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體的7大臨床應用?你知道嗎?

2021-01-16 檢驗醫學網


D-二聚體檢測的升高並不能說明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位置,必須結合臨床和其他檢測分析結果。


D-二聚體是纖維蛋白單體經活化因子XIII交聯後,再經纖溶酶水解所產生的一種特異性降解產物,是一個特異性的纖溶過程標記物。D-二聚體主要反映纖維蛋白溶解功能。

 

D-二聚體增高提示了與體內各種原因引起的血栓性疾病相關。同時也說明了纖溶活性的增強;

 

臨床上常見於彌慢性血管內凝血(DIC)、深靜脈血栓(DVT)、肺栓塞(PE)、急性心肌梗塞、腦梗塞、惡性腫瘤、卵巢癌、肺癌、敗血症、肝病、妊高徵孕婦、先兆子癇、燒傷、外科手術、創傷和膿毒血症等均可使D-二聚體升高,但是D-二聚體檢測的升高並不能說明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位置,必須結合臨床和其他檢測分析結果。

 


DIC


(休克、系統感染、外傷、先兆子癇、惡性疾病和燒傷等)的併發症:血液在全身微小血管內廣泛性凝固,形成以血小板和纖維蛋白為主要成分的微血栓。此過程消耗了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並通過激活途徑激活了纖溶系統。微血栓中交聯纖維蛋白被纖溶酶降解而產生大量高於正常百倍的D-二聚體。與其他診斷DIC的指標相比較,D-二聚體是唯一直接反映凝血酶和纖溶酶生成的理想指標;診斷DIC的特異性也早於其他指標。



深靜脈血栓(DVT)的篩查


血漿D-二聚體陰性可排除DVT的可能性。造影證實DVT者D-二聚體100%陽性,可做溶栓治療和肝素抗凝的用藥指導及療效觀察。靜脈栓塞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靜脈疾病,臨床醫生無法僅僅根據其臨床症狀作出診斷。


靜脈造影是診斷靜脈栓塞的黃金標準,它是創傷性檢查,費用高,而靜脈造影本身具有引發深靜脈栓塞或其它併發症的危險性。


D-二聚體測試,配合臨床評估,可以快速、安全的排除30%-50% 懷疑DVT/PE的病例,可節省醫院的成本,減少不必要的影象診斷及抗凝血治療,減少病人留院的時間,改善病人的情況,減少入侵性診斷的危險,減少因不必要抗凝血治療而引起的出血。


D-二聚體可反映血栓大小的變化。含量再升高,預示血栓再發生。治療期間持續較高,提示血栓大小無變化,說明治療無效。陳舊性血栓D-D不增高。



肺栓塞病人(PE)


PE是一種較常見的潛在致命的疾病,尤其多見於血液病、心臟病和外科手術病人。PE臨床表現差異極大且缺乏特異性(從無任何表現到猝死)、常規檢查無法獲得直接證據,加上對該病的認識不足,常造成漏診或誤診。及時治療依賴早期診斷。對於呼吸困難、胸悶、咳嗽、咯血,昏厥的患者,尤其是近期有外傷,手術及長途旅行史;既往患有深靜脈血栓,應考慮是否存在PE。D-二聚體測定是PE必備的篩查方法;<0.5mg/L可除外PE。


D-二聚體測定在急性肺栓塞的篩選中具有重要作用,且操作方法簡便、設備要求不高,縣市級醫院均可開展此項檢測。我國目前應用D-二聚體篩選急性肺栓塞尚處於起步階段,對其在急性肺栓塞的診斷價值中積累的經驗仍然較少,特別是急診D-二聚體的檢測更是剛剛起步,有待於進一步積累臨床資料,更好地發揮其在急性肺栓塞中的診斷作用。



婦科病人及先兆子癇


Trafatter報告204例先兆子癇婦女中79例D-二聚體增高,而88例正常孕婦全正常。該指標對妊高徵患者高凝狀態的診斷、療效觀察及預後判斷有重要意義。D-D檢測排除妊娠VTE:隨著妊娠期的發展,孕婦的D-D值隨之逐漸升高,可高至基礎值的3-4倍。若妊娠期發生VTE,幹擾D-D排除VTE的有效性。若D-D結果陰性,仍有排除VTE的價值。



肝臟疾病


D-二聚體含量明顯增高並與肝病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惡性腫瘤伴有D-二聚體增高,提示血栓形成及栓塞,對於病情判斷及治療有重要意義。



血管疾病


不穩定型心絞痛病人比急性心絞痛高、急性心肌梗死(AMI)、腦梗塞溶栓治療時,D-二聚體增高對指導溶栓治療很有意義。



溶血栓治療的監測


D-二聚體是溶栓藥物治療監控和療效觀察的指標。應用溶栓藥物後D-二聚體明顯升高。若達到療效,該指標在升高後很快下降;如果二聚體升高後持續維持在一定程度高水平則提示溶栓藥物劑量不足。纖維蛋白降解產物中,唯有D-二聚體可反映血栓形成後的溶栓活性。因此定量檢測D-二聚體可以反映藥物溶栓的效果。



D-二聚體臨床應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D-二聚體是一項陰性排除試驗。作為一種無創性檢查手段,在急性肺栓塞(PE)、深靜脈栓塞(DVT)、血管內瀰漫性凝血(DIC)排除診斷中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它是一項陰性排除試驗。在任何情況下D-二聚體測定值大於試劑盒推薦的Cut Off值,都不能簡單的作為急性肺栓塞、深靜脈栓塞、血管內瀰漫性凝血的唯一確診依據,必須結合臨床情況綜合分析。


在腦梗死、肺栓塞、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急性靜脈血栓形成時升高,從D-二聚體的檢測目標而言,這些歸屬陽性升高。但是只要機體血管內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纖維溶解活動,D-二聚體就會升高,比如手術、腫瘤、感染及組織壞死等均可導致D-二聚體升高。特別對80歲以上人群及住院患者,因患感染性等疾病易引起凝血異常而導致D-二聚體升高的病人應注意結合臨床情況綜合分析,國際上D-二聚體檢測的特異性一般為50%左右。


來源:醫學之聲


相關焦點

  • D-二聚體檢測臨床應用知多少?
    VTE診斷中的應用D-二聚體是檢測血栓形成的敏感指標,但缺乏特異性。藉助改良式Wells評分的臨床預測法則和高敏感的D-二聚體檢測,可以進行深靜脈栓塞的篩選和排除。根據年齡調整D-二聚體質量濃度臨界值的方法適合於老年人群VTE的篩查。
  • D-二聚體,到底有哪些臨床意義?
    隨著臨床醫學的發展和社會科技的進步,更加優異的血栓標誌物被普遍採納和廣泛應用,其臨床價值的深度挖掘為目前所面臨的血栓性社會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條嶄新的途徑。了解清楚動、靜脈血栓形成機制的本質,便於我們從不同臨床科室的角度出發,精細剖析患者疾病情況,有側重點的、有針對性的明確D-二聚體的應用價值。
  • 關於D-二聚體,你知道或不知道的兩三事
    乳膠凝集法使用包被了D-二聚體抗體的乳膠顆粒,如果樣本中存在較多D-二聚體,則會形成大顆粒,隨後使用分光光度計測量樣本的光透過率,從而定量給出D-二聚體的濃度。這種方法檢測更快,敏感性與特異性同樣與「金標準」ELISA相似。
  • 關於D-二聚體,你知道的不知道的都在這裡
    全血凝集法直接使用全血作為標本,使用一種能同時結合紅細胞表面抗原與D-二聚體的抗體,如果患者全血樣本中D-二聚體升高則可以觀察到血凝。這種方法檢驗速度快,特異性強,但只能給出陽性或陰性,無法定量判斷D-二聚體的濃度。而且,這種方法易受觀察者的主觀影響,敏感性較低,現在應用不多,除非在其他方法不可及時才考慮使用。
  • 為何又說 D-二聚體?_D-二聚體_肺栓塞_靜脈栓塞_醫脈通
    D-二聚體(D-Dimer,D-D)的檢測在血栓性疾病診治中的應用價值已經得到了大量的研究證實和廣泛認可。不僅在肢深靜脈血栓(DVT)形成和肺栓塞(PE)中得到廣泛應用。更深入到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心血管疾病、激素替代治療、惡性腫瘤以及抗凝治療等領域。
  • 為何又說 D-二聚體?
    D-二聚體(D-Dimer,D-D)的檢測在血栓性疾病診治中的應用價值已經得到了大量的研究證實和廣泛認可。不僅在肢深靜脈血栓(DVT)形成和肺栓塞(PE)中得到廣泛應用。更深入到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心血管疾病、激素替代治療、惡性腫瘤以及抗凝治療等領域。
  • D-二聚體與8大疾病的「親密關係」
    但是D-二聚體檢測的升高並不能說明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位置,必須結合臨床和其他檢測分析結果。 那麼D-二聚體到底跟哪些疾病相關呢? 3 D-二聚體在深靜脈血栓中的應用 D-二聚體在深靜脈血栓中總的診斷價值和在PE中的診斷價值類似:陰性的D-二聚體可以基本排除DVT形成的可能;陽性的結果意義不大(特異性不夠強,很多疾病可以引起D-二聚體的升高)。
  • D-二聚體深度解析
    同時也說明了纖溶活性的增強; 臨床上常見於彌慢性血管內凝血(DIC)、深靜脈血栓(DVT)、肺栓塞(PE)、急性心肌梗塞、腦梗塞、惡性腫瘤、卵巢癌、肺癌、敗血症、肝病、妊高徵孕婦、先兆子癇、燒傷、外科手術、創傷和膿毒血症等均可使D-二聚體升高,但是D-二聚體檢測的升高並不能說明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位置,必須結合臨床和其他檢測分析結果。
  • D-二聚體檢測方法學優勢對比|纖維蛋白|二聚體|特異性|檢測|抗體|...
    D-二聚體目前在臨床上主要應用於下肢深靜脈血栓、肺栓塞、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血管栓塞性疾病的輔助診斷及監測。▶乳膠凝集法其原理是用乳膠顆粒對D-二聚體的特異性抗體進行吸附,再將其與血漿D-二聚體相結合,若出現凝集塊則表明檢測的結果呈陽性。此方法操作簡單、用時短,但主要依靠肉眼來觀察檢測結果,採用定性或半定量方式報告,結果差異大,不適用於大批量檢測。
  • 關於D-二聚體不能不知的幾件事!
    下面我們先來說說它的臨床應用。  1、靜脈血栓栓塞(VTE)的血漿D-二聚體水平明顯升高。但很多疾病或病理過程(如心血管疾病、手術、腫瘤、感染與組織壞死等)都對止血有一定的影響,導致D-二聚體升高。  因此,D-二聚體有很高的敏感性(97%),特異性僅為50%-70%,單獨依據D-二聚體不能診斷VTE。
  • 老年肺栓塞誤診排除可依賴D-二聚體年齡校正臨界值
    急性肺栓塞疑似病例確診有賴於血漿D-二聚體檢測,但其在老年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有限。
  • D二聚體到底是個什麼鬼?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近年來,D二聚體檢測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患者經常可以看到自己的化驗單裡有D二聚體這個項目,那D二聚體指標異常到底代表著什麼呢?在臨床上疑診為靜脈血栓形成的患者中,當血漿D-D濃度低於某一臨界值時,其陰性預測值大於90%,由此可以作為排除VTE的篩選試驗。近年來,隨著方法學的不斷進步,最近,D-D檢測的應用已深入到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心血管疾病、激素替代治療、惡性腫瘤以及抗凝治療領域。
  • D-二聚體升高都說明什麼?9 個解讀你需要知道
    姜烜星等對 150 例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及 150 例健康體檢者進行了 D-二聚體檢測,比較發現化療前患者 D-二聚體水平明顯高於健康體檢者,化療有效者化療後 D-二聚體較化療前明顯降低,化療無效者化療後 D-二聚體較化療前明顯升高。研究結果於 2019 年發表在《中國肛腸病雜誌》,顯示化療前後 D-二聚體水平變化可作為初步預測晚期結直腸癌患者預後的指標。推
  • D-二聚體陰性,這類肺栓塞極易漏診!
    血栓栓塞是臨床上肺栓塞最為常見的一類栓塞,90%以上肺栓塞屬於血栓栓塞,除此之外,腫瘤栓塞、脂肪栓塞、空氣栓塞、羊水栓塞等在臨床實踐中也會遇到,由於其所致肺栓塞發病率低,臨床表現複雜且不典型,易被忽略。 下面以1例腫瘤栓塞患者進行病例回顧總結。
  • D-二聚體6大檢測方法大比拼,孰優孰劣?
    D-二聚體目前在臨床上主要應用於下肢深靜脈血栓、肺栓塞、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血管栓塞性疾病的輔助診斷及監測。 D-二聚體的檢測方法 1975年,Gaffney等首先提出D-二聚體的檢測可作為監測凝血性疾病的有用的工具。目前對D-二聚體的檢測實質上是對包含有D-二聚體的纖維蛋白片段的測定。
  • JAMA:根據患者年齡計算D-二聚體臨界值
    在一項發表於3月19日《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2014;311(11):1117-1124.)的研究中,來自日內瓦大學醫院等機構的研究者提出了一種基於患者年齡計算D-二聚體 在患者存在低至中度罹患肺栓塞可能時,測定血漿D-二聚體濃度是除外該診斷的重要方法。然而,D-二聚體水平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這一情況增加了解讀該指標的難度。在這項於歐洲開展的多中心研究中,研究者納入了2898名疑似肺栓塞患者,前瞻性地評價了這一基於患者年齡確定D-二聚體正常範圍方法的準確性。
  • 後疫情時代POCT的臨床應用!
    25日專題會議主題為:後疫情時代POCT的臨床應用。專題會議邀請到國內知名專家劉勇教授、李一榮教授、張洋教授作線上演講。以下為專題演講回顧。其中,發熱門診實驗室應開展臨床血液/體液、臨床生化、臨床免疫/血清學、臨床分子生物學等檢驗項目。
  • 胚胎移植後d二聚體要查嗎?
    胚胎移植後d二聚體要查嗎?什麼是D-二聚體(簡寫D-D)?D-D是纖維蛋白較為重要的降解產物,而纖維蛋白是發揮血液凝固作用的終末產物,D-D水平升高說明體內存在高凝狀態和繼發性的纖維蛋白溶解亢進。因此,D-D對血栓性疾病的診斷、療效評估和預後判斷具有重要的意義。那孕期D-二聚體升高到底會有什麼影響呢?懷孕了真的需要常規查D-二聚體嗎?
  • D-二聚體升高的 9 點解讀,別只想到肺栓塞!
    如急性早幼粒白血病,腫瘤細胞破壞後釋放大量嗜天青顆粒,消耗凝血因子,促進纖溶,導致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二聚體異常升高,臨床表現出大範圍、難以糾正的出血,死亡率非常高。結合臨床及其他檢測結果 若 D-二聚體陽性,則需要結合臨床症狀及其他輔助檢查綜合分析。 1)靜脈血栓栓塞 D-二聚體檢測僅適用於急性 VTE 患者,症狀超過 10 天,D-二聚體可逐漸回落。
  • 我叫D-二聚體,很多人認識我,但並不懂我
    我叫D-二聚體,英文名叫D-Dimer,我的問世與血栓性疾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血栓性疾病是一類看似簡單,卻又錯綜複雜的疾病,幾乎涉及到臨床各個專業。 所以,我最大的臨床價值,是在血栓性疾病中起排除診斷的作用。記得觀看開篇小視頻,才能更好的理解我在肺栓塞診斷中的意義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