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權力誘餌下的囚徒!這部今年奧斯卡最佳中的禁片太誘人

2020-11-29 這胖子愛看電影

2015年,憑藉講述美國次貸危機的影片《大空頭》技驚四座的亞當·麥凱,今年又選取了一個極有爭議性的人物帶觀眾一窺911事件前後的風雲變幻,《副總統》由此成為了今年奧斯卡提名影片中政治意味最濃的的影片。

相比奪冠呼聲最高的《綠皮書》,胖哥更喜歡《黑色黨徒》,以及這部《副總統》,因為他們都有觀照現實的企圖,在他們面前《綠皮書》只是為現實打上柔光的「濾鏡」,想當然的「麻醉劑」。《副總統》卻回憶了過去,梳理了當時,連接了現在和未來。即使影片中的觀點有些「一家之言」的意味,但它至少做出了結構和分析的姿態,沒有選擇性逃避和視而不見。亞當·邁凱說:「我一直覺得切尼是個有意思的人物,很想搞清楚究竟是什麼在驅動他、他到底信仰什麼。所以我們就做了深挖調查,結果令人震驚。」

雖然只位居「副總統」職位,但切尼堪稱是美國現代史上最有權力的政治人物,他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美國現在的國際地位、政治架構以及社會經濟狀況,而他為了攫取權力所採取的方式也令人瞠目結舌,挑戰了美國的司法公正和國際法的底線。可以說,切尼為了達成自己的權力欲望和政治目的,發動了戰爭,收颳了民脂,甚至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副總統》就講述了切尼從青年到老年,登上權力巔峰的心理變化和高超手段,還有那些微妙時刻對於切尼人生意想不到的改變。

要在兩個小時內講述切尼幾十年走入權力之門的動蕩經歷,故事主線需要輸出巨大的信息量,且同時要保證觀賞性,亞當·邁凱「駕輕就熟」的使用了類似《大空頭》裡的快速剪輯,第三人稱旁白,保證理清脈絡,同時給予關鍵信息點解釋的時間。《副總統》的劇本結構在一眾提名影片中絕對算是非常複雜的一部,非線性敘事,倒敘插敘,甚至故意打斷和留白,讓觀眾一直保持著高度注意力,看得實在過癮,捨不得錯過一幀畫面。

開片就將權力巔峰的切尼「全盤託出」,在那個混亂的時刻,只有他看到機會,保持冷靜,運籌帷幄,把所有人當成棋子或大魚,他是操控者,執魚竿的人。他下一秒的決定,直接改變了911的進程,對發動舉世震驚的伊拉克戰爭吹響了號角,極大的影響了美國政治結構的未來走勢。

可下一秒,敘事猛的剪輯到了切尼最落魄的時刻,酗酒被耶魯大學開除,被迫到家鄉拉電線桿,打零工。兩件事情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讓他對權力有了欲望。一個拉電線的受傷工人被毫不留情的趕走,讓他明白了無權力者的悲哀和落魄,他不願成為可以被隨時替代和趕走的「螺絲釘」。二是愛人妻子、未來夫人的痛斥和威脅,讓忠誠於婚姻和愛情的他必須絕地一搏,完成人生的觸底反彈。力透紙背的簡單兩幕,是社會和家庭最終把他引到了權力的窄門,裡面漆黑一片,藏著鮮花和荊棘,他甘之如飴。影片在第一幕就完成了它的敘事風格,將劇情張力拉伸到了高點,這為後面「跑火車」般的敘事節奏提供了適應時間。隨後,我們看到了切尼「臥薪嘗膽」,一步步獲取權力的非凡經歷。

在敘事結構上,切尼登峰之路的主線之外,始終有一條幽靈般的支線,一個身份模糊的二級人物,以第一人稱解讀切尼的內心狀態和局勢動態。這位角色以各種身份不斷出現在各個歷史階段,直到片尾,主題閉合之時,觀眾才恍然大悟,這條暗線是全片最為震撼的結構設計,戲劇性十足,充滿了諷刺,極力挖苦了切尼的偽善。

類似寓言性質的敘事手法在剪輯上更為明顯,全片多次出現「釣魚」的場景,片尾不斷出現的魚鉤亦說明了影片的主題。特別是在切尼和小布希,為了新一輪總統選舉談話時,魚鉤一次次的浮在水面,等待魚貪心的咬上去,成為別人的盤中餐。

有時候,這種權力關係表現的更為直接,在運籌帷幄,談判間隙快速剪輯入猛獸捕獲獵物的畫面,更是象徵了切尼的老謀深算,計謀得逞。

影片中,小布希幾乎完全淪為切尼的牽線木偶,切尼在第一次和他談論總統事宜時就發現了小布希的兩個特點:

弒父情節,希望超越自己的父親老布希的成就;但實力平平,完全就是菜鳥中的菜鳥,能力無法匹配野心,讓切尼看到了他登上權力巔峰的可能性。他一次次的甩出權力的魚餌,讓一眾貪婪者,成為他的牽線木偶,他的獵物,他的盤中餐。

在成長道路上,他充分的理解了政治的目的始終為了自己,不是「為了什麼」;只有他能決定誰去替代誰,而沒有人可以替代他。終於,整個小布希的權力運轉機構都被他所控制,到處安插著他的親信,表面上小布希能夠決定一切,但最後發號施令的人其實是切尼,而小布希做的只是通過他的嘴說出切尼的心願而已。影片結尾看得人膽戰心驚。那個不斷揭露切尼的幽靈原來是每一個美國大眾的代表,切尼為了延續自己的生命,居然做出了「殺人越貨」的事情。

為了延續切尼家族的政治實力,他終於出賣了自己的小女兒,放棄了維護她「同性戀」身份的認同,支持大女兒不承認支持同性戀。影片在此將將切尼「換心」手術的過程摻雜其中,切尼終於為了權力犧牲了一切,他不但出賣了朋友,家人,還出賣了自己的心。片尾,切尼以打破第面牆的方式宣稱自己的無辜,他不承認陰謀,他為自己成為美國公僕而驕傲。

而他繞過司法,以副總統控制一切的方式方法被完全記錄在案,下一個權力控,任何一位副總統都可以藉此成為下一個政治強人,第二個「切尼」。《副總統》和當年的奧利佛·斯通的《刺殺JFK》有異曲同工之妙,依靠剪輯和巨大的信息量製造「雄辯」似的壓迫,讓觀眾就範於導演的主觀性論斷之下,心甘情願的接受兩個多小時的意識形態灌輸,敘事性洗腦。

片尾,導演亞當·麥凱還不忘調侃自己,讓那個影響局勢的「焦點控制小組」,美國的智囊團評價這部影片,最後他終於安耐不住喊出了內心話:「Why just showing fact will be consider liberal」。

是啊,即使所謂的自由也逃不開操控,也是被引導的一種結果,依然是被利用後的謊言,一種完成權力施行的藉口。中年人們為了意識形態和口號而大動幹戈,一旁的年輕人正在討論,快點去看最新的娛樂大片「速度與激情」,「聽說那還很不錯呢」!

相關焦點

  • 奧斯卡的最佳導演,一人四項提名,這個導演到底什麼來頭?
    阿方索·卡隆在本屆奧斯卡上創造了歷史,他的作品《羅馬》獲得了本屆奧斯卡十項提名,而卡隆本人更是這部影片的導演、編劇、剪輯、製片人和攝影,一人在奧斯卡上就獲得了4項提名,最終個人獲得了最佳導演、最佳攝影兩項大獎。
  • 豆瓣評分8.7,《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憑何成為系列最佳?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是系列電影最後一部,2011年上映,十年終結之篇,很多人奔著大結局去的,評分略高也正常。拋去開山之作和終結之作這兩個因素不談,我認為《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才是整個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最佳的一部。
  • 第86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為角色減肥23公斤
    最後在一位好心的加拿大人幫助下,所羅門訴訟成功後,重獲自由。據報導,在映後座談會上,導演談到影片要表現的主題時表示,「不是憤怒、同情、仇恨,抑或奴隸制,而是關於大愛」。  《為奴十二年》緣何獲獎  記者在採訪中得知,在北美頒獎季的28個具有風向標性質的影評人協會獎中,《為奴十二年》20次獲得最佳影片獎,遠遠超過其他影片。
  • 93部電影競爭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今年開始就不叫外語片了,改名為「國際影片獎」。獎項名字改了,但大家的「申奧」熱情不改。今年共有93個國家和地區派出代表電影「申奧」,中國臺灣地區「申奧」電影是《誰先愛上他的》,中國香港則派出《掃毒2天地對決》,而《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稱《哪吒》)則是今年中國內地選送的電影。
  • 《寄生蟲》奪得奧斯卡最佳電影爆冷門,這部電影到底有什麼魔力?
    今年的奧斯卡,非常的令人意外。從這幾部電影可以看出,奧斯卡每年選出來的最佳電影一般來說會是一部英語片,然而2020年的奧斯卡,卻突然選了一部韓國導演的奉俊昊的《寄生蟲》。是韓國電影突然達到了一個水平嗎?還是說奧斯卡的選拔規則開始出現變化了?《寄生蟲》的爆冷門,實在是很難猜到。
  • 這部電影告訴你,行走江湖,你會陷入哪些「囚徒困境」?
    在博弈論裡有一個經典的模型:囚徒困境。警察審問兩名犯人,並開出了條件:兩人都撒謊,各判1年;都坦白,各判8年;一個撒謊一個抵賴,撒謊者判10年,坦白者無罪釋放。回答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它深刻反映了一個社會中,個人最佳選擇並非集體最佳選擇。約翰·納什提出 「納什均衡」回答了這個問題,因此獲得199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的故事也被拍成了電影《美麗心靈》。
  • 《寄生蟲》憑什麼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2020奧斯卡深度回顧解析
    一方面心裡完全認可這部影片,在本屆坎城看過的十餘部影片中,這部無論從完成度、故事創意還是思想性上來說,都是幾近完美的,獲得大獎名至實歸,奉俊昊的默默耕耘終於有了回報。如今2020奧斯卡終於開獎!韓國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笑到了最後,拿到了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外語片) ,最佳導演,最佳電影四個極為重量級的大獎,橫掃奧斯卡。《寄生蟲》也成為了韓國電影史上最風光的一部電影。
  • 新片前瞻:誰是明年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有力競爭者?
    亞馬遜和Netflix將依照奧斯卡獎即將於四月宣布的新規,繼續參與奧斯卡獎項的角逐。演員獎方面,梅麗爾·斯特裡普、蒂莫西·柴勒梅德、安東尼奧·班德拉斯、亞當·德賴弗等人將帶著自己的作品加入到獎項的競爭中。以下是2020年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17位有力競爭者,按姓氏首字母順序排列。1、佩德羅·阿莫多瓦 《痛苦與榮耀》
  • 從不給非英語片頒最佳的奧斯卡,為何愛上韓國本土的《寄生蟲》?
    奧斯卡每年都會頒出一個最佳,然而今年的最佳或許是奧斯卡歷史上最具特別意義的——因為它是來自韓國的《寄生蟲》。眾所周知,奧斯卡是美國電影學院獎,一開始只面向美國電影,雖然之後漸漸向國際電影放開,但眾多導演的目標僅限於奪得最佳外語片,那已經是作為國外電影人能拿到的超重量級榮耀了——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這部作品是那年最優秀的非英語片——至於最佳電影最佳導演?那是想也不敢想的,簡直是天方夜譚!
  • 今年奧斯卡猛刮「中國風」
    四位華裔導演衝擊小金人---三湘...
    本屆奧斯卡的中國元素在奧斯卡提名中也大放異彩,由阿里巴巴影業聯合出品的《綠皮書》拿下五項提名,兩位頗具代表性的華裔導演則分別衝擊最佳紀錄長片和最佳動畫短片,他們分別是在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摘下「金紅棉」的華裔導演劉冰執導的新作《滑板少年》,以及川妹子石之予為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執導的《包寶寶》,而這兩部作品都有很大勝算將小金人收入囊中。
  • 《寄生蟲》創韓國甚至亞洲電影紀錄奪奧斯卡最佳影片,秘密在這
    早在大半年前,我就已經解析了這部《寄生蟲》,並在那時提前預定了我的年度第一,那時很多人還覺我太吹爆這電影,這電影過譽了,甚至說我恰飯。其實對一部電影的評價和喜愛程度,一定是個人主觀感受,在此就不多解釋了,但到了今天,《寄生蟲》拿獎拿到手軟,最後問鼎奧斯卡最佳影片,已經足以證明這部電影的強悍了。
  • 今年奧斯卡的最大遺珠,這部8.4分電影佳作不該被冷落!
    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即將舉行,《愛爾蘭人》、《小丑》、《1917》、《寄生蟲》等9部電影角逐奧斯卡最佳電影。但可惜的是,一部精彩紛呈、充滿力量的電影佳作卻沒有被提名奧斯卡,成為了2020年奧斯卡的最大遺珠,這部電影就是託德·海因斯導演的《黑水》。
  • 本屆奧斯卡最佳導演,在北影節都說了些什麼?
    雖然與最佳影片失之交臂,但《羅馬》已經創造了歷史:這是第一部沒有正式票房數據而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電影。而阿方索·卡隆不但在《地心引力》後第二次奪得最佳導演獎,更成為首位因拍攝自己影片而獲得最佳攝影獎的導演,也是奧斯卡史上第二次有導演以非英語片摘得最佳導演獎項。
  • 奧斯卡首部非英語最佳影片《寄生蟲》
    來源:新浪娛樂新浪娛樂訊 北京時間2月10日上午(美國2月9日晚),一年一度的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落下帷幕。在這個疫情籠罩、全民宅家的初春,難得有了新鮮話題,而《寄生蟲》在奧斯卡一戰封神的消息堪比一顆重磅炸彈。今年無疑是奧斯卡大年,九部提名最佳影片都足斤足兩,帝後之爭堪稱神仙打架。
  • 韓國《寄生蟲》成奧斯卡92年來首部非英語最佳影片
    北京時間2月10日上午,第92屆奧斯卡獎項揭曉歸屬,韓國電影《寄生蟲》包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四項重磅大獎,成本屆奧斯卡最大贏家。《寄生蟲》創造了韓國電影乃至亞洲電影的歷史,它是奧斯卡92年歷史中,首部獲得最佳影片的非英語片。
  • 《寄生蟲》獲奧斯卡,韓國牛逼!
    :小丑最佳視覺效果:1917最佳混音:1917最佳真人短片:鄰居的窗今年是奧斯卡罕見的大年,在老中青三代翹楚博弈,高分熱門片扎堆的態勢下,奧斯卡最終的選擇,雖然看起來是創造了歷史,其實裡面也有它自己不變的一套準則。
  • 韓國電影《寄生蟲》奪得奧斯卡最佳電影,但它有一個巨大的缺點
    2020年,我們經歷了太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今年的奧斯卡,也爆了冷門。第92屆奧斯卡破天荒的第一次將最佳電影獎頒給了一部非英語片,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這部《寄生蟲》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影片四項大獎。這對於一部非英語片來說,已經是莫大的榮譽。《寄生蟲》這部電影聚焦了韓國社會的貧富差距問題,通過窮人一家和富人一家的生活形成對比,雙方在行為上的差異也顯現出了這種貧富差距帶來的那種無法避免的傷痛。
  • 他吐槽的《寄生蟲》,為啥成今年奧斯卡最大贏家?
    韓國電影《寄生蟲》在今年的第92屆奧斯卡上,一舉奪下了4項大獎,成為了最大的冷門。 這可是亞洲電影破天荒的第一次——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和最佳原創劇本。
  • 奧斯卡主辦方公布15部最佳紀錄片候選片單(圖)
    搜狐娛樂訊 奧斯卡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今日公布了第8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15部初選影片的名單。本屆最佳紀錄長片的報名影片多達94部,創下歷史之最,經過學院的第一輪初選,15部影片將角逐五部提名影片的名額。提名影片評選的截止日期是2009年1月12日,1月22日主辦方將向全球公布提名名單。
  • 奧斯卡最佳影片,八九不離十就是他了!
    在稍早前已經結束的金球獎上,一部早已被寄予厚望的電影,成功拿下最佳音樂/喜劇片大獎,之後又順利提名了奧斯卡最佳電影,它就是——《綠皮書》Green Book 我們聽過「白皮書」「藍皮書」「紅皮書」,就是沒有見過綠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