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決定了中國現在的意識形態呢?

2021-01-13 輕聲細語談

中國社會意識發展的決定力量究竟是什麼呢?其實這是我們國家的科技水平這一生產力決定的。那什麼是生產力呢,是人類改造自然獲取物質生活資料的能力,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生產力是社會生產方式中最積極、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起著決定的作用。我們的科技生產力水平決定了我們社會發展的速度能承載多少人口。如果科技水平低下,那麼現在中國恐怕連印度都不如,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近年來我們國家大力發展科技生產力,加快經濟建設步伐,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其實都是我們生產力的高度體現!我們發現現在美國的經濟制裁已經有一段了,可是我國不但跟美國的貿易收入沒減少,還有不斷擴大的趨勢。並且吸引了很多的國外投資財團入駐。那這都說明了什麼呢?其實這就是我們科技生產力的最根本表現。我們有成套的軟體體系有配套的硬體技術支持,更有廣大的市場前景。所以外國人發現在他們那邊的製造成本太高還不能完整的製造出來。所以現在出現了「made in china」。西方文明已經擋不住中國的發展。在國內不管你要造什麼都能在國內找到相應的材料、技術、相關的設備、良好的操作人員。所以我們可以快速的建設我們國家的陸軍、海軍、空軍、空天軍等等。我們的武器裝備如下餃子一樣快速的產出。大家覺得這樣的生產力不快嗎?反觀現在的西方經濟強國,很多國家很多年都沒有新的裝備列裝到部隊。一些有航母的國家連航母的運行都已經無法支撐。在看蘇聯,曾經最大的社會主義大國,能跟美國抗衡。但是最後還是因為科學技術方面生產力跟不上最後分崩離析。縱觀歷史,科學技術生產力決定了社會現在的進程和未來的社會形態。

科技生產力中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人類社會要生存和發展,必須生產物質生活資料,以解決人們的衣、食、住、行及其他各種需要。前蘇聯就是我們最好的見證。由於科技落後,生產力不夠。生產資料支持不夠導致了社會意識形態的崩塌分裂。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是物質資料生產的兩個方面,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統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社會的結構、性質和面貌,歸根到底決定於生產力的發展狀況。

生產力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所以相應的社會形態應該匹配相應的生產力。封建社會生產力低下物質匱乏,所以財富各方面只能集中在極少數地主手中。隨著生產力的加強,社會意識形態逐步的發展出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人們的物質生活逐步走向富足。未來生產力極度發達,人們不再為物質忙碌的時候。精神層面就成了我們的更高追求。那時候我們就到了共產主義意識形態了。

所以相應的科技生產力決定了社會的意識形態和未來。

所以我們國家應該警醒,從基礎生產力研究抓起。完善產業結構讓生產力全方位發展。在發展階段讓外國資本更好的為我們利用,補充我們基礎設施的不足。同時自力更生深挖基礎產業,開拓新的方向。讓我們的國家能在國外勢力的圍堵下快速發展走向富強!早一步進入共產主義社會。

相關焦點

  • 意識形態鬥爭並非「中國特色」
    擯棄了掌握得清清楚楚的現實生活概念,換取了意義模糊不清的偶像概念即換取了意識形態的幻影之後,無數善良的蘇聯人落入了政治騙子的手中。千千萬萬的人跟著搖曳不定的幻象火光,對向他們提出的各種決定個人命運和子孫後代命運的方案,也不知是應該採取支持的態度還是反對的態度……改革的意識形態機器在破壞蘇聯社會集體的歷史記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國家歷史上的象徵和裡程碑被抹上了黑,受到嘲笑,黑白被顛倒。
  • 把握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 奪取意識形態鬥爭新勝利
    意識形態一般是指包括政治、法律、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形式在內的社會的觀念或思想的上層建築,起源於以生產勞動為基礎的社會物質生活,本質上是國家現象、集團性話語,實質是階級意志的思想表達,是對一定社會經濟形態以及由經濟形態所決定的政治制度的反映,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決定並對經濟基礎也有著很重要的反作用。
  • 深刻認識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識形態屬性
    這一戰略思想,為我們高度概括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在當代中國所具有的意識形態屬性,從而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指明了根本的方向,奠定了堅實的思想認識基礎。然而,由於資本主義社會制度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之上的、剝削階級佔統治地位的社會制度,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哲學社會科學只能以所謂的「普世性」、「超階級性」來掩蓋其代表少數人利益的實質,這決定了資本主義社會哲學社會科學在體現其意識形態立場時表現出來的虛假性、虛偽性。而正是這種虛假性和虛偽性,反襯和體現出了社會主義制度下哲學社會科學意識形態屬性的真實性、先進性。
  • 倫理道德與大眾意識形態領域的「中國問題」
    由教育部長江學者、東南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特聘教授樊和平領銜的該校倫理學團隊,以及江蘇省二十多位著名學者共同完成的《中國倫理道德報告》、《中國大眾意識形態報告》,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兩部報告反應了我國當前倫理道德與大眾意識形態總體狀況與發展態勢,提供了當前我國倫理道德與大眾意識形態領域的新發現與新解釋。並對反應出來的「中國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中國戰略」。
  • 教育意識形態:教育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在這種教育意識形態下,最佳的學習途徑是什麼呢?怎麼評價學生的水平呢?你很可能會認為,讓學生跟隨那些很牛的學者,讓這些學者導師帶領自己,這就是幫助學生本人成為學者的最佳辦法。而評價學生的水平,就是看這個學生對於那個學科的內容掌握得熟練不熟練。
  • 牢牢把握意識形態話語權和主動權 確保全市意識形態安全
    黎春秋主持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集體學習瀏陽日報訊(記者黃康)10月14日上午,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以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論述為主題,舉行集體學習和集中研討。長沙市委常委、瀏陽市委書記黎春秋主持學習。
  • 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並善於做好意識形態工作馬克思主義認為,意識形態屬於上層建築,一定社會的意識形態是由該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的,是該社會的經濟基礎的必然反映。意識形態是人們對世界和人類社會的系統看法、見解、信仰、追求。同時,意識形態又有著自己的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特別是在社會變革、社會轉型時期,這種反作用尤為巨大。
  • 張志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創新
    實際上,歷史唯物主義關於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觀點,是從歸根結底意義上說的。該思想包括三個層面:(1)在歸根結底的本體論意義上,作為思想上層建築的意識形態被經濟基礎決定論;(2)在能動性意義上的意識形態反作用論;(3)在一定條件下意識形態的決定作用論。對此,多年來學界有類似「播下的是龍種,收穫的是跳蚤」式的誤解曲解,諸如「機械決定論」「經濟決定論」以及「相互決定論」等。
  • 如何看待網絡信息的意識形態功能?
    陸俊:實際上說到網絡反腐啊,現在還有其他的反腐方式,比如說現在講的什麼二奶反腐,乾女兒反腐,這些都有,那為什麼網絡變成了一個反腐的主要的渠道?我這裡就覺得就是,我們本身反腐的制度上面有些問題,網絡它畢竟是一種傳輸的工具,正是因為沒有別的手段來進行反腐了,所以我們只好說來網絡反腐,但是網絡反腐呢在這個界限上有的它把通過各種渠道得來的那種,所謂的那個揭示貪官的一些材料放到網上去,結果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那說明什麼呀?說明我們正常的反腐體制不是(很)健全。
  • 正確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辯證法」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了黨的中心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的定位和關係,明確提出了正確把握這兩項工作的實踐要求。做好意識形態工作,要正確處理好與經濟建設的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果經濟建設搞不好,沒有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沒有人民生活的不斷改善,意識形態工作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就會大為減弱,就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意識形態工作要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不能顛倒主次,泛化意識形態。
  •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原標題: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黨的十九大著眼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調「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 意識形態是怎樣產生的
    意識形態是怎樣產生的 ——讀《意識形態·起源和影響》 劉蘇裡     按照本書作者的觀點,意識形態「通常是針對人民大眾的言簡意賅的陳述,是針對一連串獨特的經濟、社會、政治環境所做的響應。」作者「言簡意賅」的表述,既對政治意識形態下了定義,也解釋了它的起源。    作者認為,「意識形態」一詞首次出現的時間是19世紀初,至今也只200年。第一個提出此概念的是法國人特拉西。特拉西認為:思想的產生來自物質的刺激,因此理念的形成是一種物理過程。而意識形態是對理念形成過程的研究,因而也可以稱之為「理念的科學」。
  • 將意識形態領域鬥爭 進行到底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第一次把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作為一項根本制度明確提出來,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堅定了主心骨,把準了定盤星。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是歷史的結論、現實的必然。
  • 從何時開始,馬克思主義認識到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極端重要性?
    這種中性的色彩是由意識形態在社會變革過程中的「中介」性地位決定的:當社會變革時代來臨的時候,人們必然會以法律、政治、宗教、藝術和哲學等各種意識形態的形式來理解甚至克服時代的問題和衝突,從而將社會變革的實際矛盾變成各種意識形態之間的理論鬥爭。
  • 維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的四個關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建設,意識形態領域一度被動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轉,總體保持向上向好態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但我們也要清醒看到,意識形態領域鬥爭依然嚴峻,各種敵對勢力對中國實施「西化」「分化」的圖謀不會改變,維護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的任務十分艱巨。
  •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內涵
    【內容提要】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內涵,著力發揮意識形態的重要作用,對於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人類社會仍由「物的依賴性」所主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中國現代化進程飛躍的三種時空交織疊加,決定了在新的時代坐標下開展意識形態偉大鬥爭的複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
  • 還是要回到……意識形態的起源和影響
    尤其是對於中國當今的大學生乃至高中學生,我認為它很適合作為通識教育中的政治學課程的最佳教材;與它相比,我們現在的大學政治課教材實在是慘不忍睹。我在近幾年來的教學中發現,不少大學生甚至有個別高中學生對於社會政治問題的關注和迷惘可能超出了許多人的想像,而一部特別適合他們在這個特定階段閱讀的通識教育性質的政治學讀本卻極為難找。
  • 積極掌握意識形態的話語權
    作者:中央黨校副教育長 韓慶祥  當今整個中國社會領域中的意識形態問題值得我們關注。去年,中央召開了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就我國意識形態問題作出了全面深入的精闢論述。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強有力領導下,意識形態工作更加奮發有為,意識形態工作基礎逐步鞏固。但同時在意識形態領域也有值得關注的苗頭傾向,既有對中央意識形態工作要求的模糊認識,也有歷史虛無主義的沉渣泛起,又有意識形態載體問題的凸顯,還有境外敵對勢力的滲透與圍攻。總之,意識形態領域出現了思想分化傾向。
  • 意識形態工作強起來的戰略任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展邁向新階段,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面臨新的歷史機遇。黨、國家和民族強起來的發展大勢蘊含意識形態強起來的必然走勢,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創新創造,推動著意識形態的創新發展。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彰顯黨和人民歷史創造精神、順應中國歷史進步要求的題中應有之義。
  • 張雪魁丨美國的意識形態霸權正加速走向衰落
    一、意識形態的四個類型當代西方著名社會理論家戈蘭·瑟伯恩在《權力的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的權力》一書中將意識形態分為三個層面:一是認知意識形態。它涉及人類對世界的認知,諸如存在什麼、不存在什麼,事實是什麼、不是什麼等等,這些「是什麼的」問題,構成了意識形態的認知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