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貝有毒!近期不要購買和食用嵊泗貽貝。」這類消息,從昨天下午開始刷爆了小編的朋友圈,生怕有朋友沒看到忠告食用後中毒。舟山媒體汪大姐來了、大舟山網紛紛轉發,小編還發現寧波晚報、新浪、澎湃新聞等主流媒體也參與發布。
小編心中出現了大大的問號,從小吃到大的鮮美尤物不能吃了?嚇得趕緊煮上一盤新鮮的淡菜,再來一箱紫竹林啤酒,趁熱吃!!!
我們來復盤下,到底貽貝能不能吃?
據小編了解的情況來看,貽貝等海洋貝類生物本身無毒,但在生長過程中會受浮遊生物(有毒藻類)等環境影響,產生麻痺性貝類毒素、腹瀉性貝類毒素等有害毒素。人們在食用這些有毒貝類後會中毒,唇、舌、指尖麻木,有時伴有頭痛、頭暈、噁心和嘔吐。
赤潮會在每年5-7月中的一周或者數周階段性出現在嵊山島、枸杞島附近海域,而有關專家介紹一般枸杞島海域附近的屬於無毒赤潮,其優勢種是東海原甲藻,是一種常見的無毒赤潮生物,不會使嵊泗縣貽貝中「毒」,降低貽貝品質。
用漁民的話來說:赤潮其實就是淡菜的養分,赤潮過後淡菜就肥起來了。
每年在赤潮的時間段,部分的淡菜貝類毒素有可能超標,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個就是毒貽貝,在赤潮過後的幾天,它的指標就能恢復正常了,而且肉質更肥美了,年年如此,所以今年也別大驚小怪!!!
目前赤潮差不多已經消散了,絕大部分養殖戶還沒有大規模收割貽貝,所以大可放心,養殖戶也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過幾天能賣的更好。
相關部門查出問題發布預警無可厚非,但必須把問題講深講透!!尤其是在受疫情影響的今年。作為一個本地人看了消息後都不敢吃貽貝了,更何況搞不懂狀況的外地小夥伴們,目前看起來影響面很大,數篇轉發的文章閱讀量都達到數萬,這可能導致相當一部分人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不敢吃貽貝。
小編覺得官方發布的內容需要慎之又慎,因為一句話不僅影響了一個家族的收成,而且可能毀掉了整個產業鏈!!!
監管部門的職責不就是在源頭和市場控制好食品安全嗎?靠一棍子打死的做法不可取。
來盆貽貝壓壓驚!!!
- END -
投稿:lehuoshengsi@126.com
冷繁雷微信號: lehuosheng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