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淮南高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五個轉變」

2021-01-09 安徽網

淮南高新區為國家級高新區,該區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立足高新區職能定位,著力推動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五個轉變」。

綜合實力向「舉足輕重」轉變

以財政收入為例,淮南高新區的前身是市山南新區建設指揮部,於2005年8月成立。就在指揮部成立的頭一年,2004年,山南新區所在地三和鄉全年財政收入僅為215.6萬元。2017年,高新區實現財政收入5.6億元,是2004年的近260倍;同年,在全省162個省級開發區綜合考核評價中,高新區排名第19位。2018年,高新區實現財政收入7.06億元,是2004年的320多倍。今年上半年,高新區全市10項季度考核指標中,7項指標高於全市平均增速,其中財政收入、進出口總額、規上工業增加值等3項指標增速位居全市4個參評園區第一位。

城市面貌向「四宜新城」轉變

高標準開展新區規劃建設,計劃建成「一核(綜合服務核)、一心(生態綠心)、三片(生活配套區、研發孵化區、高新產業區)」的多功能生態新區,規劃結構為「兩軸、五片區、十一廊」,包括城市中心區、科教園區、工業區和居住區4類主要功能區,著力將高新區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學、宜遊的魅力新城區。2012年,市政務中心遷入山南,標誌著市行政中心由山北向山南轉移。同年,淮南二中山南校區建成投用,2016年,安徽理工大學遷入山南,優質教育資源不斷匯聚。2015年,淮南劇院竣工投用,2017年,中央公園交付使用,居民文化休閒娛樂設施逐步完善。目前,建成區面積已達13平方公裡,區內擁有各類現代化小區40個;擁有高校1所、高中1所、初中4所、小學9所,在校師生約5萬人;坐擁大型公園3個,在建1個。

產業模式向「多產並舉」轉變

持續鞏固一產基礎地位,大力推廣農業領域新技術、新設備、新品種,保障糧食穩產、高產;完成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清產核資階段任務,清理核實資產總額1.76億元、集體土地面積3.86萬畝、農用地面積3.68萬畝。大力引進發展二三產業,2014年,中移動數據中心、淮南智慧谷科技研發孵化平臺、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萬泰電子產業園、淮南大氣科學研究院二期等一批重點項目建成投用。2018年,和悅街社區鄰裡中心、拓基廣場等一批生活服務業項目啟動。安徽理工大學和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5個國家級研發及產業促進服務機構、7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一批生產服務業項目先後建成,產城融合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目前,二、三產業生產總值佔三次產業生產總值的比重達90%以上。

交通格局向「縱橫交錯」轉變

多年前,由於舜耕山的天然阻隔,國道206線幾乎是聯通山南山北、溝通內外的唯一通道,交通設施非常薄弱。該區堅持「經濟發展,交通先行」原則,從織密路網著手,拉動山南區域加速發展。2008年,淮河大道控制性工程洞山隧道建成通車,合淮阜高速建成通車並在山南設淮南出入口;2012年,淮南東西部第二通道全線貫通;2015年,商杭高鐵開工建設並在山南設淮南南站等。目前,高新區已建成連接老城區的洞山隧道和「五橫十縱」的主幹路網體系,形成「十三縱十四橫」的交通網絡布局。高新區距已建成的合肥新橋國際機場40分鐘車程、高鐵合蚌客運專線淮南東站20分鐘車程、淮南火車站10分鐘車程、合淮阜高速入口幾分鐘車程,即將建成通車的商杭高鐵淮南南站就在該區內。

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轉變

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導向,穩步推進農村居民市民化。抓好安置房建設,累計建成移交銀杏苑、香樟苑、玉蘭苑等小區安置房共3816套,公共租賃住房分配約5100套,將惠民花園項目列入2020年棚戶區改造計劃。落實社會保障政策,及時將失地農民納入社會保障範圍,今年提前完成7736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續保任務。建設三和中學、山南四中、山南十中,補齊淮河大道以西教育發展短板。協調開通公交16路、39路、310路、630路等公交線路,方便居民出行、就業。投入資金300餘萬元,對三和街道、三和菜市場進行現代化改造,提高居民生活品質。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張安浩

相關焦點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崢嶸歲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並...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崢嶸歲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並闡述中國夢來源:新華社作者:齊聲責任編輯:張詩夢2019-11-23 14: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 淮南:構建產業發展新平臺 拓展經濟增長新空間
    在春意盎然的美好時節,記者再次踏上淮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這片沃土,撲面而來的是陣陣「高」、「新」氣息,處處感受到的是創新驅動的澎湃——構建產業發展新平臺 拓展經濟增長新空間  豔陽下,廣袤的山南大地上,江淮雲產業平臺的身影巍然矗立,淮南智慧谷科技研發孵化平臺建築群正在進行外立面裝修,淮南大氣科學研究院實驗樓和職工培訓中心已拔地而起,僅此一角就讓記者切身感受到了園區快速發展的脈動
  • 寧夏:化工發展後勁十足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寧夏:化工發展後勁十足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2019-07-06 14: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原子核」裡的硬擔當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原子核」裡的硬擔當 原標題: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光明日報記者 陳海波  87歲的蘇興普怎麼也不會想到,62年前的那一次工作調動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直掛雲帆濟滄海
    改革開放以來,寧波的出口商品結構實現了以初級產品為主向工業製品的轉變。當年「姚江」輪上多為食品罐頭等外貿初加工產品,如今已轉變為機電等電子產品。2017年,寧波舟山港成為全球首個年貨物吞吐量突破10億噸大關的港口,至今已連續10年位居世界第一。  作為長江龍頭的上海港,自2010年起,連續9年保持世界港口貨櫃吞吐量第一的位置。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兩彈城」:穿越半個世紀的兩彈精神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兩彈城」:穿越半個世紀的兩彈精神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5月12日 19:49 A-A+ 今天(5月12日)的《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系列報導,我們一起走進這座神秘的「兩彈城」,走近這群幹驚天動地事的隱姓埋名人。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雲南記憶
    原標題:雲南記憶  70年,於人類漫長的歷史而言,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對於新中國來說,這70年,是探索的70年,是發展的70年,更是砥礪奮進的70年!  70年的開創奮鬥、崛起發展, 雲南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成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的三大時代背景
    「十四五」時期,我國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度調整期、百年未遇之大疫情持續影響期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這三個百年大局相互疊加、交互作用,塑造了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錯綜複雜的時代背景。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70人話70年】天下為公謀大同
    70年來,隨著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中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在海外作業的十幾年裡,我帶領1205海外鑽井隊艱苦奮鬥,先後刷新了當地42項新紀錄,項目已經覆蓋26個國家和地區,我們正向國際資源創新型企業跨越。
  • 破浪前行風帆勁 鏗鏘邁步譜新篇——韶山市2020年社會經濟發展紀實
    今年1—10月,高新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162.7億元、同比增長9.89%,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9%;固定投資同比增長4.9%;實現稅收5.11億元,同比增長259.45%,佔全市比重的70.09%。駿馬自知前程遠,無需揚鞭自奮蹄。在韶山學校高新區項目工地的現場,塔吊林立,機械轟鳴,300多名工人正在搶抓工期施工。
  • 何立峰人民日報撰文:「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確定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擘畫了未來五年我國發展的宏偉藍圖,是指導經濟社會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 中科大:報國攀高峰 創新做引擎(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重溫囑託看...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中科大。「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我們要增強使命感,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奮起直追、迎頭趕上。」他的殷切囑託為學校發展指明了方向。一大批志在報國的人才脫穎而出,多個科技創新「制高點」被成功登頂。三年來,這所大學的科創輻射力躍出校園,成為驅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強勁「新引擎」。
  • 「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按照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綜合考慮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
  •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_新華報業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即「五個堅持」。要充分認識這「五個堅持」的深刻理論內涵和重大戰略意義,將其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中,奮力實現新發展階段的宏偉藍圖,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 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核心閱讀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是實現「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最根本的保證。貫徹落實好這一首要原則,要加強政治領導、強化思想引領、發揮組織優勢、緊緊依靠人民、堅持自我革命、完善體制機制。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
  • 烏當區「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展望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烏當區在新起點加快發展、趕超跨越,在「強省會」五年行動中勇於擔當、主動作為,高質量建設「美麗烏當·花園之城」的關鍵五年。
  • 論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的根源、條件與基礎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標誌著我國社會發展到新的歷史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從過去落後的社會生產與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轉變為美好的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這一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關係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亟需對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進行深刻剖析和準確把握。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開創多彩貴州新未來」系列報導之二】
    「牢記囑託、感恩奮進」在貴州深入人心、深得人心,成為新時代貴州的最強音,凝聚了決戰決勝的強大力量。  展望明天,為大力培育和弘揚「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幹實幹、後發趕超」新時代貴州精神,堅決奪取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全面勝利,多彩貴州網從8月3日起推出「開創多彩貴州新未來」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 探尋榆林...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 探尋榆林治沙成功秘訣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9年04月26日 16:25 A-A+   由於長期的人為和氣候原因,70年前,流沙曾越過長城南侵50多公裡,超過400個村莊被壓埋,榆林城區三次南遷,全市林木覆蓋率一度只有0.9%。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榆林林木覆蓋率大幅提高到33%,榆林境內的毛烏素沙地全部被林草所覆蓋,這一成就也讓陝西的綠色版圖向北延伸了400公裡。
  • 社會主要矛盾轉變與社會政策創新發展
    本文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為背景,以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為視角,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新時代我國民生需求的新變化與社會福利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提出了社會政策創新發展目前的重點是以緩解當下最迫切的民生問題為突破口,長遠目標是立足國情並借鑑國際經驗,構建中國的發展型社會政策,實現社會政策與經濟發展的協調,在更高水平的發展中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