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鹿吃了毒蘑菇,人類喝馴鹿尿就會上頭……啥

2020-10-08 英國那些事兒

微信的規則進行了調整

希望大家看完故事多點「在看」,喜歡的話也點個分享

這樣事兒君的推送才能繼續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

才能繼續跟大家分享每個開懷大笑或拍案驚奇的好故事啦~

話說在神奇的大自然裡,

許多動物都有自己神奇的本領,特別的經歷,時不時就能讓人大吃一驚……

在Falkland Islands的雷區裡生存著一群企鵝。

因為企鵝的體重比較輕不會觸發地雷,所以它們終於找到了一塊沒有人類敢涉足的土地……

小象會像嬰兒吸手指一樣,一直吮吸著它們的鼻子。

而這個習慣只有在小象中常見,成年大象只會在緊張時候吸鼻子,跟人類的習慣非常像。

生活在東歐的馴鹿是群癮君子,它們會經常食用一種叫做毒蠅鵝膏的毒蘑菇,

這種毒蘑菇有致幻性,馴鹿吃完就High了。

另外,有些西伯利亞人會用毒蘑菇餵馴鹿,然後搜集馴鹿的尿液飲用,據說非常上頭,還沒有副作用……

(但非常不建議嘗試)

某些種類的珍珠魚會把海參的肛門當做家門,住在海參體內,啃食海參的性腺……

這些珍珠魚會努力鑽進海參的肛門,而比較貞潔的海參會努力緊閉,

但問題是,海參是需要通過肛門呼吸的,所以,防得了一時,防不了一世啊……

鴕鳥的眼睛比所有陸地生物都大,直徑約為5釐米,

這個尺寸甚至比鴕鳥的大腦都大,特別二次元。

老虎的皮毛上的條紋很漂亮,而且像人的指紋一樣,每隻都不同。

說到指紋,

其實考拉也有指紋,而且跟人類的非常像,甚至連顯微鏡都不一定能分得清。

也不知道會不會給澳大利亞警方破案造成麻煩……

同狗不同命,

1924年,一隻叫做Pep的拉布拉多因為咬死了州長家的貓,被判無期徒刑,最終在監獄服刑了10年。

(事實是,Pep是州長家的寵物,人們捏造了一起兇殺案,把Pep送進了監獄,來陪伴和感化當地的囚犯)

(Pep照片)

而另一隻叫做Bosco的拉布拉多犬在1981年贏得了加利福尼亞州桑諾(Sunol)名譽市長的選舉,最終任職到1994年才去世……

(Bosco)

人類大約有9000個味蕾,而貓只有480個,

所以儘管喵星人長得非常甜,但它們實際上是品嘗不到甜味的。

環尾狐猴用生化武器打架……

當兩隻雄性狐猴因為配偶,食物,領地之類的原因battle的時候,它們的腕腺和肩腺會分泌一種氣味濃烈的氣味,這種氣味會持續很長時間。

然後,狐猴就會開始像風扇一樣擺動尾巴,把臭味朝著對方扇過去,直到一方扛不住,被燻跑為止……

小丑魚剛出生的時候都是雄性的,等到了交配的時候,一部分小丑魚會永久變成雌性,給兄弟們爽爽。

事實上,不是所有小丑魚都能隨便變雌性的,

只有在交配過程中的優勢魚才能變成雌性,而在一群小丑魚中,只有最大的雌魚才能做領袖。

如果領袖魚去世了,那麼雄魚中的老大會變性成雌魚替代它,然後再選從雄魚裡選出一個雄性領袖來。

中國水鹿(獐)剛出生的時候只有巴掌大,但長著長著,就長出了兩隻吸血鬼一樣的獠牙,看上去還有點可怕(但實際特別膽小)。

另外,這兩顆獠牙其實是可以移動的,

它們被一圈牙齦組織包裹住,鬆散地附著在牙窩上。

杜鵑是鳥中的強盜,會偷偷把蛋下到別的鳥的窩裡,讓別的鳥帶大自己的孩子。

但有一種叫做華麗細尾鷯鶯的小鳥在孵蛋前會對雛鳥唱一種特殊的曲調,

等雛鳥破殼之後,會用這個語調跟媽媽對暗號,杜鵑幼鳥因為是插班生,所以沒法學會這首歌,

一旦發現有雛鳥唱不出這首密碼歌,華麗細尾鷯鶯就會離開小鳥,重新築巢。

海牛是通過憋屁和放屁來完成上浮和下潛的,跟潛水艇是一個原理……

防曬大師河馬

河馬的皮膚上有特殊的腺體,能分泌出一種油狀液體,

這種液體集保溼鎖水,殺菌消炎和防曬防乾等功能於一身,功能非常強勁,

唯一的副作用就是,這玩意被曬了之後就會變成紅色……

大多數的鳥類可以抵抗辣椒素的灼傷,

所以如果比吃辣,可能絕大多數人都比不過一隻雞……

一般情況下,雌性的九帶犰狳會產生一個卵子,一旦受精,這個卵子就會分裂成4個胚胎。

這也就意味著,幾乎每隻九帶犰狳都是四胞胎……

正常情況下,火烈鳥其實是白色的,但因為它們吃了太多的蝦和藻類,所以才逐漸變成了粉紅色。

另外一個有趣的事實是,在世界範圍內,塑料火烈鳥玩具的數量比真實的火烈鳥還多……

間蜂猴是最稀有的靈長類動物之一(瀕危物種),而它們也是唯一一種有毒的靈長類動物,

它的毒液可以引起過敏性休克,甚至能導致死亡。

奶牛沒有上門牙(說話漏風?),

但它們的嘴非常硬,所以它們其實是用下牙和上顎進行咀嚼的。

另外一組數據是,至少要宰殺3000頭牛,才能生產出足夠NRL(澳大利亞全國橄欖球聯賽)使用一年的橄欖球。

(接下來的科普會出現昆蟲,青蛙,蜥蜴等生物的照片)

(接下來的科普會出現昆蟲,青蛙,蜥蜴等生物的照片)

(接下來的科普會出現昆蟲,青蛙,蜥蜴等生物的照片)

下圖是一種名為Dermestids的食肉甲蟲,這些甲蟲會吃掉屍體上的肉,但不會啃食骨頭。

在某些情況下,當化學試劑會破壞動物屍體的時候,某些執法人員或者標本製作者就會用這種甲蟲來清理動物的骨骼。

短角蜥蜴在緊張的時候會從眼睛往外飆血,就像水槍一樣,不過噴的是血,射程可達1-2米。

大概是想表達,「我跟你拼了」的意思……

這玩意叫做巨海鱗蟲,

全世界的海底都有,但南極洲附近的特別大,能長到20釐米長。

這東西的「頭」其實就是一張可以伸縮的嘴,長得非常別致……

青蛙是不會嘔吐的,

因此,如果青蛙誤食了有毒的東西,它就會把整個胃吐出來,用腳擦乾淨,然後再把胃塞回體內……

胃育蛙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種從嘴裡生寶寶的青蛙,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這種青蛙已經滅絕了。

這種青蛙在產卵之後會把卵吞進胃裡,而這些卵的表面上的一種物質可以阻止胃酸的產生,

這些卵就可以安全地待在母親的胃裡孵化,最後再從嘴裡出生。在這期間,母蛙是無法進食的。

這個五顏六色的玩意叫做雀尾螳螂蝦,看著挺好看,但其實特別兇殘。

捕食的時候,它可以在五十分之一秒內,把胸前的小拳拳(螯鉤)彈射出去,速度80km/h,加速度相當於.22口徑的手槍。

這麼說吧,想要養這麼一隻蝦當寵物,可能得用防彈玻璃做魚缸……

包括月神蛾在內,有些蛾子沒有嘴,也無法進食。

它們只能活一個星期左右,這輩子唯一的目標就是交配……

大約有14種蠍子可以像蜥蜴斷尾一樣,丟棄自己的鉤子。

但問題在於,尾巴毒刺的部分其實還長肛門和一部分的消化道,

也就是說,斷了尾的蠍子基本就成了貔貅,只吃不拉,最多堅持8個月,然後便秘而死……

ref:

https://www.boredpanda.com/weird-and-wonderful-animal-facts/?utm_source=google&utm_medium=organic&utm_campaign=organic

--------------------

未死閒人:第一個喝馴鹿尿的比第一個吃螃蟹的還狠。。。

fantasy590:萬一企鵝們玩疊羅漢 豈不是就。。。

懸崖上的小學姬:看到那個昆蟲提醒還想是不是看不起我,結果看了第一個圖就發抖

張曉鳴2670:動物和昆蟲具備好多人類沒有的技能,可惜好多都在滅絕中。

泠煙亦可:企鵝那個看得好心酸啊

_Aty_:竟然有昆蟲提示,太貼心了

相關焦點

  • 聖誕老人、毒蠅傘和馴鹿的迷幻往事
    不過,僅就聖誕老人的服裝和飛天馴鹿而言,卻有越來越多的觀點認為,紅白相間的毒蠅傘逃不脫干係……致幻植物被一些學者視作人類文明的基石,而在薩滿傳統中,這樣的敬畏會使植物性藥材被用來促進治療、佔卜未來、保護共同體免受傷害。從遠古時代開始,植物就不僅被用於攝取營養,還被用於儀式和治癒疾病。致幻植物被視作人類與超自然之間的一個中間媒介。
  • 「馴鹿之鄉」有望迎來180餘頭「馴鹿寶寶」
    來源:經濟日報眼下正是馴鹿的產仔季,就在日前,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就迎來了今年的第一隻馴鹿寶寶,這可把獵民達瑪拉一家樂壞了。達瑪拉要在未來兩個多月悉心照料馴鹿。「它們都是我的寶貝,再累也開心。」
  • 最後的狩獵部落,敖魯古雅,馴鹿之鄉;呼倫貝爾最美周邊遊
    馴鹿,身體長約1—2.2米,雌雄皆有角,體表長滿輕盈且極為抗寒的毛皮,壽命可達20年。 主要分布於環北極地區,包括歐亞大陸、北美洲北部,以及一些大型島嶼。 在中國馴鹿只見於大興安嶺東北部林區。敖魯古雅使鹿部落,中國鄂溫克民族馴鹿之鄉,最後的狩獵部落。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馴鹿文化博物館,仔細看,每一件實物,以及相關的圖文原創介紹,都會令您增智長慧。鄂溫克人用狍子皮、鹿皮製作的衣服,有點中山裝的模樣。照著這張圖,在原始部落裡走不丟。鄂溫克獵人的樺樹皮別墅,與大自然和諧一體,美觀實用。
  • 興安馴鹿走出大山
    大權想起以前山裡工作時常常碰見鄂溫克老人瑪利﹒亞索在林場山坡上放養過馴鹿的情景,抱試試看的想法,與幾名轉產林業職工一起投資20萬元,在飛虎山5號線建起了馴鹿養殖基地。鹿圈圍林而居,依山傍水。2015年3月,大權跑到內蒙古根河市敖魯古雅買回8頭馴鹿,沒有養殖經驗的他帶著愛人,邊摸索邊總結經驗。經過幾年的繁衍,到2018年已有馴鹿28頭,馴鹿養殖基地也初具規模。
  • 全球變暖正在扼殺馴鹿,沒食物吃海藻,人類何去何從?
    作者:文/虞子期全球變暖是我們人類「共知」的,而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地球上的生物已經面臨了來自各方面的影響,這不僅僅是氣候變化那麼簡單。根據Ecosphere科學報告顯示,全球變暖導致地球最北端的冰川融化之後,位於斯瓦爾巴德馴鹿已經出現了食物短缺的現象,它們如今已經開始吃「海藻」了,因為它們已經沒有吃的了,而背後的「兇手」就是氣候的變化。根據科學報告指出,其實在對於地球上最北端的食草動物來說,「覓食」絕非易事。
  • 跑跑卡丁車手遊馴鹿如何 馴鹿詳細介紹
    馴鹿這輛車本身的顏值是非常好的,喜歡的人自然也很多,那麼馴鹿的性價比如何?馴鹿值不值得入手?下面來分析馴鹿的各方面性能,為大家介紹馴鹿的性價比以及使用的心得。
  • 鄂溫克獵民和他門的馴鹿的故事
    馴鹿的馴化史和鄂溫克獵民的民族史緊密相連。   馴鹿,在野生時被鄂溫克獵民稱為「索格召」。在古代,馴鹿是鄂溫克獵民的主要獵取對象,是生活資料的主要來源。他們吃的是獸肉,穿的是獸皮,住的是「撮羅子」。野生馴鹿生來就有依附於人的特點,有時為了避開蚊虻的叮咬走到獵民的篝火旁。因此,鄂溫克獵民早期追隨野生馴鹿,過著漂泊不定的遊獵生活,同野生馴鹿結下了「不解之緣」。
  • 《地球脈動》加拿大馴鹿為找到草原而遷徙,但馴鹿的數量急劇下降
    在加拿大北部荒野上,馴鹿為了找到新的草原,都會上演一幕馴鹿大遷徙,成為了加拿大極地苔原地區最壯觀的動物遷徙。據統計,在1986年全世界的野生馴鹿有390萬頭,分布於北美、西伯利亞南部、歐亞大陸等,但歐亞大陸的馴鹿大多數都是被馴養出來的。
  • 不怕冷、眼神好、像狗子......馴鹿還有啥不為人知的特點?
    馴鹿這「骨骼驚奇」的鼻子,就像是一臺空氣加溼器,保護著馴鹿的呼吸系統免受寒風侵襲。春夏季節時,馴鹿會採食楊柳、白樺等樹木的葉子,偶爾也會吃魚類、鳥蛋等動物性食物;到了秋季,馴鹿主要採食蘑菇;冬季的主要食物則變成了地衣和苔蘚。
  • 走進拉普蘭——馴鹿與馴鹿人
    拉普蘭Lapland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是雪之女王的故鄉,是歐洲唯一的土著民族薩米人居住的地方。最能代表拉普蘭的我想應該就是馴鹿了吧,它們生生不息的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薩米人。在拉普蘭,馴鹿無處不在,我們可以在路邊看到它們,在荒原更是滿了它們的身影。有趣的是這些馴鹿都帶著「耳釘」,那是它們的標誌,因為它們不是野生的。馴鹿的生活就是自由的在拉普蘭荒原流浪,雖然是被牧養著,可還是自由的一群。每天都有數百公斤的飼料運送來餵養這群可愛的生物。
  • 聖誕老人的馴鹿,鼻子為什麼這樣紅?
    按照傳統,聖誕老人的鹿是馴鹿,最典型的特徵是有看起來奇怪的珊瑚狀角,也不是樹枝狀但也沒有連成一大片。北極馴鹿(Rangifer tarandus tarandus)的視力比人類在短波段更好,能看到紫外線,這對生活在高緯度地區非常好用——因為這裡太陽常年高度很低,陽光要走更遠的距離才能抵達地面,因此遭受了嚴重散射,帶來大量藍光和紫外光。
  • 看哭了,中國唯一的馴鹿部落正在消失
    從能牽馴鹿開始,我就跟著父母出去打獵,幫著餵鹿。有了馴鹿,鄂溫克人才能過得踏實。但小時候我家的馴鹿少得可憐,只有1頭,那是我們家的寶貝。 除了打獵,過去的人從來不殺馴鹿,也不吃。那個時候獵物非常多,有槍就有了武器,自己想吃什麼就去打,什麼都能辦到。原先馴鹿死了都是風葬,哪怕是在外頭病死的也要風葬,做個架子把它擱到上面去,為的是捨不得它爛掉或被別的野獸吃了。這些年才開始吃馴鹿,但是我也不吃,自己家養的東西怎麼捨得吃呢。
  • 於志學的馴鹿與中國畫的書寫性
    有一次,有人搞了一個馴鹿雕塑的小稿向於志學請教,於志學一眼就看出了馴鹿的兩個後蹄姿態不對。他說馴鹿在站立時不是四條腿都呈平行的筆直狀態,它在前蹄直立時,後蹄一定要有傾斜的角度好與前蹄保持一種平衡的姿態,這是動物進化的一種下意識本能,是為了減少疲勞和體能消耗的保障。如同我們人類一樣,立正站立時肯定比稍息站立耗能耗力。
  • 別再叫錯了,人家的名字是馴鹿
    再來說說聖誕老人用來拉雪橇的鹿,它從上個世紀80年代後就被各種媒體誤譯為麋鹿,但其實這麼多年都把它叫錯了,人家的名字是馴鹿(Rangifer tarandus)。人類打獵的歷史非常悠久,比種植農作物的歷史都要長,而在漫長的人類狩獵史和人類馴化動物的歷史中,馴鹿都是不得不提的重要存在。馴鹿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的寒冷地帶,傳說已有六千多年的馴養歷史了。
  • 古老的馴鹿民族,這騎著鹿翩翩走出的樣子,無比夢幻啊!
    杜科哈人每戶人家都有7到160頭馴鹿,他們騎馴鹿、喝鹿奶,用馴鹿奶做成乾酪,使用馴鹿的毛皮,靠馴鹿提供生活的一切,因此被稱為「馴鹿牧民」。在這裡,馴鹿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對於杜科哈人來說,馴鹿在他們的社會和宗教文化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他們心目中的圖騰…「如果馴鹿死了,我們也會死去…馴鹿不僅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而是我們的命根子。」在這裡, 1歲的孩子要學會用繩索套馴鹿的角,為將來馴服馴鹿打下基礎
  • 瑞典:冬季化冰用啥鹽,由駝鹿馴鹿來「選」
    瑞典:冬季化冰用啥鹽,由駝鹿馴鹿來「選」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3日 23:17 來源: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新華社北京4月12日專電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野生動物園的駝鹿和馴鹿被邀請作為特殊品嘗員,協助有關部門決定冬季道路化冰用哪種鹽。
  • 神秘的馴鹿民族,遠離文明和科技,遊蕩在蒙古的森林草原之間!
    實際上,遊牧民族在中國周邊地區和國家並不缺少,但是杜科哈人卻有點不一樣,因為他們飼養的牲畜並不是牛、馬、駝、羊,而是馴鹿。在蒙古語裡,杜科哈人的蒙語名為「Tsataan」,可以理解為「馴鹿牧民」。馴鹿,這種古老的物種其實已經被人類馴服了數千年,在各個歷史時期,北部遊牧民族都有放牧馴鹿的歷史。
  • 聖誕老人乘馴鹿拉雪橇滿世界飛,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很多現在我們已知的聖誕老人的標籤,比如慷慨、善良、和藹可親都起源很早了,馴鹿是後來才成了聖誕老人的標配。 只有吃了這個,馴鹿才會飛 在我們印象裡
  • 北極圈馴鹿太多惹麻煩?
    在位於北極圈的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生活的馴鹿數量據估測超過70萬頭。  涅涅茨人生活在俄羅斯北部北極圈地區,他們以飼養馴鹿為生,馴鹿養殖數量達到50萬頭。蘇聯時期,政府曾強迫遊牧民族涅涅茨人結束遊牧生活。  從北極圈到凍土地帶
  • 騎馴鹿的不一定是聖誕老人 俄羅斯牧民慶祝馴鹿節
    騎馴鹿的不一定是聖誕老人俄羅斯牧民慶祝馴鹿節 (1/7) "← →"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