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發布13項氣象行業標準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若嘉報導 近日,中國氣象局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網站傳播規範》《飛機人工增雨(雪)作業流程》等13項氣象行業標準,涉及防災減災、農業氣象服務、安全生產等多個專業領域,將於9月1日起正式實施。

  在13項氣象行業標準中,《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網站傳播規範》對網站功能、信息顯示和信息一致性進行了規定,充分考慮與現有功能的兼容性,方便預警信息被計算機識別、讀取和用戶使用,滿足網際網路行業對預警信息發布的需求。《飛機人工增雨(雪)作業流程》通過對作業前準備、作業實施、作業後評估等全流程進行規定,統一全國飛機人工增雨(雪)業務作業規範,推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向科學化、業務化邁進。為落實防雷減災體系改革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要求,《雷電防護裝置檢測作業安全規範》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為原則,規定了雷電防護裝置檢測作業安全的相關要求,強化氣象部門管理職能,提升監管水平。

  在農業氣象服務方面,《農產品氣候品質評價 釀酒葡萄》在充分考慮氣候條件對釀酒葡萄品質影響的基礎上,形成了釀酒葡萄氣候品質評價模型與指標體系,提出了我國北方釀酒葡萄氣候品質評價要求、方法和等級劃分標準,為其開展氣候品質認證服務提供依據。

  至此,現行有效的氣象行業標準已有514項。

  (來源:《中國氣象報》2020年7月7日一版 責任編輯:張林)

相關焦點

  • 中國氣象局發布十三項行業標準
    近日,中國氣象局發布《氣象衛星數據編目規則》等13項氣象行業標準和1項氣象行業標準修改單。《氣象衛星數據編目規則》規定了氣象衛星數據的編目層級規則、款目命名規則,適用於氣象衛星數據接收、處理、存儲、歸檔和服務過程中對數據的管理。
  • 中國氣象局發布十三項行業標準1項標準
    近日,中國氣象局發布《氣象衛星數據編目規則》等13項氣象行業標準和1項氣象行業標準修改單。  《供暖氣象條件等級》增加了規範性引用文件、部分專業術語和定義,修改了等級劃分方法和服務指南內容、節能溫度計算方法、節能溫度閾值計算方法以及供暖氣象等級的確定方法,更具操作性、針對性、規範性。
  • 9項氣象行業標準發布 涉及防災減災、綜合觀測、人影等領域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若嘉報導近日,中國氣象局發布《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致災閾值雨量等級》《氣象臺站元數據》《人工影響天氣安全 地面作業空域申請和使用規範》和《氣象觀測資料控制 地面》等9項氣象行業標準。該批標準涉及氣象防災減災、綜合氣象觀測、人工影響天氣等多個專業領域,將從8月1日起實施。
  • 中國氣象局關於發布2018年度氣象行業標準覆審結論的通告
    項目編號:QX/T—2018—52,項目負責單位:中國氣象局上海物資管理處18​ QX/T 19—2003淨全輻射表項目編號:QX/T—2018—47,項目負責單位: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65​ QX/T 70—2007大氣氣溶膠元素碳與有機碳測定 熱光分析方法
  • 中國氣象局與工信部聯合開展氣象預警靶向發布試點
    近日,中國氣象局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氣象災害預警簡訊精準靶向發布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將在福建、貴州及四川省汶川縣等地開展試點,推動利用通信大數據平臺精準靶向發布預警簡訊,解決簡訊發布的時效性、精準度等問題,努力實現預警信息發布到村到戶到人。
  • 南京市氣象局 - 關於我們 -中國天氣網
    2006年12月16日,按照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印發的《地方國家氣象系統機構改革方案》(中編發[2001]1號)和中國氣象局《關於印發〈南京市國家氣象系統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氣發[2001]171號)文件要求,南京市氣象局與江蘇省氣象臺分離獨立建制並正式掛牌,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守榮和南京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陳家寶為南京市氣象局揭牌。
  • 中國氣象局關於印發《氣象觀測專用技術裝備管理辦法》的通知
    第四條 中國氣象局觀測業務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氣象觀測專用技術裝備的歸口管理,授權中國氣象局相關業務單位負責氣象觀測專用技術裝備定型受理、技術審查和監督檢查以及實施裝備許可的質量檢測測試等技術支撐工作。各省(區、市)氣象局負責本行政區域氣象觀測專用技術裝備管理。
  • 中國氣象局擬出臺標準化的公眾氣象服務天氣符號
    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電(記者 陳玉明)記者18日從中國氣象局獲悉,為規範全國公眾氣象服務天氣符號的應用,中國氣象局即將出臺一套標準化的公眾氣象服務天氣符號。    中國氣象局預測減災司減災服務處處長邵俊年說,我國尚沒有統一的公眾氣象服務天氣符號,由於各地文化背景、製作水平、理念表達等方面的差異,現在全國各地不同媒體和氣象部門設計製作出來的天氣符號還存在一定的差異。中國氣象局編制一套標準化的公眾氣象服務天氣符號,目的就是使公眾氣象服務更為規範,使普通公眾能更準確地理解與應用氣象信息。
  • 中國氣象局簡介-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局擁有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氣象局北京城市氣象研究所、中國氣象局瀋陽大氣環境研究所、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中國氣象局成都高原氣象研究所、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中國氣象局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等9個國家級科研院所。2004年科技部批准中國氣象局成立了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
  • 中國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寒潮)三級應急響應
    央廣網北京12月27日消息(記者陳銳海)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今冬以來最強寒潮天氣將於12月28日至31日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27日,中央氣象臺發布今冬首個寒潮黃色預警。當日9時,中國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寒潮)三級應急響應,各地氣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進入相應應急響應狀態。
  • 國家測繪局中國氣象局啟動地理氣象信息共建共享
    根據協議,中國氣象局與國家測繪局將按照「相互支持、優勢互補、避免重複、實現雙贏」的原則,聯合開發氣象專題的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並建立國家基礎地理信息資源的持續維護、更新機制。同時,中國氣象局支持國家測繪局開展國家重大基礎測繪項目,將為西部測圖、海島礁測繪、基礎航空攝影等提供氣象預報保障服務。
  • 中國氣象局關於發展現代氣象業務的意見
    氣發[2007]477號  發展現代氣象業務,是中國氣象局黨組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國務院3號文件和國辦49號文件精神,認真總結改革開放29年來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發展改革的經驗,深入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氣象工作的需求,堅持「公共氣象、安全氣象
  • 南京市氣象局
    2006年12月16日,按照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印發的《地方國家氣象系統機構改革方案》(中編發[2001]1號)和中國氣象局《關於印發〈南京市國家氣象系統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氣發[2001]171號)文件要求,南京市氣象局與江蘇省氣象臺分離獨立建制並正式掛牌,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守榮和南京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陳家寶為南京市氣象局揭牌。
  • 《地面標準氣候值統計方法》等4項氣象領域國家標準發布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明祿 通訊員周韶雄報導 近日,國家標準委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發布《地面標準氣候值統計方法》等4項氣象領域的國家標準。其中,《地面標準氣候值統計方法》《大氣二氧化碳(CO2)光腔衰蕩光譜觀測系統》將於2018年4月1日起實施,《寒潮等級》《公共氣象服務 天氣圖形符號》將於2018年5月1日起實施。截至目前,氣象領域國家標準已有127項。
  • 工信部批准656項行業標準和2項有色金屬行業標準樣品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4月24日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准《基於LTE的車聯網無線通信技術 基站設備測試方法》等656項行業標準,其中通信行業標準134項、電子行業標準6項、化工行業標準43項、冶金行業標準16項、
  • 中國氣象局印發便捷式自動氣象觀測儀分級技術規範 推動「觀測即...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亮 通訊員趙均壯 王天天報導近日,中國氣象局印發《便捷式自動氣象觀測儀分級技術規範(試行)》(以下簡稱《規範》),建立社會化觀測相關標準,規範社會氣象觀測市場,推動建立政策引導、市場主體、業務融合的公眾參與式社會氣象觀測體系,形成便捷參與、
  • 中國氣象局:全球變暖加大中國防禦氣象災害壓力
    新華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於文靜 董峻)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18日表示,全球氣候持續變暖使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增強,今年以來中國天氣氣候明顯異常,在降水、颱風、強對流天氣方面均出現異常,防禦氣象災害的壓力不斷加大。
  • 上海市氣象局圓滿完成世博會氣象保障服務(圖)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發言 攝影 中國網 張琳中國網11月1日訊 11月1日,中國氣象局例行新聞發布會在中國氣象局科技大樓一樓多功能廳召開。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陳振林介紹了上海世博會氣象保障服務情況。
  • 常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免費查閱網址
    其中非採標1,405項可在線閱讀和下載,採標630項只可在線閱讀。現行有效推薦性國家標準36,442項。其中非採標23,413項可在線閱讀,採標13,029項只提供標準題錄信息。中國政府網中國政府網開通了國家標準信息查詢頻道,提供所有國標標準、行業標準及地方標準的查詢,國家標準的在線閱讀及部分下載,行業及地方標準部分能提供在線閱讀。點擊查閱:http://www.gov.cn/fuwu/bzxxcx/bzh.htm1.
  • 中國氣象局關於印發《環境氣象業務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
    環境氣象業務管理和標準規範持續加強。近年來,氣象部門相繼發布了一系列環境氣象政策文件及相關標準、規範,形成了基本的業務管理基礎。目前,已印發相關規章和文件近40餘項;組織編制大氣成分方面相關標準18項;發布實施霧和霾的相關標準6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