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邏輯樹,幫你科學解決邏輯問題

2021-01-08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邏輯樹(Issue Tree)是一種以樹狀圖形來分析存在問題及其相關關係的方法,它是將看似無序、雜亂的已知問題,通過某種技術手段將它們轉化成可以預測未知實例的樹狀模型。文章對三種邏輯樹進行了梳理說明,對具體的構建方法展開了分析,與大家分享。

什麼是邏輯樹

邏輯樹又稱為演繹樹或分解樹,英文叫做Issue Tree,是一種以樹狀圖形來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其相互關係的方法。

它的起源歷史悠久,之前被廣泛的應用在數學領域,科學領域,隨著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更多的企業把它融入到了管理學,流程學領域,諮詢學領域,我們熟知的麥肯錫、貝恩諮詢、羅蘭貝格諮詢、更是應用邏輯樹的行家裡手,在多數的資料中更有根據邏輯樹編輯的成熟模型應用。

邏輯樹的原理

首先將一個已知問題當成樹幹,然後開始思考這個問題與哪些相關問題或子任務有關,每想到一點就給這個問題(也就是樹幹)加一個「樹枝」,並標明這個「樹枝」代表什麼問題,一個大的「樹枝」上還可以有小的「樹枝」,如此類推,直到找出所有相關的項目。

這裡面要注意兩點:一個是想,腦袋裡要有清晰的主線問題與支線條件,另一個是畫,一定要畫出來,同時印證腦內的構想。

使用邏輯樹有以下優點:

1)通過「樹幹」和「樹枝」的搭建,找出問題的所有相關項,以此確保問題獲得完整的解決;

2)通過問題與問題的關聯,識別哪些是必須的,哪些是證明前提假設的重點;

3)個人使用時能幫助理清思路,將大問題分解為利於操作和解決的小問題;

4)團隊使用時,能將大問題分解為小問題再落實到個人,避免責任不清。

邏輯樹有三種類型,分別是:問題樹、假設樹、是否樹。這三種邏輯樹結構類似,但是有不同的使用前提,合理的使用它們,對於我們分析問題和制定解決方案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種邏輯樹(議題樹、假設樹、是否樹)

1. 議題樹

當對問題不了解 ,或者需要對問題進行全面的分解以確保不遺漏任何一個方面時,可以使用議題樹。即:在解決問題的初始階段使用議題樹。

議題樹可按照如下步驟來構建:

1)先從左至右畫出樹狀圖,明確「思考的主題」,

2)將問題進行分解,分解為第一層級上的問題;

3)將第一層級的問題再次分解,得到第二層級;以此類推,可以將問題逐級分解,從而得到第三層級、第四層級,乃至更多。

注意:

1)相鄰層級具有邏輯上的內在直接聯繫;

2)同一層級上的內容,需要滿足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原則(MECE原則)。這樣構建的議題樹就會是完整展現了所有不同原因、結構化的邏輯樹。

這一方法的關鍵點在於:如何對問題或者議題進行分解?這裡有兩個小技巧可以幫到大家。

a)結果改善類的問題:層層展開,不斷問——「為什麼」(這與深度思考一書提到的知識點如出一轍)

當我們分析「結果不好,應當如何改良」這一類問題的時候,可以通過不斷地詢問「為什麼會出現不好的結果」來對問題進行分解。

b)提出方案類問題:集思廣益,不斷想——「怎麼做」

跟結果改善類問題不同的點在於:這裡並沒有一個不好的結果,只是著眼於現在的情況,需要提出就達成某一目標的方案。比如:提高銷售額的方案(也許現在的銷售額也還可以,但是想進一步提升,因此主要的問題是「如何做」)。

2. 假設樹

當對問題已經有了較為充足的了解,並且針對問題提出了某種假設的解決方案,需要驗證假設是否成立時,應該採用假設樹。即,假設樹用於驗證假設。

假設樹針對所提出的假設,不求展現問題的全貌,只要能夠驗證假設合理或者不合理即可,這是其與議題樹最大的不同。假設樹集中於假設的解決方案,加快解決問題的進程。假設樹的結構如下:

假設樹的結構

對於某種假設方案,只有當所有論點都支持該方案時,該假設方案可以得到驗證,否則會被推翻。對於每一個論點同樣可以進行分解,直至分解到可以被基本假設證實或證偽。

假如需要針對X公司制定「提高銷量」的方案,我們通過上文的議題樹進行分析,了解了公司各方面的情況之後,覺得該公司可能可以通過研發新品來獲得銷量提升,遂提出「X公司應該研發新產品」這一假設,為了驗證假設是否成立,則可以構建如下假設樹。

針對「X公司應該研發新產品」假設的假設樹

只要我們將第三層次的7個論點進行驗證,就可以證明「X公司應該研發新產品」這一假設是否合理。

3. 是否樹

是否樹的結構比前兩種要簡單很多,其主要形式是:先提出一個問題,然後對這一問題進行是否判斷,分析的結果只能是「是」或者「否」;然後接著進行下一輪判斷分析,繼續得出分析結果「是」或者「否」。是否樹的結構如下:

是否樹結構

在使用是否樹進行分析前,對一些結果應已有標準方案。如果答案為「是」,就可以應用實現準備好的標準方案。如果答案為「否」,那就需要再進行下一輪的判斷分析,對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根據結果確定解決方案。是否樹多在對問題及其結構已經足夠了解時使用。

比如,以下是分析「X公司B產品線如何才能獲得競爭力」時的是否樹:

4. 三種邏輯樹的區別於使用情景

最後,再就三種邏輯樹的區別和其適用的場景進行簡單的分析。

問題的初始階段,尚不明確具體情況,需要對問題進行全盤分析時,使用議題樹;對問題已經有一定了解了,並且有了一種假設方案,對假設方案進行驗證,使用假設樹;對問題不僅足夠了解,且針對一些結果已經有了標準方案,需要在方案中進行選擇時,使用假設樹。

總結

無論是工具還是科技,其實都是輔助大家提高大家工作效率的手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人的意思很直白,如果是為了工作,什麼都要用最好的,不求最貴但求最好。

硬體要用最好的電腦,軟體要用最高效的工具,別怕花錢,窮也就窮一時。

有效利用以上工作法門,培養自己邏輯思維能力,有效利用構圖,深度思考計劃流程,經過長年的鍛鍊你必將在專業度上勝人一籌。

凡事有模型,萬事有邏輯,我是持續追逐卓越的網際網路人張半城,我們下期見。

本文由 @張半城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金字塔原理之解決問題的邏輯,如何使用框架分析
    (統計學上稱為序列分析),是一種有效地解決問題的技巧,可以幫助你為以下按邏輯順序排列的問題尋找答案:1.結構化分析問題分析問題的標準流程是:比較好的方法是建立診斷框架和邏輯樹指導,來分析和引導思維,不僅能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而且簡化了把結果構建成金字塔的工作。
  • 讀《金字塔原理:思考,寫作和解決問題的邏輯》
    偉大用途之一,解決問題:當你嘗試解決問題時,你從下到上,收集論據,歸納出中心思想,從而建造成堅實的金字塔。有了這個大致的目標,問題解決起來最有效。 偉大用途之二,管理手下:如果你是領導,有經驗,有手下,對於某個問題,你根據經驗提出假設,迅速列出第一級三至七個支持論據,分別交待給不同的手下。
  • MECE及邏輯樹是以屬性-內涵-概念-定義-外延-劃分為認知基礎!
    屬性、本質屬性,概念、內涵、定義、外延、劃分、MECE、邏輯樹,是一串下來的。屬性-內涵-概念-定義-外延-劃分作為MECE-邏輯樹的認知基礎,或者說MECE及邏輯樹是以屬性-內涵-概念-定義-外延-劃分為認知基礎!
  • 構建界定問題的思維框架,成為解決問題的專家
    在介紹界定問題的框架思維之前,我們再來理解下框架的問題,因為框架本身是對系統的一種簡化呈現。思維過程其實在某個或某些特定的」目的」指導下,試圖解決某個或某些」問題」。圍繞這些問題,藉助於某些」概念」,搜集和處理相關的」信息」,基於某些」依據」,經過一些列的邏輯」推理」,得出你的」結論」。
  • 科學到底是什麼再思考——科學不是原創是發現,發現重於邏輯!
    如果科學僅僅是邏輯體系和這個邏輯體系的驗證,則邏輯體系的問題就是自己自洽了以後,你是跳不出這個體系的!就如你在經典物理歐幾裡得幾何體系之下,你是跳不到非歐幾何的現代物理的相對論下的,這個跳躍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愛因斯坦數學其實很優秀,但當時搞物理的是不會去學習了解非歐幾何的,而且在數學界,非歐幾何在找到現代物理應用之前也差不多是異端。
  • 用網絡科學解構,悟空問答輸給知乎背後的邏輯
    而掌握了網絡結構就掌握網際網路產品設計與運營的內在機理,進而幫你更好地把控商業競爭或是躲避商業網絡攻擊。本文試圖從網絡科學的角度,去解構悟空問答輸給知乎背後的邏輯。據統計,國民級產品今日頭條已經佔據了網際網路近10%的用戶流量,張一鳴也深諳流量挖掘的玩法,諸如抖音、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等爆款產品都是被頭條用流量和資源逐一挖掘出來。可惜,這一次,悟空問答卻沒有這麼好運。
  • 科學的顏值|科學圖像中的隱形問題和顯性問題
    科學的圖像尤其是研究領域的圖像,是由科學信息和藝術表現的糾纏編制而成,在圖像創作開始到結束,科學和藝術佔據的比重點是科學家和藝術家共同在反覆掂量反覆拿捏的,到底佔多少能把科學講明白,到底放多少能優化畫面的美觀度。
  • 三維數位化空間構建邏輯與技術架構
    提到三維數位化空間的構建邏輯與技術架構,小編將結合自身項目經驗,從數位化城市設計構建邏輯、數位化城市設計技術架構與展望三個部分,為大家展開講解。一、數位化城市設計構建邏輯數位化空間構建邏輯可分為譜系化、規則化、智能化三個流程。
  • 科學的方法:教你如何運用聲帶解決你唱歌中常見的兩大問題
    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大家一直關心的聲帶閉合,今天這篇文章可以直接解決你們經常提到的兩大問題。聲帶閉合顧名思義就是將聲帶在唱歌的時候合攏,所以我們首先要了解下什麼是聲帶。首先帶大家了解一下何為聲帶,下面這張圖可以看見,聲帶的位置以及聲帶運動的樣子。
  • 哲學問題|邏輯實證主義的主要缺陷
    哲學小課堂開課啦~這一節哲學小課堂硬核滿滿,你,準備好了嘛?!關於「知識論」,哲學史上由「經驗論」和「唯理論」貫穿始終。自此兩條經脈,「知識論」枝枝蔓蔓漫漫滋長。前人以及今人關於此種問題的闡說論證層出不窮莫衷一是,形成了眾多流派。
  • 「全面回憶」專欄:運用邏輯力量,構建更精密的知識牆
    今天介紹如何通過邏輯推理出更多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舉個例子,你在學習的時候,學到了某個具體題型的解決方法,如果只是止步於此,那麼同樣題型換個條件,可能又要花費腦筋重新去思考解決方法。但是如果你在具體題型的基礎上能夠歸納出通用的規律出來,那麼以後這類題型都可以迎刃而解了。這個就是利用邏輯的方法來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 關鍵時刻說話緊張邏輯不清?這個萬能模板,幫你隨時發揮出高水平
    我們損失了第240號井,但已經找到解決辦法。由於疏忽,我們不小心把太多水泥倒入了洞中,結果鑽杆被卡在裡頭。兩天來,大家想盡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終於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從套管底部鑽一個洞經過被卡住的鑽杆,這樣就能解決問題。一切準備就緒,就等您點頭同意。」格倫:「好的,就這麼解決。」
  • 費米問題 | 如何快速評估一個價值範圍?
    事實上,諮詢公司管這個叫market sizing question,即你只有一張紙,一支筆,你要根據自己的常識,有邏輯地計算出市場規模——這也幾乎是諮詢公司/產品經理/分析師崗位基礎面試的必考題。一、這類問題到底在考察什麼?要想理解這類問題在考察什麼,需要追根溯源,回到這類問題的鼻祖:費米問題。1945年7月16日上午,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沙漠地區爆炸。
  • 解決人類當前社會問題,世界需要這一專業人才
    如何才能解決網絡安全問題?  ……  一直以來,人類面臨很多諸如上述這樣的社會難題。這些問題難以單純用科學解決,只有那些不僅能解讀科學數據,還對社會影響、政策制定、公共傳播等領域有遠見卓識的人,才能提出切實的解決方案。而這些人才,就是我們所說的社會科學家。
  • 社科院朱彤:探討能源轉型問題,「小邏輯」要服從「大邏輯」
    「小邏輯」要服從「大邏輯」「在進行能源轉型相關現實問題分析與政策制定時,不同利益主體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應遵循『小邏輯』服從『大邏輯』的原則。」朱彤在發言時表示。所謂「大邏輯」即為能源轉型的方向和趨勢,以及未來能源系統的基本特徵。
  • 從資本邏輯走向人的邏輯
    馬克思文本中的資本邏輯與人的邏輯  馬克思畢其一生的理論探究,就是在「書房與現實」的結合互動中,揭示資本邏輯走向人的邏輯的歷史必然性和價值合理性。這是他整個思想理論的主題和主線,他的唯物史觀、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都是圍繞這一主題和主線而展開的,馬克思思想演進的歷程,也是圍繞這一主題和主線而進行的。
  • 課題申報中的「技術路線」如何撰寫:我來幫你解決苦惱
    (一)第一個關鍵概念 「以研究假設為核心」「研究假設」也是課題申報書中需要撰寫的一個內容,「研究假設」要解決的問題是:預期成果的達成是有若干路徑的,這些路徑是我基於教育理論和科學方法框架下構想出來的,如果能夠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實施,就可以達成預期成果。
  • 生物學教學中構建認知模型對科學思維發展的作用
    尊重事實是科學思維的起點,基於事實,運用嚴謹的邏輯分析認識事物間的聯繫,在批判性地接受歷史觀點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方法,以解決實際問題。基於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可以這樣解讀生物學科學思維:學生能基於大量具體生物學事實總結規律;能運用已知知識預測生命現象機制;能用模型等方式闡明生命活動原理;能在一定情境下,運用所學知識對某一生物學問題提出質疑或論證;能創造性提出觀點、方法以解決生物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