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體升高都說明什麼?9 個解讀你需要知道

2021-01-16 普外時間

靜脈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靜脈血栓(DVT)和肺栓塞(PE)。但放射性限制常讓醫生在選擇時萌生顧慮,2019 年來自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者創造了一個新方法,使 D-二聚體的診斷特異性大大提高。該方法利用 C-PTP 將症狀、心率、制動、病史、惡性腫瘤狀態等賦以不同評分,累加判斷 PE 風險。與既往排除標準不同(低危且 D-二聚體 < 0.5 mg/L),該研究認為,低危患者 D-二聚體 < 1 mg/L、中危患者 D-二聚體 < 0.5 mg/L 可作為排除 PE 的標準。此外,對於 > 50 歲的疑似 PE 患者,推薦增高 D-二聚體診斷閾值(年齡 * 0.01 mg/L),以提高疾病鑑別有效性。2017 年《主動脈夾層診斷與治療規範中國專家共識》指出,D-二聚體快速升高擬診為主動脈夾層(AD)可能性增大。發病 24 小時內,當 D-二聚體達 0.5 mg/L 時,其診斷急性主動脈夾層(AAD)的敏感性為 100%,特異性為 67%,故可作為 AAD 診斷的排除指標。在急性心梗(AMI)患者中可以觀察到 D-二聚體的升高,且使用尿激酶溶栓後 D-二聚體的濃度較前下降,因此,冠心病患者伴有升高的 D-二聚體可能預示著更高的 AMI 風險。但其不是一個獨立的預測因子,在 AMI 診斷中的敏感性與特異性尚不滿意,與 AMI 預後也存在矛盾,暫不能指導治療。急性心梗、腦梗溶栓後,D-二聚體峰值常出現在 1~6 小時,24 小時降至溶栓前水平;DVT 溶栓治療時,D-二聚體峰值常出現在 24 小時或以後。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特徵是微循環內發生廣泛的纖維蛋白沉積和血小板聚集,導致瀰漫性微血栓形成和繼發性纖溶狀態。在 DIC 早期,D-二聚體即有升高,隨病程發展可持續升高 10 倍甚至 100 倍以上。因此,D-二聚體可作為 DIC 早期診斷和病程監測的主要指標,正常則除外 DIC。此外,纖溶標記物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DP)與 D-二聚體合用的敏感性、特異性與診斷效率可分別達到 91%、94% 與 95%,故兩者在國際血栓與止血協會的 DIC 診斷標準中,作為高價值指標計分項。腫瘤可引起 D-二聚體濃度升高,並可作為分期、預後等判斷標準。姜烜星等對 150 例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及 150 例健康體檢者進行了 D-二聚體檢測,比較發現化療前患者 D-二聚體水平明顯高於健康體檢者,化療有效者化療後 D-二聚體較化療前明顯降低,化療無效者化療後 D-二聚體較化療前明顯升高。研究結果於 2019 年發表在《中國肛腸病雜誌》,顯示化療前後 D-二聚體水平變化可作為初步預測晚期結直腸癌患者預後的指標。推測腫瘤患者中高凝血狀態,與組織因子依賴的外源性途徑以及非組織因子相關的腫瘤促凝作用有關。如急性早幼粒白血病,腫瘤細胞破壞後釋放大量嗜天青顆粒,消耗凝血因子,促進纖溶,導致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二聚體異常升高,臨床表現出大範圍、難以糾正的出血,死亡率非常高。腎功能異常患者多伴有 D-二聚體水平的升高,且隨 eGFR 的下降,升高明顯:


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30~60 mL/min,有很高比例伴有 D-二聚體升高;

eGFR 15~30 mL/min,基本均存在 D-二聚體異常;

eGFR < 15 mL/min,纖維蛋白降解減少,D-二聚體代謝半衰期延長,水平升高顯著。

D-二聚體的濃度可作為一個判斷肝臟受損程度的標誌:肝功不全時,由於凝血因子合成不足,導致出血和啟動凝血-纖溶的正反饋過程,D-二聚體繼發升高;肝衰時,解毒作用下降,炎性因子和病原可損傷血管內皮激活凝血,同時纖溶酶原激活物能力下降,也造成纖溶亢進和 D-二聚體明顯升高;肝癌時,通過分泌促凝因子,導致纖溶亢進和 D-二聚體升高。

在妊娠期各個階段,均可存在靜脈血瘀滯、高凝狀態、血管壁損傷等與血栓形成有關的病理因素;生理改變則可導致靜脈內血容量增加、靜脈血管擴張,在妊娠 3 個月後更為明顯。


此時很難使用 D-二聚體來判斷血栓形成,更多強調的是超聲等影像學檢查。


此外,某些疾病,也會引起 D-二聚體增高。


妊高徵:相較於正常孕婦,妊高徵患者 D-二聚體升高更為明顯,原因可能是妊高徵存在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胎盤缺血等變化,激活了繼發性纖溶系統。


先兆子癇:先兆子癇患者 D-二聚體可達正常孕婦的 4 倍,尤以妊娠 Ⅲ 期變化最為明顯,分娩後 D-二聚體不降反升,至 4~6 周才恢復正常。主要病理改變為凝血活化與纖溶增強,導致微血管血栓與 D-二聚體增高。

掌握了 D-二聚體升高的意義之後,臨床遇到 D-二聚體升高,我們該如何分析?

目前臨床 D-二聚體檢測常用於急性靜脈血栓栓塞症、主動脈夾層及 DIC 等的診療。
根據上文,若 D-二聚體陰性,可基本排除急性肺栓塞、主動脈夾層及 DIC 等疾病。
若 D-二聚體陽性,則需要結合臨床症狀及其他輔助檢查綜合分析。


D-二聚體檢測僅適用於急性 VTE 患者,症狀超過 10 天,D-二聚體可逐漸回落。對於血栓時間較長、下肢肌間靜脈血栓、遠端 PE 患者,D-二聚體可不升高,評估時須結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發病時長、臨床症狀以及其他輔助檢查。對於 AD 臨床評估可能性大的患者來說,D-二聚體敏感性反而下降。因此,對於疑診 AD 患者,影像學檢查必不可少。同樣根據 2017 共識,推薦全主動脈 CTA 作為首選確診手段,因碘過敏、嚴重腎損、妊娠、甲亢不能行全主動脈 CTA 時,可行 MRI 明確診斷。根據 2017 年 DIC 診斷中國專家共識,D-二聚體升高不能直接診斷為 DIC,還需要利用積分系統(CDSS),進行原發病、臨床表現、實驗室指標(血小板計數、凝血酶原及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時間、纖維蛋白原)的動態評分。通常孕晚期 D-二聚體在 5 mg/L 以內可被視為無明顯異常,做好出凝血監測即可;如果 D-二聚體大於 5 mg/L,且確定無出血風險,為預防深靜脈血栓,可給予低分子肝素鈉或鈣治療。對於不能解釋的 D-二聚體水平明顯升高,即使不存在臨床表現,也應考慮 VTE 可能;在排除血栓性疾病和肝腎疾病後,應高度懷疑惡性腫瘤可能。

參考文獻:

1. 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大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 主動脈夾層診斷與治療規範中國專家共識 [J].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 2017, 33(11): 641.2. Kearon Clive,de Wit Kerstin,Parpia Sameer et al. 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 with d-Dimer Adjusted to Clinical Probability.[J] .N. Engl. J. Med., 2019, 381: 2125-2134.3.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肺栓塞與肺血管病學組, 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肺栓塞與肺血管病工作委員會, 全國肺栓塞與肺血管病防治協作組. 肺血栓栓塞症診治與預防指南. 中華醫學雜誌, 2018, 98(10): 1060-1087.4. 姜烜星, 金永合, 王濤. D-D 水平與晚期結直腸癌化療者預後的相關性 [J]. 中國肛腸病雜誌, 2019(8).5. 曹江濤, 鄭雅茹, 趙世峰. 國際血栓與止血協會標準評分與日本衛生福利部標準評分對危重症患者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的診斷價值比較 [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誌, 2018, 26(09):83-86.6. 李曉娟, 李鐵威, 高冬花.D-D 在心血管疾病中應用價值的研究進展. 中國循環雜誌,2018,33(12):1245-1248.7. 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血栓與止血學組.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診斷中國專家共識(2017 年版)[J]. 中國血液學雜誌,2017(38):361-362.

相關焦點

  • D-二聚體升高的 9 點解讀,別只想到肺栓塞!
    D-二聚體是反映血栓形成與溶栓活性最重要的實驗室指標(不同試劑正常值範圍不同,通常 那麼,D-二聚體升高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姜烜星等對 150 例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及 150 例健康體檢者進行了 D-二聚體檢測,比較發現化療前患者 D-二聚體水平明顯高於健康體檢者,化療有效者化療後 D-二聚體較化療前明顯降低,化療無效者化療後 D-二聚體較化療前明顯升高。
  • D-二聚體升高原因解讀
    同時也說明了纖溶活性的增強;臨床上常見於彌慢性血管內凝血(DIC)、深靜脈血栓(DVT)、肺栓塞(PE)、急性心肌梗塞、腦梗塞、惡性腫瘤、卵巢癌、肺癌、敗血症、肝病、妊高徵孕婦、先兆子癇、燒傷、外科手術、創傷和膿毒血症等均可使D-二聚體升高,但是D-二聚體檢測的升高並不能說明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位置,必須結合臨床和其他檢測分析結果。
  • D-二聚體升高,就一定是血栓?
    D-二聚體和腦梗的關係Berge E等在一項研究中發現,凝血的激活是腦梗中的一個獨立因素,D-二聚體的水平和腦梗的程度線性相關,不管是在入院時還是在出院後,都可以用來判斷腦梗患者的預後。Fattori B 等發現在單側的前庭癱瘓中D-二聚體也升高。國內劉強等的研究發現,血漿D—二聚體水平高的患者,再次發作腦梗的機率也相對較高。
  • 胚胎移植後d二聚體要查嗎?
    胚胎移植後d二聚體要查嗎?什麼是D-二聚體(簡寫D-D)?D-D是纖維蛋白較為重要的降解產物,而纖維蛋白是發揮血液凝固作用的終末產物,D-D水平升高說明體內存在高凝狀態和繼發性的纖維蛋白溶解亢進。因此,D-D對血栓性疾病的診斷、療效評估和預後判斷具有重要的意義。那孕期D-二聚體升高到底會有什麼影響呢?懷孕了真的需要常規查D-二聚體嗎?
  • 孕期D-二聚體升高會引發流產?懷孕了,這個常規查有必要嗎?
    想起來了,以前在一個病友群裡,聽好多姐妹說,懷孕了D-二聚體會升高,孕期D-二聚體升高會引起流產和胎停,需要打低分子肝素,是真的嗎?那醫生怎麼沒給我查D-二聚體呢? 可能不少病友在孕期都遇到過類似上面的困惑,你一定也想搞清楚: D
  • 胸悶、肌鈣蛋白、BNP、D 二聚體均升高一例
    第四天起來我院,查 CKMB 36,32u/L (2天查2次) 肌鈣蛋白:0.39、0.42、0.60 ng/ml (連續3天) 正常值《0.01 BNP:》3000ng/ml D-二聚體:0.69 正常值《0.5 動脈血氣:PO2 82mmhg,PCO2 20mmHg, PH 7.28
  • 由一個案例談談D二聚體的假陽性問題
    為什麼唯獨D二聚體高出正常這麼多呢?然後,我們回顧了當天D-Dimer室內質量控制,本實驗室每天開機做3個水平的室內質控,質控結果在靶值附近,近期D-Dimer質控數據無漂移現象,精密度好,說明檢測系統正常。   其次,我們想到了分析患者病情,該患者年齡較大,且基礎疾病與D-Dimer結果有一定相關性。
  • 關於D-二聚體,你知道的不知道的都在這裡
    D-二聚體是血栓形成非常敏感的指標,想必各位臨床同道都非常熟悉。D-二聚體的清除主要經過腎與網狀內皮系統,體內半衰期約6~8小時,不過,D-二聚體轉陰的時間與血栓清除的關係更大,與自己本身的半衰期反而關係不大。表2  可導致D-二聚體升高的疾病或生理狀態
  • 關於D-二聚體,你知道或不知道的兩三事
    D-二聚體的清除主要經過腎與網狀內皮系統,體內半衰期約6~8小時,不過,D-二聚體轉陰的時間與血栓清除的關係更大,與自己本身的半衰期反而關係不大。D-二聚體:哪些情況時會升高?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導致D-二聚體升高很好理解,根據其發病機制也可以想見D-二聚體在除外DIC時作用很大。事實上,D-二聚體正常確實可以除外DIC。但在D-二聚體升高時,並不能直接診斷為DIC,還需要參考臨床及血小板、其他凝血指標進行評分。
  • D二聚體到底是個什麼鬼?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近年來,D二聚體檢測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患者經常可以看到自己的化驗單裡有D二聚體這個項目,那D二聚體指標異常到底代表著什麼呢?白血病患者發病早期D-二聚體水平即升高,化療後下降,動態觀察患者血漿中D-二聚體水平變化,有助於病情判斷和療效觀察。急性心肌梗死及腦血栓形成,患者急性發病時血漿D-二聚體水平明顯增高,D-二聚體檢測不僅可作為觀察心肌梗死病情的一項指標,而且也是觀察溶栓治療的一種理想檢測方法。
  • D-二聚體6大檢測方法大比拼,孰優孰劣?
    什麼是D-二聚體? 發生凝血時,凝血酶可作用於纖維蛋白,將其轉變為交聯纖維蛋白,同時纖溶系統被激活,降解交聯纖維蛋白形成各種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DP)碎片。在γ鏈的作用下,可將兩個含D片斷的纖維蛋白碎片連接起來,形成D-二聚體。人體內D-二聚體水平的升高可預示其體內存在繼發性纖溶亢進。
  • D-二聚體,到底有哪些臨床意義?
    考慮到妊娠期隨孕周增加血漿D-二聚體有上升趨勢,我們需要新的參考指標來發現及診斷妊娠不同時期血栓栓塞的發生風險。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的一則大數據研究中發現,在分娩期產婦血漿D-二聚體顯著升高,其後在產褥期快速下降。由於妊娠期病理和生理改變會影響相應的化驗結果,所以確立妊娠期及產褥期的D-二聚體正常參考範圍是困難的。
  • D-二聚體診斷肺栓塞:陽性和陰性結果沒那麼簡單
    以500 ng/mL為臨界值,對於PE中低度可疑性或不太可能的患者,D-二聚體結果陰性能夠可靠地排除PE診斷。一些預後研究研究結果支持這些結論,中低度可疑或不太可能為PE且D-二聚體檢測陰性的患者未接受治療,隨訪期3個月(即3個月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為0.14% [95% CI, 0.05%-0.41%],低於肺動脈造影陰性結果風險)。
  • D-二聚體的7大臨床應用?你知道嗎?
    同時也說明了纖溶活性的增強; 臨床上常見於彌慢性血管內凝血(DIC)、深靜脈血栓(DVT)、肺栓塞(PE)、急性心肌梗塞、腦梗塞、惡性腫瘤、卵巢癌、肺癌、敗血症、肝病、妊高徵孕婦、先兆子癇、燒傷、外科手術、創傷和膿毒血症等均可使D-二聚體升高,但是D-二聚體檢測的升高並不能說明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位置,必須結合臨床和其他檢測分析結果。
  • D-二聚體與8大疾病的「親密關係」
    D-二聚體檢測排除妊娠VTE:隨著妊娠期的發展,孕婦的D-二聚體值隨之逐漸升高,可高至基礎值的3~4倍。若妊娠期發生VTE,即可幹擾D-二聚體排除VTE的有效性。若D-二聚體結果陰性,仍有排除VTE的價值。
  • 為何又說 D-二聚體?_D-二聚體_肺栓塞_靜脈栓塞_醫脈通
    1999 年歐洲心臟病學會急性肺動脈栓塞診斷和治療指南中,推薦檢測 D-二聚體作為急診室肺栓塞診斷的篩選指標。(3)當發生PTE時,血漿D-二聚體的水平就會升高,可達到正常值8倍以上。隨著病程的延長和抗凝藥的應用,血漿D-二聚體的水平就會逐漸回落,至15~20天時血漿D-二聚體的水平逐漸恢復正常。
  • D-二聚體深度解析
    同時也說明了纖溶活性的增強; 臨床上常見於彌慢性血管內凝血(DIC)、深靜脈血栓(DVT)、肺栓塞(PE)、急性心肌梗塞、腦梗塞、惡性腫瘤、卵巢癌、肺癌、敗血症、肝病、妊高徵孕婦、先兆子癇、燒傷、外科手術、創傷和膿毒血症等均可使D-二聚體升高,但是D-二聚體檢測的升高並不能說明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位置,必須結合臨床和其他檢測分析結果。
  • 為何又說 D-二聚體?
    1999 年歐洲心臟病學會急性肺動脈栓塞診斷和治療指南中,推薦檢測 D-二聚體作為急診室肺栓塞診斷的篩選指標。(3)當發生PTE時,血漿D-二聚體的水平就會升高,可達到正常值8倍以上。隨著病程的延長和抗凝藥的應用,血漿D-二聚體的水平就會逐漸回落,至15~20天時血漿D-二聚體的水平逐漸恢復正常。
  • 我有四倍體咖啡,你有科學故事嗎?(全長轉錄組文獻解讀-Gigascience)
    然而多倍體物種的轉錄組分析,長久以來受限於二代測序讀長偏短,不僅無法準確重構轉錄本,更無力探究各亞基因組間的isoform結構差異及基因如何選擇性保留。【 四倍體棉花[2]的文章為未來組項目經驗,文獻解讀請戳戳~】本次為大家解讀四倍體阿拉比卡種小粒咖啡(2n=4x=44)全長轉錄組文獻[3],感受「全長轉錄組測序讓多倍體物種isoform
  • 什麼是二次排水?衛生間需要做二次排水嗎?等漏水你就知道了!
    35個設計方案,顯高級!②家裡衛生間怎麼設計?這20款最有設計感的衛生間!愛上洗澡相信也有很多業主在衛生間裝修的時候,都聽過「二次排水」這個詞,究竟什麼是二次排水?二次排水到底有多麼重要?可能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那麼今天的話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一下二次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