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貝愛好者注意啦,這些必備的貽貝養殖法,你記住了嗎?

2021-01-09 少女張張張張

貽貝品種繁多,世界已知的有百餘種,我國約有五十多種。貽貝分布廣,適應性強。我國養殖的貽貝主要有紫貽貝、翡翠貽貝和厚殼貽貝。紫貽貝,殼表黑褐色,貝殼較薄,足絲細軟,殼內面呈灰白色或淺藍色。紫貽貝繁殖力強,生長較快,我省1973年從大連灣南移試養成功後,已推廣養殖生產。翡翠貽貝,殼表翠綠色,光滑美麗,足絲較細軟,殼內面呈瓷白色。厚殼貽貝,殼表棕褐色,生長紋粗且不規則,貝殼較厚。多生長在島嶼東北面、潮流暢通、有海浪衝擊的巖礁地帶。

貽貝的足絲是由棒狀腹足的足絲腺分泌而成的。剛分泌出來的足絲為白色膠狀,入水不久即凝固,富有韌性。貽貝靠足絲附著在固體上生活,甚至相互附著,集聚成群體。

貽貝的飼料是水中的小型浮遊生物和有機碎屑。例如浮遊硅藻、鞭藻、原生動物以及浮遊生物的碎片等,都可以被貽貝攝食。

由於貽貝的種類及其所處的緯度不同,繁殖期也不一樣。生長在福建沿海的貽貝,繁殖期如下:紫貽貝4~5月,9~10月;翡翠貽貝4~6月,9~11月;厚殼貽貝3~6月。

我認為貽貝的種類不同,第一次成熟最小個體(稱生物學最小型)的大小也不同。春季採苗的紫貽貝,當年秋季成熟,生物學最小型的體長1.6釐米;翡翠貽貝一般一年左右成熟(少數春季附苗,當年秋季可達性成熟),生物學最小型的體長1.8釐米;厚殼貽貝滿二年成熟,生物學最小型的體長5釐米以上。

紫貽貝在福建沿海不但生長良好,而且能繁殖後代。然而,原生長在寒溫帶的這種「喜冷」生物,在福建沿海應該如何度夏保種?初步探索途徑如下:

(1)外海區沉臺渡夏:選擇夏季日平均水溫不超過29℃、水清流急、風浪較大、附著生物少的海區,採取紫貽貝與厚殼貽貝混包混養、以舊車外胎為附著基、減少臺筏浮力、把臺筏沉至離水面5米以下的方法度夏。福建省平潭縣在黃岐島海區採取上述方法進行貽貝渡夏,效果良好,而且體長和體重都有明顯的增長。度夏的貽貝,在10~11月間,經刺激能排放精卵,受精、發育正常。但外海區水深流急,容易發生「撥樁」,要注意加固。

(2)室內降溫渡夏:利用海帶度夏的冷卻廢水度夏。水溫控制在18~23℃,每天上午全量換水、清池,下午、晚上各換水1/3。每立方米水體的投放密度:1齡紫貽貝43000個,2齡紫貽貝1100個。餌料以番茹澱粉為主,搭配少量扁藻,採取「少吃多餐」的辦法投餌。1齡紫貽貝成活率達99%,2齡紫貽貝成活率93%以上,渡夏貽貝的體長、體重都有所增長。

小張認為貽貝可以選擇浮筏式養殖,要選擇流速15~25米/分左右、風浪較小、水質肥沃、自然餌料豐富、落潮後水深3米以上的海區。淺海底播式養殖,要選擇石礫或粗沙底質。潮間帶底播式養殖,要選擇底部平坦的、為巖礁或石礫底質的潮間帶。豎條石和插樁養殖要選擇魚害較少、底質較穩定的灘涂或淺海,防止泥沙覆蓋。

相關焦點

  • 貽貝,海虹,青口,貽貝……他們是誰?
    如果你不問,最好問一下。有人說他叫海虹,有人說他是青口,還有人說他叫……他只是一個貝殼,為什麼有這麼多名字?不管流行的名字是什麼,都是是貽貝最豐滿的時候,無論海虹,豆瓣菜和青口都是他們的共同名稱。一個金貽貝,圖片來源:維基百科貽貝是中國最主要的海鮮貝類之一,貽貝有這麼多名字有兩個原因一、貽貝在海岸線上從北向南生產,由於方言的不同,地名也各不相同;二、沿海地區生產的貽貝種類有一些差異。
  • 春天是貽貝最肥美的季節,別再煮啦!這樣做讓你鮮到腳後跟
    習慣成自然,走著走著就到了菜市場,看到一大車的貽貝很新鮮,很惹人喜愛,於是就買了一些。貽貝又叫青口,也被雅稱為「東海夫人」,我們這裡老百姓都叫海紅,價錢很便宜,不過味道很鮮美,營養價值也比較高,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貽貝所含蛋白質、碘、鈣和鐵都比較多,但所含脂肪很少,所以吃貽貝是不會發胖的哦,但有一點要注意,不易多食,特別是血脂高的人更不能多食。
  • 好吃的貽貝居然可以治病,細說貽貝的神奇之處
    海洋的世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活在海邊的你們一定常常吃到美味的海鮮,那麼你知道餐桌上那些香噴噴的貝類都是哪些物種嗎?或者說你吃過海虹嗎?或者說你吃過淡菜嗎?在或者說你吃過青口嗎?我們常說的青口海虹淡菜,其實是不同地區的人給它們起的小名,它們是擁有著一對貝殼的軟體動物,真實姓名叫做貽貝。貽貝的家就安在海濱的巖石上,在北歐及北美的物種數量最多,在我國的沿海也非常常見。
  • 貽貝好吃,卻可能有毒,這是怎麼回事?
    是不是白色的貽貝是死掉以後被煮熟的呢?其實,貽貝的顏色與它們的性別有關,成熟雄性的生殖腺發白,而雌性則是比較鮮豔的橙黃色,所以關於貝肉的顏色不用擔心,放心吃就可以啦。同時因為管道中的水流較快,貽貝濾食的效率也大大增加,因此瘋狂生長的貽貝經常會堵塞排水管,給生產造成損失。目前尚無有效的大量清除貽貝的方法,一些研究表明次氯酸鈉可以有效溶解淡水貽貝的足絲,但大量投放次氯酸鈉仍然會引起當地水質的汙染,所以對付這些討厭的貽貝主要還是以人工清除為主。
  • 你知道貽貝粘蛋白是如何有效對抗氧化的嗎?
    你知道嗎,其實「黃臉婆」是有科學依據的,大部分家庭婦女每天在廚房裡做飯,被油煙燻著,會直接導致人體自由基數量增多,健康細胞被攻擊,開始逐漸失去彈性和光澤,久而久之,皮膚就會看起來更暗沉,更顯老~以前我真的單純的以為,「黃臉婆」就是被炒菜的煙燻黑的,直到後來,我才知道這其實就是皮膚被
  • 貽貝有毒??說句實話還來得及嗎
    「貽貝有毒!近期不要購買和食用嵊泗貽貝。」這類消息,從昨天下午開始刷爆了小編的朋友圈,生怕有朋友沒看到忠告食用後中毒。
  • 嵊泗的貽貝還能吃嗎? 檢測部門:能吃
    嵊泗的貽貝還能吃嗎?檢測部門:能吃 2020年07月17日 04:00:59來源:浙江在線-錢江晚報記者 唐旭鋒   浙江在線7月17日訊 貽貝在浙江俗稱淡菜,是便宜又美味的貝類海鮮,是休漁期間百姓餐桌上的常見美食。
  • 貽貝是大自然的饋贈,各個國家不同的做法,其中法式貽貝尤為美味
    貽貝這個食材對於沿海一帶的人來說一點也不陌生,並且在我國它的吃法和製作方法也是多得不計其數,但是同樣的食材換到不同的國家就會創造出不一樣的世界。所以貽貝也並不是任何時候都會在餐廳中看到,其實換而言之,法菜可以很好的表現出一個廚師的內涵,所以哪怕再簡單的食材也會有它們的春天。
  • 貽貝,海虹,淡菜,青口……到底是不是一種東西?吃時要注意
    貽貝,海虹,淡菜,青口……到底是不是一種東西?吃時要注意!對於一個長期在內陸生活的人來說,讓他分清一種海鮮的話是不太容易的。拿一個皮皮蝦和普通的大蝦相比的話,我們能很快的分出來,但是如果拿上今天我們要給大家分享到這種東西,不同顏色,可能大家就會認為它是不同的東西。
  • 舟山的貽貝還能不能吃?專家回應:不用擔心
    圖片來源網絡 海洋中超過85%的藻類是無毒藻,但也有少部分的有毒藻,在我國東海,最為常見的有毒藻就是產生麻痺性貝類毒素和腹瀉性貝類毒素的產毒藻 舟山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張永利跟記者說,建議大家到正規農貿市場售賣點購買貽貝等貝類產品,因為目前經過海洋與漁業、市場監管部門的抽檢,這些產品都是合格的,所以莫比哈薩(舟山話,別害怕的意思),請大家放心購買食用。
  • 美國淡水貽貝瀕臨滅絕——解讀不妙之故
    很遺憾,儘管北美淡水貽貝為河流作出巨大貢獻,它們如今需要保護。無論何地,這些雙殼類動物幾乎都在消失。現已有300多種美國的貽貝被列入瀕危物種名單,但還有許多品種需要類似保護。大部分品種的貽貝只與少數品種的魚建立寄生關係,而其他的只依賴一種魚。不幸的是,由於水壩、汙染、棲息地喪失等因素的影響,那些魚類往往難以與貽貝共存,結果使許多品種貽貝的繁殖方式受到限制或不復存在。找到能夠保護這些瀕危貽貝免遭滅絕的方法並非易事。「在北美有300多種貽貝,」Mair說,「研究可不容易。它們都需要能夠寄生的魚,且生活史不同,生存所需的水質也不同。
  • 青口、淡菜和貽貝
    無孔貽貝(mussel)是雙殼綱原鰓亞綱之下多個物種的統稱。青口、淡菜其實都是貽貝的一種,只是叫法不同。綠殼翡翠貽貝叫做青口。無孔貽貝類煮熟後加工成幹品——淡菜。淡菜「煮熟食之,能補五臟,益陽事,理腰腳氣。」而韭菜為補陽之物,故可協同奏效。
  • Rev.》貽貝水凝膠最新綜述
    貽貝啟發化學中典型的非共價相互作用和共價鍵的示意圖。2.2 新興的以貽貝為靈感構築工程水凝膠儘管貽貝啟發化學背後的相互作用機制中存在大量尚未探索的事實,但是人們仍致力於將這些引人入勝的非共價和共價相互作用用於協調水凝膠交聯網絡。
  • 貽貝、海虹、青口、淡菜……它們到底誰是誰?
    ▲金貽貝,圖片來源:維基百科貽貝是中國最主要的海鮮貝類之一,之所以會有這麼多名字,原因有二:一、從北方到南方的海岸線上都出產貽貝,因為方言差別,名字也就五花八門了;二、中國沿海出產的貽貝,在品種上還是有些許差別的。那我們平時吃到的都是什麼品種的貽貝?
  • ...受影響;枸杞島最美味的貽貝開吃啦;15歲「龍港快線」更名縮線運營
    肉質細嫩、肥碩,有彈性和嚼勁,枸杞島最美味的鮮活半野生厚殼貽貝開吃啦!說起東海海鮮,上海市民常常會想到東海帶魚、黃魚、鯧魚、梭子蟹等,卻很少有人提及貽貝。其實,貽貝以東海嵊泗貽貝名氣最響,嵊泗貽貝以厚殼貽貝最知名,嵊泗厚殼貽貝的鮮美度、口感和豐富的營養絕不亞於帶魚、黃魚、鯧魚、梭子蟹。 閱讀原文...
  • 貽貝、海虹、淡菜、青口貝,不管它叫什麼,只要不影響吃就行
    從受精卵孵化出來的貽貝並不是你所吃到的貽貝的縮小版,而要經歷包括擔輪幼蟲、面盤幼蟲等不同的發育階段,這個時候的貽貝隨著水流過著四處漂浮的生活,所謂趁著年青多看看世界嘛。密密麻麻附著在礁石上的幼年貽貝。雖然貽貝對於淨化海水做出了卓越貢獻,但隨著人類的發展建設,更多可以被利用的地段被貽貝相中,如船底、海上浮標等。當大量的貽貝附著在這些物體上堆積生長後,嚴重影響船隻的航行能力及浮標本身的浮力。密 恐 慎 點。
  • 鑽進冰洞採貽貝的因紐特人
    此外,他們也會在最冷的幾個月、冰層最厚時,鑽入冰海下採集貽貝。每隔兩周,月滿月虧和這裡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得這片北冰洋能產生驚人的巨大潮汐,一些海灣的海平面能降低15米左右,冰層下因而形成一個冰洞,因紐特人就騎上雪地摩託,前往那裡採貽貝。
  • 舟山嵊泗貽貝再度出口至哈薩克斯坦
    「一帶一路」溝通「2017世博會」 舟山嵊泗貽貝再度出口至哈薩克斯坦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2017年04月26日09:59 近日,浙江嵊泗縣順達海鮮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890箱、重量8.9噸、貨值2.54萬美元的凍半殼貽貝產品,經浙江嵊泗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合格後
  •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劉維民院士團隊綜述貽貝啟發水凝膠
    引人入勝的貽貝啟發性相互作用賦予水凝膠許多獨特的特性,例如自我修復,通用的溼粘合性,出色的適應性,高效的能量耗散(即,強韌性和超強拉伸性)以及出色的功能整合性。受這些發現的啟發,許多天然和合成部分已被用作構建貽貝類水凝膠的基本構件。這些貽貝類積木的優缺點,如表1所示。
  • 非洲貽貝泛濫成災,為什麼非洲人餓死不吃?
    貽貝又稱海虹,是我國常見的一種海鮮,由於產量高,價格相對便宜,所以在我國貽貝是家喻戶曉的一種美食,如論是清蒸、直接煮還是蒜蓉都是不錯的選擇。那麼,貽貝作為我們國人口中的美食,非洲人卻餓死不吃,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