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面點飲食文化,熟制工藝

2021-01-11 小頁聊文化

本文乃作者小頁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熟制是面點製作的最後一道工序,也是體現製品質量的重要環節。熟制後的成品形狀變不變,餡心是否入味,色澤是否美觀,這些都是在熟制過程中決定的。如果熟制方法恰當,不但能體現生坯原有的製作特色,而且還能使製品改進色澤,增加香味,提高滋味。如蒸製品體大膨脹,光潤潔白;炸製品組織蓬鬆,色澤金黃等。熟制處理不好,品種的質量和特色就不能體現出來。如生熟不勻,半生不熟,該鬆軟的不鬆軟,該酥脆的不酥脆,在色澤和形態上還會出現很多問題,如蒸出的饅頭乾癟變形,色澤暗淡灰白;煮餃破肚、裂口;烙餅色澤變黑;煮的麵條粘連、爛糊等,更嚴重的是一些品種出現焦糊,而失掉營養價值,不能食用。

蒸出的饅頭

熟制對面點的口味也有很大影響,面點的餡入味,火候最重要,即使無餡面點,如果火候不到,也沒有香味。不僅如此,熟制還能改善製成品固有的口味。加熱熟制不但能改變製品組織,而且無論何種面點,在制麵團、制麵皮、上餡、成形等過程中所形成的質量特色,都必須通過熟制才能體現出來。另外,從營養與吸收的角度看,加熱熟制可損失一部分營養素,特別是引起維生素的破壞和影響蛋白質的生理價值,碳水化合物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水煮、油炸、烘烤等都不同程度地損壞營養素。儘管烹調熟制可引起不希望有的變化,但也會產生一些有益的變化。根據製品的要求選取熟製法,就可以達到好的效果。

面點的餡入味

如製品的要求是在食品外表形成一層金黃色,熟制方法就應採用幹加熱法,即烤、烘、炙、油煎、油炸、烙等。黃橋燒餅受歡迎是全靠烘烤燒餅時芝麻、酥皮所產生的香昧。肉的香味、豆的香味、薯的香味等等都是由加熱熟制而形成並得到提高的。烤所產生的香味、炸所產生的香味、溼法長時間蒸煮所形成的滋味,都各不相同。面點的加熱熟制能消滅和破壞引起食物傳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和物質。大多數熟制方法在制品內部產生的溫度是60~85攝氏度,某些烘烤製品的內部溫度可接近100攝氏度在這一溫度範圍內,許多有害的微生物不能生存。但重要的是要注意餡心的所有各部分都必須達到這一溫度,並保持相當長的時間。

面點烙

熱傳導亦稱導熱,熱量傳遞的一種基本方式。熱傳導是由於大量分子、原子或電子的互相撞擊,使能量從物體的溫度較高部分傳至溫度較低部分的過程。是固體中熱傳遞的主要方式,在氣體或液體中,熱傳導過程往往與對流同時發生。每當熱借傳導從一部分傳到另一部分時,該物體的材料就被加熱。如金屬容器底加熱,最靠近底部的分子較快地振動,這些快速運動的分子撞擊相鄰的分子並使其也快速運動。能量較高的分子將部分能量傳給能量較低的分子。這一動作一直繼續到遠離熱源的分子接到通過傳導而傳來的熱能為止。熱油鍋邊或傳熱介質傳導至食物中心部位。油炸是傳導加熱食品的一個例子,熱由油溫傳至食品上。

面點油炸

熱對流液體和氣體中較熱部分和較冷部分之間通過循環流動並相互摻和,使溫度趨於均勻的過程。對流是液體或氣體中熱傳遞的主要方式。不管是空氣還是液體,在加熱時,對流就以相同方式從較密集的地方向較稀疏地方流動。最靠近熱源的那部分空氣或液體首先變熱但變得不太濃,於是便上升並被這種物質的較濃密部分所取代。煮水時水的上下循環流動是靠對流作用,烘烤主要靠對流作用來完成。烤箱中的熱源置於箱底,使熱空氣上升並不斷被較冷空氣取代,這種對流會在箱的中心部位產生均勻的溫度。食品與箱中金屬架接觸的部分受到的是對流加熱。烘烤溫度越高,輻射越強。輻射熱是通過發射高頻振動並快速在空間傳播的能量波來產生,藉助波來傳輸的能量就是輻射。熱與光波被碰到的物體吸收,便加快分子的振動,從而提高其溫度。

面點烘烤

當輻射熱觸到食品時僅只表面被輻射熱加熱,而不能貫穿到表面的下部。食品的其餘部分以傳導加熱。熱輻射多用於烤箱烘烤食品,一般無光澤的、黑色的與粗糙的表面比平滑的、白色而光亮的表面能更好地吸收輻射熱,談一談面點熟制的幾種傳遞情況吧。面點熟制,首先是熱從爐子傳給金屬鍋,由於加熱的方法不同、傳熱介質不同,所以熱傳遞的方式也不一樣。以水為介質傳熱以水為介質傳熱,主要作用是對流。以油為介質傳熱油在受熱後溫度升高並使製品受熱,也是靠對液作用。油的沸點比水的沸點高得多。以蒸汽為介質傳熱以蒸汽傳熱,主要靠對流作用。蒸汽就是達到沸點而汽化的水。以金屬鍋底為介質傳熱以金屬鍋底傳熱,主要靠傳導作用。以熱空氣為介質傳熱以熱空氣傳熱主要是靠輻射、傳導作用。燃料燃燒,使空氣變熱,或熱源藉助紅外線以傳輸能量直接向四周發散熱空氣的輻射,使支撐架或烤盤上的製品成熟。如烘烤(明爐烤、暗爐烤、電烤箱烤)之法,介質就是熱空氣,這種熱空氣可以高達100一250攝氏度, 製成品具有香、酥、脆的特點。

金屬鍋底

說說緬甸內部熱的傳播情況,熱從鍋及各種介質傳到製品的表面以後,繼續傳到製品內部還要有一個過程。這是對製品的成熟度是否恰到好處、營養成分是否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以及製成的成品是否合乎食用衛生和色、香、味、形俱美的要求等起關鍵作用的過程。由於在這一過程中,熱的傳遞方式主要是傳導,因此,熱從製品表面傳到內部的熱度,不但取決於火力的大小和取決於傳熱介質所能達到的溫度的高低,也取決於製品本身的質地松糯和形狀的大小。一般食品的傳熱能力都很差,大都是熱的不良導體。形狀較大的糕類,如果加熱時間不長,儘管它的表面溫度已經很高,但內部的溫度仍然很低。根據試驗,一塊重3公斤的千層油糕、棗泥拉糕、蜂糖糕放在蒸籠內旺火蒸45分鐘,才能把糕的內部完全蒸熟; 50克只重的麻糊,需放在溫油鍋內氽浸8分鐘左右,才能炸出內空、外酥、熟香的美味來。

參考資料《中國飲食》

相關焦點

  • 中國飲食文化的起源和發展!
    1,「食不語」不符合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國人自遠古以來就有在吃飯時候教育子女,夫妻交談的習俗,鄉親的「鄉」字就象兩個人對坐在桌子前,一起喝酒交談,鄉裡鄉親無非就是經常坐在一起吃飯聊天。孔子是聖人,也是個凡人,他也有妻兒子女。所以,他不可能不管別人,獨自一人,默不作聲地吃飯。2,孔子做過魯國大司蔻、代理國相,經常要接待外賓,怎麼可能在宴會上不跟人交談呢?
  • 紀錄片《中國的寶藏》講述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敏)近期,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推出的紀錄片《中國的寶藏》上映。講述家族與祖先、漢字的力量、國際化中國、中國製造、科技的藝術、飲食的藝術等中國傳統文化內容,不但在國內引發熱議,在海外也受到了外國網友的一致好評。
  • 傳統飲食文化:古人都是如何使用調料的?扒扒古代的調味品演變史
    ,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這是人類飲食歷史上的重要裡程碑,促進了人類飲食方面的進步,也促使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飲食觀念逐漸形成,中國人對色香味美的觀念逐漸增強。 酒 中國的飲食文化是完全無法與「酒」分開的。除了直接飲酒,作為酒也作為調料,從商朝以來便用於烹飪了。
  • 傳統衝繩飲食-著名的日本長壽縣飲食文化
    現代研究人員在研究健康和長壽時會一直使用一種飲食:衝繩飲食。 什麼是衝繩飲食? 衝繩飲食以日本琉球群島中最大的島嶼命名。
  • 中國傳統文化中衣食住行生活,你了解多少?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聚成的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中國傳統文化中衣食住行簡單的幾個字,卻蘊含著大智慧,今天小編來給大家分享一下。衣食住行是人類生活的基本內容,亦為人類生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五花八門流行於世的「飲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服飾文化」、「禮儀文化」、「出行文化」等等,是衣食住行生活文化的組成部分。
  • 英國一日三餐的飲食文化是什麼?
    英國的飲食比較注重營養均衡,在每天的日常飲食中都會有大量的新鮮蔬菜和水果,肉類以雞肉牛肉等為主,忌吃動物肝臟,肥豬肉等。 早餐 在英國早餐一般喝粥或牛奶,配有麵包雞蛋等食物,量不是很大。
  • 民以食為天,從中國飲食中「吃」出來的隱喻和文化
    一日三餐,一年四季,"吃"在中國人生活中佔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久而久之,從日常飲食中發展升華出文化,而飲食文化又反過來滲透在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彼此之間相互影響,密切相關,飲食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 川菜經典面點小吃規範發布
    9月21日,第二屆世界川菜大會在資陽市開幕,在全球川菜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發布《國際川菜經典面點小吃製作工藝規範》,對擔擔麵、甜水麵、龍抄手、鍾水餃等10種川菜經典面點製作工藝規範出爐。開幕式上,資陽被授予「國際(檸檬)美食名城」,《資陽美食文化》書籍發布。
  • 五行與中國傳統文化
    它雖隸屬於中國古代自然哲學的範疇,但在其發展過程中,卻廣泛地滲透到中國的社會制度、思想文化、自然科學與語言文字等各個領域。龐樸《稂莠集》認為:陰陽五行「迷漫於意識的各個領域,深嵌到生活的一切方面。如果不明白陰陽五行圖式,幾乎就無法理解中國的文化」。因此,探討五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具有追本溯源的意義。
  • 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意義:文化是國人精神宗教
    核心提示:中國傳統文化對於現代生活有著怎樣的意義?西方現代文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衝擊卻未能改變中國文化的價值核心部分。文章從中國人內傾的文化精神入手分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及其現代意義在人與天地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對於自己的態度、對生死的看法四個領域內的具體表現。
  • 革新傳統文化 助力文創出圈
    在這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裡,中國人民逆風破浪開新局,取得了平凡人的不平凡成就。國家在復甦之後的一切仿佛一鍵重啟,發展勢頭銳不可當,文化經濟發展煥發出新的活力。正是萬象更新之時,中國建設銀行與CCTV牛年春晚聯合開發「善建成長•CCTV春晚牛年壓歲金」,革新中華傳統文化,助力國產文創邁出嶄新的一步。
  • 舉辦傳統工藝展銷會,敘利亞拯救瀕危文化
    【環球時報記者王策】敘利亞阿勒頗舉辦戰後第一次傳統工藝展銷會,會上展出了瀕臨滅絕的敘利亞手工藝作品。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6日報導,除了木雕和石雕,還有精美的紡織品、橄欖油和傳統肥皂。我們青年人要幫助國家重建傳統手工業,要將遊客再帶回我們國家。」敘利亞文化和歷史保護中心負責人阿克沙爾表示:「我們將把敘利亞中部的古城巴爾米拉被恐怖分子毀壞的文物畫出來,哪怕為後代保留一幅損壞的古蹟繪圖也好。」
  • 魚翅消費是愚昧有害的傳統文化
    宣稱將「正確應對國際非政府組織的不公平指責,提出科學的、公正的、符合客觀實際的鯊魚產業利用現狀及可持續利用建議」。近年來,許多國際組織致力於鯊魚以及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中國人也逐漸認識到所謂的魚翅文化是一種愚昧的傳統糟粕,認識到應該對保護資源負起應有的責任。而水產協會透露出來的信息明顯傾向於其行業利益,為此不惜顛倒黑白、漫天撒謊,演出了一場醜陋、拙劣的利益鬧劇。
  • 不同飲食文化的中西方人,一旦吃起血來,個個都是津津有味
    中西方的文化差異,還是比較明顯的,尤其在飲食文化方面,差異性還是比較大的。比如說,中國人對於飲食的觀念上,更加注重的是美味,而西方人的飲食,就更加側重於營養。中國人在飲食上,更加側重的是氛圍,但是西方人的話,認為飲食文化是交誼的一種。
  • 中國傳統文化——獅頭
    早在一千九百年前,波斯通過了絲綢之路同中國進行了雙方的商業貿易,同時也促進了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 波斯使者還把獅子等動物運到中國,當時中國中原地帶不產獅子 但隨著接下來的古代中國與西亞、印度等國之間進行友好交往,更多的獅子來到了中國境內。
  • 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和中國大眾文化學會共同主辦
    2020年12月24日由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中國大眾文化學會聯合主辦, 上海天和投資有限公司、台州申聯置業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傳承與創新論壇"在浙江省溫嶺市正式召開。中國非遺文化傳承人、古建保護專家、國內知名高校專家、學者和溫嶺地方領導、建築和文化企業400多人出席本次論壇。論壇上各界代表圍繞著對中國優秀傳統建築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創新與發展發表了精彩的講話。
  • 文化復興夢:靈機文化助推網際網路+傳統文化創新轉型
    中華文化傳承是國人生生不息的「中國夢」近代以來,西方的思想文化逐漸滲透到中國的各個方面,特別是隨著中國與世界的接軌,整個中國社會也越來越現代化,中國傳承幾千年的文化也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七零八落。特別在當代整個的教育體系中,中國的傳統文化所佔份額極少,更多的時間是被諸如英語之類的學科佔據,中國的傳統文化面臨斷層的危險。
  • 中國傳統法文化助力法治認同
    而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中國傳統法律資源是不容忽視和可資利用的重要寶庫。通過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尤其是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使其與當下法治互相融通,有助於全社會形成法治認同和法治信仰,真正建立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法治發展道路,並為人類法治建設提供具有中國氣派的方案和實踐。
  • 用傳統文化浸潤學生成長之路
    本報記者 呂海波 通訊員 劉莎莎 黃晶 趙亞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近日,石家莊市多所學校相繼開展了傳統文化相關活動,讓孩子們能夠真正地接受優秀傳統文化,領悟「傳統之美」。槐北路小學共建單位河北中醫學院基礎醫學院藥學院走進學校,通過中醫藥知識宣講、製作中藥標本、五禽戲教學等活動,為小學生們普及中醫藥知識,展示傳統中醫藥魅力。「詩書畫大講堂進校園」活動走進了翟營大街小學。
  • 中國十二生肖起源於何方?韓國人:傳統文化
    十二生肖是中華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和民俗,它以傳統文化中的十二地支為基礎,分別與十二種動物形象搭配,根據人們出生的時間確定動物守護神,形成了獨特的生肖文化。但說到十二生肖的起源,國際考古界至今沒有定論,因為世界有至少有20多個國家存在生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