納米)大小附近,這樣就引起量子效應
  • 合肥工業大學研發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
    原標題:合工大研發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記者8月30日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首次成功將石墨相氮化碳(g-C3N4)應用於下一代量子點顯示技術。團隊合成石墨相氮化碳(g-C3N4)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並以其作為發光層,製備出全新的量子點顯示(QLED)器件。
  • 彭笑剛:解讀量子點技術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從發端到熱潮  量子點領域的發端,大約在70年代末。當時,西方國家的化學家受石油危機的影響,想尋找新一代能利用太陽能的光催化和光電轉換系統。借鑑半導體太陽能電池的原理,化學家們開始嘗試著在溶液中製備半導體小晶體,並研究它們的光電性質。
  • 詳細的量子點技術分析
    量子點概念 量子點(Quantum Dot,QD)是半徑小於或接近於激子波爾半徑的半導體納米晶體,由有限數目的原子組成,是一種大部由Ⅱ-Ⅵ族或Ⅲ-Ⅴ族元素組成的準零維納米材料,其三個維度的尺寸都在1~10nm。
  • 看不到的量子點,為你發光
    學名叫「可溶的無機半導體納米晶」,簡稱為溶液納米晶的量子點,正是非常優異的發光介質,只要電子和空穴一對一的進入到量子點,就會複合發光,發光量子效率可以高達100%。  彭笑剛課題組正是合成了一種適合於LED的量子點發光材料,然後與浙江大學金一政課題組合作做成了新型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