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體檢數據分析:高發疾病年輕化……

2021-01-09 騰訊網

一個有福利的公眾號

2020年要結束了,別人關心你這一年賺了多少錢,我們要來關注你們的身體怎麼樣。這一年,你們有多少人做了體檢呢?對自己的身體情況是不是了解呢?

臨近年末,市第一醫院的體檢中心的體檢人數明顯減少了,單位和入職體檢高峰都已經過去,現在來的,基本都是個人體檢,小龔就是其中一個。

市民小龔告訴記者,他就突發奇想一年來檢查一次,求保險。主要是擔心腸胃這一塊,自己感覺吃飯不準時,所以要關注一下。

市民小許說,因為生活壓力,大家節奏都比較快,現在跨入中年了,所以想來檢查一下身體有沒有什麼毛病,預防為主。

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市第一醫院體檢中心在2月份左右,曾經暫停過一段時間,但是從下半年的情況看,單位和個人體檢的意願都比較強烈,所以總的體檢人數與往年持平,大概在3萬人左右。從大家的體檢報告看,高發的疾病主要有甲狀腺疾病、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這些代謝性疾病和肺結節。值得引起大家注意的是,發病的年齡層次越來越年輕化了。

嘉興市第一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鄭加蓮介紹,以前來檢查的人年紀還要大一點,可能40歲以上,四五十歲是高峰期。但是現在發現,二三十歲的人像這種代謝性疾病已經不少見了,很多人都是滿不在乎,就覺得我還年輕,好像無所謂,其實這個觀念是非常有問題的,因為現在年紀輕,時間久了,血管、神經併發症都要出來的,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視。

鄭主任分析,今年出現這樣的變化與疫情也有一定關係,大家待在家裡的時間變多了,東西吃得多,運動得少了。而另一類比較高發的疾病,是肺結節,現在檢出的人比較多,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檢測的儀器先進了,可以檢測出以前看不到的很小的結節。大家如果檢出了這個問題,也要理性對待。

鄭主任說,現在很多人聽到毛玻璃結節,就以為是肺癌甚至肺癌的早期,其實不是的,一般他們建議8毫米以下的結節,只要每年定期複查就可以了,8毫米以上的,最好到專科,呼吸科、胸外科去看一下,明確一下到底是需要手術還是隨訪就可以,專業的事情還是要交給專業的醫生來看。

如果體檢中發現了特別危急的疾病的,醫院會打電話通知,但也不能說沒接到醫院電話,就覺得什麼事都沒有了。在體檢報告的最後,一般都會按照輕重緩急,列出檢查出來的問題,大家也可以再去諮詢門診問問醫生。

來源:今朝多看點記者 蔣怡洋 徐慶龍

大家都在買

相關焦點

  • 博州全民體檢疾病譜分析報告出爐
    「通過分析報告,我們發現患病人群主要是以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疾病為主,隨著全州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對大家健康的威脅日益突出。」州人民醫院健康體檢管理科主任陳永紅說。分析報告顯示,博州18歲以下居民主要存在視力不良、肥胖、齲齒、營養不良等健康問題;成年居民中,慢性病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患者正趨於年輕化,高血壓、高脂血、脂肪肝、膽囊炎和膽囊結石患病率較高,肥胖人群所佔比例較高,腎臟疾病則在每個年齡段都有出現。
  • 重慶2018年就診大數據發布 需留意這些每月高發疾病
    華龍網1月2日18時40分訊(記者 黃宇)今(2)日,重慶市衛生健康委通過官方平臺發布2018年度健康就診報告,通過大數據分析過去一年重慶人最關心的的健康問題。據報告分析,這些疾病每月高發,提醒做好防範。
  • 27萬人體檢大數據曝光:現代人最容易得這幾種病,早知道早預防_騰訊網
    近日,有媒體梳理了2020年1月至8月7家知名醫院的體檢數據發現,以前很少見的甲狀腺結節、幽門螺桿菌、肺結節已成為高發疾病。另外,還有哪些病很高發?如何才能避免自己患上這些病? 浙江省人民醫院體檢排名前十異常項(2020年1~8月) 下面,我們挑了6個比較高發但又容易被人忽視的疾病,跟大家討論一下,順便教大家如何預防。
  • 湖南居民體檢健康大數據「男女檢出問題排行榜」出爐
    編者按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健康,對於疾病,懂得預防勝於治療。一方面,除單位體檢外,眾多其他居民主動進醫院做常規體檢,健康體檢走進千家萬戶。另一方面,通過每年的健康體檢,能發現自身的亞健康狀態和潛在的疾病。
  • 最新數據!乳腺癌躍居全球癌症新發病榜首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數據顯示,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高達226萬例,超過了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這一數據,讓很多女性朋友著實一驚,不禁低頭看看自己的乳房是否安好。
  • 體檢報告裡的異常指標 哪些最重要? 留意臨界值變化
    留意臨界值變化  體檢報告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體檢數據。有些體檢者過分依賴這些數據,認為這些就是自己健康與否的決定性因素。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趙小蘭解釋,這些數據只是體檢時的數據,而體檢當時的身體狀況很有可能受人為因素或客觀因素的影響。有一些檢測項目敏感性很高,有些指標本身就處於一個動態水平上,體檢測到的是它在那一個瞬間的數值。
  • 2019保險理賠報告:單筆最高賠1696萬,重疾賠付呈年輕化趨勢
    就重疾險理賠原因而言,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疾病成為三大隱形殺手。多家保險公司2019年度理賠報告顯示,高發惡性腫瘤中甲狀腺癌佔據榜首。整體來看,乳腺癌、宮頸癌等女性特定疾病高發;男性高發惡性腫瘤多見於肺癌、肝癌等,與男性吸菸、喝酒以及飲食習慣密不可分。值得一提的是,多家保險公司2019年度理賠報告顯示,高發惡性腫瘤中甲狀腺癌佔據榜首。
  • 養成三個習慣,趕走心腦血管疾病,祛病又延壽!
    目前,我國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據相關數據顯示,心腦血管患者已經接近2.9億,且還在逐年上升,每年有300萬人因心腦血管疾病猝死,700萬人因腦卒中而癱瘓在床。由此可見,這病的「殺傷力」有多強。
  • 濟寧人體檢報告大揭秘:最新5大疾病譜 脂肪肝第一
    今年和去年,濟寧體檢結果怎麼樣?  近日,記者來到全市各大醫院的體檢中心,通過對2013年全年體檢結果的分析,從而了解並總結出在體檢中人們查出的最多的5大類疾病。這些疾病因何而起?有什麼後果?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和注意?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 「遙感大數據+AI算法」賦能空間監測分析與城市體檢研究
    2020年11月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數據管理中心數據創新發展科張茜科長在清華同衡第八屆學術周上作了題為《遙感AI空間監測分析與城市體檢研究》的主題報告,介紹了 「遙感大數據+AI算法」賦能空間監測與城市體檢的創新性探索實踐經驗。本文根據演講實錄整理,已經專家審閱。
  • 中國體檢大數據發布
    武漢晚報訊(記者 徐丹)昨日,美年大健康展示了「中國居民體檢指數」項目重要研發成果——《健康中國·糖尿病地圖》(以下簡稱「地圖」)和《健康中國·體檢大數據心血管健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同時,大數據監控後臺首次亮相。
  • 上海白領體檢異常率99%,打工人你真的健康嗎?
    其基於2014-2018年收集的325113份白領體檢數據和1032份白領健康調研問卷,對上海白領群體的健康狀況、健康意識和健康行為進行了全面分析。報告顯示,上海白領2018年體檢異常比率達98.75%,幾近登頂。與往年數據對比後發現,這一數據在過去5年中一直在高位基礎上持續攀升。
  • 「範偉」突發腦梗塞,心腦血管疾病有多可怕?
    心腦血管疾病年輕化趨勢明顯 在幾家保險公司2020年上半年的理賠報告中,心腦血管疾病也是「榜上有名」。 圖片來源:中國人壽2020年上半年理賠報告 據醫學專家介紹,近幾年,心腦血管患者年輕化態勢明顯。
  • 上海99%白領體檢異常上熱搜!是什麼奪走了「後浪」們的健康?
    近些年來 從「多種疾病呈年輕化態勢」 到「猝死悲劇頻發」 關於中國年輕人身體健康的負面消息
  • 心血管疾病高發 五個方法幫你預防
    2014年,中國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構成的首位,高於腫瘤及其他疾病。心血管病佔居民疾病死亡構成在農村為44.60%,在城市為42.51%。  心血管疾病要「井噴」  專家以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疾病死亡報告和中國疾控中心的營養與健康調查報告為基礎,分析了1991年至2011年間2.6萬中國人的相關數據,並預測,如果不加控制
  • 2020年人身險理賠地圖:賠款超1200億 居民保險意識仍待提高
    隨著各人身險公司年度理賠報告出爐,2020年人身險理賠地圖浮出水面。截至1月13日,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包括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平人壽等25家人身險公司發布了2020年理賠報告,總賠付金額超1200億元,總賠付案件則達到3000萬件。不過,許多險企的醫療險件均賠付額仍然較低。那麼,哪些人身險公司理賠額較大?哪些疾病最高發?如何填補低件均賠付背後的醫療保障缺口?
  • 體檢報告上的數據指標、專業術語,你真的看懂了嗎?
    原標題:體檢報告上的數據指標,你看得懂嗎?體檢報告中不少專業術語看不懂近日,深晚記者在幾家醫院體檢中心隨機採訪了20多名體檢者。對於能否看懂體檢報告,過半受訪者表示在拿到體檢報告後,由於對各類醫學和體檢知識的缺乏,對於報告上的各種專業術語是一頭霧水。體檢之後,是否有得到醫生的解讀?
  • 2020版重疾表發布 建立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動態修訂機制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體檢的普及和醫學診療技術的不斷革新,我國的疾病譜及重疾發生率已發生較大變化,現有重疾表已經不能滿足保險行業發展和消費者多元化需求的需要。特別是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戰略部署對保險業改革發展提出了更高期望和要求。
  • 「我28歲,入職體檢,查出了胃癌。」
    卻在入職體檢時,查出「胃低分化腺癌」。手術後,他正經歷著第3次住院。 02 丹丹,35歲,深圳某三甲醫院護士,孩子才剛上幼兒園。因為工作忙,作息不規律,胃痛史竟長達3年!近1個月疼得特別厲害才去檢查,結果被診斷為「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