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日本人拼命吃河豚,豈知蘇軾也曾下筷大嚼,直呼「也值一死」

2021-01-08 莽原大語文

我們在這裡所說的「河豚」,不是一個很規範的名稱,它的學名是「河魨」,英語叫「puffer fish」,意思是會鼓氣的魚——在遭遇危險時,它的腹部會立刻膨脹起來。而生物學上名叫「河豚」的,則是另一種動物。它與海豚是近親,都是水生哺乳類動物。

河豚,學名是河魨。

在中日飲食文化中,河豚就是一個極其味美而又極其危險的矛盾集合體,讓人愛它又怕它。食客們都說,河豚肉色晶瑩剔透,肉質細膩,口感爽滑,細細咀嚼之餘,口留餘香,那種感覺妙不可言。與河豚相比,真鯛鰻鱺石斑旗魚之類的珍貴魚品都算不上什麼美味了。筆者曾在遼東灣釣到過河豚,當時就嚇得放生了——因為害怕它的毒性,因此也就無福消受其美味了。河豚體內有一種神經毒素,它的毒性居然是氰化物的1200多倍,人若粘上0.5毫克河豚毒素,就會一命嗚呼——你說嚇人不嚇人?古代日本軍營裡也盛行過吃河豚,但加工處理方法不當,結果毒死了不少士兵,氣的豐臣秀吉下了禁令,上百年時間裡,人們都不敢公開吃河豚。但是,安全上的風險阻擋不了美味的誘惑,古往今來許許多多中國人日本人前僕後繼,拼命吃河豚。

河豚刺身,就是一道工藝品

伊藤博文是日本的改革家,他發現吃河豚與提振日本人志氣有關係,就毅然解除禁令,從此後吃河豚又成了日本的時尚。他們的吃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吃刺身,一種是吃火鍋。前一種就是吃生魚片,當然啦,刀工非常講究。廚師將河豚肉切得極薄,一片一片地擺放在盤中,肉片呈半透明狀。食客夾起魚片,蘸上調料,就可大快朵頤了。後一種也是先切好魚片,然後夾進放有白菜菌類的火鍋裡,輕輕地涮一涮,然後食用。日本有許多專門的河豚餐館,那裡不僅有精美的菜餚,而且有周密的安全防護措施,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食客。但是,即便層層把關,也不能百分百地保證食客的安全,日本每年都有上百人痙攣抽搐命斃於河豚席上。1990年代初,就曾有一位著名娛樂男星因此而成為時事焦點人物,只可惜,他自己是看不到這道新聞了。

河豚火鍋

中國的北宋,是餐飲業浪漫的季節,河豚自然大放異彩。我們的先人已經掌握了河豚的習性:它們每年臘月至來年開春,從大海進入河道,然後逆流而上。其間楊柳花絮散落江中,成了河豚的佳餚,它們也藉此養得膘肥體壯,於是自己也成了人們餐桌上的佳餚。宋人很早就發現了河豚的肝胃腎等內臟儲存大量毒素,於是就精心處理,先摘除掉疑似有毒的內臟,然後不厭其煩地反覆清洗魚肉,直到色如雪白,才敢下鍋食用。南宋有個叫「百歲寓翁」的人,就講述過這樣一個驚險的故事:他的親家張諫院自誇南渡後只學會了煮河豚手藝,今天要露一手。誰知河豚湯剛上桌,就有人造訪。二人忙不迭地去應酬,把一桌河豚留給了貓狗。倆人回來,但見一貓一狗都伸著腿,翻倒在湯盆邊,一動不動。他們慶幸貓狗救了自己,過後想想,還真是後怕啊!著名詩人梅堯臣也是個品豚高手,他可是一絲不苟,牢記十個字「烹炰苟失所,入喉為鏌鋣」,因此閱豚無數,安然無恙。

河豚羹

蘇軾不僅是詩詞大家,而且對河豚美味頗有心得。他在開封時順風順水,也時常回憶起河豚之美。有一次在資善堂裡東坡說到興奮處,不禁脫口而出「也值那一死!」,驚倒一片同事。河豚怎麼就那麼美呢?別說,蘇軾有著豐富的品豚經驗。東坡先生美食家的名聲早已遠揚,常州的士大夫也想一睹他在河豚餐上風捲殘雲的尊容。河豚烹煮完畢,他們唯請東坡一人獨享,唯一希望就是他能品評兩句。可是,自始至終,蘇老先生光顧著下筷夾魚,悶著頭一聲不吱。東道主一家老少在屏風後面焦急等待著,只聽得蘇軾不住的咂嘴聲,卻不知他如何評價這道菜餚。於是,你看我我看你,有些失望。豈料,就在此時,蘇軾又把筷子伸向最好吃的那個部位——腹腴,道了一聲:「也值一死!」這一筷子超越了生死,這一句話達到了餐飲的最高境界。

正是河豚欲上時

對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的第一首,人們往往只記得「春江水暖鴨先知」的佳句,卻忽略了整體寓意。其實,這首詩是寫蘇軾看了惠崇和尚的畫作之後展開的聯想——蘇軾聯想到了什麼?他想到了河豚宴。「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兩句,指明了這道菜的三要素:將河豚肉切成碎片,倒入鍋中,然後放入新鮮的蔞蒿和荻牙,文火浸煮而成羹,顏色如乳,味道如何,只能親自品嘗了。當然,蘇軾不會只是想想而已,這是元豐八年的早春時節,他在揚州好好地品嘗了這道河豚羹。

河豚的烹調佳作

與日本不同的是,從古到今,中國人吃河豚都是屬小眾文化的範疇,你在街市上也找不到專門的河豚館子。河豚宴主辦者很低調,不發請帖,不做張揚,宴會在小範圍內悄悄地進行。但是,河豚飲食文化卻靜靜地綻放光彩,單說河豚的做法吧,就有烹,有煮,有炰,有炸,有煎……

相關焦點

  • 河豚有劇毒,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吃?
    河魨俗稱「河豚」,是硬骨魚綱魨科魚類的統稱,因捕獲出水時發出類似豬叫聲的唧唧聲而得名河"豚",另有氣泡魚、吹肚魚、河豚魚、龜魚、艇鮁魚、肺魚等稱呼。河魨大部分生活在海中,但在淡水及海、淡水匯合處也可發現。當遇到外來危險時,整個身體呈球狀浮上水面,同時皮膚上的小刺豎起,藉以自衛。
  • 吃河豚會中毒?只吃0.5毫克的河豚酸,就會命喪黃泉
    但是,河豚的肉太鮮美刺激了,許多人拼著中毒而死,也要先大快朵頤一番再說。河豚之味消得一死鮐之名很古,在講究美食的魏晉南北朝時代,已被國人列為珍饈了;所以晉人左思《吳都賦》中說:「王鮪鮐。 」 唐人李善注云:「 鮐魚狀如蝌蚪,大者尺餘,腹下白,背上青黑,有黃文,性有毒,蒸煮啖之肥美。
  • 河豚到底有沒有毒?我們替你拿命試了
    燒河豚的廚師必須有專門的資格證。老家作為河豚鄉,還有個傳統,就是河豚出鍋,廚師要先吃第一口。日本的河豚廚師證書如何獲得?據說最後的考試是自己殺一條河豚煮了,不死,是為合格。我詢問了專門的河豚職人,他笑著說:「倒也不是傳說,考試確實要吃自己烹飪的河豚料理。」 上海去哪吃即便河豚毒成這樣,熱愛河豚的人還是前赴後繼。
  • 河豚有劇毒,為什麼日本人還非要吃?
    說到河豚,大家都會想到中毒,河豚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沒有任何特效藥可以治療,大劑量的服用會直接導致死亡,那為什麼日本人還喜歡吃河豚呢?他們難道不會中毒嗎?在中國古代就有拼死吃河豚的說法,而在日本吃河豚而死,早就不是什麼新聞了。
  • 一隻河豚能毒死30人,日本人為啥還敢冒死吃河豚?
    北宋詩人蘇軾有詩:蔞高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說到對河豚這道美味的追求,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像日本瘋狂。日本人嗜吃河豚就像俄羅斯人玩輪盤,即便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正如一句古老的日本短詩所云:昨夜共君食河豚,今朝我來扶爾梓(棺材)。
  • 去吃日本的「河豚宴」值不值得
    「涼菜」涼菜河豚的皮膚。河豚把皮切成薄片,停止生薑絲和芝麻。脆膩嚼香的整體味道。第三種是被壓在餐桌上的「紋身」主菜,即生食河豚御筆。在大瓷盤上展開的生魚片,像黃瓜花一樣開著,被大蔥梗、小洋蔥、野橙花瓣、芥末膏和河豚肝花包圍,被香醋汁、甜醬油、辣粉、生薑絲、蘿蔔泥、蘇子葉等味道盤包圍。新鮮的美是柔和、柔和、芬芳、滑溜的。
  • 河豚有劇毒 為什麼日本人還拼死狂吃
    日本人對河豚的喜愛近乎狂熱,僅東京就有1500家店提供河豚,然而河豚有劇毒,在日本也曾毒死過不少人。為什麼日本人這麼愛吃河豚?日本河豚吃起來什麼感覺?怎樣才是吃河豚的正確方式?本期Dr.YOU為你解答。
  • 為什麼河豚有劇毒日本人還拼死狂吃
    日本人對河豚的喜愛近乎狂熱,僅東京就有1500家店提供河豚,然而河豚有劇毒,在日本也曾毒死過不少人。為什麼日本人這麼愛吃河豚?日本河豚吃起來什麼感覺?怎樣才是吃河豚的正確方式?本期Dr.YOU為你解答。
  • 河豚有劇毒,日本人是怎麼吃它的?河豚的3種吃法,驚豔你的味蕾
    河豚是一種生活在近海的魚類,因為捕獲時會發出類似豬叫的聲音,而且它的形態可愛,看起來圓鼓鼓的,所以又名為氣泡魚和氣鼓魚。河豚雖然長得很可愛,可是它的體內含有一種神經性毒素,誤食很有可能會有生命危險致人死亡。
  • 又有漁民拼命吃河豚不幸身亡,為何得罪市民一陣罵聲?
    近日,緬甸的漁民意外地抓到一隻大河豚,喜悅之餘更是親自下廚做大餐。在準備開吃之前,竟然不聽旁人勸阻,最終導致這2名小夥吃了一點點很快就不幸身亡引人震驚。 專家表示,河豚魚是一種非常鮮美的東西。
  • 河豚有劇毒,但為什麼日本人這麼愛吃呢?
    河豚的這種脹腹現象原來是它的一種自收手段呢。起到迷惑敵害的作用,也使對方很難氫它吞食,這樣就乘敵害不解之機而逃走。乍看一下,河魨似乎極其適合於它所賴以為家的熱帶水域。它短小,不顯眼,慢條斯理。但面臨食肉的魚類或鳥類攻擊之際,它又會驀地大口飲水,迅即膨大成為原有軀體3倍的「帶刺硬殼球」了雖說河豚有毒,但日本人還是爭先恐後地吃,是出了名的。
  • 沒有拿命吃過河豚,算什麼吃貨
    俗話說金秋伺螃蟹,暮春候河豚。這不,老饕們又開始覬覦河豚了。呆萌的外形,鮮美的肉質,卻同時擁有殺傷力極強的毒素,這強烈的反差讓人也無法抗拒,輕易便能挑逗起我們的好奇心與徵服欲。難怪日本的俳句裡寫河豚的味美可解失戀之苦,他們將這種帶著禁忌誘惑色彩的美味吃出一種「偷情」的新境界。連蘇東坡當年都忍不住驚嘆「據其味,真是消得一死」河豚的極致。
  • 河豚的考驗:弔祭、吃、放生
    河豚的考驗:弔祭、吃、放生我抵達日本之後,許多水中生物都因我的口腹之慾而死。在東京之旅的最後一天下午,我決定給魚兒報復的機會。我接受了一項邀約,打算品嘗惡名遠播而且含有劇毒的河豚。河豚含有河豚毒素,這種毒素近似箭毒,只要一毫克即可讓30名成人喪命。
  • 中國遊客去日本吃「河豚」,一口氣點50隻,結帳時卻成了啞巴!
    海鮮有很多種,估計很多人都吃過比較普通的,像螃蟹、龍蝦、魷魚、基圍蝦這些,一些昂貴的海鮮,大家基本上都不太了解,更別說吃了,其實海鮮也是分為很多種,但是平時對於吃貨們來說,還是很難分清,畢竟不是經常吃,其實在國內的海鮮中,很多都是來自於國外,價格比較貴,但是去到國外吃的話,價格會便宜很多。
  • 與死神相伴的至尊美食:日本人吃河豚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對河豚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河豚體內含有劇毒,僅0.5毫克就能致人於死地,毒性相當於劇毒藥品氰化鈉的1250倍。都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英雄,但我覺得,第一個吃含劇毒的河豚的人才是真英雄,或許這第一個人就是日本人。 日本食用河豚的歷史淵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至約2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日本考古學家從當時的貝冢裡發掘出河豚科魚類的骨頭。
  • 大概就是像蘇軾這樣的!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柴火罨焰煙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這首打油詩所描述的,就是我們最為熟悉的東坡肉了。要知道的是,蘇軾在燉煮東坡肉之前,經歷了一次生死考驗,當他終於免於一死、發配至黃州這一蠻荒之地,轉而悉心研究美食,最終做出了「東坡肉」,果然是標準的吃貨。
  • 宋代人吃什麼?
    宋仁宗頗為不悅,說:「我多次告誡你們,不要奢侈浪費,一下筷就二千八錢,吾不忍也。」他將此菜放置一旁不吃,作為警示。宋代是一個美食盛世,中國飲食的發展至此已進入「鼎盛時代」。上至廟堂,下至市井,煎、烹、煮、炒、燒、烤、燉、熘、煸、蒸、泡等幾十種烹飪方式爭奇鬥豔,大放異彩。我們熟悉的俗語「柴米油鹽醬醋茶」,出自宋代的《夢粱錄》。
  • 【胡律師說法】拼死吃河豚,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河豚,食客老饕謂之「天下第一鮮」,肉質細膩且無腥味,在歷史上留下許多佳話。  北宋美食家蘇軾曾言「食河豚而百無味」,據宋人孫奕的《示兒篇》記載,蘇東坡在常州時,友人擅烹河豚,要請他嘗鮮。蘇東坡一言不發只顧大快朵頤,眾家眷失望時突聞東坡高喊:「也值得一死!」
  • 河豚有毒卻風靡日本,蘇東坡拼死都要吃,肚皮入口滑溜溜
    江湖上關於河豚的傳說很多,河豚扁扁的生氣的時候卻胖嘟嘟,據說古埃及人還利用這一特性,把它們當保齡球打;河豚又叫海中絕命毒師,遇到危險就放毒、著急了連自己就毒,不少人因吃它一口就喪命。河豚有毒,卻是「天下第一鮮」河豚有毒,但依舊嚇不住吃貨的嘴巴。日本美食店鋪不乏河豚店的身影,河豚刺身河豚火鍋河豚炸物,河豚已經成為日本料理的一大象徵。
  • 日本人是怎麼吃河豚的?看到日本大廚的處理過程,吃貨都要流口水了!
    日本人是怎麼吃河豚的?看到日本大廚的處理過程,吃貨都要流口水了! 河豚可是一種有毒的生物,目前除了日本人再也沒有其他國家的食客敢吃河豚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