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業績考核與獎勵辦法之論文發表

2021-01-07 知實學術

發表論文、檢索論文

(1)發表論文

在《Science》、《Nature》上發表論文,由學校全額獎勵,獎勵標準:30000分/篇;《Cell》上發表論文,由學校全額獎勵,獎勵標準:12000分/篇;Nature系列期刊(當年在Nature官網上發布的,以Nature開頭且影響因子大於等於10的期刊),由學校全額獎勵,獎勵標準:6000分/篇;《中國社會科學》上發表論文,由學校全額獎勵,獎勵標準:10000分/篇。人文社科類指定權威刊物發表論文,按300分/篇標準,由學校核撥給學院等二級單位,二級單位可按一定比例的標準配套獎勵。

人文社科類指定權威刊物:《馬克思主義研究》、《哲學研究》、《文學評論》、《外國文學評論》、《歷史研究》、《政治學研究》、《法學研究》、《社會學研究》、《管理世界》、《經濟研究》、《教育研究》、《心理學報》、《考古學報》、《外語教學與研究》、《中國語文》、《文藝研究》、《中國圖書館學報》、《體育科學》、《統計研究》、《管理科學學報》、《農業經濟問題》、《公共管理學報》、《高等教育研究》、《會計研究》。

其他發表論文可參照江大校﹝2013﹞371號文件的獎勵政策,由二級單位制定本單位發表論文考核及獎勵辦法。

(2)論文被檢索

SCI(E)、SSCI檢索論文一區~四區由學校全額獎勵,標準為:一區1500分/篇,二區800分/篇,三區300分/篇,四區200分/篇;SCI(E)檢索論文按中科院JCR剘刊分區在線平臺標準執行,同時按照「大小類就高」的原則對SCI(E)收錄論文進行分區。EI、CSSCI檢索論文,按100分/篇,由學校核撥給學院等二級單位,二級單位原則上按一定比例配套獎勵,可參照江大校﹝2013﹞371號文件的獎勵政策,制定本單位考核及獎勵辦法。

發表論文的第一作者與通訊作者單位署名均為江蘇大學,以通訊作者作為獎勵對象;第一作者單位署名為江蘇大學,通訊作者單位署名為外單位時,以第一作者作為獎勵對象;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以原文的自然排序認定其第一。

4.論著

出版英文專著按1300分/部標準,中文專著600分/部標準,由學校核撥給學院等二級單位,二級單位制定考核及獎勵辦法。獲學校出版基金資助出版的專著,不予獎勵。

所有中文論著僅獎勵江蘇大學第一主編。外文論著,江蘇大學作為合作者的,按主編作者數折算。

5.專利授權與申請

授權PCT專利,按5000分/件標準,由學校全額獎勵。申請PCT專利,按300分/件標準,授權中國發明專利,按300分/件標準,由學校核撥給二級單位,二級單位可參照江大校﹝2013﹞371號文件的獎勵政策,制定本單位考核及獎勵辦法。

相關焦點

  • 青島大學自然科學標誌性科研業績獎勵辦法(暫行)
    學校科研獎勵實行校、二級單位(學部、學院、校直屬科研機構)兩級獎勵的辦法,學校獎勵高端成果,各二級單位根據本單位特點制定相應的獎勵辦法,作為學校科研獎勵的補充。  1.發表在《SCIENCE》、《NATURE》、《CELL》期刊的學術論文每篇獎勵30萬元。
  • 從重獎論文發表到處罰獎勵論文發表,中國生物醫學領域的20年
    當時就流下了口水,不僅僅是羨慕SCI論文的發表,更是因為單位當時實行現金獎勵,每分1萬。這篇SCI論文的獎勵幾乎是我第一年的收入。強烈的金錢刺激,加上晉升職稱的壓力,導致了中國SCI論文數量的爆炸性增長。
  • 教育部印發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人文)獎勵辦法
    ,鼓勵廣大高校研究人員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勇於創新,大力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新,更好地為黨和人民事業發揮思想庫作用,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服務,我部在對原《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勵暫行辦法》進行修訂的基礎上,制定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獎勵辦法》,現印發給你們,自發文之日起執行。
  • 廈門理工學院教師在《Science》發表研究論文 顛覆晶界傳統觀點
    因傳統材料晶體結構表徵的學術論文,一般發表在SCI二區刊物,故喻志陽博士的歸國求職過程並不十分順利。廈門理工卻求賢若渴,經過2年左右時間的充分溝通和動員,在學校以及學院多重努力下,對喻博士這類具有很強發展潛力的特殊人才實行「一人一議」政策,提供各項生活、科研等優惠條件,順利引進了該人才。
  • 取消大學生發表論文硬規定?可能攪活一江春水
    必須承認,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開始強制規定,大學生必須發表論文。其中,對研究生做出這樣的硬要求更多一些,對於本科生則相對少一點。但不管怎麼說,發表論文的硬指標,都像是一個「緊箍咒」,扣在很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頭上,難以掙脫,卻又拿其沒辦法。而且,有的學校對於研究生的要求,則更加苛刻,不僅要求發表論文,還要求要在核心期刊上發表。
  • 一篇Nature/Science論文,獎勵100萬將成為歷史!
    5高校教師談論文與獎勵「脫鉤」》:近日,科技部、基金委發布重磅通知,明確「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與獎勵獎金掛鈎。」曾經發一篇CNS(指3大頂級期刊Cell 、Nature和Science)論文獎勵高達100萬元,如今終於成為歷史!「高校教師的基本工資很低,論文獎勵佔收入的大部分。一旦取消,生存問題都解決不了」;「取消獎勵,就減少了為發而發的論文。
  • 劉運喜:論文重複發表16次說明了什麼
    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學術規範指南》中,把「一稿多投」、「重複發表」與「抄襲」、「剽竊」等行為一起,列為「學術不端行為」。(11月17日《北京青年報》)   同一篇學術論文重複發表16次,明顯屬於一稿多投,是學術不端行為的重要表現。那麼,論文重複發表16次之多,說明了什麼?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思考?   筆者認為,論文一稿多投,重複發表,一是學術能力不自信的表現。
  • 南京大學教授:部分高校還將在SCI期刊上發表論文與重金獎勵掛鈎
    -聚焦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大體意思如下:以往高校教師職稱評定,存在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問題,這些問題在很多方面造成了問題和矛盾,急需解決。第一個問題就是傷害教學:只看有沒有發表SCI論文等指標,而不看教學質量,導致很多高校教師把重心和精力都放在撰寫SCI論文,上課照本宣科,沒有創新,課堂走形式,考試照搬作業題,這種教學態度已經在大學生中造成了極大的不良影響,很多大學生抱怨:「大學教授上課,就是讀一遍課本,或者很快過一遍PPT,課後很難找到老師答疑,感覺自己就是課堂上一個擺設,聽懂聽不懂老師都不會管。」
  • Nature:中國將禁止對SCI論文進行金錢獎勵
    該政策旨在削減對SCI論文的過度獎勵,之前的獎勵措施鼓勵科學家發表大量論文,而不是專注於有影響力的研究。 各部委已要求研究型大學在7月31日之前修訂其評估政策。對於繼續獎勵SCI論文的科研機構,將暫停特殊項目的資助。
  • 中南大學教職工獎勵試行辦法
    為了加快創新型大學的建設步伐,鼓勵全校廣大教職工在教學、科研、醫療、管理等各個方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根據國家的有關獎勵政策,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特制定本獎勵試行辦法。  一、獎勵的原則   堅持向教學、科研、醫療一線傾斜與目標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堅持精神獎勵鼓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少而精的原則;重點考慮對學校教學、科研、醫療等工作發揮關鍵作用並對學校綜合排名及聲譽產生重要影響的項目。
  • 教育部:不是否定SCI,更不是反對發表論文
    在評估中要突出創新質量和實際貢獻,審慎選用SCI論文數量等量化指標,同時引導社會機構科學開展大學評估排行。二是優化職稱(職務)評聘辦法。在職稱(職務)評聘中,要建立分類的評價指標體系,考察重點是人崗相適,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職稱(職務)評聘的直接依據,以及作為人員聘用的前置條件。三是扭轉考核獎勵功利化傾向。
  • ...張永明代表:建議改進碩博畢業考核方式 多看科研成果少看論文發表
    他建議企業多與高校合作搞科研,同時建議各大高校在學生培養方面,少看發表的論文,多看做出的有價值的研究成果。&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東嶽集團首席科學家張永明&nbsp&nbsp&nbsp&nbsp張永明代表說,當下各大高校很多碩士、博士研究的終點止於發論文,因為能不能畢業與發表的論文有很大關係
  • 對多人合作論文作者獎勵的複雜性分析
    此時,研究生發表論文的第一署名單位仍被要求寫為就讀學校,研究生論文無法署上原單位名字。但是,導師單位也不能署第一。我們還見過一個研究生作者同署名兩個單位的情況。  二、如何獎勵論文作者的爭議  當前,國內合作論文署名比較混亂。討論這些是要弄清楚該如何獎勵,包括應該由誰給予獎勵,又該獎勵哪些人。  獎勵原則應該是根據貢獻。
  • 中國學者在國外期刊發論文的科研成本、發表費用每年超300億元!
    來源丨未名讀書牛、科獎中心中國學術界把國際期刊與論文數量作為評價標杆,每年有大量的科研精力都花在了發表「頂級論文」上。人力物力不折算現金,光光是各種發表費用,足足給美國送去一艘航母!如果折算這裡面的人力物力,清華大學原副校長施一公說學術界給西方打工,一點不為過。
  • 高校SCI論文獎勵政策受質疑,科研績效該如何評價?
    7月末,科技部再次下發指導文件《自然科學基金委關於進一步壓實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任務承擔單位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主體責任的通知》。 從這些文件出臺後引發的反應來看,管理人員和一線科研人員對於所謂的SCI論文的作用,以及是否該給SCI論文獎勵的爭議不少。
  • SCI論文獎勵會最終被取消嗎?科研績效該如何評價
    7月末,科技部再次下發指導文件《自然科學基金委關於進一步壓實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任務承擔單位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主體責任的通知》。從這些文件出臺後引發的反應來看,管理人員和一線科研人員對於所謂的SCI論文的作用,以及是否該給SCI論文獎勵的爭議不少。
  • 作為科研人,為什麼一定要發表「單一作者」論文?
    發表「單一作者」論文,是考驗一位學者科學創造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一位學者在其整個科研生涯之中從來沒有發表過單一作者論文,那麼其科學創造能力就理應受到懷疑。一則有南郭先生之嫌,二則有科研能力不全面、存在嚴重短板之嫌。
  • 看一看,淮安文博系列職稱論文發表價格
    淮安文博系列職稱論文發表價格  9.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 小修或大修。至此問題一般不會太大,充分尊重審稿人和編輯的意見。    在很多科研、學術機構研人員一年的考核,2~3年的崗位評聘和津放,4~5年現任滿期後的申請晉升,均根據課題、論文、著作、獲獎的總得分確定。為此,努力在高層次上多拿課題、在高級別刊物上多文、在高規格上多獲獎,成為眾多科研人員追求的目標。研究發現,課題、論文、著作、獎勵4個指標是相輔相成的。
  • 論文指揮棒,到底有多「牛」?(關注·四問論文導向①)
    評審時臨床、教學大家得到的分值都差不多,能拉開差距的就是科研。「科研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發表的論文,一部分是承擔的科研項目。而你申請項目時又要看你發表的論文,論文多就容易申請到課題;你申請到的課題多,發論文的機率就高。所以說到底,最重要的指標還是論文。」   「現在對論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張曉東說,比如要評主治醫生,原來的要求是2篇論文,在國內、國際發表的都可以。
  • ...局廣元市教育局關於印發《廣元市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辦法》的通知
    第三十二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實施,有效期5年。 1.有1項以上教育教學成果獲縣級二等獎以上獎勵。 2.完成1項縣級以上教研課題。 3.在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發表本專業高水平論文或出版教育教學專著1篇(部)以上。