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麻耐鹽,藥用、食用和觀賞價值俱佳,或為鹽鹼地保護先鋒植物

2020-11-17 綠色農業科技

1. 羅布麻簡介

羅布麻(Apoacynum venetum L.)又稱茶棵子、茶葉花、紅柳子、羊肚拉角等,植物學分類屬夾竹桃科(Apocynaceae),是一種半灌木狀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通過種子和根櫱繁殖。能夠在鹽鹼沙荒地等惡劣的自然環境下生長,具有改土保水等良好的生態效用,也可作為觀賞植物種植。羅布麻纖維、葉提取物等也在紡織工業和藥品市場得到青睞,綜合利用潛力巨大。我國野生羅布麻資源曾十分豐富,但隨著羅布麻生境的日益惡化以及工業生產對野生原料的過度開發,造成了目前我國羅布麻種質資源急劇減少的局面。

2 羅布麻生物學特性

羅布麻植株可分為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6個部分。羅布麻根系發達, 根基部通常會形成休眠芽,在自然條件下主要通過根櫱繁殖,多年生羅布麻根系逐年生發,能夠明顯看出生長年限(圖1);雖然種子的繁殖係數很大, 但種子繁殖成活率不高且生長緩慢, 成林時間較長。一般在每年3–4月, 隨著氣溫的回升, 地下根櫱由休眠狀態開始萌動並陸續出土。5–7月我國北方地區溫度較高且雨熱同季, 羅布麻生長迅速, 株高可生長到1 m左右。一般在5月中旬開始現蕾, 6月底至7月為盛花期, 到10月中旬果實成熟。羅布麻種子形似棗核, 頂端生有白色絨毛, 可隨風擴散。進入11月, 隨著氣溫的降低, 羅布麻葉片脫落,根櫱進入休眠狀態。羅布麻莖直立生長, 多分枝, 其高度與分枝多少因種質和環境的不同而異, 莖一般呈圓筒形且具白色乳汁。葉對生, 多呈長橢圓狀披針形至矩圓狀卵形, 葉緣具細齒。羅布麻花序為圓錐狀聚傘花序, 頂生或腋生, 通常每個聚傘花序有3–5朵花, 花萼裂深達萼基部, 花冠為圓筒狀鐘形, 顏色有紫紅色和粉色等, 一般雄蕊5枚。羅布麻果實為蓇葖果(圖2), 一般結2枚, 平行或叉生, 每對含種子數十到幾百不等。由於羅布麻莖和葉表現形式多樣, 尤其是花的結構多樣且特徵複雜, 故可作為區分物種類型的重要參照之一。

羅布麻宿根

3. 國內羅布麻植物學分類

羅布麻自1952年首次在我國發現以後,董正鈞先生將這一類群植物統稱為羅布麻,其植物學分類問題並沒有得到相應的解決,只是沿用當地俗稱,分為紅麻和白麻兩種。之後,張鵬雲、劉慎鄂、關克儉、崔友文等多位學者就羅布麻的植物學分類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分歧主要在於分類體系是採用Woodson 的分類方法還是林奈所創的林氏分類方法。1975年出版的《中國植物志》記載,在我國俗稱「羅布麻」的植物有3種,可劃歸為2個屬。具體包括羅布麻屬(Apocynum L.)中的羅布麻(Apocynum venetum L.)和白麻屬(Poacynum Baill)中的白麻(Poacynum pictum (schrenk) Baill)以及大葉白麻(Poacynum hendersonii (Hookf) Woodson)。直到近些年,羅布麻類植物的植物學分類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明確,不同學者之間依然存在爭執,焦點主要集中在白麻屬與羅布麻屬物種之間的親緣關係遠近以及白麻屬類植物是否有必要另立新屬的問題。陳錫沐和李秉滔(1991)等根據對羅布麻和大葉白麻葉表面氣孔形態、葉片、花和種子等的結構形態的觀察,認為兩者在這些方面性狀十分相似,大葉白麻沒有另立新屬的必要,建議將白麻屬撤銷,並將大葉白麻歸併到羅布麻屬。張衛明等(2007)通過對羅布麻屬物種羅布麻(羅布紅麻)、加拿大麻和白麻屬物種大葉白麻和白麻的ITS、trnL內含子和trnL-F非編碼區序列比對發現,羅布紅麻、大葉白麻和白麻三種植物的ITS序列完全一致,與加拿大麻ITS序列差異較大;在trnL內含子和trnL-F非編碼區,大葉白麻和白麻序列完全一致,與羅布紅麻之間僅有3個位點的變異。彭雪梅等(2007)通過對南京野生植物綜合利用研究院2005年全國羅布麻資源科學考察採集的羅布麻大葉白麻和加拿大麻相關基因PCR產物直接測序也得到了類似的結論,即來源於不同地區不同居群的羅布麻樣品之間以及羅布麻和大葉白麻樣品的ITS、trnL和trnL-F序列基本沒有變化,但加拿大麻與此兩種植物在這三個DNA標記序列上具有多達十數個SNP以及多處鹼基插入/缺失的差異。因此認為羅布紅麻與大葉白麻和白麻之間的親緣關係可能較羅布紅麻與羅布麻屬內其它物種間的親緣關係更近,建議撤銷白麻屬,將大葉白麻和白麻歸於羅布麻屬。在我國,上文中的大葉白麻實際上是指中花羅布麻,張衛明等(2006)通過形態解剖指出,中花羅布麻可作為羅布白麻的一個變型或者變種,目前我國中花羅布麻只在新疆與甘肅河西走廊等地有少量存世。綜上所述,目前一般認為我國的羅布麻植物可劃分為1屬2種,即羅布麻屬(Apocynum L.),包括羅布紅麻(A. venetum L.)和羅布白麻(A. hendersonii Hookf)兩個種。

羅布麻的花

4. 羅布麻的地理分布

1952年我國已故農業經濟學家董正鈞先生在新疆羅布泊首次發現了羅布麻,隨發現地命名,將這一類纖維品質優良的類群植物統稱為「羅布麻」。羅布麻在世界各地分布較為廣泛,在俄羅斯、中亞、地中海沿岸、蒙古和北美等溫帶及寒溫帶地區都有分布。在我國,羅布麻主要分布在長江、淮河、秦嶺和崑崙山以北的廣大地區,在新疆、甘肅、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北、吉林、山東等省份均有分布。張紹武等(2000)根據我國羅布麻主要分布區年降水量的多少,將我國羅布麻地理分布劃分為了三個主區。包括年降水量250毫米以下的西北內陸白麻和紅麻乾旱分布區,主要包括甘肅河西走廊、內蒙西部、新疆塔裡木盆地等區域;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的北部紅麻半乾旱分布區,主要包括遼寧、吉林、內蒙古東南、山西、陝西和寧夏等省份;以及年降水量500-700毫米的沿海及內地紅麻半溼潤及溼潤分布區,主要包括江蘇北部、安徽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山東、京津等地區。楊會楓等(2017)通過MaxEnt模型對國內44個羅布麻分布點的環境因子進行分析指出,最冷月低溫、年平均溫、最冷季平均降雨量和最溼季平均溫是影響羅布麻分布的主要環境因子,我國適宜羅布麻生長的地域佔國土面積的11.94%,這與張紹武等(2000)劃分的羅布麻分布地域基本一致。楊會楓等(2017)同時還預測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不可逆性,國內羅布麻適宜生境將會持續減少,因此羅布麻種質資源的收集和遷地保護工作需要得到重視。

羅布麻地理分布

5. 羅布麻種質資源多樣性研究

種質資源多樣性對基礎科學研究和品種選育具有重要的意義。雖然分布在我國的羅布麻只有兩個種,但由於我國幅員遼闊羅布麻幾乎遍布中國北部各個省份,各地的生態環境差異極大以及物種長時間的自然進化,羅布麻的野生種質資源仍相當豐富。賈春林等(2016)調查了分布在黃河三角洲附近13個縣市的34個羅布麻居群共計315份材料,根據羅布麻植株的分枝情況,將羅布麻株型分為直立型、半直立型和匍匐型3種,同時發現羅布麻葉型有橢圓形和柳葉形兩種,花期莖稈多為綠色,少量植株呈現紅色,不同居群羅布麻有非常明顯的形態學特徵。張衛明等(200)根據植株高度將羅布麻紅麻分為叢生高杆型、灌叢矮杆型和曠地矮杆型三種類型,植株高度分別在3 m以上、2.5-3 m和1.5-2 m之間;而羅布白麻類型較多,主要也分為展葉型、豎葉型、放牧型和鹽漬型等幾類,株高在0.6-1.8 m之間不等,總體而言羅布白麻較羅布紅麻變異較多株高偏矮。雖然形態學特徵是區分不同植物最直觀最簡便的分類手段,但是羅布麻可辨識的生物學特徵有限,其形態學分類也多是根據生境地植株分枝、株高、葉型、莖色葉色進行,受環境影響較大且也難以依靠其形態特徵有效、準確的區分眾多不同的種質資源。

白羅布麻(圖片來自網絡)

分子標記能夠在基因組水平上進行物種多樣性鑑定,結果可靠準確,不受環境、生育時期等條件限制。劉志華等(2009)、蘇前和邱連勇(2015)利用ALFP、ISSR和RAPD標記對內蒙古、新疆、甘肅、寧夏、陝西、河南、吉林、江蘇等省份的多個羅布麻居群進行遺傳多樣性分析表明,這些地區的羅布麻種質具有豐富的遺傳變異,生境差異是導致遺傳變異豐富的主要原因。Lu等(2010)通過BSA篩選手段找到了兩個能有效區分羅布紅麻和羅布白麻的RAPD標記,並且成功的將其中一個RAPD轉化成了SCAR標記,能夠在羅布紅麻中擴增出條帶而白麻中則擴增不出條帶。因此,利用各類分子標記是區分不同的羅布麻種質資源並進行遺傳多樣性分析的有效手段。隨著分子生物學的不斷發展,分子標記在各類物種種質資源的分類以及鑑定中應用越來越廣泛。目前,通過第二代高通量測序尋找不同種質之間的差異SNP位點已成為趨勢,甚至已在小麥、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然而目前羅布麻種質鑑定用到的分子標記仍然停留在RAPD、ISSR等第一代標記上,甚至連多態性位點良好、共顯性且重複性良好的SSR標記都未見報到,這說明羅布麻遺傳標記的開發利用已經嚴重滯後,並且制約了種質資源的收集鑑定和利用,需要在遺傳分析標記開發這個方向上積極展開工作。不僅如此,關於羅布麻的遺傳學研究也嚴重滯後。陳彥雲等(2008)採用醋酸乳酸地衣紅對新疆庫爾樂地區羅布麻根尖進行染色,顯微攝影分析指出羅布麻為二倍體植物,有14條染色體,即染色體組成為2n=14。而常潔等(2009)對新疆精河縣採集的羅布麻根尖進行染色體組成分析則指出羅布麻染色體組成為2n=24,染色體條數較常潔等的報導多出10條。染色體組成是判定物種差異的重要指標,二者報導的研究對象是否為同一物種仍然存疑。染色體組成也是進行育種、遺傳學研究的基本要素,因此明確羅布麻屬中紅麻和白麻的遺傳組成對於物種、種質鑑定和後續的雜交育種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6. 羅布麻的開發利用現狀

雖然目前對於羅布麻種質資源、育種、遺傳學等基礎研究較為薄弱,但是利用開發羅布麻的下遊產業發展卻如火如荼,目前對羅布麻的開發利用主要集中在紡織用和葉提取物的藥用保健用兩個方面。作為一種藥食同源植物,羅布麻茶、保健飲料、藥膳等相關產業開發也在蓬勃發展。

6.1 羅布麻的醫藥文獻記載和藥用價值

羅布麻葉、根、莖、花全草均可入藥。羅布麻性味甘苦,涼。功能:平肝安神,清熱利水,用於肝陽眩暈,心悸失眠,浮腫尿少,高血壓病,神經衰弱,腎炎浮腫。對高血壓、神經衰弱、抑鬱障礙、肝陽眩暈、浮腫尿少、心悸失眠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本草綱目》稱:「羅布麻有平心靜氣、防治心悸失眠;消喘止咳、防止肝陽眩暈;強心利尿、防止浮腫尿少;還可對高血壓病,神經衰弱,腎炎浮腫等病起一定的藥用保健作用」。1977年羅布麻被正式錄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8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載羅布麻有「清熱利水,平肝安神,用於高血壓,頭暈,心悸,失眠,高血脂,神經衰弱,浮腫尿少」等功效。《中國藥用植物圖鑑》載:「嫩葉(羅布麻葉),蒸炒鞣製後代茶,有清涼去火,防止頭暈和強心功用」。《陝西中草藥》載:「(羅布麻葉)清涼瀉火,強心利尿,降血壓。治心臟病,高血壓,神經衰弱,腎炎浮腫」。目前羅布麻已開發出羅布麻茶、複方羅布麻片、羅布麻降壓片、羅布麻霜等系列產品在市場銷售。

6.2 羅布麻的化學成分

羅布麻葉中含有槲皮素(quercetin)、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金絲桃甙(hyperoside)、芸香甙(rutin)、兒茶酚(catechin)、恩醌(anthraquinone)、穀氨酸(glutamicacid)、丙氨酸(alanine)、纈氨酸(valine)等多種胺基酸,二十九烷(nona-cosane)、三十烷醇(1-triacontanol)、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羽扇醇棕櫚酸酯(lupenylpalmitate)、棕櫚酸蜂花醇酯(myricylpamitate)、十六烷酸十六酯(hexadecylpalmitate)、內消旋肌醇(meso-inosit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氯化鉀、鞣質及多糖、羽扇豆醇(lupeol)、異嗪皮啶(isofraxidin)和東莨菪素(7-羥基-6-甲氧基香豆素,scopoletin)等。

羅布麻根含磁麻甙(cymarin)、K-毒毛旋花子甙-β(K-strophanthin-β)及毒毛旋花子甙元(strophanthidin)。

羅布麻花含有強心甙、黃酮類、酚類、花色素。種子含強心甙、黃酮類、酚類、芳香油、三萜類化合物等。

6.3 羅布麻纖維的開發利用

羅布麻在我國發現之初,正逢國內紡織原料短缺,作為一種新型紡織原料在國內逐漸得到利用。羅布麻纖維是指莖稈韌皮部中的韌皮纖維,長度在10-220 mm之間,長短差異大且延展性低,纖維脆性大,只能和其他纖維產品混紡。但是和其他麻類纖維和棉纖維相比,羅布麻纖維具有良好的回潮率、抗靜電性能、熱穩定性以及抗菌抑菌活性。這些特點使得羅布麻紡織製品具有良好的舒適性,吸溼透氣不易粘身,並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因此被譽為「野生纖維之王」。羅布麻纖維的化學組分如表1所示,果膠含量19%~20%,水溶物含量17.68%,居各麻類纖維之首,木質素含量3.6%~4.5%,高於薴麻、亞麻纖維,而纖維素含量62%~72%,與薴麻纖維的含量相當。羅布麻纖維的化學組成決定了它的物理化學性質,根據羅布麻纖維射線衍射與紅外光譜分析結果,羅布麻纖維的內部結構與棉、薴麻極為相似,分子結構緊密,在結晶區中纖維大分子排列較為整齊,結晶度與取向度均較高。

各種麻纖維的化學組成

但目前羅布麻在國內紡織領域的開發利用率僅在10%左右,這也與羅布麻纖維特性和加工難度較大有關。與其他麻類相比,羅布麻韌皮纖維含有高達55%的半纖維素、木質素和果膠等非紡織用成分,而纖維素含量較低只有45%左右。因此,利用羅布麻纖維的第一步就是去除這些半纖維素、木質素和果膠等的脫膠工藝。由於羅布麻纖維中非紡織用成分構成複雜含量較多,脫膠一直是限制其應用的關鍵問題,在紡織領域內也一直是研究的熱點。傳統的熱鹼脫膠法不僅會破壞羅布麻的纖維品質影響紡絲和編織的過程,而且還會消耗大量的化學藥品和產能,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清潔、高效的脫膠方法一直是行業探索的目標。

目前,紡織工業領域採用的脫膠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微波、超聲波脫膠,化學脫膠,生物酶脫膠以及聯合脫膠等方式。Li等(2010)通過對鹼處理過的羅布麻浸提物進行超聲波處理,發現低頻(28 kHz)超聲波能夠進一步去除纖維表面10-50 μm範圍的雜質和膠連物,高頻(53 kHz)超聲波則能夠清除2-8μm的雜質。並且由於超聲波處理環境友好且易控制,不但不改變羅布麻纖維素的結晶結構而且還能提高纖維的結晶度提高品質。Wang等(2007)經過傅立葉變換紅外線光譜學測試、X-射線衍射、掃描電子顯微鏡成像以及纖維機械性能測試等方法比較了化學脫膠法、傳統的手工處理方法、機械脫膠和微生物脫膠四種方法獲得羅布麻纖維的效率和品質。結果表明,微生物脫膠法獲得的纖維在纖維結晶度、取向度和適於紡織工業的纖維機械性能方面和其他方法差別不大,但微生物脫膠法和其他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脫膠效率、低成本並且環境友好等特點,在工業生產上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Duan等(2017)利用一種能夠同時分泌果膠酶、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果膠桿菌屬細菌DCE-01對羅布麻非纖維素成分進行消化,通過細菌發酵處理的生物脫膠法較傳統的化學脫膠法脫膠率提高了22.56%,纖維的抗斷強度提高了18.14%,並且脫膠過程中的化學能需要量降低了44.33%,很好的降低了消耗並且提高了產率和效率。

6.4 羅布麻提取物的藥用價值

羅布麻根莖葉花均能入藥是一味名貴的中藥,1972年正式載入國家藥典,並且於2017年被列入藥食同源原料目錄。目前,對羅布麻藥用價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對羅布麻提取物化學成分種類和含量的研究,二則是對粗提物或某一成分的藥理研究。

羅布麻的根莖葉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為總黃酮類化合物,包括槲皮素、芸香苷類物質、黃酮苷類物質和強心苷類物質等,具有降血壓、抗氧化、抗抑鬱焦慮等多種藥理活性。此外,還有豐富的有機酸類化合物,胺基酸,K,Ca,Fe等微量元素,具有極大的藥用價值。陳妙華和劉鳳山(1991)從羅布麻葉鎮靜有效粗提物中分離出三十烷醇、槲皮素、金絲桃苷、異秦皮定等8個化合物,並證實異秦皮定和金絲桃苷是發揮鎮靜作用的有效成分。Li等(2012)通過GC-MS的方式從羅布麻纖維中鑑定出44中化學成分,主要包括脂肪酸、酯類、酮類、醛類、烷類、酚類和其他物質,其中的揮髮油成分具有明顯的抑菌性能,這也解釋了羅布麻纖維能夠抑菌的現象。張語遲等(2009)利用高效液相色譜-電噴霧質譜聯用的分析方法對羅布紅麻和羅布白麻葉中的16種化學成分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羅布紅麻和白麻葉的主要成分在種類和含量上存在較大差別,其中二者共有的成分一共有12種,包括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金絲桃苷、槲皮素-3-O-呋喃型阿拉伯糖苷、乙醯化金絲桃苷、乙醯化異槲皮素、紫雲英苷、山奈酚-3-O-半乳糖苷、槲皮素、山奈酚和貫葉金絲桃素等,但含量在二者之中差別較大。劉斌等(2017)對新疆庫爾樂和阿勒泰地區的野生及栽培羅布麻的葉總黃酮含量進行分析發現,6-7月份羅布麻葉總黃酮含量在5.36-12.19 mg/g之間,不同地區、時間、羅布麻種質總黃酮含量變化差異大。李慕春等(2018)對來自新疆、吉林和廣東等地的不同月份的33份羅布紅麻和白麻樣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譜對綠原酸、金絲桃苷、槲皮素等共有化學成分的分析表明這些成分含量在羅布紅麻和白麻葉中存在一定差異,也證實羅布麻化學成分種類和含量受生長環境和採收季節等因素影響。針對特定環境下藥效化學成分含量高的羅布麻種質鑑定篩選和人工馴化育種是增加藥效成分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羅布麻推廣應用的有效手段。

目前一般認為羅布麻提取物具有抗氧化、降血壓、抗脂質過氧化、抗抑鬱、抗焦慮、抗高血脂、鎮靜、利尿和預防動脈硬化等作用。Hao等(2016)等研究證實金絲桃苷具有多種生物活性,例如消炎、抗氧化等,並且金絲桃苷能夠防止人靜脈內皮細胞由於過氧化作用引起的細胞凋亡,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顯著的療效。Kim等(2000)的研究結果表明,羅布麻葉水提物能夠有效的降低大鼠的自發性高血壓、腎性高血壓和NaCl引起的高血壓。但只有在腎切除大鼠的尿液中Na+、K+和蛋白含量較對照明顯升高,猜測羅布麻降血壓的功效可能和改善腎功能有關。Lau等(2012)也證實10 μg/mL 的羅布麻葉提取物能夠有效的緩解由Ang II誘導產生的大鼠主動脈血管收縮形成的高血壓。雖然羅布麻葉粗提物降血壓的機制以及何種化學物質發揮主要作用並不完全清楚,但其治療效果非常顯著,國內醫藥市場已廣泛應用羅布麻浸膏、複方羅布麻片等中成藥治療高血壓。Yamatsu等(2015)研究表明服食羅布麻葉提取物還有益於人的睡眠,能夠促進人體進入深睡眠狀態。Oliver等(2006)將羅布麻葉的醇提物在小鼠上進行抗焦慮實驗,與陽性抗焦慮藥安定和丁螺旋酮相比,攝食羅布麻葉提取物能夠明顯縮短EPM處理小鼠四肢由緊縮變成舒張的時間和小鼠數量。羅布麻的這種抗焦慮的功效能夠被安定的拮抗劑氟馬西尼和丁螺旋酮的拮抗劑WAY-100635相拮抗,這表明羅布麻葉提取物抗焦慮功能主要受氨基丁酸系統調控。另外,Lv等(2016)用羅布麻葉提取物餵養有明顯動脈粥樣硬化症狀的大鼠後,大鼠血漿中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酸酯的含量都明顯減少,主動脈中膠原和羥脯氨酸的含量都顯著減少,western blot實驗表明患病大鼠服食羅布麻葉提取物後p-AMPK蛋白的含量明顯增加而mTOR蛋白則顯著減少,二者基因水平的表達量也是這個趨勢,因此羅布麻提取物能夠有效的減少血脂含量,通過抑制過量的膠原合成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很有可能是通過AMPK/mTOR信號途徑完成。羅布麻粗提物成分複雜,雖然大量動物實驗表明粗提物對多種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但是由於不確切的知道何種單體化學物質在各種疾病的治療中發揮作用,不同生長環境、採收時間、種質之間的差別會造成其化學成分種類和含量的差異,會對其治療效果產生潛在的威脅。因此加強羅布麻葉提取物單體化學成分的分離和藥效研究是合理科學利用羅布麻的必要途徑。

6.5 羅布麻茶開發利用現狀

羅布麻保健茶沿於民間飲用羅布紅麻葉,用作清熱消暑的習慣,而開始研究它的功效和製作方法。在20世紀70年代初,我國醫藥研究單位和醫院就開始羅布麻保健茶的藥理研究與臨床觀察,作為醫院給高血壓患者的治療藥或輔助治療使用。20世紀80年代後,隨著中國對外交往增多,羅布麻茶很快引起素有飲茶習慣的日本人的注意,並開始研究和驗證我國羅布紅麻葉及其茶劑的藥效與功能。英美、日本和我國科學家對我國羅布紅麻葉進行了深入研究,先後證實了它的相關成分及其抗脂質過氧化、保肝、抗抑鬱、降血脂、抗衰老、利尿、抗炎、鎮靜鎮痛等作用。目前,國內市場充斥著大量的羅布麻散售銷售商,但其材料來源基本都來自新疆地區。

6.6 羅布麻生產品種育種目前存在的問題

羅布麻在我國的藥用和紡織利用已經有很長時間,人們也多嘗試不同地點、不同生境下羅布麻資源在形態、藥用成分、纖維品質等各方面的特點,有目的的進行種質選擇和人工馴化,然而目前羅布麻的應用仍以野生材料為主,人工培育馴化的專用型材料除了以做羅布麻茶為主的「戈寶麻」系列和紡織用的「波西努姆麻」系列外,未見其它報導。而這兩個系列用麻材料也都在新疆地區——我國最大的野生羅布麻分布區,以基地栽培和野生羅布麻為材料,沒有在生產上遊形成專用固定的定名品種。人工馴化品種發展緩慢,在黑龍江、內蒙古、山東、新疆等地有少數幾個規模不一的馴化基地,未能形成產業合力。

7. 羅布麻生產業發展的幾個建議

野生羅布麻種質在形態、成分、品質等方面差異大,不易形成穩定的原料供應,制約著羅布麻相關產業的發展。羅布麻產業發展快速良性發展的關鍵突破點在於:

(1)從育種與加工的連接樞紐——優異羅布麻種質評價和品種(原料)培育上入手來實現突破。這就使得選育不同專用型優異羅布麻類型很有必要,而要選育專用型優異羅布麻品種,就需要掌握和發掘豐富的羅布麻種質資源,促使我國羅布麻種質資源得到更充分利用,使遺傳育種改良更具針對性、加工和醫療保健利用更掌握材料;

(2)在專用型品種選育基礎上,從因材施用上入手來實現加工利用關鍵技術的創新突破;

(3)建設羅布麻規模化栽培基地,圍繞優異羅布麻品種(系)和配套的加工利用關鍵技術,集成羅布麻大規模種植技術體系;

(4)規範市場管理,建立保健食品生產技術體系、紡織纖維脫膠生產技術體系等,形成羅布麻全產業鏈質量標準技術體系。

相關焦點

  • 羅布泊,羅布麻
    羅布麻葉多糖改善小鼠腸道菌群鹽鹼地上的先鋒植物羅布麻能夠在鹽鹼沙荒地等惡劣的自然條件下生長,具有良好的抗逆性,耐旱、耐寒、耐暑、耐鹽鹼、耐大風,經試驗羅布麻在含鹽量為4%的內陸重鹽鹼地和3%的濱海重鹽鹼地上生長良好,能夠在中重度鹽鹼地甚至是海堤沿岸生長,是灘涂鹽鹼沙荒地的先鋒植物。
  • 耐鹽植物開發利用是鹽土農業的未來方向(5):重要耐鹽植物資源
    一、可食用鹽生植物資源 我國食用鹽生植物資源豐富,主要包括含有人類能夠直接食用的澱粉和糖類、蛋白質類和食用油脂類。(一)澱粉和糖類 澱粉和糖類是人類生活所必需的重要營養物質,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和工業產品,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主要分布在植物的果實、種子和塊根塊莖等貯存器官當中。
  • 鹼地生態——鹽鹼地改良與耐鹽鹼植物列舉
    鹼地生態--鹽鹼地概況與植物研究全世界鹽鹼地面積為9.54億公頃,其中我國就有9913萬公頃。還有許多耐鹽鹼的植物都可以在鹽鹼地種植,這裡將從落葉喬木、落葉小喬木及灌木、常綠喬木及灌木、草坪草、爬藤植物、花卉、水生植物7大類分別列舉耐鹽鹼植物。
  • 「吃鹽植物」 讓鹽鹼地變良田成現實
    他們從中篩選出315種植物,在新疆阜康市建設了一個鹽鹼地植物園,進一步進行培育、馴化、篩選與研究。通過對新疆鹽生植物的物種多樣性、鹽生植物種子及耐鹽性開展研究,最終證明,在鹽鹼地種植鹽地鹼蓬、鹽角草、野榆錢菠菜等植物,每年可從土壤中帶走大量鹽分。    田長彥說:「眾多在鹽鹼地生長的植物之所以能生長,他們具備了耐鹽耐鹼的極強能力。
  • 世界上最著名的耐鹽植物——鹽角草
    我叫鹽角草,是世界上最耐鹽的陸生高等植物之一,常生長於海水淹及的濱海泥沙灘或高潮線附近的紅樹林林緣沙地,屬於典型的海岸植物。我體內的水分含量可以高達90%以上,因為我的細胞液濃度很高,具有極高的滲透壓,所以可在3倍於海水鹽分濃度的環境中生長。
  • 南疆的羅布麻:一種世界上稀有的野生植物
    羅布麻又名野麻、野茶、茶葉花、紅花草、紅柳子、澤漆麻等,是一種世界上稀有的野生植物,它主要生長在沙漠鹽鹼地或河岸、山溝、山坡的沙質地上,在我國北方大多省區都有生長,新疆沙漠地區的羅布麻品質最佳。南疆的羅布麻主要生長在沙漠鹽鹼地或河岸、山溝、山坡的沙質地上,可以起到很好的防風固沙作用。為保護環境,羅布麻的採摘都是使用人工採摘,1人1天可採摘30-40公斤,平均每小時採摘5公斤。精品野生羅布麻茶的採摘期只有15天,為控制鮮葉水分,從夏至到小暑,採摘時間一般控制在每天上午八點到下午兩點,以確保原葉品質。
  • 農村這種野生植物觀賞價值高,根莖藥用價值高,一斤能賣60元
    在以前農村這種野生植物是泛濫成災的,但如今價值卻是很珍貴的。這種野生植物就是葛藤,也可以叫做野葛、白花銀背藤、甜葛藤等,旋花科、銀背藤屬藤本等,在不同地區的叫法是不一樣的。這種野生葛藤植物它開出來的花朵顏色是十分好看的,頗有觀賞價值,而它一般是生長在丘陵地區的坡地上或疏林中,在農村很多地方都是可以見到的。它原產於中國,朝鮮等地方,只要是分布在中國華南、華東、華中、西南、華北、東北等地區,分布範圍是很廣泛的。
  • 鹽鹼地鹽生植物改良研究與分析
    鹽生植物儘管種類繁多,但從鹽鹼地改良的角度劃分,則分為真鹽鹽生植物、泌鹽鹽生植物和假鹽鹽生植物3大類,這些鹽生植物均有各自的耐鹽機理特徵,泌鹽鹽生植物之所以抗鹽,主要是依靠其葉片和莖上的鹽腺將吸收到體內的鹽分分泌到體外。真鹽鹽生植物主要依靠從外界吸收積累無機鹽離子作為滲透調節劑,增加細胞液濃度以避免細胞脫水和促進細胞吸水。
  • 挺入大沙漠,種進鹽鹼地,這種水稻是如何化腐朽為神奇的?
    海水稻因為其耐鹽鹼的神奇特性,備受社會各界關注。那麼什麼是海水稻呢?海水稻又是如何被發現的?海水稻:沙漠變綠洲的先鋒戰士海水稻,是耐鹽鹼水稻的形象化統稱,因其能夠在海邊灘涂等「海水經過」的鹽鹼地生長而得名。
  •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藜麥耐鹽與高營養價值分子機制
    藜麥具有良好的耐鹽特性,它可在低鹽環境下正常生長,但在100毫摩爾氯化鈉環境下可達到最大生物量,在500毫摩爾氯化鈉(海水鹽濃度)環境下生物量損失也僅為20-50%,因此藜麥的種植可增加鹽鹼地的利用效率,保障未來的糧食安全。  研究人員通過對第二代和第三代高通量測序數據的混合拼裝,獲得了高質量的藜麥基因組序列,其總長度為1.34Gb,scaffold N50達到1.16 Mb。
  • 【中國科學報】16億畝鹽鹼地的生機---中國科學院
    植物所桑濤團隊長期從事能源植物芒草研究,李銀心團隊從事抗鹽耐海水蔬菜研究,沈世華團隊從事雜交構樹研究。遺傳發育學所謝旗團隊從事耐鹽甜高粱研究與規模種植試驗。青島能源所周功克團隊則已收集210份耐鹽野生抗逆芒草種質資源。東北地理所的梁正偉團隊長期從事耐鹽牧草及鹽生灌木篩選栽培試驗研究,參與該項目後,篩選了鹼茅、羊草、西伯利亞白刺、唐古特白刺、甘蒙檉柳、枸杞等耐鹽鹼植物及其栽培技術。
  • 野生藥用植物單葉蔓荊
    葉和花生境分布:喜陽光充足、耐寒、耐旱、耐鹽鹼。生於沙灘、海邊及湖畔。莖和果實耐鹽能力:具有抗鹽鹼能力,特別適宜生長在沙地和鹽鹼性土壤地區。用於綠化海岸單葉蔓荊群落資源價值:乾燥果實入藥,為中藥蔓荊子,常用於風熱感冒頭痛,赤眼多淚,齒齦腫痛等症;花萼與果實表面有大量腺毛,可分泌精油;花量大,花期長,顏色鮮豔,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在濱海城市鹽鹼地園林綠化中有很大的應用潛力;還是優良的抗沙埋地被植物,具有改良鹽鹼土、防風固沙的作用。
  • 【光明日報】鹽鹼地變良田:夢想如何實現?
    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田長彥介紹,這兩塊土地幾年前都如那塊沒有任何植物的土地,是他們在沒有借用任何外力的情況下,通過種植耐鹽鹼植物,改良了土地,讓鹽鹼地變成了良田。「這不是夢想,這是實實在在的科技成果。我們通過10多年的努力,實現了這個夢。」
  • 【中國科學報】「掌控」鹽鹼地
    其主要內容之一是鹽鹼地植物種質資源的收集和保存。  我國鹽鹼地總面積約1億公頃,其中內陸鹽鹼地佔95%。「鹽鹼地蘊藏著具有獨特生態功能和重要經濟價值的植物種質資源。」王志春介紹說,調查、保存這些種質資源,可以為植物生理、遺傳工程、分子生物學等研究提供基礎材料,進而為培育耐鹽鹼植物新品種提供關鍵候選基因。  然而,這並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科研人員需要走到野外。
  • 有一種植物葉子生長特殊,不僅能做觀賞植物,還有極高藥用價值
    有一種植物葉子生長特殊,不僅能做觀賞植物,還有極高藥用價值。人們在看到一些漂亮的事物的時候,總是會有一種開心的表現,假如遇見一些不開心的事物,開心的事物大過於難過的事情的時候,往往會衝刷掉心理的不開心。
  • 羅布麻
    吉吉麻、羊肚拉角、紅花草、野茶、澤漆麻、茶葉花、紅麻、披針葉茶葉花、小花野麻、野茶葉、草本夾竹桃、小花羅布麻、紅柳子、澤漆棵、鹽柳、野柳樹本品為夾竹桃科植物羅布麻
  • 鹽鹼地可以種植什麼?
    問題:鹽鹼地可以種植什麼?答案:不在鹽鹼地區生活的人們,不知道鹽鹼地區的農民的痛苦。鹽鹼地區的人們吃的水都是苦澀的帶鹹味的水。鹽鹼程度輕的地塊,可以種植一些耐鹽鹼的糧食作物,如高粱、葵花籽(即向日葵);中藥材有枸杞、沙棗、紅麻等等。高粱和葵花籽,適合鹽鹼地塊種植,比較耐鹽鹼,適宜於沙質土壤種植,抗旱能力比較強,適應能力好,產量比其它作物在鹽鹼地上種植,要高得多。
  • 十大常見耐旱植物,超級耐旱的植物有哪些?
    分布於內蒙古、寧夏和甘肅等地海拔1000至1200米低山地帶。為常綠超旱生植物。喜沙礫質土壤,種子吸水力強,發芽迅速。花開4、5月,7月果熟。荒漠地區十分珍貴的孑遺種,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沙冬青能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生長,具有較厚的角質層、密實的表皮毛,氣孔下陷,抗旱性、抗熱性強,耐寒、耐鹽、耐貧瘠,保水性強,是在極度缺水的狀況下仍能正常生長的耐旱植物。
  • 食用與藥用的多肉植物,帶你了解它們的價值,不妨一看
    食用植物「民以食為天」,人類在進入農業社會之前,依靠狩獵和採集為生,這種生活方式經過了漫長的歲月。依靠經驗知識的代代相傳(口頭傳遞),可作為食品的植物越來越多。據介紹,北美共有印第安部落1100多個,共發掘出1649種植物可直接食用。在食用最普遍、依賴程度最高的10種植物中,多肉植物躋入2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