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50+競品分析,我總結出5個常見問題和1套方法論

2020-11-25 人人都是..

本文整理了競品分析中常見的問題,同時給出了分析方法,便於大家少走彎路,提高分析效率。

毋庸置疑,競品分析是每個產品經理必備的技能。不管處於哪個階段的產品,都時刻需要啟用該技能做一些專題性的研究。

筆者最近剛好在做一些新產品規劃,看了很多競品分析的相關文章,有一些小收穫,因此做下整理,如題:研究了50+競品分析,我總結出5個常見問題和1套方法論,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本文目的

1. 通過整理競品分析過程中的常見問題,能讓大家有意識地規避一些常見錯誤,否則還是白折騰了;

2. 給出一個分析方法,方便每次分析時候,可以拿出來看看,做到有跡可循,少走一些彎路,提升分析效率。

二、競品分析常見的5類問題

2.1 分析目的不明確

2.1.1 常見特徵

對比分析了50多篇競品報告,發現這個問題最常見,共同的特點是:

① 開篇就寫體驗環境,比如手機型號、app版本;

看似很嚴謹,其實作為讀者是完全不知這個分析想要表達什麼?當然,有些分析,作者本人是知道自己分析的目的的。

② 分析內容跳躍,缺乏主線;

一會寫了整體的市場行情,一會寫下運營策略,一會再寫下產品核心功能。看似面面俱到,實則失去焦點,失去對分析目前置思考,分析到底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看不出來

2.1.2 筆者建議:

先想清楚幾個問題再行動:

① 現在遇到的問題是什麼?

② 需要通過競品分析解決這個問題嗎?不做行不行,為什麼?

③ 希望通過競品分析,獲得什麼?資訊or知識or行動方案?

2.2 受眾不明確,無法執行落地

網上的競品分析,有交代清楚寫給誰很少,較多面向的客群是:給自己或者給要了解這個行業的朋友寫的,一般末尾都會有一些對未來的展望。但在實際的工作應用中,接到這個競品分析的任務一般其實都是有場景的。舉例如下:

① 需求靈感類:寫需求沒靈感,向競品學習

「我想了大半天,還是很糾結,這個產品的功能和核心流程到底怎麼設計才更合理、更全面,要不看看競品怎麼做?」

② 日常吐槽類:領導叫去辦公室喝茶,有種好產品叫人家的產品

「小李子,這個頁面為啥沒有分享按鈕,這麼重要的場景居然沒有分享?你看,人家的產品做得多好,要多向競品學習啊」

③ 項目啟動類:從0到1規劃

「我們要向x行業進軍了,在1季度先做出第一個mvp,小李子你回去分析分析整個市場的情況,周五給我份報告」

從上面的三類場景,受眾依次是:自己、上級主管、公司領導。不同的人,對報告輸出的要求就不一樣。好的分析報告,一定是能夠落地的。想到這一層,下面的分析就更加有針對性的,見下圖:

2.3 追求大而全,內容堆砌,缺乏深度分析

我在這裡重演一下,自己寫報告的經歷:

step1:在寫報告前

先從網上扒一扒都有哪些分析框架,市場背景、產品定位、產品目標群體、產品數據,再來一下用戶體驗五要素(戰略、範圍、框架…),看著比較合適,完美就要這個框架了;

step2:開始撰寫

各種收集數據,耗時1周,洋洋灑灑1萬字,有板有眼,搞定收工!感覺特別有成就感,簡直是天才呀!

step3:提交報告

領導叫到辦公室,滿懷期待地等待領導的表揚,然而….重新來過!

問題很明確,缺乏對領導期望值的調研和過度追求精美的模板,這個是造成該問題的根本原因。

2.4 流程體驗,還原度低

先解釋下,什麼是還原度。筆者的理解是:基於真實用戶場景和需求出發的任務式體驗才叫真正還原。我們在設計自己的產品時候,肯定也是會考慮到用戶使用的場景和用戶分層的。舉個例子:在app上找合適餐廳吃飯。

場景:38女神節,一直在追的女神突然說想在公司附近隨便吃點;(ps:猝不及防啊)

用戶:女神,海南人,忌辛辣、口味淡;

任務:快速找到合適且排隊少的餐館,給女神一個百分晚餐;

流程:選擇地域——篩選餐館類型(是否提供有效決策的信息:評分、口味、排隊情況)-預訂位置-前往就餐-查看排隊進展,人多附近再逛逛買杯喜茶。

以上這樣,是否才叫真正地還原真實體驗場景。如果過程中,有一些決策信息錯誤或者體驗不好的情況,作為用戶的你,會不會罵這個平臺:垃圾,果斷卸載?

不過這個點,真的很考驗產品的功底了。就像江湖傳言,賈伯斯能夠1秒變小白用戶,馬化騰要5秒,張小龍需要10秒。

2.5 數據嚴謹性經不起推敲

分析是一個嚴謹的過程,得有理有據讓人信服。分析報告裡面,最後1個常見的問題是:分析的數據沒有標明來源,可信度又不知道可以打多少分。如果是一個企業決策者,拿到一份數據來源不明確的報告,他敢做出行動嗎?我看懸。

在分析報告中,收集的是事實,給出的是觀點。事實一定是:嚴謹可信的,是市場上認可的,不帶有主觀臆測的。

因此筆者建議:

  1. 標註數據獲取源頭以及要做源頭提供者的公信度做考證
  2. 有些數據,是競爭者故意迷惑對手而偽造的,要有意識做好甄別。比如說:用戶應用市場評價;電商通過反爬蟲技術偽造商品數據

三、怎麼做好競品分析

3.1 好的競品分析應該具備3個特質

3.1.1 具有明確的目標

不管是出自什麼目標,自己一定要搞清楚。因為競品分析,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沒想清楚就行動,那就太可惜了。

3.1.2 清楚地知道閱讀對象

寫競品分析和寫匯報也是一樣的,對象不一樣,分析的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

  • 領導者:計劃要做什麼,分析前,可能有兩種心境:① 做這個事情,心裡沒有底,需要一些支撐;② 決定要做,但下面的人不服,找個分析報告支撐(腦洞)
  • 管理者:已知要做什麼,但為了更好地完成指標,做A方案好,還是B方案好?他需要一個比較過程
  • 執行者:為了把事情做成、做好,他需要一些解決辦法。

上面只講了一個企業裡的角色層級,在同一個層級中,也有不同的角色分工,如下圖:

3.1.3 清楚自家產品所處的階段

筆者將之分為3個階段:開拓階段、競爭階段以及防守階段。每個階段,所需要關注的點是有所不同的。

① 開拓階段

階段描述:進入新市場、新行業。

關注側重點:行業情況(行業發展史、經營環境、市場規模及增長趨勢);行業代表(產品發展史、目標客戶、業務流程、盈利模式)。

② 競爭階段

階段描述:搶奪市場份額、用戶數。

關注側重點:關注核心競爭對手,經營數據和經營策略。

③ 防守階段

階段描述:建立競爭優勢,產品壁壘。

關注側重點:監控追趕競品的各項指標及行動舉措。

3.2 系統思考框架

以下是完整的思考框架,基本是圍繞著5W2H進行展開的,篇幅很長,如果覺得有用,可以收藏起來,歡迎來找我探討。

 

作者:15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有運營和產品經歷,現負責金融大數據產品:個性化推薦、意圖搜索,AI智能客服。個人微信公眾號:大雄背起行囊。

本文由@大雄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5個方面分析:如何做出一份高質量的競品分析報告?
    先說明一下,這不是一篇講競品分析報告的方法論和標準步驟的文章,這裡只是匯總了一些關於做競品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並對此做了梳理和歸納,意在為從事產品相關工作做競品分析時提供更全面、更合理的建議。這是一個被寫爛了的文章標題,未經思索,筆者便提筆寫下了和這個主題有關的內容,因為這是從事產品相關工作不可迴避的話題,也是必須掌握的工作技能。
  • 研究了100篇競品分析報告後,一個實習生寫了這個
    作者:懷左很多人都寫過競品分析報告,但真正能把競品分析做好的同學很少。很多所謂的「競品分析」,都還停留在「羅列」和「套公式」的階段,看似堆砌了一堆信息,但最後卻並未得到任何真正有價值的核心結論。
  • 手把手代練競品分析(上)
    競品分析不僅是對競爭對手產品的分析,還要跳出「產品」看競爭。 1.2 競品分析的現狀 看過不下50份競品分析後發現,發現競品分析現存的一些問題。
  • 最好的試銷不是傻傻發貨傻傻賣,而是這六個維度的全面競品分析!
    之所以要反覆提醒和強調,就是期望大家能夠將其記住,融入血液裡,根植入骨髓裡。 但只給雞湯不給勺那只是忽悠。關於競品分析,我還列出了一系列的分析細節,以確保大家能夠用這一套工具和方法論,完整的掌握競品分析的維度和細節。 結合過往的經驗,我把競品分析劃分為6個維度N多個細節。詳細如下: 一、Listing相關:競品的圖片怎麼拍的?
  • 【產品復盤】字節跳動-飛書團隊工作1年收穫總結
    因為這裡有的一套完整的產品設計和管理方法論,可以節省大量自己學習摸索的時間:包括一些最前沿的行業研究、最全面的行業分析、標準的PRD編輯格式、完善評審流程和項目管理、科學的a/b test管理和數據分析等。1. 產品方法論飛書團隊的產品方法論源於《用戶體驗要素》,書中將用戶體驗進行了五個層面的劃分:分別是戰略層、範圍層、結構層、框架層和表現層。
  • 「競品分析」的理念、流程、方法、工具
    分析維度包括功能、設計、技術、團隊、運營、用戶等;3、產品分析以學習、優化、借鑑為目的,多為1個產品,分析維度包括產品設計、產品商業模式分析;4、產品體驗分析以學習借鑑為目的,多為1個產品,二、競品分析流程完整的競品分析需要經過6個步驟:明確目標 → 選擇競品 → 確定分析維度 → 收集競品信息 → 信息整理與分析 → 總結報告
  • B端產品如何做競品分析?
    例如:早期的美團,通過大量的市場調研,競品的分析,發現創辦了5年的餓了麼,雖然已經進駐12個城市,但是全國至少還有18個消費能力更強、更應該進入的城市,處於空白階段,而這正是美團的機會所在。其實網上也有很多競品分析的方法,這裡我就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做個簡單的總結:1.
  • 如何精準地做份競品分析報告?
    我做了別人也在做,別人做的我要不要做,往往中間會延伸出很多問題。競品定義競品分級競品存在於不同屬性環境,若是僅僅只對全局的競品分析,會覺得比較模糊,哪個才是關注的重點,如何做針對性的舉措等,都會成為下一步問題。
  • 競品報告 | 模板讓競品分析一文不值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二、一個適用的分析策略組有了基礎的信息後,我們需要對這些信息進行有效加工。怎麼加工?首先需要思考三個問題:競品的核心優勢在哪裡?主要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分析側重於:差異性、競爭關係,趨勢變化還是其他?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將此次競品分析的本質大致還原出來。有了判斷就能對症下藥,找對應的分析方法(一個或多個)來求證。
  • 需求方法論(1):需求的理解/來源/挖掘/記錄
    5.  我對用戶需求理解後的總結A. 用戶在滿足自己需求的同時會付出成本所以要想提高用戶使用產品的欲望不光得挖掘需求的深度和廣度,還得降低用戶的使用成本。用戶調研用戶調研可以分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共5種方法定性研究:用戶訪談:在訪談之前,需要針對訪談的目的,準備一系列結構化的問題,而且問題得是多維度的,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不那樣做;然後預想一下受訪者的答案,在訪談的過程中可能會更順暢。
  • 【產品面試】常見5個面試問題(十六
    參考解析: 我們的工作流程是這樣的: 1.收集產品需求(需求池) 2.評審需求 3.競品分析 4.產品原型設計 5
  • 運營應該如何高效的做競品分析,並找到工作靈感!
    縮小運營競品分析的方向大學階段做課程分析我們喜歡往大的寫,因為分析涉及到的範圍越廣能夠從網上直接抄的內容閱讀就越多,再套上一些管理學模型瀟瀟灑灑弄個萬字長文也只是一個晚上的事。但在畢業後的工作中,分析文章寫的再長還不如給出一句有用接地氣的話,尤其我們這些扛產品數據的運營。縮小運營競品分析的範圍,指的通過自己的運營屬性或者近期的工作方向來縮小競品分析的範圍。
  • 競品分析報告:有道雲筆記與印象筆記
    如何在與同類產品的競爭中取得突破,實現更快的用戶增長,是有道雲筆記最關注的問題。本文選取產品定位同為辦公類應用,且知名度與活躍用戶量與有道雲筆記相當的印象筆記作為主要競品進行分析。作為一名產品初學者,我在本文中將試從主要競品的整體情況、用戶與產品定位、視覺設計、功能結構等層面進行分析,並重點討論創建筆記這一核心功能的產品交互特點。
  • 研究了100個「戰敗」客戶,我總結出賣車3大雷區
    研究了100個「戰敗」客戶,我總結出賣車3大雷區想要與客戶建立親密的聯繫,充分了解客戶需求,不被客戶洗腦,就需要利用自己產品的優勢,說服客戶購買。 在總結雷區之前,筆者需要給大家講解一下,什麼叫「戰敗客戶」?
  • 社會學方法論的基本問題
    關鍵詞:社會學方法論; 關係主義; 建構主義; 主客體二元論;  方法論問題是一門學科的核心問題, 不同的方法論立場往往意味著不同的研究視角或先入之見, 進而衍生出不同的問題框架、在此, 本文將在這些爭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社會學方法論的幾個核心問題, 以期提供一種更加徹底的關係主義的回應, 從而為社會學的方法論建構提供一種不同的思路。
  • 「騰訊吐個槽」全解析:不僅僅是競品分析
    1.3 本文結構第二章 產品分析2.1 用戶版本2.2 管理員版本2.3 互動設計&表現層第三章 競品分析3.1 Appbot3.2 對比分析第四章 產品迭代與總結4.1 迭代規劃路線4.2 總結
  • 以翻譯產品為例,談談產品工作展開的方法論
    隨著工作閱歷的加深,產品經理所需要承擔的職責從最初的解決問題,逐步上升到分析問題,乃至發現問題和新機會。由此一來,在工作中,面臨的不確定和不具體的問題逐漸增多,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論,就變得尤為重要。
  • 如何定量的做競品分析?
    會做競品分析,是產品的經理的一項重要技能,那要怎麼去做競品分析呢?做競品分析的時候要注意一些什麼細節呢?競品分析,對於產品經理而言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一、產品下載總量,並不能代表產品的活躍度一些文章中曾提到,競品分析可以看產品的下載總量,不過有個問題顯而易見,應用市場中產品的下載量有一個迭代的問題。如果競品迭代次數多,那產品的下載量自然就大。有人說,可以看ios排行版,先說一下ios排行榜的問題。
  • 產品市場調研分析報告、競品分析報告、產品體驗報告的區別
    (2)適宜對象2、競品分析報告(1)目的了解主要競品的情況,幫助規劃自身產品路線,找準自身定位。(2)適宜對象按照宏觀到微觀排序:產品市場分析報告 > 競品分析報告 > 產品體驗報告上面三個報告都是某個時間節點或某個階段的總結呈現報告,而行業市場競報是持續的,每天或每一個階段都要做的。
  • 競品分析很重要,但很多人的方法不正確
    一、為什麼要做競品分析?1. 證明/證偽已有的設計思路一般來說,在接到一個需求和任務時,設計師的腦海裡總會冒出一些點子。我會首先把能想到的做法全部記錄下來,不管正確還是錯誤,不管有沒有重複,不管有沒有條理。然後,我們需要從中篩選出那些有價值、可行的點子。那麼問題來了,篩選的依據是什麼?一定不能是憑自我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