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最新研究顯示角鯊、劍魚和貽貝體內積累的有毒金屬最多

2020-11-24 食品夥伴網

    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公布了他們進行的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有關海產品中有毒金屬含量分析的研究結果,這些有毒金屬包括汞、鎘、鉛、錫和砷等。結果顯示,角鯊(dogfish)、劍魚(swordfish)、貽貝(mussels)以及鳥蛤(cockles)是汞和鉛等有毒金屬積累數量最多的魚類和貝類品種。與此相對比的是,傳統上被認為汙染最為嚴重的鯰魚(panga),還有冷凍大西洋鱈卻是兩種最可安全放心食用的魚類。

    研究人員對43個不同品種的共計485個樣本進行了有毒金屬含量分析,其中包括25個品種的新鮮魚,12個品種的醃製魚,以及6個品種的冷凍魚。在上述所測試的魚品中,取自西班牙安達魯西亞捕撈漁業的魚品佔了18%,取自西班牙其它地方捕撈漁業的魚品佔42%,取自歐洲其它國家的魚品佔10%,還有30%的取樣來自世界其它地方的漁業。

相關焦點

  • 貽貝好吃,卻可能有毒,這是怎麼回事?
    相比起價格偏高的蝦蟹和殼厚肉少的海螺,有一種海鮮可謂是價廉物美的好東西,蒜蓉粉絲渾不怕,清蒸紅燒兩相宜,它就是市場上常見的貽貝。貽貝味美肉厚,直接煮熟享用原汁原味的鮮美貝肉,或是用酒和奶油共同烹煮享受法式吃法,都不失為料理貽貝的好辦法。不過貽貝雖好,卻可能有毒,這到底是是為什麼呢?別急,聽小編細細道來。
  • 微塑料汙染海洋,貽貝、牡蠣和扇貝汙染最嚴重
    微塑料已被確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但程度要看攝入的量有多少,現在科學家仔細在計算每種食物中的微塑料含量,最新研究發現而每當人類吃海鮮時,也會把海鮮體內的塑料一起吃進去。研究小組發現,軟體動物中的微塑料含量最多,每克有0-10.5微塑料、甲殼類動物為0.1-8.6,魚類為0-2.9。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在海鮮的腸道和肝臟等各個部位都發現微塑料,而人類食用較大的魚類和哺乳動物只食用部分,但牡蠣、貽貝和扇貝是整顆吃下去,他們認為了解微塑性汙染特定的部位,以及人類對它們的食用方式是關鍵。
  • Rev.》貽貝水凝膠最新綜述
    貽貝啟發的化學與水凝膠融合的潛在優勢和應用。從這種有趣的DOPA介導的嵌入中學習到,許多研究興趣已經被轉移到對潛在相互作用機制的理解以及為多功能應用開發大量人造材料的研究中。正如預期的那樣,與傳統的同類產品相比,貽貝類水凝膠在許多方面都表現出許多優勢(圖1)。
  • 深海群鯊搶食死劍魚,反遭2米巨怪埋伏生吞......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網站分享了一段罕見的影片:一艘科研潛艇拍到正在覓食的深海鯊魚慘遭大魚當場生吞。這段影片拍攝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外海水下約1476米處,當時NOAA海洋探險研究隊(The NOAA Ocean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team)遙控潛艇正尋找一艘二戰沉船,鏡頭拍到至少11條深海角鯊(dogfish)正爭先恐後啃食全長約2.5米的劍魚屍體。
  • PNAS稱它抑制體內有毒蛋白積累
    據Medicalxpress網站報導,近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一項研究發現,PDE5抑制劑——西地那非(偉哥)可以摧毀錯誤摺疊蛋白,抑制體內有毒蛋白質的積累,這種有毒蛋白質的積累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等疾病的主要原因。
  • 貽貝有毒??說句實話還來得及嗎
    「貽貝有毒!近期不要購買和食用嵊泗貽貝。」這類消息,從昨天下午開始刷爆了小編的朋友圈,生怕有朋友沒看到忠告食用後中毒。
  • 劍魚:頭比較油,所以遊得快
    劍魚,顯然得名於它異常突出的上頜。它的外形和另一類擁有突出上頜的魚——旗魚相似,但事實上劍魚和旗魚分別屬於不同的科:劍魚是劍魚科的單屬種,旗魚科則包含了5屬大約11種魚類。圖片:STA3816 / wikimedia 2018年,發表在《臭氧層》期刊的一篇文章對不同捕撈地區劍魚體內總汞含量進行了測定。研究表明,劍魚體內總的汞含量相對較高。
  • 有毒「金屬元素」源於哪些習慣?對於孕母和胎兒的影響又有多少?
    經長時間無意識的接觸,甚至是毫無防備的吃進體內時,這些有毒礦物元素就會隨著年齡增加同時在體內形成累積,對於這些有毒元素,一旦接觸,就很難清除乾淨,當然,也並非是一點辦法沒有,可以通過提升解毒器官的能力來對抗這些殘存在體內的毒素。
  •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稱它抑制體內有毒蛋白積累
    據Medicalxpress網站報導,近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一項研究發現,PDE5抑制劑——西地那非(偉哥)可以摧毀錯誤摺疊蛋白,抑制體內有毒蛋白質的積累,這種有毒蛋白質的積累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等疾病的主要原因。
  • 貽貝,海虹,青口,貽貝……他們是誰?
    圖片來源:網絡然而在江浙兩省和福建等地,人們吃的貝殼貽貝最多。與於紫貽貝相比,貽貝殼厚,頭大。在浙江中,貽貝也有一個名字「淡菜」。貽貝通常是幹貽貝,尤其是在江浙一帶。還有另一種吃法,如前所述,浙江人喜歡把貽貝幹成淡菜。他可以用來做湯和粥,也可以和韭菜、絲瓜一起炒,也可以加紅燒肉中提鮮。圖片來源:網絡當然,不僅中國人喜歡貽貝,而且歐洲的人也喜歡貽貝。
  • CASIO marlin 全金屬旋蓋「旗魚≠劍魚」大盤點
    marlin系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條極具視覺衝擊的旗魚logo,因此國內大多數表友稱為「劍魚」。事實上,從logo的魚類特徵分析,此魚真正的學名是「旗魚」。marlin是魚綱鱸形目旗魚科的大型海洋魚類的俗稱。旗魚與劍魚同樣擁有長劍般的上頜骨,最明顯的區別是背鰭,從logo的背鰭看,旗魚的特徵更加明顯。
  • 好吃的貽貝居然可以治病,細說貽貝的神奇之處
    我們常說的青口海虹淡菜,其實是不同地區的人給它們起的小名,它們是擁有著一對貝殼的軟體動物,真實姓名叫做貽貝。貽貝的家就安在海濱的巖石上,在北歐及北美的物種數量最多,在我國的沿海也非常常見。在我們國家,貽貝界主要被三兄弟長期統治,大哥是北方地區主要出產的紫貽貝,大哥只有一顆雞蛋的大小,外殼紫得發亮,海虹這個名字,就是北方人給紫貽貝起的。
  •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劉維民院士團隊綜述貽貝啟發水凝膠
    貽貝啟發的化學與水凝膠融合的潛在優勢和應用。從這種有趣的DOPA介導的嵌入中學習到,許多研究興趣已經被轉移到對潛在相互作用機制的理解以及為多功能應用開發大量人造材料的研究中。正如預期的那樣,與傳統的同類產品相比,貽貝類水凝膠在許多方面都表現出許多優勢(圖1)。
  • 研究表明:電子菸加熱線圈可釋放有毒金屬
    電子菸和類似的吸菸設備將液體加熱為氣體,供吸菸者吸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測驗了電子菸的加熱線圈,並檢驗到其中含有15種致癌的有毒金屬。科學家通過對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巴爾的摩校區附近的電子菸商店的56名吸電子菸菸民的樣品組進行測驗,檢測未裝入設備中電子菸液體的、設備存放槽裡電子菸液體的、以及最終設備釋放煙霧中的有毒重金屬物質的含量。
  • Rev.》綜述:貽貝啟發的水凝膠,從設計原理到應用
    由於存在多種非共價相互作用,並且Ag-木質素NPs作為納米填料,因此,由貽貝啟發的水凝膠具有優異的機械性能,例如2660%的高拉伸應變和5500 J的斷裂能。m-2(圖15b)。此外,水凝膠顯示出對皮膚的長期可重複粘附(圖15c和d),因為Ag-木質素NP可以建立動態的醌-鄰苯二酚氧化還原系統,從而連續產生大量游離鄰苯二酚基團。
  • 舟山的貽貝還能不能吃?專家回應:不用擔心
    自消費警示發出後,連日來嵊泗縣共累計定量監測8個海域點位養殖貽貝和市場銷售野生貝類33個樣本,監測結果全部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開展市場銷售野生貝類定性檢測25批次,檢測結果全部陰性。 正在買貽貝的嵊泗居民王燕說,食品安全部門和專家發布消息,說檢測合格上市的貽貝可以吃了,那就可以放心食用。
  • 最新研究:歐洲第二波疫情的毒株源自西班牙
    據義大利媒體報導,奮鬥在義大利綜合編譯:近日,西班牙巴塞爾大學、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在西班牙高等科學研究員CSIC的帶領下,調查研究中發現,歐洲第二波浪潮毒株的可追溯源頭是來自西班牙,報導稱,該研究團隊的研究人員發現,第二波疫情抵達後,西班牙有80%的患者體內毒株為
  • 舟山的貽貝還能不能吃?專家檢測完長出一口氣
    自消費警示發出後,連日來嵊泗縣共累計定量監測8個海域點位養殖貽貝和市場銷售野生貝類33個樣本,監測結果全部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開展市場銷售野生貝類定性檢測25批次,檢測結果全部陰性。
  • 研究人員在利比亞海灘發現一條被劍魚殺死的淺海長尾鯊
    研究人員在利比亞海灘發現一條被劍魚殺死的淺海長尾鯊(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地球上的海洋裡充滿了不可思議的生物,其中一些是完全無害的,而一些則配有可以在進攻或防禦時使用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