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社保,人們關心無非就是養老金和醫保。
前段時間,養老金剛上漲發放,大家還在討論著今年領了多少養老金,醫保新規就趕上了日程,直接告訴你未來職工醫保將迎來3個重要的變化。
就在8月26號,職工醫保改革的徵求意見稿向外公布。其中有一點變化涉及到了職工醫保個人帳戶裡的錢,引起大家的激烈討論,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罵聲不斷。
這次醫保新規究竟涉及到哪些變化?對於我們來說,交醫保還划算嗎?
01 醫保新規來襲,醫保卡的錢要變少
這次的醫保新規意見稿,其實會有3點重要的變化:門診可以用醫保報銷、 醫保個人帳戶可以給家人使用,以及醫保卡的錢會變少。
按現在的醫保規定,門診能報銷的城市不多,基本都是經濟發展好的一線大城市,很多小城市要住院才能報銷。
平常感冒發燒、常規檢查的普通門診、高血壓等門診慢性病、化療、尿毒症透析等,凡是能在門診看的病都是要自己掏錢,沒法報銷。
在新規來臨後,門診看病至少能報銷50%,對於慢性病、常見病人群無疑是極好的福利,減輕很多負擔。
第二個變化就是擴大醫保個人帳戶的使用範圍,個人帳戶裡的錢可以給父母、配偶和子女使用。
也就是說醫保卡個人帳戶裡的錢,不僅可以給家人買藥,還能支付家人的醫療費。相當於一人參與職工醫保,全家受益。
要知道,目前醫保卡是不允許給家人看病報銷的,有些地區也只允許你買藥,所以這項變化也是利好的。
不過,最後一項變化與我們的利益密切相關,反應自然也最激烈,那就是職工醫保單位繳納的30%全部計入統籌帳戶,醫保個人帳戶的錢會變少。
按目前的規定,你醫保卡裡的錢=個人繳納部分+單位繳納的30%。
新規發布後,醫保卡裡的錢就只有個人繳納部分了,錢比以前少了,但是統籌帳戶的錢變多了。據估計,如果新規推行,統籌帳戶會增加2000億左右。
02 個人帳戶的錢變少,交醫保還划算嗎?
單位繳納部分全部進入統籌帳戶,醫保卡直接扣掉一筆錢,一時間大家都有些無法接受,這項變化也在網上議論紛紛。
有網友表示,原本很多企業已經是按最低基數標準繳納,如果只有個人繳費的2%進入個人帳戶,醫保卡裡的錢就會更少,別說給父母子女看病,感覺自己感冒買藥的錢估計都不夠。
另一方面,現在社保的參保群體多是在職的年輕群體,繳納社保的費用也逐年在增加。
平時繳納的醫保費,個人帳戶裡的錢,一年到頭也用不了幾次,而統籌帳戶的錢多是用於住院報銷,退休人員們用的機率更大,甚至有些人沒交過社保,也能享受到報銷。這樣一來,豈不是很不划算?
還有網友認為門診報銷雖說是件好事,可是如果實行後設置了門診起付線,達不到那個標準的,還不是自掏腰包付醫療費?
其實這些擔憂和質疑也並非沒有道理,只是大熊覺得總不能一看到弊端就恨不得掀翻了底,嘗到點甜頭就一片叫好。
醫保的新變化究竟好不好,我們得先弄清楚醫保卡少的錢會用在哪些地方?
03 醫保卡錢變少,不代表醫保不值得交
單位繳納的部分進入統籌帳戶,醫保卡少的那筆錢主要有兩個用途。
一是補充統籌基金,讓這個蓄水池變大,存好足夠的量,以便於惠及更多因大病住院需報銷的人。
醫保體系就是給每個人最基本的醫療支持,也就是保基礎、廣覆蓋。隨著老齡化加速,醫保支付也承擔著很重的壓力,如果照顧到大多數人的最基礎的醫療保障,只有讓統籌基金規模變更大。
二是用在門診上,門診看病報銷用的也是統籌帳戶的錢,讓健康的人群因小病去門診看病時也能享受醫保報銷。門診納入報銷,支出變大了,自然也要擴大醫保統籌基金的大池子。
平時去門診看病時,我們都習慣用醫保卡刷卡結算,所以沒有感受醫保報銷待遇。但是那些患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人,他們必須定時去門診拿藥治療,用醫保卡個人帳戶根本無法承擔。
如果門診能報銷,感冒發燒、高血壓、尿毒症透析、門診手術等都能納入報銷。這樣一來,能報銷的藥種和藥物多了,覆蓋面廣了,個人帳戶少了一筆錢,似乎也說得過去。
不管怎麼樣,你生病就醫最基本的醫療支持就是醫保,沒有醫保就相當於裸奔,一旦生病,所有醫療費都壓在你身上,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所以,醫保該交的還是得交。至於醫保會怎麼改?門診能報銷了,會不會設起付線,一切塵埃未定,離正式實施還有一段時間。
對於醫保的這些新變化,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