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It’s Made——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崛起

2021-01-15 騰訊網

導讀

與其他光伏材料相比,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性能的提升方面表現出了驚人的速度。近期,來自德國柏林科技大學的Steve Albrecht等研究者在Science正刊中報導了一個單片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其認證的功率轉換效率高達29.15%,預計還會進一步提高。現如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生產技術逐漸趨於成熟,生產設備也逐漸小型化和便捷化。繼2009年和2012年的早期關鍵實驗之後,人們對這些生產設備的興趣激增,目前正在進一步優化它們的性能,並尋找可行的商業應用路線。本文,我們將帶您看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的製造過程和相關技術。

什麼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顧名思義是由鈣鈦礦材料作為核心部件製備的太陽能電池。鈣鈦礦材料的種類很多,但它們都有ABX3的化學通式,其中A和B是陽離子,X是陰離子。在鈣鈦礦光伏材料中,B通常是金屬陽離子,X是滷族元素,A可以是有機或無機陽離子。重要的是,這些成分必須以一種特定的幾何結構排列,A穿插在陽離子BX6八面體的間隙。如下圖所示。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晶格結構的3D示意圖(中央亮斑為B,紅色為X,藍色為A)

鈣鈦礦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吸收光的材料,它吸收光子並產生電子-空穴對。之後,這個電子-空穴對會分離(也可能不會,這是導致太陽能電池效率低下的原因),釋放出電子和正電荷載流子。這些電子(負極)和空穴(正極)載流子分別被設備中的其他材料(傳輸層)收集,然後流出,在外部電路中產生電壓。人們嘗試用各種鈣鈦礦材料來製備PSCs,其中最常見的是MAPbI3。這種材料由甲基銨正離子嵌入Pb2+離子和碘離子(I-)組成的八面體框架。

鈣鈦礦光伏薄膜材料製備

太陽能電池的製備過程主要分為薄膜的製備和後續的加工。後續的加工流程與矽基太陽能電池的後續加工有些類似,涉及到微納加工與封裝等流程,我們不做詳細介紹。對於薄膜的製備技術目前主要有液體旋塗和真空鍍膜兩類。旋塗技術由於設備簡單,易於快速搭建等特點很容易在實驗室實現。但是其規模化拓展性較差,器件的重複性和穩定性以及與後續加工流程的兼容性等方面仍有不足。在真空鍍膜方面目前較為流行的是採用物理氣相沉積(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例如熱蒸發等方式

對於熱蒸發技術來說,在真空室中加熱鈣鈦礦前驅體,使它們向上蒸發並覆蓋在基片上。通過對過程的精細控制,形成所需的鈣鈦礦薄膜。熱蒸發方法製備出的薄膜不僅性能出色,同時還能與太陽能電池製造過程中需要的其他過程具備良好的兼容性(例如,傳輸層和金屬接觸層的沉積也經常使用PVD)。

熱蒸發製備方案概要

以製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常用材料MAI(methylammonium iodide)和PbI(lead iodide)為例,MAI蒸發溫度約為150℃,而金屬滷化物PbI需要400℃~500℃。這與常規的金屬熱蒸發相比溫度低很多,但對熱蒸發源溫度控制的精準性要求較高。傳統金屬熱蒸發更注重所能達到的高溫(可達~1800℃),如果採用傳統的蒸發源生長鈣鈦礦材料很容易導致溫度過衝,製備的薄膜性能不穩定,甚至前驅體會瞬間揮發殆盡導致生長失敗。鈣鈦礦光伏材料除了在較低溫度下生長之外,沉積速率也是一個重要的控制變量。由於沉積速率並非溫度的直接函數,鈣鈦礦材料在沉積時需要對每一個蒸發源的速率進行標定與檢測。通常在熱蒸發過程中,可以採用晶振探頭來探測每一個蒸發源的蒸發速率。對於常規的金屬熱蒸發過程,材料從蒸發源沿著直線方向到達襯底,按照類似於標準分布函數的規律在襯底上沉積成薄膜。然而對於非常易揮發的材料,例如MAI,蒸發過程中會首先在源上方形成較高的蒸氣壓,這會導致材料向側方擴散,導致材料在腔體的其他部位形成非必要的沉積。因此,對於鈣鈦礦光伏材料的沉積過程必須控制得更加精密,否則MAI容易導致其他材料的晶振傳感器被汙染。

專業的低溫熱蒸發技術與設備

英國Moorfield Nanotechnology公司基於多年的薄膜設備生產經驗發布了低溫蒸發(LTE)技術和相關設備。這使得科研人員能夠快速建立性能卓越的鈣鈦礦光伏薄膜沉積系統。Moorfield Nanotechnology用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製備的設備包括臺式nanoPVD - T15A,以及功能增強型的落地式MiniLab系列。這樣的低溫熱蒸發系統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點

低溫蒸發源與控制器:超低的熱容量,可選擇主動水冷方案實現精確控制和最小的溫度過衝;基於傳感器的PID反饋迴路使得溫度、功率或沉積速率精確可控。

石英晶振傳感器探頭:水冷式,降低溫度影響。專業設計和安裝位置,在生長高蒸汽壓鈣鈦礦前驅體時使信號「串擾」最小化。

真空系統:專業真空腔體設計和定製,包括可選的耐腐蝕泵組系統和預抽保護功能。

過程控制:採用先進的自動過程控制器,允許多階段程序設定操作,每個階段包含單個或多個源蒸發(即共同蒸發),反饋迴路控制每個源的速率。

多功能配置:允許在一個系統上通過不同的PVD技術沉積鈣鈦礦和其他PSC塗層。此外,系統可以配備冷卻或加熱樣品臺,用於處理熱敏感基片或在沉積期間/沉積後進行熱處理。

nanoPVD系統中的LTE蒸發源

手套箱集成式系統

雖然成品PSCs元件可以在大氣條件下使用,但通常有必要在惰性氣氛下進行器件封裝製造。因為在最後的保護塗層覆蓋之前,溼氣和氧氣會對材料性能造成影響。因此,一些PSC製備工作通常在惰性氣體(如純氬氣或氮氣)的手套箱中進行。

基於MiniLab 026和MiniLab 090平臺的Moorfield LTE系統可以與手套箱集成,允許在惰性氣氛中對襯底或樣品進行加工處理。Moorfield可以提供整套的手套箱集成系統或與客戶指定的手套箱進行集成。其中MiniLab 026系統可以與用戶已有的手套箱進行現場的集成安裝。

Minilab090系統樣品腔(左),與手套箱集成的系統(右)

總結

鈣鈦礦材料在太陽能電池方面表現出良好的前景,真空蒸發鍍膜是一種很有前途的製備方法且容易實現工業化生產。用於鈣鈦礦薄膜製備的沉積系統需要進行優化設計,以提高薄膜材料的品質。Moorfield Nanotechnology公司具有雄厚的專業技術基礎和先進的設備解決方案,包括全套LTE蒸發源、過程控制選件和完整的沉積系統。此外Moorfield Nanotechnology還提供其他多種材料製備的專業設備,例如磁控濺射、電子束蒸發、快速製備石墨烯的nanoCVD系統。

臺式高精度薄膜製備與加工系統最新動態

Moorfield Nanotechnology在中國科學院技術物理研究所的首臺設備安裝成功,本次在技術物理研究所安裝的是臺式超精準二維材料等離子軟刻蝕系統—nanoETCH。該系統對輸出功率的解析度可達毫瓦量級,對二維材料可實現超精準的逐層刻蝕,也可實現二維材料層內缺陷製造,此外還可對石墨基材等進行表面處理。該系統目前正處於技術培訓階段,不日將正式交付使用。

中國科學院技術物理研究所安裝的nanoETCH系統

相關焦點

  • 杭州纖納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
    近期,杭州纖納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採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生產出面積超過16cm²、光電轉化效率達到15.24%的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該成果已獲得位於美國蒙大拿州的國際測試中心Newport公司的權威認證,刷新了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的世界紀錄。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優缺點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科學家們在最新研究中發現,一種鈣鈦礦結構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或可高達22.1%,為目前市場上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的2倍,能大幅降低太陽能電池的使用成本。 儘管研究團隊還沒有演示以新材料為原料製造的高效太陽能電池,此項研究已成為此前諸多研究強有力的補充,證明了擁有獨特晶體結構的鈣鈦礦有望改變太陽能產業的面貌。當前市場上佔主流的太陽能電池以矽和碲化鎘為材料,達到目前的轉化效率歷時10多年;而鈣鈦礦只花了短短4年時間的研究,有鑑於此,即使業界保守人士也對鈣鈦礦非常看好。
  • 我國科學家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以其製備簡單、成本低和效率高的優勢在新型光伏技術領域迅速崛起。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按照器件結構可分為正式和反式兩種結構,相比於正式結構,反式結構器件因製備工藝更加簡單、可低溫成膜、無明顯回滯效應、適合與傳統太陽能電池(矽基電池、銅銦鎵硒等)結合製備疊層器件等優點,受到學術界和產業界的關注。但仍然存在開路電壓與理論值差距較大、光電轉換效率仍然偏低等應用瓶頸。
  • 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學術頭條 發表於 2020-11-30 13:56:21 當前,大多數常用的太陽能電池都是以矽材料為基礎製成的,因為矽這種材料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清潔的電能
  • 最近三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綜述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已經引起了很大的關注,因為它們快速上升到22%的效率。特別是,他們描述了使鈣鈦礦如此突出的性質和目前對PSC器件物理的理解,包括製備效率高於20%的最先進的太陽能電池。 接著討論了長期穩定性的非凡進展,他們提供了一個關於PSC的未來可能很快將帶來光伏社區的展望。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圖鑑——2018年度ESI高被引論文中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匯總
    1.提高電池效率轉換效率是衡量太陽能電池性能最重要的指標,目前用於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方法包括界面調控、改進鈣鈦礦電池的製備工藝、電池器件結構改進和材料改進等。2.提高電池穩定性由於鈣鈦礦材料與生俱來的性質,其在潮溼環境和光照條件下具有較差的環境穩定性,使其容易發生分解而造成電池效率降低或失效。較差的穩定性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商業化道路上的巨大障礙。目前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的方法包括提高鈣鈦礦材料本身的穩定性,以及使用合適的傳輸層材料使電池與外界隔絕,達到減緩材料分解的效果。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何以成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
    在過去的十年裡,關於鈣鈦礦電池的研究發展迅猛,其光電轉化效率已從初始的2.2%迅速飆升至目前的24.5%,接近矽基太陽能電池的水平。因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望成為光伏領域這個舞臺上的重頭戲。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被看作第三代太陽能電池,與傳統的太陽能電池相比有著突出的優勢。例如,第一代單晶矽太陽能電池,要求純度高達99.99%,生產過程複雜且能耗高、汙染大;第二代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生產能耗成本雖然有所下降,但仍需要依賴銅、銦等貴金屬,而且還伴隨有劇毒的副產物產生。
  • 通過提高空穴提取整體式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達到29%
    通過提高空穴提取整體式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達到29%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4 16:05:15 德國柏林科技大學的Steve Albrecht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單片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通過提高空穴提取功率轉換效率高達
  • 給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架上「水泥」支架
    近年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由於其可溶液加工、質輕、成本低等優勢,有望成為可持續發展可拉伸應用的光伏技術。然而,機械柔韌性和環境穩定性的難以兼具限制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進一步的發展應用。針對上訴問題,南昌大學教授陳義旺、研究員胡笑添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宋延林課題組受混凝土增韌結構啟發,將帶有磺酸基的磺化氧化石墨烯(s-GO)通過與鈣鈦礦前驅體材料相互作用,形成具有「水泥」支架結構的晶界。這種方法可以同時增強鈣鈦礦薄膜的結晶度,並鈍化黏結晶界。相關論文已發表於《科學通報》。
  • 能直能彎的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隨著研究深入,科學家發現鈦酸鈣具有一種特殊的晶體結構,為了命名的方便,於是就把這一類具有同樣晶體結構的物質,都叫做鈣鈦礦。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裡頭並沒有鈣和鈦,而是一些具有鈣鈦礦結構的材料。人們發現用鈣鈦礦類材料製造的太陽能電池有著很多意想不到的優點。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結構及原理
    雖然現在每年光伏產業產能的90%以上都來自晶矽電池,但是由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優良特性眾多,越來越多的人對它青睞有加,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了相關研究當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巨大的魅力也逐漸展現在了人們面前。有趣的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並沒有鈣元素,也沒有鈦元素。其實,它得名於其中的吸光層材料:一種鈣鈦礦型物質。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太陽能光伏技術作為未來清潔能源,符合社會發展的歷史潮流和國家能源戰略的大方針,太陽能電池及其系統集成技術已在全世界範圍內引起前所未有的關注。基於全固態鈣鈦礦材料的太陽電池是當今最有前途的幾種光伏器件之一,能大幅降低太陽電池的製備成本和使用成本。
  • 56-NML專輯|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總結
    2.2  高穩定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由於鈣鈦礦中的有機金屬滷化物受溼度和光照的影響較大,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會造成電池效率的快速衰減甚至失效。因此,為了實現生產具有成本效益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目標,製備高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也成為該領域未來的必然趨勢。為了解決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問題,研究人員嘗試尋找其他合適的傳輸層材料來改善電池穩定性。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在新型太陽能電池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最有前景的。」9月10日下午,在智慧能源與綠色發展論壇上,上海科技大學教授寧志軍分享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及發展前景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科學家們在最新研究中發現,一種鈣鈦礦結構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或可高達22.1%,為目前市場上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的2倍,能大幅降低太陽能電池的使用成本。 儘管研究團隊還沒有演示以新材料為原料製造的高效太陽能電池,此項研究已成為此前諸多研究強有力的補充,證明了擁有獨特晶體結構的鈣鈦礦有望改變太陽能產業的面貌。當前市場上佔主流的太陽能電池以矽和碲化鎘為材料,達到目前的轉化效率歷時10多年;而鈣鈦礦只花了短短4年時間的研究,有鑑於此,即使業界保守人士也對鈣鈦礦非常看好。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世界記錄
    為了方便大家查閱,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世界記錄集中匯總,以後每天在每篇文章的文末及時更新。
  • 乾貨 詳解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應用
    前言有機金屬滷化物鈣鈦礦結構太陽能電池是一種以全固態鈣鈦礦結構作為吸光材料的太陽能電池,其能隙約為1.5eV消光係數高,幾百納米厚的薄膜即可充分吸收800 nm以下的太陽光, 在光電轉換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憑藉良好的吸光性和電荷傳輸速率,以及巨大的開發潛力, 被譽為「光伏領域的新希望」。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進一步提升
    太陽能電池的工作原理是一邊接受陽光的能量一邊將其轉換成電能,因此可將太陽能電池看作是一個「光-電轉換器」。截至目前,國內外出現過不少種類的這種神奇的「轉換器」,而他們研究的是目前學術界備受重視的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近期Nature/Science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文章大盤點!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自2009年被第一次報導其優異的光伏性能,經過十餘年的迅速發展,最新認證的光電轉換效率(PCE)已從最初的3.8%增長到25.5%。鈣鈦礦材料由於其優異的光電性能,在太陽能電池、發光器件等多個領域均有應用,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近期發表在NS頂刊上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