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中「杜鵑」:生物界可能有更多孵卵寄生現象—新聞—科學網

2021-01-21 科學網

杜鵑鯰魚是一個賴帳的父母,把照顧孩子的工作留給別人。圖片來源:ROBERTO NISTRI

本報訊 杜鵑鯰魚不僅與杜鵑鳥分享了同樣的名字,同時它們也會逃避自己作為父母的責任。這些生活在東非湖泊中的魚類會把自己的卵交給其他魚類照料。如今,研究人員已經知道了它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以及它的後代是如何參與其中的。

包括杜鵑在內的90多種鳥類都是「孵卵寄生蟲」。這些鳥類並不築巢;相反,它們會依靠其他鳥類照顧自己的幼鳥。但是杜鵑鯰魚似乎是其他脊椎動物中唯一一種採用這種策略的生物。

在東非的坦噶尼喀湖,杜鵑鯰魚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厚嘴唇的慈鯛,後者利用嘴巴作為哺育幼魚的「託兒所」。當慈鯛產下自己的卵後,它們會把這些卵吞進嘴裡。此時,狡猾的杜鵑鯰魚夫婦就會偷偷溜到慈鯛的身下,在同一地點產卵並使自己的卵受精。在混亂中,慈鯛會把自己的卵和杜鵑鯰魚的卵都撈起來。

去年,研究人員發現,一些慈鯛媽媽足夠聰明,能夠避免撿起杜鵑鯰魚的卵。如今,這些研究人員和另一個團隊終於搞清了杜鵑鯰魚是如何反擊的。

在美國博爾德市科羅拉多大學的實驗室裡,進化生態學家Marcus Cohen和他的同事比較了杜鵑鯰魚卵和慈鯛卵的發育情況。Cohen的研究小組報告稱,結果顯示,杜鵑鯰魚的卵發育得更快,孵化得更早,而且比同期產的慈鯛卵大,這使得杜鵑鯰魚幼魚具有一種進化優勢。

科學家將在下月出版的英國《皇家學會哲學學報B卷》上報告這一研究成果,這些差異對年幼的慈鯛來說可謂是一個壞消息,它們在杜鵑鯰魚胚胎開始進食的時候才剛剛開始孵化。入侵的杜鵑鯰魚用它們寬大的下顎和眾多的牙齒一股腦吞食著新孵化的幼魚。如果杜鵑鯰魚幼魚吃完了慈鯛的幼魚,它們就開始互相殘殺。

與此同時,另一個研究小組發現,更大的魚卵和更快的發育速度給年輕的杜鵑鯰魚帶來了第二個優勢。

布爾諾市捷克科學院脊椎動物生物研究所生物學家Martin Reichard和他的同事發現,被慈鯛媽媽拒絕或錯過的杜鵑鯰魚卵最終在慈鯛的嘴外孵化並發育良好。但是,當慈鯛媽媽在餵食中把自己的小傢伙吐出來後,杜鵑鯰魚的魚苗會趁著慈鯛把自己的魚苗撈起來時跳進後者的嘴裡。Reichard的研究團隊將在同一期雜誌上報告這一研究成果。

並未參與該項研究的英國林肯大學進化生態學家Sheena Cotter認為,這種魚類入侵的兩階段能力使它們有別於寄生鳥類。Cotter說:「這絕對不會發生在鳥類身上。」

Reichard和他的同事寫道,杜鵑鯰魚幼魚獨立生存的能力也表明,與杜鵑不同的是,杜鵑鯰魚還沒有完全進化到依賴慈鯛撫養幼魚的地步。他們補充說,慈鯛媽媽吞入杜鵑鯰魚幼魚的傾向甚至可能從一開始就鼓勵了這種依賴性的進化。

Cotter說,這些論文有望鼓勵研究人員尋找更多孵卵寄生的例子。「在其他生物系統中完全有可能發生這種情況。」(趙熙熙)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98/rstb.2018.0205

https://doi.org/10.1098/rstb.2018.0412

《中國科學報》 (2019-03-25 第2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杜鵑鳥的名字雖然好聽,但其巢寄生的繁殖後代行為很令人不齒
    看到這個鳥巢中,這些鳥蛋中有一個大小不一,而且顏色也不一樣,是不是會覺得難道這鳥蛋變異了?
  • 大杜鵑--具有十分奇特的寄生特點
    大杜鵑學名:Cuculus canorus英文名:Common Cuckoo 英 ['kmn 'kku] 美 ['kɑmn 'kku]鵑形目杜鵑科杜鵑屬的鳥類,俗名布穀鳥、郭公、布穀、喀咕[kā gū]。大杜鵑有巢寄生的繁殖特點。
  • 這種鳥生卵不孵,花與鳥的共名,靠「寄生」的絕技生兒育女
    杜鵑鳥有143種,其中也有少數品種的雌鳥是孵卵的,大多數杜鵑生卵不孵。有了這種天性,杜鵑就有個壞名聲,人們稱它是懶鳥。那麼它們怎麼延續後代呢?人們不用擔心,它們自有巧妙的法子,不然杜鵑早就絕了種。絕大多數的杜鵑是靠「寄生」的絕技生兒育女,繁衍「家族」的。
  • 杜鵑鳥的叫聲 杜鵑叫起來是布穀布穀的
    1、生長繁殖杜鵑(布穀鳥)是典型的巢寄生鳥類,它不築巢,不孵卵、不哺育雛鳥,這些工作全由小杜鵑的義父母代勞。關於這些,有許多有趣的秘密。首先是杜鵑怎樣能將卵寄生在別的鳥巢中而陰謀不會被發現?杜鵑飛翔姿式也很像猛禽巖鷂;飛得很低,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地急劇轉彎。間或拍打著翅膀,拍打得很響,用來恫嚇正在孵卵的小鳥。正在孵卵的小鳥看見低空翱翔而來的猛禽的身影,嚇得棄家逃命時,杜鵑就達到了它恫嚇的目的。杜鵑(布穀鳥)怎樣把自己的蛋丟進別人的巢中呢?
  • 魚中杜鵑
    之前小編跟大家講過杜鵑的故事,杜鵑鳥會將自己的蛋下到別的鳥的巢穴中,
  • 杜鵑鳥都是託卵寄生的?你想錯了
    一提到杜鵑鳥,大家都會想起這是一種託卵寄生的鳥。其實這是片面的認識,杜鵑鳥有很多種,有的會託卵寄生,有的卻會自己築巢育雛。例如我們熟知的布穀鳥、四聲杜鵑、噪鵑、中杜鵑、小杜鵑等等都是託卵寄生的,而不會託卵寄生的有小鴉鵑、褐翅鴉鵑、綠嘴地鵑等等。
  • 吃掉別人的卵,還讓其它鳥幫自己孵卵,真實的杜鵑鳥有多自私?
    「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這是唐代詩人成彥雄寫的,老師曾經說過,在古詩中,杜鵑是一個意象,只要見到它,一般整個古詩的基調就是悲涼的。因為中國古代有「望帝啼鵑」的神話傳說,傳說一名皇帝叫杜宇,歸隱後化作一名杜鵑鳥整夜啼叫,告誡後世皇帝要以民為貴。
  • 鳩佔鵲巢說的是誰,杜鵑鳥有哪些惡習
    因為,科學告訴我,杜鵑鳥並不是一種善良的鳥兒。也許,故事始終是故事,傳說始終是傳說,回到現實中來的時候,不禁讓我大跌眼鏡。現代生物學告訴我們,杜鵑鳥是一種鳥類中的寄生蟲。它最大的特性就是孵卵寄生性。除了個別種類的杜鵑鳥比較善良,不喜寄生以外,其他絕大多數的杜鵑家族成員都對寄生樂此不疲。它們將卵產於其他種類的鳥的巢中,讓其他的鳥類孵化和育雛。
  • 欺詐、謀殺、反擊 …… 杜鵑鳥的 「巢寄生」發生在這裡
    本文是9位攝影師歷經3年拍攝的杜鵑鳥「巢寄生」精選圖片,文字經專家審定修改,具有較高的研究和觀賞價值。▲ 北京朝陽公園的蘆葦叢中,鶯歌蝶舞。【李都 攝】▲ 一對對東方大葦鶯在歡歌中築巢繁殖。【李都 攝】▲ 隨著「布穀、布穀……」的叫聲,大杜鵑來到蘆葦蕩。
  • 西大專家團隊發現地球上最早動物寄生現象
    6月4日17時52分,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欄目報導了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所專家團隊發現地球上最早動物寄生現象。由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教授張志飛帶領的早期生命研究所專家團隊發布地球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的生物演化研究重要成果。
  • 「齷齪」的杜鵑:會模仿其它鳥類天敵叫聲 趁機產卵
    杜鵑在動物王國中臭名遠揚,因為它們喜歡在其它鳥兒的巢中產卵,迫使它們把小杜鵑當成自己的孩子來餵養。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雌性杜鵑會通過模仿其它鳥類天敵的叫聲把它們嚇跑,然後趁機在它們的巢中產卵。  杜鵑的這種做法名為「孵育寄生」(brood parasitism),即某種動物施展詭計、讓另一物種的生物替自己養育子女。通常來說,這些被迫替他人養兒育女的動物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自己的子女往往還會吃虧。杜鵑有許多耍花招的手段,如讓卵的顏色接近「養父母」的卵,且在寄主巢中產卵時速度很快、效率極高。
  • 農村常見的布穀鳥,原來是杜鵑的一種,經常把卵寄生
    按照分類來說,布穀鳥的學名叫大杜鵑,屬於普通杜鵑的一個亞種,經常會出現農田和居民附近的高的樹木上。布穀鳥還有許多的別稱,人們常說的子規鳥、杜宇鳥、郭公鳥也都是指的它。布穀鳥的體型跟鴿子差不多,通體是暗灰色,翅膀是暗褐色,尾部是黑色,看起來非常好看。雌鳥和雄鳥的外形相似,但通體是灰色沾褐色的。看著不一樣,其實是同一種鳥,只是雌雄有別。
  • 西北大學科研專家團隊​發現地球上最早動物寄生現象
    西北大學科研專家團隊​發現地球上最早動物寄生現象 2020-06-07 2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比杜鵑鳥更惡毒!這惡魚產卵在別個嘴裡,孵出後還吃掉她的孩子!
    這種行為還發生在多種鳥類身上,專門有個名詞孵卵寄生來描繪,那些受害的鳥兒對此肯定也是深惡痛絕,會寫字的話逼逼扯個橫幅寫上這個詞到香榭麗舍大街抗議,雖然我不確定它們是否聽說過這個詞。不過現在,你要是只知道杜鵑鳥有這種惡毒的行徑那就有些out了,因為在東非的坦噶尼喀湖,有一種杜鵑鯰魚,也學到這種惡劣行徑了,而且比杜鵑鳥有過之而無不及。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進化生態學家馬庫斯·科恩領導的一個小組,最近對此進行了觀察和研究,揭穿了杜鵑鯰魚的惡劣行徑,並會將之在下月出版的《自然科學會報B》上公布。
  • 科學家揭示真核基因組轉座子寄生策略多樣性—新聞—科學網
    他們對基因組中常見的寄生性轉座子元件(又稱跳躍因子)進行比較基因組學分析,揭示了轉座子的兩種依賴宿主基因轉錄的基因組整合策略。這一發現為解析複雜的真核生物基因組提供了「基因組生態學」視角。 論文第一作者張新巖介紹,轉座子是基因組中的「自私」元件,也是基因組複雜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轉座子拷貝數的增加會導致基因組大小、複雜性和不穩定性的增加。
  • 野生動物中,除了杜鵑,還有哪些是「借鳥繁殖」的?
    我們對於杜鵑的這種行為也是很難理解,但是大自然中的野生動物當中除了杜鵑,還是有其它動物具有這樣的行為。比如家燕,家燕大家可能很熟悉,經常在居民的房子裡或者房簷下打窩。其實它們也會有在其它家燕中產卵的情況。其實家燕和杜鵑的情況還是有區別的。家燕是屬於種內巢寄生,杜鵑卻是屬於種間巢寄生。
  • 盤點生物界的真吸血鬼 鮮汁已過時我要袋泡茶!
    盤點生物界的真吸血鬼 鮮汁已過時我要袋泡茶! 中午了,就讓我們來一起看看生物界的真吸血鬼
  • 杜鵑鳥並不是一種善良的鳥兒?
    由於,迷信通知我,杜鵑鳥並非一種仁慈的鳥兒。或許,故事一直是故事,傳說一直是傳說,回到理想中來的時分,不由讓我大跌眼鏡。古代生物學通知我們,杜鵑鳥是一種鳥類中的寄生蟲。它最大的特徵就是孵卵寄素性。除去一般品種的杜鵑鳥比擬仁慈,不喜寄生之外,其他絕大多數的杜鵑家屬成員都對寄生樂此不疲。它們將卵產於其他品種的鳥的巢中,讓其他的鳥類孵化和育雛。
  • 夜間手機藍光可能導致抑鬱;5億年前就存在寄生現象
    但《自然-神經科學》的新研究給出了一些線索:夜晚的藍光可能是致鬱的原因。每天夜晚經過藍光照射2小時的小鼠,會在大約3周後開始出現抑鬱症狀,這些小鼠不會再為了獲得食物獎勵而努力。進一步研究發現,藍光會影響伏隔核和背側韁核兩個與情緒相關的腦區,並且這兩個腦區活動在夜晚更活躍。論文提示,夜晚長時間玩手機,看電腦很有可能會導致抑鬱症狀的出現。
  • 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所專家團隊發現地球上最早動物寄生現象!
    6月4日17時52分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欄目報導了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所專家團隊,發現地球上最早動物寄生現象距今已有5.2億年。由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教授張志飛帶領的早期生命研究所專家團隊發布地球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的生物演化研究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