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遍國際大獎的科幻鬼才,為何入圍華語星雲獎對他意義非凡?

2021-01-16 澎湃新聞

中信大方

去年,我們出版了一部科幻小說,地道賽博朋克風格,混搭以色列文化底色。小說一出版就得到了吳巖、陳楸帆、劉宇昆、郝景芳、夏笳、王侃瑜、星河、張冉等國內科幻作家的齊聲推薦。有人說,「科幻小說在未來十年會是什麼樣,看它就知道了。」

它就是以色列科幻鬼才拉維· 提德哈的作品《中央星站》。在國際科幻界,它已橫掃軌跡獎、坎貝爾獎、世界奇幻小說獎、英國科幻小說協會獎、《衛報》最佳科幻小說獎、日本星雲賞……最近,《中央星站》又入圍了第十一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

《中央星站》

[以]拉維·提德哈 著

陳陽 譯

中信出版·大方 2019年11月

作者拉維得知了這個消息後,立刻發了一條朋友圈——去年來國內宣傳新書,讓他學會了使用微信。

在國際科幻界拿獎已拿到手軟,入圍星雲獎對拉維來說為什麼仍然意義非凡?在《中央星站》的序言裡,拉維講述了他與中國的不解之緣。二十年前,他就坐著火車橫穿西伯利亞來過中國,展開了一段神奇之旅,還不小心見證了中國科幻發展歷史的珍貴時刻……

在充滿未來主義色彩的 2000 年,我經歷了一次陸上長途旅行,來到了中國。那時沒有手機或智慧型手機,網際網路也誕生不久。發展中的「2000 年」標誌著未來,代表著一個遙遠得難以想像的地方,在那裡,每個人都住在火星上的氣泡城中,擁有家用機器人,乘坐會飛的汽車到處穿梭。

然而,實際上,我在幾乎已經廢棄的蘇維埃時代的旅館中喝著俄羅斯酸辣湯;我搭乘搖搖晃晃的老火車跨越西伯利亞,每天早晨都被公共廣播叫醒;我在戈壁灘與歡迎我的遊牧人共飲伏特加;終於,我從蒙古邊境搭乘臥鋪客車,在一個溫熱的夏日早晨抵達了北京。

我生長在以色列的一個基布茲(基布茲,以色列的一種集體社區,過去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現在也從事工業和高科技產業),那是一種社會主義、烏託邦式的公社。我一直覺得很難向西方世界的人解釋它。真的,對任何一個人都難以解釋。在五月一日勞動節這天,我們穿著紅襯衫遊行。這大概就是未來的夢想誕生的地方。我的祖父相信世界可以被改造得更美好。他在九十歲的時候進入了大學—而且學習成績比我還好。我覺得,我繼承了他的一些理想和欲望,這個男人在九十歲高齡放棄了自己的家,在陌生的土地上建立新的社群。也許,在這部小說中的人物鮑裡斯· 阿哈龍· 鐘身上,有一些他的影子—也有一些我的影子。鮑裡斯離開了家鄉,後來不情願地回歸故土。但這對我的祖父來說是不可能的。他認識的世界,已經同他的家庭一起,在二戰中被永遠毀滅了。他深知過去中隱藏著什麼樣的黑暗。也許他不得不相信未來—相信某一個未來。

不過,我跑題了。我從誕生不久的網絡上找到了關於中國科幻的唯一信息,帶著它來到了北京。那是吳巖教授的電子郵箱。

我給他打了電話。我永遠不會忘記他對我的熱情招待。那個時候我還不是作家,只是一個長頭髮、稚氣未脫、笨拙侷促的年輕人。如今我的頭髮早就沒了……而且出版了幾本書。

在後來的幾個星期裡,我見到了一些科幻作家。我和吳巖、星河以及很多其他人一起吃飯。我們坐慢車去成都,我參加了《科幻世界》的作家大會。一位名叫劉慈欣的年輕作家因他寫的一個短篇故事獲了獎……看著那些老照片,我驚訝於我們彼時的年輕。

2000年,拉維·提德哈在成都參加《科幻世界》作家大會(左一)

劉慈欣得獎後的留影

(以上兩張照片均來自拉維· 提德哈)

兩個月後,我帶著遺憾離開了中國。最終,我回到了倫敦,後來成為了一個作家。2008 年,在南太平洋的孤島上生活了一年之後(這是另一個時期的故事了),我搬去了寮國,一度旅行到中國邊境,遊覽在那裡發展起來的經濟開發區。那是我從未見過的中國的另一番景象。

中國無處不在——在寮國,在南太平洋……在我早期創作的那些科幻故事裡,也許就能看出中國對我的影響。它為一個未來的宇宙構造了血肉,最終催生了《中央星站》。我也沒有忘記我的老朋友們,在寮國生活的時候,我萌生了編著國際推想小說(推想小說,Speculatine fiction,是一種與科幻、恐怖與奇幻有所交疊的文類。一種超自然現象發生在故事中,但除了這個超自然現象外,其他部分都是現實的)選集的想法。我把吳巖拉進了我的計劃(《世界科幻小說巔峰叢書》就是獻給他的),也在英國發行了 21 世紀最先出版的兩本中國科幻小說譯本,那是韓松和楊平創作的故事,我負責翻譯和編輯。這些年來,我在中國也出版了一些作品,也把更多的中文小說編成選集發行(如今已經成了系列),包括陳楸帆的一部早期作品以及夏笳、馬伯庸和其他作家的小說。我想,這是我表達感謝的微小的方式。

離開寮國之後,我回到以色列待了一段時間。

如今,我意識到,時間會改變事物。二十歲時看來充滿變數的事物經過了重重轉變,在眨眼間成了全新的東西。我了解我的國家,但同時也不認識它了。我相信,北京也不再是我曾遊歷的那座城市了。

2019年,拉維·提德哈在北京

那是在以色列,在特拉維夫,我對老中央車站區域著了迷。車站本身是一個龐大的存在,是一片配備了核輻射避難所的巨大建築,它周圍的街區充斥著窮人和難民。非洲難民穿越西奈沙漠逃到了這裡,無家可歸,也別無去處。有很多來自亞洲,來自泰國、菲律賓和中國的經濟移民,他們是跟小說裡的鐘衛威非常相似的勞工。

我想寫一寫這些人的故事。我想寫那種已不復存在的未來—有著火星上的穹頂城市,有著機器人和宇宙飛船的閃光的、美麗的、不可思議的未來,在那裡,一切都有可能。我思索著,假如我把這閃光的未來放到故事背景中,然後淡化大部分,會怎樣?我想要寫人,而不是事物。我也想寫家庭——不是美國科幻中西方式的孤獨英雄,而是由關係、責任、叔叔、阿姨、表親組成的複雜紛亂而廣闊的親緣網絡,我也是這樣的家庭的一分子。這是一個被婚禮和葬禮、儀式和聚會定義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定義你的不是你自己,而是與你有關的人。它是一個沒有太空戰役,但充滿戲劇性的世界。

特拉維夫的中央車站

我只是不知道它會把我帶向何處。我在以色列開始創作,之後回到了倫敦,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繼續書寫《中央星站》的故事。最終,它完成了,雖然我時常回歸更廣闊的世界。現在我迷上了土星的衛星土衛六,以及在那裡生活的幻想……我又扯遠了。老實說,我沒想過會有人出版這部小說。它可能太冷門,太沉悶,太雜亂—同樣,也太陌生了—不會有人讀。因此,所發生的這一切都使我喜悅,還有些茫然。就在我寫這篇序的時候,我得知這本書又獲了一個獎……

這本書一直有新讀者,這讓我很高興,我也希望你—無論你是誰,生活在哪個充滿不可思議的奇蹟的未來主義年代—能在這本書裡發現一些價值。因為如果你找到了,我就算是完成了我的職責,能夠再心滿意足一會兒。

拉維· 提德哈2018 年,於倫敦

相關焦點

  • 關於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入圍名單的公告
    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組織委員會(以下簡稱組委會)按照《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章程      現根據章程,今日正式公布《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入圍名單》(其中排列不分先後):        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入圍名單        最佳長篇小說:        《火星孤兒》劉洋      《亡靈》韓松      《固體海洋》灰狐
  • 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青少年作品獎獲獎名單揭曉
    近日,由新華網、時光幻象和壹天文化主辦,清大紫育(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典禮在北京宋慶齡青少年活動中心未來劇院舉行。來自全國各地及美國、加拿大、義大利、日本、韓國、哈薩克斯坦、新加坡等海外地區的科幻作家、科幻產業相關人士、科幻愛好者等近千人參加了盛會。
  • 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和首屆原石獎揭曉
    10.25日至27日,在重慶舉辦了盛大的中國科幻人聚會,以劉慈欣、郝景芳、郭帆為首的百名中國科幻文學與科幻影視精英匯聚一堂,召開中國科幻群英會,慶祝中國民間科幻大獎一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誕生十周年,為獲得十屆華語星雲獎的科幻明星和獲得首屆中國科幻電影"原石獎"的作家頒獎,向獲得世界科幻雨果獎的中國新銳科幻女作家郝景芳和開創中國科幻電影新時代的
  • 華語科幻星雲獎組委會發布2020中國科幻十大事件
    一、星雲獎盛典因新冠疫情而延期  12月15日,因舉辦地四川綿陽出現疫情突發情況,組委會決定延期舉辦原定於18-20日舉辦的第十一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系列活動。以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曾任中國科學協會委員、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常務理事、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理事。他的科幻代表作品有《小靈通漫遊未來》《腐蝕》、「金明戈亮探案集」等。葉永烈去世後,科幻科普界同仁深感震驚和悲慟,他們紛紛通過撰寫文章和舉辦活動的方式悼念緬懷這位科幻泰鬥。中國科普作協科幻創作研究基地年會特設「歷久彌新——葉永烈科幻作品的時代意義探討」以緬懷葉永烈。
  • 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和首屆原石獎在渝落幕 完整獲獎名單揭曉
    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 2017-2019年度新星金獎: 楊晚晴頒獎詞:這是一尊含金量十足的獎盃,這是一位百裡挑一的獲獎者。他的構思精妙,筆力精湛,情感描寫細膩感人,人物刻畫立體豐滿。作為新作者,從各方面講,他作品的成熟度都令人驚嘆,絲毫不遜於成名作家。出道不足三年,他以旺盛的創作力寫出了十數篇精品,斬獲了多個獎項和榮譽。
  • 剛剛,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出全部獎項,《固體海洋》斬獲...
    得主郝景芳和《流浪地球》導演郭帆也都在,他們齊聚重慶翹首以待的「重頭戲」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禮27日下午在江北嘴舉行。,今年是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誕生十周年,跟著本屆頒獎禮同時落戶重慶還有華語科幻星雲獎的十年慶典。
  • 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在渝揭曉 《固體海洋》獲得長篇科幻小說...
    10月27日,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在重慶舉行頒獎典禮,灰狐的《固體海洋》獲得長篇科幻小說金獎,中篇科幻小說金獎由阿缺的《彼岸花》奪得,梁清散的《濟南的風箏》獲短篇科幻小說金獎。賽事組委會還向郝景芳頒發「華語科幻星雲」特等功勳章,並向星雲獎的15位聯合發起人頒發「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創立紀念幣」。圖為頒獎典禮現場。新華網 李相博 攝  郝景芳獲得「華語科幻星雲」特等功勳章獎勵。
  • 第十屆星雲獎作品集《賭腦》上市,《星雲志》系列圖書畫圓滿句號
    《賭腦》曾榮獲2019年第30屆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中篇小說獎和第十屆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中篇銀獎。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成立於2010年,是中國科幻愛好者通過成都時光幻象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組織的一個公益性獎項,獎項面對全世界華語科幻領域,每年評選一次。
  • 《銀河之心》成星雲獎大贏家 或被萬達翻拍電影
    1905電影網訊 9月11日晚,第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在京舉行頒獎典禮,當天頒發了包括最佳長篇小說、年度新秀等15個獎項,還特意設置了最佳科幻電影創意獎。劉慈欣、郝景芳等被觀眾所熟知的科幻小說作者到場為獲獎者頒獎,劉慈欣還是本次活動的評委之一。  本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特意設置了科幻電影創意獎,活動收到了100餘部報名作品,從中選出了15部入圍作品,最終有4部小說獲得了銀獎,2部小說獲得了金獎、分別是何夕所寫的《天年》和江波所寫的《銀河之心》三部曲。據悉,《天年》有望被改編為影視作品。
  • 劉慈欣短篇小說入圍「星雲獎」 科幻文學因何受關注?
    這段文字,出自科幻短篇小說《黃金原野》,作者便是「雨果獎」得主劉慈欣。就在不久前,「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入圍名單正式公布,《黃金原野》在列。故事內容仍是劉慈欣喜歡的「太空題材」,與《流浪地球》相似的是,其中也表達了強烈的「故鄉」情結。劉慈欣。
  • 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揭曉 看看這些優秀科幻作品你喜歡嗎?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彭光瑞10月27日,在重慶舉辦的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典禮頒發最終獎項。他的構思精妙,筆力精湛,情感描寫細膩感人,人物刻畫立體豐滿。作為新作者,從各方面講,他作品的成熟度都令人驚嘆,絲毫不遜於成名作家。出道不足三年,他以旺盛的創作力寫出了十數篇精品,斬獲了多個獎項和榮譽。我們希望,他能持續創作精進,成為中國科幻一顆閃耀的明星。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 2017科幻嘉年華助力中國科幻走向世界
    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幻走向世界」國際科幻高峰論壇和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典禮、「大陸科幻作家vs臺灣科幻作家——海峽兩岸的科幻之路沙龍」以及「大手拉小手——華語少兒科幻老作家與新銳作家對話沙龍」四部分組成。
  • 專訪星雲獎最佳長篇得主韓松:新作《亡靈》即將出版
    原標題:專訪星雲獎最佳長篇得主韓松:新作《亡靈》即將出版  11月19日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典禮在北京宋慶齡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行。來自中國大陸各省、港臺地區及美國、加拿大、義大利、日本、韓國、哈薩克斯坦、新加坡等海外地區的作家、產業實業家、科幻愛好者參加了本次盛會。  韓松長篇小說《驅魔》獲得第八屆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金獎。
  • 第68屆坎城電影節強片多 2部華語片入圍爭大獎
    第68屆坎城電影節強片多 2部華語片入圍爭大獎 2015-05-11 15:56:11來源:蘭州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耿慶源   歐美軍團依然很強大師和新導演同臺競爭  坎城電影節向來重舊情,不少國際級的導演大師有著五六次入圍坎城「金棕櫚獎」競賽單元的經歷,但它也注意吸納新人。從今年片單上看,義大利導演南尼·莫萊蒂和美國導演格斯·范·桑特兩人都拿過坎城的金棕櫚大獎。
  • 東陽高中女生寫科幻小說獲金獎 頒獎人是劉慈欣
    11月19日下午,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典禮在北京宋慶齡青少年活動中心未來劇院舉行,金華東陽中學語文老師劉祖國代表自己的三位學生前去領獎。他的三位學生是張嘉琪、鄒葉、樓俊涵。據悉,本屆星雲獎共設七大獎項及科幻電影創意獎、青少年優秀作品獎兩大專項獎,有來自中國大陸各省、港臺地區及美國、加拿大、義大利、日本
  • 見證「星雲獎」十年輝煌,《星雲志》收官之作火熱上市
    近十年來,科幻文學創作領域,迎來了百花齊放的盛世,很多知名科幻作家開始突破創新,將更多領域的新元素融入天馬行空的科幻世界。特別是隨著劉慈欣、王晉康、韓松、何夕、郝景芳、陳楸帆、程婧波、江波、寶樹、張冉、阿缺等眾多一流華語科幻作家作品的問世,中國本土科幻文學創作迎來了黃金髮展期。
  • 關於第九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資格確認名單公示的公告(7)
    2018年4月13日,第九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組織委員會召開了第二次全體會議,陳楸帆主席主持了會議
  • 我省作家劉慈欣作品《時間移民》入圍
    中國科幻第一人、九屆銀河獎得主、我省陽泉作家劉慈欣作品《時間移民》入圍,央視主持人白巖松評價:「劉慈欣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該活動由我國權威的圖書評測專業機構—中國圖書評論學會主辦,參選圖書共計549種,均為2014年出版。本報記者在獲悉劉慈欣作品《時間移民》入圍「2014中國好書」後,在省作協副主席李駿虎先生的幫助下,終於24日零時採訪到作品作者。
  • 科幻名家:重慶有太多的科幻元素可挖掘
    重慶日報訊 (記者 王麗)10月25日,作為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的「開胃前菜」,首屆重慶科幻論壇舉行。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董仁威、韓松等圍繞「重慶科幻史話」「賽博朋克重慶」「都市文化與科幻」等話題,分享他們的經驗和見解。「重慶有著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獨特魅力,為科幻寫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
  • 《人物專欄》中國科幻人物博覽
    1954年,鄭文光在 《中國少年報》上發表了新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從地球到火星》,成為中國科幻小說史上第一次高潮到來的標誌。1957年,鄭文光發表《火星建設者》,獲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大獎,是中國第一篇獲國際大獎的科幻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